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31~60
古时候,有一个着名的修行人,名叫力慧。他有一个儿子不幸早死,使他非常痛苦。他於是修炼苦行,求神赐给他一个长生不死的儿子。
天神告诉他,这是不可能的。凡是人都得死亡。人的生命必须得有一个限度。他们要他自己定一个年限。那修行人回答说:「既然如此,那末请你赐给我儿子高寿如山;只要那座山在,他就得活着。」天神答应了他,赐给他这个恩典。他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叫具慧。
具慧想到自己能活得像大山那末长寿,认为自己永远不会死亡,就越来越骄傲,目中无人了。
一天,这个自高自大的人对一位名叫弓目的大仙横蛮无礼。这位大仙当时就诅咒他化成灰烬。可是这诅咒不发生效果,具慧仍然健康无恙。这位大仙很是狼狈,才记起了具慧在出生时受到的恩典。
弓目仙人化身为一头野生的水牛,用法力顶塌了山头,把山踩成粉碎。同时具慧也死了。
持力仙人说完故事後,严肃地警告儿子说:「从这古老的故事中学点乖吧。别那末自高自大毁了自己。要养成自制能力。别做不道德的事。别对高尚的吟赞仙人无礼。」
春天到了,百花齐放,树木和藤萝被鲜花点缀得十分美丽。整个树林艳丽极了。林中时时听得到鸟儿的甜美的歌声。
大地像处在爱神的魔力之下似的。远财的妻子独个儿在她公公的道院附近的花园中散步。她的美丽、洒脱和纯洁融合在一起,使她像仙女一样迷人。这时候,恰巧谷购来到那儿,为她的美色颠倒,完全失去了理智和自制力,就像好色的禽兽一样。他挑逗她,趁她又怕又羞不知所措的时候,兽性勃发,把她拉到一个僻静的所在,污辱了她。
吟赞仙人回到自己的道院,看见儿媳在伤心痛哭,无法劝止。当他知道了儿媳所受到的这桩可耻的暴行後,不禁怒不可遏。他从头上拨下一根头发,把头发投在祭火中,背诵了一个咒子。
立刻,祭火中出现了一个跟他儿媳一样美丽的少女。仙人又在一丛辫发中拔下一根头发投在祭火中,祭火中出来了一个可怕的鬼怪。仙人命令他们两个去杀害谷购。两个鬼怪向大仙鞠躬接受了命令。
谷购正在举行早祷。女怪走近他,含笑勾引他,乘他不防备的时候,拿起他的水罐,一溜烟跑了。男怪就在这时举矛向他冲来。
谷购惊惧得站起身来。他明白除非他用水洗净了自己,他的咒子是不生效力的。他於是找寻水罐。他一发现水罐不见了,就奔向一个水池,可是池中没有水。他走向附近的一条小河。就在他走近的时候河水也枯乾了。他到处找不到水。可怕的鬼怪到处追赶他,紧跟在後面。谷购一味想逃命。他的罪行已消毁了他日夜祷告和斋戒得来的法力。最後,他想跑到父亲的祭坛去避难。在极度恐惧之下,他紧张得相貌也变了。那看守道院的人视力模糊,看不清是他,不让他进去。他还想夺门而入,可是鬼怪追上了他,把他刺死了。
持力仙人回到道院来,在门口见到了儿子的屍体。他推测是儿子对吟 仙人无礼,因而遭到这样惨酷的结局。
他哭着说:「可怜的孩子!你死在你的骄傲和虚荣心上面了。任何婆罗门都不是用你那种方法学习吠陀的。你异想天开,岂不是大大错误?你为什麽举止傲慢,以至於受到这样的诅咒?让诅咒我的独子死亡的吟赞死在他自己的一个儿子手中吧!」这位仙人又怒又伤心,以至於这样诅咒了吟赞仙人。
他清醒过来时在绝望中叫道:「啊!只有没有儿子的人才是幸福的。我不但失去了自己的独子,而且我伤心得发疯了,竟又诅咒了我的好友和良伴。我还活着干什麽呢?」他火葬了儿子,同时自己纵身跳进火中死了。
