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车毅小说网】地址:http://m.cheyil.com
首发:~卷之七
大麥
味鹹,氣微寒。大、穬二麥,一種異名:穬麥,乃大麥中皮厚而青色者也,主不甚相遠。大麥,亦有黏糯。石蜜為使。
主補虛劣,壯血脈,益顏色,實五臟,化穀食,止泄,不動風氣。作面,無熱燥。
按:大麥,功用與小麥相似,而性更平涼滑膩,以之佐粳米同食,或歉歲全食之,不亞於粳米。有人患纏喉風,作稀糊令咽而平,以助胃氣,無燥熱也。
蕎麥
(附:秸)
味甘,氣平、寒。生北方者,滑細如粉,亞於麥面;生南方者,但可作粉餌。
主煉五臟滓穢,壓丹石毒。
按:蕎麥,最降氣寬腸,故能煉腸胃滓瘀,而治濁滯泄痢、腹痛上氣之疾,氣盛有濕熱者宜之。若脾胃虛寒人,食之則大脫元氣,而落鬚眉。
附:秸,主燒灰淋汁,取鹼熬干,同石灰等分蜜收,能爛癰疽,蝕惡肉,去靨痣最良。穰作薦,闢壁蝨;淋汁,洗六畜瘡。
大豆
(附:黃大豆、白豆)
味甘,氣平。有黑、白、黃、褐、青、斑數種,色黑而小為雄,入藥更佳;黃者,可作腐、榨油、造醬,余但可炒食。
惡五參、龍膽草,得前胡、烏喙、杏仁、牡蠣、諸膽汁良。服厚朴者,食之動氣;小兒與豬肉同食,壅氣致死,十歲以上不畏也。
主浸酒,去風痹癱瘓,補腎經虛,下水鼓腹脹,制風熱,活血;同甘草,解諸藥毒,療產後諸疾。
按:黑大豆,屬水、性寒,為腎之谷,以形以色,宜其入腎治水消脹,下氣,制風熱,而活血,解毒,所謂同氣相求也。
附:黃大豆,味甘,氣溫。主寬中下氣,利大腸,消水脹腫毒。多食,生痰動嗽,令人身重。
附:白豆(即飯豆),味甘,氣平。主補五臟,暖腸胃,助十二經脈。
大豆黃卷
味甘,氣平。惡海藻、龍膽草。
主濕痹,筋攣膝痛,及胃中積熱,破婦人惡血。綠豆作者堪為茹,解熱醒酒。
豆腐
味甘,氣寒、平。暑月恐有人汗滴入,食之生疔。
主消脹滿,下大腸濁氣。
大豆豉
味苦、甘,氣寒,一云溫。陰中之陰。以黑豆者入藥。有淡豉、咸豉。凡使,用淡豉。
主傷寒頭痛寒熱,傷寒溫毒,發斑,嘔逆,傷寒勞復、食復,虛煩懊憹,及瘧疾,骨蒸虛勞,喘急,兩腳疼冷。作餅,灸發背、癰疽。
按:黑豆性平,作豉則溫,既經蒸窨,故能升能散。得蔥白,則發汗;得鹽,則能吐;得酒,則治風;得薤,則治痢;得蒜,則止血;炒熟又止汗,亦麻黃節根之義也。春夏之氣不和,蒸炒,以酒漬服之至佳,患腳人常漬酒飲之,而以滓傅腳皆瘥。
綠豆
(附:豆粉)
味甘,氣寒。生各處,圓小者佳。行十二經絡。
主解一切藥草、魚蟲、牛馬、金石等毒,除煩熱,風疹,消渴,生研汁服之;霍亂吐逆,奔豚,和胡椒等分,冷水末服;又煮食,消腫,下氣,滲利小便;作枕,治頭風痛,明目。入藥須帶皮,否則壅氣。
按:綠豆,屬木,通於厥陰、陽明,消腫治痘之功,雖同赤豆,而壓熱解毒之力過之。
附:豆粉:味甘,氣涼,平。主解諸毒,痘瘡不結痂疕者,干撲之。脾胃虛弱者勿用。
豌豆
味甘,氣平。秋種,苗柔弱如蔓,葉對生,三四月開小花,如蛾形,淡紫色,結莢長寸許,子圓如梧子。又有野豌豆,名翹搖,粒小不堪,惟苗可茹。
主調營衛,益中氣,消渴,淡煮食之。
蠶豆
味甘、微辛,氣平。秋種冬生,方莖中空,葉如匙頭,本圓末尖,面綠背白,一枝三葉,二月開花,紫白色,如豌豆花,結角連綴如大豆。
主快胃,和臟腑。
豇豆
味甘、咸,氣平。三四月種,一種蔓長,一種蔓短,俱本大末尖,花有紅、白二色,莢有白、紅、紫、赤、斑駁數色,長者至二尺,可菜、可果、可谷,乃豆中上品。
主補中,補腎,解鼠、莽毒。
刀豆
味甘,氣平。蔓、葉、花,多如豇豆,但莢長尺許,似皂莢扁,有劍脊三稜。
主溫中下氣,益腎補元,燒存性白湯下,止呃逆。
醬
味鹹、甘,氣冷利。凡使,用豆醬陳久者。
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m.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