憨山大师年谱疏注

憨山老人年谱自叙实录疏(卷上)(1/3)

天才一秒记住【车毅小说网】地址:http://m.cheyil.com

首发:~憨山老人年谱自叙实录疏(卷上)

东海那罗延窟侍者福善记录

吴越开元府治弟子福徵述疏

明世宗肃皇帝嘉靖二十五年丙午●

予.金陵全椒县人也.姓蔡氏。父讳彦高.母洪氏.生平爱奉观音大士。初梦大士携童子入门.母接而抱之.遂有娠。及诞.白衣重胞。是年十月己亥.十二日丙申.己丑时生也。(父一见.母一见。)

门人颛愚观衡.作曹溪中兴憨大师传云.师讳德清.字澄印.别号憨山.母解怀.白衣重包而出。去衣洗濯.汤水异香。出家报恩寺後.一日在舍利塔前.遇一梵僧.僧曰此小师後日大转法轮口如仰月即佛口也。又在本寺廊下遇一人曰尧眉八彩.公眉五彩.有三教之任。後在五台山.过大塔院寺.时为头陀.遇一僧甚伟.手拉师曰.师是大人再来.满头发皆绀色.後必大作佛事。

○徵按年谱.万历四十二年甲寅.十一月.有门人悟心颛愚来省。憨山梦游集中.有示颛愚衡禅人法语。略云.颛愚初依五台空印大师.听习经论。久之.遂尽屏去.单提一念.切究本分事。万里南询.过曹溪.谒老人请益。老人示以转身一路.唯唯作礼而别.乃就居南岳。未几.老人亦至。禅人以病往宝庆就医.老人叹禅门真实为生死的学人最难得。丙辰三月朔.风雨夜半.忽禅人冒雨冲泥而至。老人见其疾瘳.大喜。因再拈香请益.老人特示禅人身病已瘳.切不可被禅病侵。古人云.舍情易.舍法难。禅人舍身即舍情.舍见即舍法。情法两忘.岂不为大无碍解脱之人。此示几千字。集中许可.不多屈指.宜有中兴传之作。所嫌传中讹舛累牍.易误後学。盖谒请两次.只在一时.追随日浅。後来未见自着年谱.故所闻异辞.关系匪小。兹以年谱为主.参补传中一二别闻吃紧逸事逸语。如盘山隐者颠末.裨益良深。其他支蔓无稽者.悉删之大抵禅弊.在趋宗避教。不晓憨祖与六祖.同为宗教总持.同现曹溪肉身.同无单传衣鉢。嗣法孙素华智旭.有初缘发心.梦中摄受之因.当世宗教合一人也。作十八祖纪赞.以憨祖终。十八祖者.并不传衣鉢祖也。憨祖一传.节略颛传.正与年谱吻合.当为私淑功臣。

○肉身佛祖.出世榜样早在母胎。历劫胜因.非同小可。

二十六年丁未●

予周岁.风疾作.几死。母祷大士.遂许舍出家.寄名於邑之长寿寺.因易乳名曰和尚。(母二见)

徵诵乳名大美後果圆成。须知法讳德清.出自西林师翁.乃出家时所命.谱不载也。父命未易时名.亦不载。

二十七年戊申●

予三岁.常独坐.不喜与儿戏。祖父常谓曰.此儿如木桩。(祖一见)

徵观究竟成就本桩.厥祖可谓具眼。

二十八年己酉●二十九年庚戌●三十年辛亥●三十一年壬子●

予七岁.叔父锺爱之。母始送予入社学.一日叔父死.停於牀予归.母诒之曰.汝叔睡.可呼起。乃呼数声.婶母感痛乃哭曰.天耶.那里去也。予愕然疑之.问母曰.叔身在此.又往何处耶。母曰.汝叔死矣。予曰.死向甚麽处去.遂切疑之。未几.次婶母举一子.母往视.予随之见婴儿如许大.乃问母曰.此儿从何得入婶母腹中耶。母拍一掌云.痴子你从何入你娘腹中耶.又切疑之。由是死去生来之疑.不能解於怀。(母三见.叔父.婶母.及弟.各一见。)

