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车毅小说网】地址:https://m.cheyil.com
首发:~首楞严经义海卷第七
复次阿难又汝今者妙净见精为与明合为与暗合为与通合为与塞合。
(和则如水杂尘合则如函与尽故成二门)。
若明合者至于暗时明相已灭此见即不与诸暗合云何见暗。
(见与明合暗相现前明相必灭既与明合应随明灭不应见暗设使不灭亦不见暗以此不与诸暗合故合即有见不合无见如鼻闻香)。
若见暗时不与暗合与明合者应非见明既不见明云何明合了明非暗。
(彼若教云我此见性虽不与暗合无妨见暗斯有何失故此牒云若见暗时不与暗合随即破云与明合者应非见明若许不合有见即应合必无见复云何言见与明合了明非暗故知见明而无合义和合见性既而不成菩提证心因和合有从兹破矣)。
彼暗与通及诸群塞亦复如是。
(如文)。
阿难白佛言世尊如我思惟此妙觉元与诸缘尘及心念虑非和合耶。
(由前破菩提心不从因缘和合而得便计离缘别有体性执菩提心有别异相从分别生还成法执障一真性故今破之净名云当令此诸天子舍于分别菩提之见○解真际曰若和合不成即非和合形对必然故也此计真妄二法了不相触名非和合私谓中论破计不出四性谓自他共无因也初破自然即无因也次破因缘即自他共也如以明暗空塞推于因缘正约他性又阿难所执空明心眼四种因缘空明即他心眼即自又佛说同别二种见境见亦自也境亦他也既有自他必含共性但由共性难破是故更作和合而说然则非和合义亦从自他开出为防末习委曲搜杨耳问此与前七处推心四性何别答七处四性都未涉真但破第六识心分别校计今自然等皆依觉性破妄显真微密观照于兹见矣)。
佛言汝今又言觉非和合吾复问汝此妙见精非和合者为非明和为非暗和为非通和为非塞和。
(此总牒别徴如文可解)。
若非明和则见与明必有边畔汝且谛观何处是明何处是见在见在明自何为畔。
(若见明时明见不和明之与见应分边际汝今细审于见于明齐何处所而论边畔)。
阿难若明际中必无见者则不相及自不知其明相所在畔云阿成。
(如或定不相和见应缘明不及尚自不知明相约何以分畔义)。
彼暗与通及诸群塞亦复如是。
又妙见精非和合者为非明合为非暗合为非通合为非塞合。
(四义徴讫○解非和约体不相入故以际畔推之非合约性自差别故以乖角破之是则和亲而合疏)。
若非明合则见与明性相乖角如耳与明了不相触见且不知明相所在云何甄明合非合理。
(若见明时不与明合明见二性应相乖异如牛之角敌对各立曾不相应亦如耳根对于明缘何曾相触耳但闻声不缘明故若以此例见须不知明相所在若无明相亦不显见明见既无如何分别合与非合二种义耶○解孤山曰乖角者角谓隅也物在隅则不相对性既乖角何殊以彼耳根对此明境故云如耳与明等)。
彼暗与通及诸群塞亦复如是。
(已上破妄显真唯约心见二门历缘对境以辩虽有会通止就一门而显次下备约三科七大一切法上即妄显真即相显性广斥世间虚妄分别说有因缘及自然性而不知生灭去来本如来藏岂唯心见是藏性耶故次前假有此文来文三姑苏曰此正说禅那也涅盘谓之忧毕又名曰平等亦名不诤不观不行是名舍相不见定慧异相故名舍相今经心见平等唯一真性清净本然周遍法界体相同也然阿难示迹病因心目故如来正就病根发药对治显示三观破妄心显真心破妄见明真见破幻相显真性妄尽真发心见性圆药病俱亡真常独露四悉坦义可以意泮)。
阿难汝犹未明一切浮尘诸幻化相。
(总指诸相前文虽就眼之一门显真见体离缘绝相非生非灭略会见之与缘元是菩提妙净明体而未明三科诸法皆如幻化故此指也虚假不实污染真性故曰浮尘假托虚伪妄设情名称幻无而忽有毕竟无体称之曰化)。
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幻妄称相其性真为妙觉明体。
