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车毅小说网】地址:https://m.cheyil.com
首发:~第0 章 心意暗藏
天生我材必有用。
只要你修身而提高德行,“居易以俟命”,总有一天会受命于天,担当起治国平天下的重任。到那时,名誉、地位、财富都已不在话下,应有的都会有。
儒学并不是绝对排斥功利,而只是反对那种急功近利,不安分守己的做法。换言之,儒学所强调的,是从内功练起,修养自身,提高自身的德行和才能,然后顺其自然,水到渠成地获得自己应该获得的一切。
这其实也正是中庸之道的精神——凡事不走偏锋,不走极端,而是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
第十八章。
子曰,「无忧者,其惟文王乎。以王季为父,以武王为子。父作之,子述之。」
「武王缵太王、王季、文王之绪。壹戎衣,而有天下。身不失天下之显名。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
「武王末受命,周公成文武之德。追王太王、王季,上祀先公以天子之礼。斯礼也,达乎诸侯大夫,及士庶人。父为大夫,子为士;葬以大夫,祭以士。父为士,子为大夫;葬以士,祭以大夫。期之丧,达乎大夫;三年之丧,达乎天子;父母之丧,无贵贱,一也。」
孔子说:“无忧无虑的人,大概只有文王吧。他有王季做父亲,有武王做儿子,父亲王季为他开创了事业,儿子武王继承了他的遗愿,完成他未竟的事业。武王继承了曾祖太王、祖父王季、父亲文王的事业,灭掉了大殷,夺得了天下。他身不失显赫太的美好声名,尊贵为天子,富有天下四海财富,后代在宗庙里祭祀他,子子孙孙永不断绝。周武王晚年受命于天平定天下,周公成就文王武王的德行,追尊太王、王季为王,用天子的祭祀祭祖先。这种制度一直实行到诸侯、大夫、士以及庶人之中:如果父亲是大夫,儿子是士,就用大夫的礼安葬,用士的礼祭祀;如果父亲是士,儿子是大夫,就用士的礼节安葬,用大夫之礼祭祀;为旁亲服一年齐衰丧,这种制度实行到大夫;为父母服三年斩衰丧,这种制度实行到天子;为父母服丧不分贵贱都是一样的。”
这一章对你以后如何驾驭下属,或者成就帝王之业并无什么大用,所以你只要了解一下就可以了。
第十九章。
子曰,「武王、周公,其达孝矣乎。」
「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
「春秋,修其祖庙,陈其宗器,设其裳衣,荐其时食。」
「宗庙之礼,所以序昭穆也。序爵,所以辨贵贱也。序事,所以辨贤也。旅酬下为上,所以逮贱也。燕毛所以序齿也。」
「践其位,行其礼,奏其乐,敬其所尊,爱其所亲,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
「郊社之礼,所以事上帝也。宗庙之礼,所以祀乎其先也。明乎郊社之礼,禘尝之义,治国其如示诸掌乎。」
孔子说:“武王、周公,他们是最孝的了吧!所谓的孝者,是善于继承别人的志向,善于传述别人的事迹的人。每年的春秋修理他们的祖庙,陈列宗庙祭器,摆设上他们的裳衣,荐献时新的食物。宗庙的礼仪,是用以序列昭穆次序的。按爵位排序,用以辨别贵贱;按事功排序,用以辨别贤不肖;对众人报酬为长上做事的下人,用以逮及卑贱的人;让年长者坐上位,用以排列年齿。站到自己的位置上,进行应有礼节,奏起那音乐,恭敬那所尊重的,敬爱那所亲爱的,事俸死者如同事俸生者一样,事俸亡者如同事俸生存的一样,这是最高的孝了。郊祭与社祭的礼节,用以事俸先帝,宗庙的祭礼,用以祭祀祖先。明白效、社这两种祭礼以及禘与尝的义理,治理国家就如同展示这手掌一样容易了。”
这一章主要是讲祭祀之事,但你要从这里看出本质。孝!自古仁君都以“孝”治理天下,以后自然会有主掌祭祀的官职,你只需要做到“孝”并让百姓都纷纷效仿,天下可长治久安。”
凌哲细细第讲解,杨木慢慢地记下,他知道凌哲饱读诗书满腹经纶恨不得对他倾囊相授,他虽然愚钝但也知道应该努力。
杨木一如既往地奉茶给凌哲,带着书卷笔记退出书房,回到自己的房间继续整理消化。
凌哲看着杨木的背影,阳光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
淩哲和楊木相處時間很久了。
新的課程開始了。
“第十四章。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願乎其外。
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難,行乎患難。君子無入而不自得焉。
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於人則無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險以徼幸。
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諸正鵠,反求諸其身。」
君子安於現在所處的地位去做應做的事,不生非分之想。
處於富貴的地位,就做富貴人應做的事;處於貧賤的狀況,就做貧賤人應做的事;處於邊遠地區,就做在邊遠地區應做的事;處於患難之中,就做在患難之中應做的事。君子無論處於什麼情況下都是安然自得的。
處於上位,不欺侮在下位的人;處於下位,不攀援在上位的人。端正自己而不苛求別人,這樣就不會有什麼抱怨了。上不抱怨天,下不抱怨人。
所以,君子安居現狀來等待天命,小人卻鋌而走險妄圖獲得非分的東西。孔子說:“君子立身處世就像射箭一樣,射不中,不怪靶子不正,只怪自己箭術不行。”
素位而行近於《大學》裏面所說的“知其所止”,換句話說,叫做安守本分,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安分守己。
這種安分守己是對現狀的積極適應、處置,是什麼角色,就做好什麼事。
事實上,任何成功的追求、進取都是在對現狀恰如其分的適應和處置後取得的。一個不能適應現狀,在現實面前手足無措的人是很難取得成功的。
“行險以僥倖”,結果是深深地陷入無休無止的勾心鬥角和無盡的煩惱之中,迷失了本性。
凡有奢望,必生煩惱。
第十五章。
君子之道,辟如行遠必自邇,辟如登高必自卑。
詩曰,「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樂且耽。宜爾室家,樂爾妻帑。」
子曰,「父母其順矣乎。」
君子實行中庸之道,就像走遠路一樣,必定要從近處開始;就像登高山一樣,必定要從低處起步。《詩經》說:“妻子兒女感情和睦,就像彈琴鼓瑟一樣。兄弟關係融洽,和順又快樂。使你的家庭美滿,使你的妻兒幸福。”孔子讚歎說:“這樣,父母也就稱心如意了啊!”
老子說:“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漠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s://m.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