徵按此七岁儿.何从得此滴骨滴髓死生关头。娘儿两个.当面质对如许大疑团.极奇一则现身摩耶。簇新钳锤烹佛炼祖顶首大公案。

三十二年癸丑●

予八岁.读书寄食於隔河之亲家。母诫不许回.但经月归一次。一日回.恋母不肯去.母怒.鞭之.赶於河边.不肯登舟.母怒提顶髻抛於河中.不顾而回。于时祖母见之.急呼救起.送至家。母曰.此不才儿不淹杀.留之何为。又打逐.略无留念。予是时.私谓母心很.自是不思家。母常隔河流泪.祖母骂之.母曰.固当绝其爱.乃能读书耳。(祖母一见.母四见。)

徵读至此.一字一句.涕泗滂沱。有读之而不涕泗者.非人类也。合十赞叹曰.慈哉悲哉.善哉信哉.如是.那得不婆抛子.那得不刮肉还母哉。

三十三年甲寅●

予九岁读书於寺中.闻僧念观音经.能救世间苦.心大喜.因问僧求其本.潜读之.即能诵。母奉观音大士.每烧香礼拜.予必随之。一日谓母曰观音菩萨有经一卷。母曰.不知也。予即为母诵一徧。母大喜曰.汝从何得此耶.诵经声亦似老和尚。(母五见)

钱牧斋谦益.作大明憨山大师庐山五乳峯塔铭。有云.师九岁.能诵普门品.即谱称观音经也。天启丁卯.南海陈迪祥.与五乳弟子福善.以行状嘱牧斋作塔铭。其间兴复曹溪事.似略闻之宣化萧玄圃云举。而东游未详始末.与年谱迥异。今肉身在曹溪.五乳塔铭.失传信矣.采补仅可什一。

○徵读此.乃晓取科名.作宰官.正不烦真实读书。正知见.作佛祖.未有不自真实读书始者。即此观音经一卷.早岁能背诵.全由读书作缘。即此为母诵一徧.便能报母打逐之恩。

三十四年乙卯●

予十岁.母督课甚严.苦之。因问母曰.读书何为。母曰.做官。予曰.做何等官。母曰.从小做起.有能.可至宰相。予曰.做了宰相.却何如。母曰.罢。予曰.可惜一生辛苦.到头罢了.做他何用.我想只该做个不罢的。母曰.似你不才子.只可做挂搭僧耳。予曰.何为挂搭僧.有甚好处。母曰.僧是佛弟子.行徧天下.自由自在.随处有供。予曰.做这个恰好。母曰.只恐汝无此福耳。予曰.何以要福。母曰.世上做状元常有.出家做佛祖岂常有耶。予曰.我有此福.恐母不能舍耳。母曰.汝有此福.我即能舍.私识之。(母六见)

徵太息.咄咄。母子团圝.作无生话。开示恁地明.指引恁地阔.机锋恁地紧.承当恁地捷。十岁.金陵母舍子肉身。七十八岁.曹溪子肉身报母。的的大因缘.大奇特

三十五年丙辰●

予十一岁.偶见行脚僧数人.肩担瓢笠而来。予问母.此甚麽人耶。母曰.挂搭僧也。予私喜.视之。僧至.放担倚树.乃问讯化斋。母曰.请坐.急烹茶具斋饭.甚恭敬。食罢.众僧起.即荷担.只手一举.母急避之曰.勿谢.僧径去。予曰.僧何无礼.饭斋不谢。母曰.谢则无福矣。予私曰.是僧之所以高也.切念之。遂发出家之志.苦无方便路耳。(母七见)

徵看蓦地饭僧.了无踪迹.许大公案.赵州勘台山婆子.不是过也。人知饭僧功德为世福.是母是子.乃证两足尊之福。

○以上.了在家公案。

三十六年丁巳●

予十二岁.居常不乐俗.父为定亲.立止之。一日.闻京僧言.报恩寺西林大和尚.有大德.予心即欲往从之。白父.父不听。白母.母曰.养子从其志.第听其成就耳.乃送之。是岁十月至寺.太师翁一见喜曰。此儿骨气不凡.若为一俗僧.则可惜耳。时无极大师.初开讲於寺之三藏殿。祖翁携往诣之.适赵大洲在.一见喜曰.此儿当为人天师也。乃抚之.问曰.汝爱做官.要作佛。予即应声曰.作佛。赵公曰.此儿不可轻视.当善教之。及听讲.虽不知言何事.然心愤愤若有知而不能达者。(父二见.母八见西林和尚.无极大师.赵大洲.各一见。大洲.名贞吉.字孟静.内江人。历官礼部尚书.武英大学士.諡文肃。)

