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第271章 天下归心
\"妙啊!\"朱元璋也来到宴会现场,显然对这场文化盛宴很是满意,\"这才是真正的四海同春。\"
就在这时,远处突然传来一阵惊呼声。原来是天竺乐师看到了东瀛艺人的表演,激动地冲上去讨教。两种不同的音乐风格在现场即兴融合,创造出了前所未有的奇妙效果。
\"有意思。\"朱雄英看着这一幕,若有所思,\"这种自发的交流,比什么安排都更有意义。\"
徐妙锦站在一旁轻声道:\"是啊。文明原本就是相通的,只要有机会,自然会碰撞出火花。\"
沈穗这时也来了灵感:\"殿下,不如在宫中设立一个常设的文化交流馆?让各地艺人经常聚在一起切磋。\"
\"好主意!\"朱雄英眼前一亮,\"就由你和妙锦负责筹办。要让这种交流常态化。\"
正说着,又一个令人惊喜的场面出现了。天竺的医师看到了中原的针灸术,立刻与太医切磋起来。两种医术的理念虽然不同,但竟然找到了共通之处。
\"陛下。\"天竺国主忽然对朱元璋说,\"我们在天竺也设这样的交流馆如何?\"
朱元璋笑着点头:\"好啊。这是共同发展的好事。让沐英派人协助你们筹办。\"
夜深了,但春和宫内的气氛越发热烈。各地的艺人们不分彼此,相互学习,切磋技艺。那些原本语言不通的人,却用艺术找到了共同的语言。
\"看来这次的文化交流会办对了。\"徐妙锦对朱雄英说,\"比单纯的外交更有意义。\"
朱雄英看着眼前和谐的场面,心中豁然开朗。他终于明白,真正的帝国不是靠武力维系的,而是靠这种由衷的文化认同。
突然,一个宫女匆匆跑来:\"殿下,东瀛送来的信使求见。说是朱允熥有要事禀报。\"
拆开信件,朱雄英的眼睛越来越亮。原来允熥在东瀛发现了一批珍贵的古籍,内容涉及天文、医术、工艺等多个领域。他建议在应天设立一个大型的图书馆,收集各地的典籍。
\"看来允熥也想到一块去了。\"朱雄英笑道,\"这确实是传播文明的好办法。\"
徐妙锦和沈穗听了也很兴奋,立即开始讨论图书馆的选址和布置。她们提出,除了收藏典籍,还要定期举办讲学活动,请各地的学者来交流。
就在这时,一个令人意外的场面发生了。天竺国主的女儿,一位年轻的公主,被中原的诗词打动,当场吟诵起来。虽然发音不够标准,但那份对文化的热爱,让所有人都为之动容。
\"好!\"朱元璋开怀大笑,\"这才是真正的文明交流。比什么条约都管用!\"
朱雄英看着这一切,心中越发坚定。他知道,大明的影响力正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扩展。这种扩展不是靠武力,而是靠文明的感染力。
而这种感染力,正是通过这样的文化交流,一点一滴地渗透到四方。这或许才是一个真正帝国的根基所在。
天边刚露出一丝曙光,朱雄英就接到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东瀛传来捷报,说是那批珍贵古籍中发现了惊人的秘密。
\"殿下!\"黄珀快步走入,手中捧着朱允熥的亲笔信,\"您一定要看看这个。\"
朱雄英展开信件,只见允熥写道:\"东瀛古籍中记载了一条神秘的海路,可直通南洋。若能打通此路,我大明的商路将形成完整的环形,四海贸易必将更加繁盛。\"
\"好!\"朱雄英一拍案几,\"传我命令,命沐英即刻派人勘察这条航路。\"
正说话间,徐妙锦和沈穗也闻讯赶来。当听说这个消息时,沈穗突然想起一事:\"臣妾在云南时听老人说过,确实有这样一条古老的航路。当年南诏国就是通过这条路与东瀛通商的。\"
徐妙锦眼前一亮:\"如此说来,这条路确实存在。若能重新开通,对我大明来说无异于锦上添花。\"
朱雄英正要说话,朱元璋的传召就到了。老爷子显然也得到了消息,此刻正在奉天殿来回踱步。
\"雄英,你觉得如何?\"朱元璋直接问道。
朱雄英胸有成竹:\"孙儿以为这是天赐良机。眼下我大明四方臣服,正是开拓海路的好时机。更何况\"
\"更何况什么?\"
\"更何况沐英已在南洋立足,允熥掌控东瀛,有这两个支点,开辟新航路指日可待。\"
正说话间,又有消息传来。西域的朱棣也送来密报,说是发现了一些古代航海图,可能与这条神秘航路有关。
\"四叔这是要给允熥帮忙啊。\"朱雄英笑道。
就在这时,天竺使团也有了动作。他们主动提出要派遣航海经验丰富的水手协助大明探索新航路。
\"这倒是意外之喜。\"徐妙锦说,\"看来这次的文化交流会办得值得。\"
沈穗补充道:\"而且天竺的水手世代航海,对南洋水文最是熟悉。有他们相助,胜算更大。\"
朱雄英看着两位妻子如此见识,不禁赞叹:\"你们说得对。这就是文明交融的好处,各方出力,共创盛世。\"
正说着,沐英的飞鸽传书也到了。他在信中说,已经派出最精锐的水手,准备探索这条新航路。更令人惊喜的是,有几个天竺商人主动请缨,愿意出资参与这次探索。
\"这就对了!\"朱元璋说,\"让商人参与进来,才能保证航路的长久通畅。\"
朱雄英点头:\"而且这些商人都是在我大明享受过太平盛世的。他们对我们心存感激,必然会全力以赴。\"
突然,一个令人意外的请求传来。原来那位痴迷诗词的天竺公主,请求能随船一同前往东瀛,说是想亲眼看看这个神秘的国度。
\"有意思。\"朱雄英说,\"看来文化的吸引力确实非同寻常。\"
徐妙锦倒是另有想法:\"不如让她去吧。正好可以在东瀛推广我们的文化。\"
沈穗也表示赞同:\"而且有她这位公主在,天竺方面必然会全力支持这次航路探索。\"
就在众人讨论时,又一个好消息传来。琉球国主派来使者,说是愿意为大明提供补给点,支持新航路的开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