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车毅小说网】地址:http://m.cheyil.com
首发:~第79章 吴令
蒲松龄的《吴令》有怎么样的含义,为什么说是最讽刺的一篇小说?蒲松龄这篇《吴令》的短文确实充满了讽刺,但还有更深的含意,想必大家读后都会心领神会。
吴令某公,忘其姓字,刚介有声。吴俗最重城隍之神,木肖之,被锦藏机如生。值神寿节,则居民敛赀为会,辇游通衢,建诸旗幢杂卤簿,森森部列,鼓吹行且作,阗阗咽咽然,一道相属也。习以为俗,岁无敢懈。公出,适相值,止而问之,居民以告。又诘知所费颇奢,公怒,指神而责之曰:“城隍实主一邑。如冥顽无灵,则淫昏之鬼,无足奉事;其有灵,则物力宜惜,何得以无益之费,耗民脂膏?”言已,曳神于地,笞之二十。从此习俗顿革。
公清正无私,惟少年好戏。居年馀,偶于廨中梯檐探雀毂,失足而堕,折股,寻卒。人闻城隍祠中,公大声喧怒,似与神争,数日不止。吴人不忘公德,群集祝而解之,别建一祠祠公,声乃息。祠亦以城隍名,春秋祀之,较故神尤著。吴至今有二城隍云。
把《吴令》翻译成白话文,梗概如下:
吴县老百姓都信奉城隍,每年城隍过生日,都要花费巨资大操大办地举行祭祀活动。年年如此,已经形成了约定俗成的习俗。
吴县的县令是个清正廉洁为民造福的好官儿,他对这种封建迷信铺张浪费耗费民财的现象深恶痛绝。这一年,他在街头遇到了抬着城隍神像游行祭祀的队伍,想到这正是个拨乱反正的好机会,便指使手下把神像拉倒,痛打二十大板,并且发表讲话,号召百姓别干这些劳民伤财的傻事,别说城隍不能为大家办什么好事,即便能办,也不可能愿意耗费民众的血汗钱来做这种形式上的无用功。
百姓觉得,县令说的有道理,确实是发自肺腑的为大家着想,便废除了这种陈旧腐朽的封建习俗。
不料,时隔不久,县令在一次登高时不慎失足摔死了。接着百姓们便听到城隍庙里传来争吵声,好像是城隍和县令两人在打架,并且一连几天争吵不止。
百姓们不忘县令的功德,为了避免让县令为难,便集资给县令修了一座庙,这才结束了双方的争吵。新修的庙也叫城隍庙,每年春秋两季,百姓们都去庙里祭祀。
于是,吴县就出现了两座城隍庙。
以上,就是《吴令》这篇短文的梗概。它到底在讽刺什么,又揭示了什么道理呢?
一、讽刺了封建愚昧思想在人们头脑中的根深蒂固。久而久之就会形成约定俗成的习俗,既麻木愚昧了民众,也白白浪费了民众的血汗钱,确实是一件坑民害民的陋习。
二、想彻底根除愚昧必须快刀斩乱麻,采取雷霆手段。类似于县令拉倒神像且痛打二十大板,然后耐心地向民众宣讲腐朽观念带来的危害。使人们提高认识,清醒头脑,少做那些麻木无聊低级趣味的蠢事。
三、短文最后揭示出来的东西,才是最为宝贵的画龙点睛之笔。县令反对人们搞封建迷信劳民伤财腐朽没落的那一套,但他死后却又多出来一座城隍庙,百姓们春秋两季还要大搞祭祀活动。这与县令的初衷岂不是背道而驰么?
与时俱进,不忘初心。《吴令》这篇短文虽然短小,揭示出来的道理却以短见长以小见大。此处无声胜有声,确实值得后人揣摩解剖,回味无穷。
范小曼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m.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