徵念憨祖当日若无此母.不得出家.不得到底童身成佛作祖矣.真佛母哉。又按金陵梵刹志云.嘉靖年间.报恩寺住持僧永宁.号西林.蓄一马.每自寺赴礼部.辄骑之。上马必默诵金刚.法华.二经.至部门.下马.经毕。後寺邻一妇方产.而马是夜死.妇梦马入室.遂生男。极蠢.惟能口诵二经.因入西林为僧。诸经不能上口.亦究不识一字。故谱云.师翁生平持金刚经.临终不辍。

三十七年戊午●三十八年己未●

予十四岁.初太师祖.择诸孙中有学行者俊公.为予师。先授法华经.三月能熟背之。流通诸经.俱已背完。太师翁曰.此儿可教.不可误之也.乃请明师以教之。(太师祖太师翁.并即西林和尚.二见。)

三十九年庚申●四十年辛酉●四十一年壬戌●

予十七岁.太师祖.仍请先生首教举子业。初即以四书一齐读之.次习五经.子.史.古文.词.赋。即能赋诗.述文社集.赋有江上篇.同会一时皆推重之。时常亦多病.遂欲弃所习业。(太师祖三见)

四十二年癸亥●四十三年甲子●

予十九岁.因同会诸友皆取捷.有劝予往试者。时云谷大师.正法眼也.住栖霞山中。太师翁久供养.往来必留款旬月。予执侍甚勤.时闻其教。适云大师出山.闻有劝予之言.恐有去意。大师力开示出世参禅.悟明心地之妙。历数传灯诸祖.及高僧传.命予取看。予检书笥.得中峯广录.读之.未终轴.乃大快.叹曰.此予心之所悦也遂决志做出世事。即请祖翁为披剃则尽焚弃所习.专意参究一事。未得其要.乃专心念佛.日夜不断.如是.未几.一夕梦中见阿弥陀佛现身.立於空中.当日落处。见其面目光相.了了分明。予接足礼.哀恋无已。复愿见观音势至二大士.即现半身。自此时时三圣炳然在目.自信修行可办也。是年冬.本寺禅堂建道场.请无极大师讲华严悬谈。予即从受具戒.随听讲.至十玄门.海印森罗常住处.恍然了悟法界圆融无尽之旨.切慕清凉之为人.因自命其字曰澄印。请证大师.曰.汝志入此法门耶。因见清凉山.有冬积坚冰.夏仍飞雪.曾无炎暑.故号清凉之语。自此行住.冰雪之境.居然在目.矢志愿住其中。凡事无一可心者.而离世之念.无刻忘之矣。(云谷大师一见.无极大师再见.太师翁四见。)

徵按憨祖学问文章.俱已造成.又见佛法衰残.思欲为公美楚材之事业.佛法世法一肩担荷。故因众友赴试之劝.亦萌弋取功名之心.以期满己宏扬大法之愿。然仕途危险.稍一不慎.便致陷溺。幸得云谷大师之警策.遂专志办出世事.而焚弃其窗稾.即求太师翁立为披鬀。其力办修行.发悟矢志之机缘.全自云谷始也。虽然.专心念佛者有人.岁月积久.尚难见佛安得未几而弥陀观音势至三圣俱现.骤如所愿.又复时时三圣炳然在目。道场听讲具戒参究者有人.总凭语言文字.谁印身心性命。安得听讲时全会身心性命.不见语言文字。一闻华严十玄.便能恍然了悟法界圆融无尽之旨.便能证入清凉法门.目冰雪而字澄印.尔时无极神通.与憨祖神通.早在不思议中。谁谓有言无言.大法师大宗师.有二谛也。要识如憨祖者.才真是历劫西来人。

