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车毅小说网】地址:http://m.cheyil.com
首发:~卷之七
粳米
(附:米泔、炒米湯、秈米、秈稈)
味甘、苦,氣平。種近百,各各不同,有早、中、晚三收,以晚白米為第一。凡使,新者動氣,陳者下氣。
主溫中和胃,長肌肉,壯筋骨。煮汁,主心痛,止渴;合芡實作羹益精志,強耳目。常食干粳,令人不噎。
按:粳米,天生所以養人,非諸草木可比,其有益於脾胃所不待言,古人白虎湯、桃花湯、竹葉石膏湯用之,正恐寒涼之藥,有礙中州,藉之為助正氣,如此直截一言可了,好古之云,則多歧亡羊矣。
附:米泔,主止煩渴,利小便,涼血。風熱赤眼,睡時冷調洗肝散、菊花散服之。
附:炒米湯,主益胃,除濕。
附:秈米(即早收黏稻),主溫中益氣,養胃和脾,除濕止泄。
附:秈稈,主殺反胃生蟲。
粟米
(附:泔)
即小米。味鹹,氣微寒。種類數十,大抵早粟皮薄米實,晚粟皮厚米少。凡使,惟用陳者。
主養腎氣,去脾胃中熱,止胃熱消渴,利小便,霍亂熱腹痛,泄痢,鼻衄,解諸毒。
附:泔,汁主霍亂轉筋,卒熱心煩,飲之立瘥,胃冷者不宜。酸泔及澱,洗瘙疥殺蟲;和臭樗皮煎服,治小兒疳痢。
秫米
味甘,氣微寒。即粟米之糯者。
主寒熱,利大腸,療肺瘧,及陽盛陰虛,夜不得眠,及食鵝鴨成瘕,妊婦下黃汁,敷漆瘡。
按:秫者,肺之谷也,故能去寒熱,利大腸。大腸者,肺之合,而肺病多作皮寒熱也,《千金》治肺瘧方用之,取此義也。岐伯治陽盛陰虛,夜不得瞑,半夏湯用之,取其益陰氣而利大腸也,大腸利則陽不甚矣。但動風壅氣,不宜多食。
粱米
有黃、白、青三種:黃粱,味甘,氣平;白、青粱,味甘,氣寒。粱皆粟類,細論仍別。黃粱,穗大毛長,穀米俱□於白粱,而收子少,食之香美,勝於諸粱。白粱,亦穗大毛長,而谷粗扁長,不似粟圓米白而大,香美亞於黃粱。青粱,殼穗有毛而粒青,米亦微青,而細於黃白粱,早熟收薄,味短色惡,故人少種之。
主益氣,補中。
按:粱米,調和脾胃,力倍諸谷,惟黃獨優者,蓋得中和之氣多耳。
稷米
味甘,氣寒。稷、黍一類二種:黏者為黍;不黏者為稷。二種之苗似粟,而低小有毛,結子成枝而殊散,粒如粟而光滑,有赤、白、黃、黑數種。
主益氣安中,涼血,解暑,壓丹石毒發熱,解苦瓠毒。多食發冷病,不可與附子同食。
黍米
(附:赤黍米)
味甘,氣溫。
主益氣補中。燒灰和油,塗杖瘡止痛,不作瘢;嚼濃汁,塗小兒鵝口瘡。
按:黍米,氣溫,功能補肺。而多食作煩熱,緩筋骨;合葵菜食成痼疾;合牛肉、白酒食,生寸白蟲。
附:赤黍米,味苦,氣微寒。主咳逆上氣,霍亂,泄痢,除熱,止煩渴。生服泔汁,化鱉瘕,不過一二度愈。
稗
味辛、甘、苦,氣微寒。一種黃白色,一種紫黑色,紫黑者有毛,人謂之鳥禾,可以救荒。
主益氣,宜脾。
小麥
(附:浮麥、麥麩)
味甘,氣微寒。秋種,冬長,春秀,夏實,具四時之氣,為五穀之長,南方者,四氣不足,故有毒。入心、腎、小腸、膀胱經。凡使,用陳者。
主除客熱,止煩渴,咽燥,利小便,養肝氣、心氣,止漏血唾血,煎湯止暴淋,虛汗,殺蛔蟲。
附:浮麥,味甘、咸,氣寒。即水淘浮起者。焙用。主益氣,止自汗、盜汗,骨蒸虛熱,婦人勞熱。
附:麥麩,氣味同浮麥。主時疾,熱瘡,泄痢,湯火瘡爛,撲折瘀血,醋炒罯貼之;又醋蒸,熨手足風熱痹痛,寒濕腳氣,互易至汗出良;末服,止虛汗;小兒暑月出痘瘡,爛不能著席,用夾褥盛麩藉臥,性涼而軟,誠妙法也。
面
(附:麵筋、麥奴、稈)
味甘,氣溫。有微毒。畏漢椒、蘿蔔。
主補虛,久食實膚體,厚腸胃,強氣力。
按:面,產北方者,多受霜雪,復入地窖出汗,故無毒;產南方者反是,故有毒。惟第二磨者涼,為其近麩而無石末在內也。糟發者,發病、發瘡。
附:麵筋,味甘,氣涼。主寬中,益氣。
附:麥奴,主陽毒,溫毒,熱極發狂,大渴,及溫瘧。奴者,即麥穗將熟時,上有黑黴者也。
附:稈,主燒灰去疣痣,蝕惡肉,膏中用。
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m.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