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车毅小说网】地址:https://m.cheyil.com
首发:~第0 章 心意暗藏
荀子說:“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都是“行遠必自邇,登高必自卑”的意思。
萬事總宜循序漸進,不可操之過急。否則,“欲速則不達”,效果適得其反。
一切從自己做起,從自己身邊切近的地方做起。要在天下實行中庸之道,首先得和順自己的家庭。其實就是《大學》中的修、齊、治、平循序漸進的道理。
第十六章。
子曰,「鬼神之為德,其盛矣乎。」
「視之而弗見;聽之而弗聞;體物而不可遺。」
「使天下之人,齊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
「詩曰,『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
「夫微之顯。誠之不可揜,如此夫。」
孔子說:“鬼神的德行可真是大得很啊!看它也看不見,聽它也聽不到,但它卻體現在萬物之中使人無法離開它。天下的人都齋戒淨心,穿著莊重整齊的服裝去祭祀它,無所不在啊!好像就在你的頭上,好像就在你左右。《詩經》說:‘神的降臨,不可揣測,怎麼能夠怠慢不敬呢?’從隱微到顯著,真實的東西就是這樣不可掩蓋!”
借孔子對鬼神的論述說明道無所不在,道“不可須臾離。”
道也好,鬼神也好,就像空氣一樣,看不見,聽不到,但卻無處不在,無時不在,任何人也離不開它。
既然如此,當然應該是人人皈依,就像對鬼神一樣的虔誠禮拜了。
“君子之道費而隱”,廣大而又精微。看它也看不見,聽它也聽不到是“隱”,是精微;但它卻體現在萬物之中使人無法離開它,是“費”,是廣大。
第十七章。
子曰,「舜其大孝也與!德為聖人,尊為天子,富有四海之內。宗廟饗之,子孫保之。」
「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祿,必得其名,必得其壽。」
「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篤焉。故栽者培之,傾者覆之。」
「詩曰,『嘉樂君子,憲憲令德,宜民宜人。受祿於天。保佑命之,自天申之。』」
「故大德者必受命。」
孔子說:“舜該是個最孝順的人了吧?德行方面是聖人,地位上是尊貴的天子,財富擁有整個天下,宗廟裏祭祀他,子子孫孫都保持他的功業。所以,有大德的人必定得到他應得的地位,必定得到他應得的財富,必定得到他應得的名聲,必定得到他應得的長壽。所以,上天生養萬物,必定根據它們的資質而厚待它們。能成材的得到培育,不能成材的就遭到淘汰。《詩經》說:‘高尚優雅的君子,有光明美好的德行,讓人民安居樂業,享受上天賜予的福祿。上天保佑他,任用他,給他以重大的使命。’所以,有大德的人必定會承受天命。”
天生我材必有用。
只要你修身而提高德行,“居易以俟命”,總有一天會受命於天,擔當起治國平天下的重任。到那時,名譽、地位、財富都已不在話下,應有的都會有。
儒學並不是絕對排斥功利,而只是反對那種急功近利,不安分守己的做法。換言之,儒學所強調的,是從內功練起,修養自身,提高自身的德行和才能,然後順其自然,水到渠成地獲得自己應該獲得的一切。
這其實也正是中庸之道的精神——凡事不走偏鋒,不走極端,而是循序漸進,一步一個腳印走下去。
第十八章。
子曰,「無憂者,其惟文王乎。以王季為父,以武王為子。父作之,子述之。」
「武王纘太王、王季、文王之緒。壹戎衣,而有天下。身不失天下之顯名。尊為天子。富有四海之內。宗廟饗之。子孫保之。」
「武王末受命,周公成文武之德。追王太王、王季,上祀先公以天子之禮。斯禮也,達乎諸侯大夫,及士庶人。父為大夫,子為士;葬以大夫,祭以士。父為士,子為大夫;葬以士,祭以大夫。期之喪,達乎大夫;三年之喪,達乎天子;父母之喪,無貴賤,一也。」
孔子說:“無憂無慮的人,大概只有文王吧。他有王季做父親,有武王做兒子,父親王季為他開創了事業,兒子武王繼承了他的遺願,完成他未竟的事業。武王繼承了曾祖太王、祖父王季、父親文王的事業,滅掉了大殷,奪得了天下。他身不失顯赫太的美好聲名,尊貴為天子,富有天下四海財富,後代在宗廟裏祭祀他,子子孫孫永不斷絕。周武王晚年受命於天平定天下,周公成就文王武王的德行,追尊太王、王季為王,用天子的祭祀祭祖先。這種制度一直實行到諸侯、大夫、士以及庶人之中:如果父親是大夫,兒子是士,就用大夫的禮安葬,用士的禮祭祀;如果父親是士,兒子是大夫,就用士的禮節安葬,用大夫之禮祭祀;為旁親服一年齊衰喪,這種制度實行到大夫;為父母服三年斬衰喪,這種制度實行到天子;為父母服喪不分貴賤都是一樣的。”
這一章對你以後如何駕馭下屬,或者成就帝王之業並無什麼大用,所以你只要瞭解一下就可以了。
第十九章。
子曰,「武王、周公,其達孝矣乎。」
「夫孝者,善繼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
「春秋,修其祖廟,陳其宗器,設其裳衣,薦其時食。」
「宗廟之禮,所以序昭穆也。序爵,所以辨貴賤也。序事,所以辨賢也。旅酬下為上,所以逮賤也。燕毛所以序齒也。」
「踐其位,行其禮,奏其樂,敬其所尊,愛其所親,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
「郊社之禮,所以事上帝也。宗廟之禮,所以祀乎其先也。明乎郊社之禮,禘嘗之義,治國其如示諸掌乎。」
孔子說:“武王、周公,他們是最孝的了吧!所謂的孝者,是善於繼承別人的志向,善於傳述別人的事蹟的人。每年的春秋修理他們的祖廟,陳列宗廟祭器,擺設上他們的裳衣,薦獻時新的食物。宗廟的禮儀,是用以序列昭穆次序的。按爵位排序,用以辨別貴賤;按事功排序,用以辨別賢不肖;對眾人報酬為長上做事的下人,用以逮及卑賤的人;讓年長者坐上位,用以排列年齒。站到自己的位置上,進行應有禮節,奏起那音樂,恭敬那所尊重的,敬愛那所親愛的,事俸死者如同事俸生者一樣,事俸亡者如同事俸生存的一樣,這是最高的孝了。郊祭與社祭的禮節,用以事俸先帝,宗廟的祭禮,用以祭祀祖先。明白效、社這兩種祭禮以及禘與嘗的義理,治理國家就如同展示這手掌一樣容易了。”
這一章主要是講祭祀之事,但你要從這裏看出本質。孝!自古仁君都以“孝”治理天下,以後自然會有主掌祭祀的官職,你只需要做到“孝”並讓百姓都紛紛效仿,天下可長治久安。”
淩哲細細第講解,楊木慢慢地記下,他知道淩哲飽讀詩書滿腹經綸恨不得對他傾囊相授,他雖然愚鈍但也知道應該努力。
楊木一如既往地奉茶給淩哲,帶著書卷筆記退出書房,回到自己的房間繼續整理消化。
淩哲看著楊木的背影,陽光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長很長……
漠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s://m.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