四十四年乙丑●

予二十岁.正月十六日.太师翁入寂。师翁於前年除日.毕集诸眷属曰.吾年八十有三.旦暮行矣。我度弟子八十余人.无一持吾业者。乃抚予背曰.此子我望其成人.今不能矣。是虽年幼.有老成之见。我死後.房门大小事.皆听决之.勿以小而易之也。众唏嘘受命。新岁七日.师翁具衣徧巡寮.各辞别.众咸讶之。又三日.即嘱後事.示微疾.举药不肯进。乃曰.吾行矣.药奚为。乃集众念佛五昼夜.手提念珠予拥於怀.端然而逝。以师翁生平持金刚经.临终亦不辍。太师翁为报恩官.住三十年.居方丈及入灭.至三月十八日.而方丈火众皆叹异。是年冬十月.云谷大师建禅期於天界.集海内名德五十三人.开坐禅法门。大师极力提拔予往从.时少师翁听之.乃得预会。初不知用心之诀.甚苦之。乃拈香请益.大师开示审实念佛公案。从此参究.一念不移三月之内.如在梦中.了不见有大众.亦不知有日用事.一众以予为有志。初不数日.以用心太急.发背疽.红肿甚巨.大师甚难之。予搭袈裟.哀切恳祷於韦驮前曰.此必怨业索命债耳.愿诵华严经十部.告假三月.以完禅期.後当偿之。如是.至後夜倦极.上禅牀则熟睡.开静亦不知.及起.则忘之矣。天明.大师问恙何如。予曰.无恙也.及视之.已平复矣.一众惊叹.是故得完一期及出.亦如未离禅座时.即行市中.如不见一人.时皆以为异。江南开创禅道.自云谷大师始盛.然住寺僧习禅者.独予一人。时寺僧服饰皆从俗.多艳色.予是时.尽弃所习衣服.唯觅一衲披之.见者以为怪。(太师翁五见.少师翁一见.云谷大师再见。)

徵观西林太师翁.大非凡僧。寿考令终.预知时至。得孙具眼.任以後事.究能报抚背之命.世法佛法两效焉.难矣。方今到处禅期.入坐者.但得安单为乐.谁识用心为苦。憨祖发心念佛时.早数数见佛菩萨现身光明。人方得少为足.谁复肯请益参究审实念佛公案。憨祖尝示徵云.念佛不肯下死心.但在浮想上念.其实藏识中习气潜流.全不看见.故念佛从来不见一念下落。若念佛得力.尤胜参柏树子乾屎橛也。审实念佛公案.有所自来。是以後来东游.过嘉禾.至栖真.礼云谷先大师塔.以明法乳。及居五乳.启建六时念佛道场.以代禅期也。祷韦驮去背疽.一何如许灵应。自非三月禅期如梦.了不见大众日用事.离禅座.行市中.仍如坐禅时不见一人.如是审实用心.莫指望祷韦驮有此轻易也。

四十五年丙寅●

予二十一岁.自禅期出。是年二月二十八日午时.雨如倾盆.忽大雷自塔而下.火发於塔殿.不移时.大殿焚。至申酉时.则各殿画廊.一百四十余间.悉为煨烬。时予少祖为住持.及奏闻.旨下法司.连逮同事者十八人。比合寺僧恐株连.各各逃避。而寺执事僧.无可与计事者。予挺身力救之.躬负盐菜送狱中以供之。寺至刑部.相去二十里.往来不倦者三月。且多方调护.诸在事者竟免死。时雪浪恩公长予一岁.同归依无极大师.甚契之.时以为同胞云。即与恩公俱决兴复之志。且曰此大事因缘.非具大福德智慧者.未易也。尔我当拌命修行.养以待时可也。是时.即发远游志.顷之.少祖寻入灭.太祖之房门无支持者。先是.太师翁入灭无储蓄.丧事皆假贷不资.故多负欠。即析居.知必不能保。予思太师翁遗命.乃设法尽偿其负贷。余者分诸弟子各执业.房门竟以存。是年冬.从无极大师听法华经於天界寺。因志远游.每察方僧求可以为侣者.久之.竟未得。一日.见後架精洁.思其净头.必非常人.乃访之.及见.特一黄肿病僧耳.益异之。每早起.事必已办.不知何时洒埽也。予故不寐.窃经行廊下侦之.当众放参时.即已收拾毕矣。又数日.见不洁.乃不见其人.问执事.曰.净头病於客房也。予往察.其状不堪.问师安否。曰.业障身已难支.而馋病更难当。予问何故。曰.每见行斋食.恨不俱放下。予笑曰.此久病思食耳.是知其人真。因料理果饼.袖往视之.乃问其号。曰.妙峯.为蒲州人。予即相期结伴同游。後数日再视之.则不见.予心知其人.恐以予累.故潜行耳。(少祖.即少师翁.二见。雪浪恩公一见.无极大师三见.妙峯净头一见。)