34仅仅学问是不够的
巨光王是吟赞仙人的弟子。他请求师傅让两位师兄弟远财和近财来主持他所举行的大祭祀。两弟兄得到了父亲的准许,欢欢喜喜到国王的京城去了。
大祭祀正在筹备中。一天,远财想回去看看妻子,独自连夜赶路,破晓前抵达了自己的道院。曙光中,他看见靠近道院有一头猛兽蹲在那里,似乎就要向他扑来;他於是举起武器投掷过去,把那猛兽刺死了。走近一看,他发现刺死的原来不是林中猛兽,是他把披着兽皮的父亲错杀了。他不禁又害怕又悲伤。他明白错杀父亲是持力仙人诅咒的结果。他匆匆忙忙完成了父亲的葬仪,就去找近财,把这件悲惨事告诉了他,还说:「为了不让这件不幸事妨碍国王的大祭祀,你能不能代替我去举行赎罪祭,赎我在无意中所犯的罪过。好在出於无知而犯的罪过是可以赎的。如果你肯代替我去举行赎罪祭,我就可以在这儿帮助国王主持大祭祀。主持大祭祀我可以独力担当,不需要人帮忙,而你现在还做不到。」善良的弟弟同意了,说道:「你就在这儿照料国王的祭祀吧。我去为你忏悔,禳除杀害父亲和杀害一个婆罗门的大罪。」
善良的近财於是代表哥哥举行赎罪仪式。赎罪祭一完,他回来帮助哥哥照料国王的祭祀。
罪行是不能由别人替赎的。远财造的罪孽并未洗去,却污染了心地,企图设计害人。他看到弟弟容光焕发,很是嫉妒,决定造谣诽谤他。就在近财踏进祭坛的时候,远财高声叫嚷,故意让国王听见。他叫道:「这人犯了杀害婆罗门的罪行,怎麽能走进圣洁的祭坛来?」
近财愤慨地否认这种污蔑,可是没有人信他。国王下令驱逐他。他蒙受耻辱被赶出祭坛。
近财一再申诉冤枉,说:「这件坏事是我哥哥做的,不过他也是出於错觉,不是故意的。我已经举行过赎罪祭代他禳解罪恶了。」他这样解释使事情更糟了。因为没有人相信他,人人认为他是诬告德行高超的哥哥,於是又给他加上了一重罪。
高尚的近财既被诬告作大逆不道,又被诽谤作说谎者,感到世间无处可伸冤,就隐居林间修苦行。
天神对他很仁慈,问他道:「善良的人啊,你要求什麽恩典呢?」这时候崇高的思想和深沉的禅定已经使他对哥哥的行为毫无怒意了。他只要求父亲能复活,哥哥能变好,罪恶能消除。
天神们赐给了他这个恩典。
披发仙人在吟赞仙人的道院附近对坚战王叙述了这个故事,接着说:「般度的儿子们啊,在这条圣洁的河流里洗净你们的情慾吧。」
近财和远财同是一位大学者的儿子。他们同样受到父亲的教导,後来同样成为有名的学者。可是学问是学问,德行是德行,两者不是一回事。谁要想为善去恶当然必须能明是非辨善恶;可是这种明是非辨善恶的见识一定得渗入他每一念头,影响他一生的每一行为,这样知识才能化为德行。如果知识只是填鸭似的填入脑袋,没有好好消化,便不能化为德行。这样的知识像我们的衣服,只是外表,不能构成我们的真实的一部份。
35八曲
般度族在森林中一处又一处游览圣地。一天,他们到了一所道院,这所道院是奥义书中记载的一些不朽人物居住过的。披发仙人把有关这地方的故事讲给坚战王听。
优陀罗迦是一位讲授吠檀多的大仙,他有一个学生名叫迦果罗,品德高超,崇敬天神,可是学问不算好。别的学生因而时常嘲笑他。优陀罗迦却赏识他的正直、虔诚和德行,不很在乎他学识是否渊博,把女儿妙生嫁给了他。