(此诸幻相本无所依但是迷真忽然而起故云当处出生生而无生本自寂灭故云随处灭尽○楞伽经云一切法不生我说刹那义初生即有灭不为愚者说中论云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知无生彼之无生即此灭尽也以妄见取似有浮相毕竟无体犹如幻事故云幻妄称相无体之处元是菩提妙觉明性故云其性真为妙觉明体问幻相不实毕竟无体何得复云其性真为妙觉明体答譬如空华由依翳病观空故有离空无别华相空华虽无自性然以虚空为所依体若翳病差华相虽灭空性不灭诸法性相亦复如是幻相虽灭真性不动问若如是者斯则真如即万法万法即真如何得一体立真立妄答亦如空华翳者妄见若无翳目唯见时空而无华相故知万法虽真唯证乃知非是识心之所能见以凡夫人心识粗动唯见世间粗动之相执此粗相为相所碍不见真性故前文云迷己为物故于是中观大观小故今广破执表空明因兹悟入佛之知见故华严云一切法无生一切法无灭若能如是解诸佛常现前前文亦云若能转物即同如来皆斯义也○解资中曰浮虚不实尘翳真性故曰浮虚当处出生随处灭尽谓刹那不相到也此刹那性亦不可得前虽总明真性离缘绝相而未别明一切浮尘诸有境界皆如幻化故二乘人虽知无我仍计五阴等法实有体性诸小菩萨未得空色一如是名法执此下广破也私谓二乘非不破法菩萨非无有我一往分配斯亦可然原夫阿难目观胜相心生爱乐于是发心愿舍生死中间所破若心若见莫不为除心目之妄也须知此妄正是阿难所执之我我以主宰为义即属见惑人执之相虽云初果断见但是通惑已尽别惑未亡故前之所破皆是迷如来藏无始无明必不可以凡夫见惑为类人执既尔法执例然若于浮尘诸幻化相了如来藏此如来藏亦是法相苟有所执岂曰真常故下文云住真常中求于去来迷悟生死了无所得分别性相略如初卷)。
如是乃至五阴六入从十二处至十八界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
(诸法名数不能尽言但举三科自摄一切故云乃至三科者谓蕴处界今于处中别出六根故有六入此之三科乃是世间虚妄分别幻因缘合假名为生幻因缘离假名为灭实无有体可生可灭○解孤山曰诸经皆列三科谓阴处界三对愚根乐各有三故而今有四更加六入只是破十二处中内六处耳随机增减何必定三此并色心开合之殊广上浮尘诸幻化相也)。
殊不能知生灭去来本如来藏常住妙明不动周圆妙真如性。
(殊不知者斥其异乎能知也一切诸法本自不生今则无灭非三世法故无去来生灭去来既不可得如来藏性元自当住本不曾动○周遍圆寂众生迷倒为物所转殊不觉知是迷圆实也○解此明九界即见佛界迷故不知一一界中咸具阴等而此妄相即是真理故无生灭去来等相如来果称果有三身而因理含摄名之为藏非去来今故常住即寂而照故妙明即照而寂故不动三一互摄故周圆体非妄伪故真如随缘不变故名性)。
性真常中求于去来迷悟生死了无所得。
(了毕竟也迷悟生佛也亦真妄也生佛真妄去来生死一切对待情谓故有一真如性尚无此名况有诸法对待相即情忘体现毕竟无得○解此明佛界圆理无二边相也私谓去来是业迷悟是惑生死是苦言住真常中无三道流转也问既称为悟复何名惑答因中所悟带无明故如前文云觉见即眚岂非惑乎)。
阿难云何五阴本如来藏妙真如性。
(梵云塞健陀此云蕴古翻为阴蕴是积聚阴是盖覆积聚有为盖覆真性此阴有五摄有为尽前文总标乃至五阴等皆如来藏今此别徴逐科推捡令知虚妄本非因缘及自然有元是藏体妙真如性)。
阿难譬如有人以清净目观晴明空唯一晴虚迥无所有。
(喻真性本空也目喻智空喻理以果海无别色声唯如如理及如如智独存○解孤山曰净目况本具真智晴空况本具真理唯一晴虚即理智一如也迥无所有绝九界妄色也)。
其人无故不动目睛瞪以发劳则于虚空别见狂华复有一切狂乱非相。
(解其人喻众生也背真合妄故曰无故不动目睛妄心取着也瞪以发劳妄惑润业也于妙性中现九界色故曰于空见狂华等)。
色阴当知亦复如是。
(喻迷真起妄故事也瞪直视貌不由别事只因自不动目直视于空目睛劳倦遂见华相或见毛轮第二月等故云一切色阴亦尔以不如实知真如法一故不觉动念现六尘境即色阴起也)。
阿难是诸狂华非从空来非从目出。
(空元无华妄见生起说谁出来真元无色妄分质碍复何从所)。
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s://m.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