徵按.雪浪法师.名洪恩.年十三.从父往听无极大师讲法华规矩於报恩寺。无极者.淮阴人.具得贤首慈恩性相宗旨.一时讲肆为隆。浪公方髫年.旬日倾耳不肯去.竟自翦顶发.乞父舍身为极师小沙弥。正憨祖十二岁.初出家西林时.妙龄相契.谱前所载诣三藏殿听讲语也。至此.虽兄弟交密.憨祖别有超异心。二十岁.从云谷大师天界坐禅时.浪公见其枯寂.呵以听无极开讲.曰.用如三家村土地作麽。憨祖曰.古德有言.自性宗通.回观文字.如开门落臼耳。雪浪曰.果如此.则我兄也。时报恩毁於天火.两人三日哭.誓以兴复。後憨祖由台山入都.慈宫兴寺机缘几就不偶.历东海南海.未尝须臾忘报恩事。浪公见浮图露盘攲倾.沿门持鉢行乞都市高门.三年乃得竣事。呜呼.两人并可谓不负诺矣。紫柏心易浪公.时有訾议.憨祖告以出家因缘.始悚然谓窥基後身。以上语.多闻之一雨法师。

○蒲州妙峯大师.名福登.为山阴王南海进香。还过建业.北人初到南方受湿生疮.因向天界道场.讨净头行单.为歇息计。憨祖从厕地光洁.厕灯明净中觅得之.订生死交.愿同住山行脚。妙公曰.师有此志.行脚我荷草鞋.住山我给薪水。寻以疮瘉去.越六年.而相访於京师.则知尔时盖公事未了.机缘有待.故撩衣便去。谱语略之曰.恐累潜行也。中与妙师一真字.足槩百千佛祖。

○顺天府平谷县.有山曰妙峯.因山为号。

隆庆改元丁卯●

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m.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重生七零:糙汉老公心尖宠
重生七零:糙汉老公心尖宠
【年代+打脸+空间+甜宠+糙汉】 因为一个离奇的梦,夏红旗意外开启空间,并携带亿万物资穿越到了一本七零年代文里,成为书中一名悲惨小炮灰。 在书中,她被女主设捉那啥在床,后被扔进粪坑,被家暴男丈夫活活打死。 这还不算,女主夺了她的玉开启了空间,并霸占了她的家产,还冒她身份嫁给了她“指腹为媒”的爱人。 这一世,看她如何先一步毁掉女主,把她和渣男锁死在一起,让她吃尽所有的苦…… 只是,那位身高腿长拥有
瑶華
天下长宁
天下长宁
巍威大宁,在世为章。受命于天,既寿永昌。2w0-180439
知白
大造化剑主
大造化剑主
少年陈锋惨遭背叛,因祸得福意外激活至宝造化神箓,从此自道院崛起,拜入宗门,践行武道仗剑纵横,镇压一切,与天争锋、与人争雄,夺造化掌乾坤斩万道。</br>大世浮沉天骄无数,独我一人称尊做主,震古烁今。
六道沉沦
抓住帝王心,我一夜翻身成宠妃
抓住帝王心,我一夜翻身成宠妃
“陛下……” 上一世,她被人安排代替姐姐侍寝,每次皇帝翻姐姐的牌子,躺在床榻上的都是她。 本以为这是为了大计,却不想这只是一个阴谋。 最后,她因为姐姐的妒忌,死的时候连副好模样都没有。 再重生,她依旧是姐姐的替身,只不过这一次,她不再甘愿做替身…… 那一天,她忍着身上酸痛,依偎在皇帝怀里,吐露心事,娇媚无比。 她知道,想要这天下的权,就得先抓住帝王的心。
佚名
玄幻:从圣女收徒开始
玄幻:从圣女收徒开始
【无敌 热血 快节奏】 如果是十万年前,武行者无数,有很多修武之人行走天下,剑指诸天。 而如今,修行败落,只有少数人能够登上山门,寻找属于自己的机缘。 然而,他穿越而来,意外获得无名宝塔,寻找武道没落的原因…… 天道崩塌,诸神陨落,他剑指玄天,遨游天际。 且看一个废物少年,如何靠机缘逆袭,纵横诸天! 一切,都要从圣女收徒开始说起……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