这一对夫妇生下了一个儿子。孩子通常总是继承父母双方的特质的。幸而这孩子在才学方面并不像父亲,却像外祖父。还在母亲腹中,他就已通晓吠陀了。每当迦果罗背诵吠陀有了错误的时候(这样的事儿是经常发生的),这胎儿就在腹中蜷曲了身子闹。因此之故,这孩子出生时,身体有八处是弯曲的,因此就取名为八曲。
有一天,迦果罗运气不好,和密提罗国的宫廷学者万底之间发生了一场学术辩论。迦果罗辩不过万底,不得不投水而死。
光阴易过,八曲虽然还只是个孩子,却已经成为博学之士了。他才十二岁已经完成了吠陀和吠檀多的学习。
一天,八曲听到了一个消息,说密提罗的国王遮那迦正在举行大祭祀。在这期间要像往常一样让参加祭祀的学者辩论经典。八曲於是请他的舅舅白旗作伴出发到密提罗去。
在到祭坛去的路上,他们遇见了国王和他的侍从。国王的侍从在前面呐喊:「让开!快给国王让路!」八曲非但不让路,还对侍从们说:
「王家侍从啊!经典中有这末一条规定:一切人,连国王也在内(当然指的是有道明君),都应该给瞎子、残废者、妇女、肩负重物的人、以及精通吠陀的婆罗门让路。」
国王听到这婆罗门孩子说出这样明智的话来,大为惊异。他接受合理的批评,让开道路,对侍从们说:「这婆罗门少年说得对。火总是火,不管是大火小火都能烧东西。」
八曲和白旗踏进了祭祀大厅。
守门的阻挡他们,对他们说:「只有精通吠陀的老人可以进去,小孩子不能进去。」
八曲回答说:「我们不是普通孩子。我们奉行修道人必须奉行的一切规矩,我们已学完了吠陀。凡是掌握了吠檀多真理的人决不会单从一个人的年龄或外貌来论断人。」
守门人说:「住嘴!别自吹自擂了。像你这末一个小小子怎末可能学过吠檀多,懂得吠檀多呢?」
孩子说:「你的意思是说,我不够大,不像一个腹内空虚的过熟的西瓜一样?体积和年龄不可能表示价值、学问。一个大个子老人可能只是一个高大的老傻瓜。让我过去吧!」
守门人说:「你的确不够大也不够高,虽然你说话像个白发苍苍的修行人。滚开!」
八曲回答说:「守门人啊!白发苍苍不能证明他智虑精纯。只有学过吠陀和吠檀多,掌握其中主要意义,了解其精髓的人,才是真正的高士。我到这儿来为的是找宫廷学者万底。请把我的愿望通报给遮那迦王。」
这时恰巧国王自己来到了。他一眼就瞧出了这正是他先前遇到过的那个早慧的孩子。
国王问道:「你知道吗,我那位宫廷学者万底已经驳倒过很多大学者,使他们哑口无言,投海而死?这还吓不退你?你还胆敢来冒这种危险?」
八曲回答说:「你那位优秀的学者至今还没有碰到过像我这样精通吠陀和吠檀多的人。他遇到的是善良的人而不是真正的学者,驳倒他们是轻而易举的,他却因此而自高自大目空一切了。我来这里是向他讨回一笔债的。听我的母亲说,我父亲在一场学术辩论中输给了他,投水自尽了。我就是来讨这笔债的。我毫不怀疑我能胜过他。你会看到他被我驳得像断了轮子的车子一样站不起来。请把他召来吧。」
八曲见到了万底。他们定了一个辩论题目。开始论战。两方都用尽了机智和学识去窘迫对方。辩论完结,在场的人异口同声宣称:八曲胜了,万底败了。宫廷学者只得低下了头,接受惩罚,投海自尽,到水神的住处去了。
於是八曲的父亲迦果罗的在天之灵得到了安慰,为儿子的光荣感到愉快。大史诗的作者借迦果罗的嘴教训我们说:
「儿子不必像父亲。体弱的父亲可能有强壮的儿子。愚昧的父亲可能有博学的儿子。从外表或年龄来论断人的价值是错误的。表面现象是靠不住的。」
从这些话可以知道学问不高的迦果罗并不是缺乏见识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