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车毅小说网】地址:http://m.cheyil.com
首发:~十一
[5]松花酿:这里指松花酒。
[6]斗南:北斗星以南,犹言中国或海内。
[7]青铜鉴:全句以镜比喻湖水。
【鉴赏】汪元亨的元曲《归隐》共有二十首,这里选第二和第二十首。这两首都描写了尔虞我诈、趋炎附势、黑暗肮脏的官场,表明甘愿隐逸山林、淡泊名利的感情。这两首曲子结构基本一致,第二首前四句都表明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态度,以下写过隐逸生活的决心与乐趣,抒发了作者对现实的憎恶之情以及对自在悠闲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第二首写隐逸,表达了作者摆脱了黑暗丑陋的现实生活的愉悦心情。开头两句“闲来无妄想,静里多情况”,意思是说,闲来无事,仔细思忖社会的各种现象,不外乎令人伤心失望的争夺名利、尔虞我诈,于是对现实世界不再抱有任何幻想。接下来,第三、四两句“物情螳捕蝉,世态蛇吞象”,作者将人世间的互相残杀喻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将世人的贪得无厌喻为“蛇吞象”。曲子的后半部分写隐逸的决心以及隐逸生活的乐趣。“直志”四句,表明了归隐者的处世态度是由他们刚正不阿的性格决定的,他们宁愿隐居山林,恣意评论国家大事,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过逍遥快活的归隐生活。第二十首表达的意思与第一首基本一致。首句“趋炎真面惭,附势实心澹”,意思是说在这黑暗的世俗社会中,唯有趋炎附势、尔虞我诈才能生存。而作者是极其鄙视这种社会现状的。接下来第三、四两句“志同车有,身比舟无缆”,运用比喻,将守信不渝喻为车有车无,以舟船脱缆、随波漂流比喻行踪不定的放荡不羁。曲子的后部分的前四句也是先写隐逸的决心,下面写归隐生活的乐趣。“随地”四句,意思是说放弃上朝参拜、如履薄冰的官宦生活,选择一个幽静的去处,远离世俗凡事,过着悠闲自在的日子。随后,与第一曲一样,也是用逍遥的生活图景表现隐逸生活的乐趣,深化了归隐的主题。月夜饮酒赋诗;在秋高气爽,桂花飘香的时节,尽享逍遥闲适的生活之乐;泛舟于碧波如镜的湖面之上,四周景色令人赏心悦目;于云雾缠绕的千丈高山前欣赏自然的奇秀景色,好不快意洒脱!
这两首元曲用对比的方法,用世俗丑态反衬出归隐生活的美好。比喻新奇生动,意蕴深厚,极具表现力。
孟 昉
〔越调〕天净沙
十二月乐词(九月)
鸡鸣晓[1]色珑璁,鸦啼金井[2]梧桐,月坠茎寒露涌。广寒[3]霜重,方池冷悴芙蓉[4]。
【注释】
[1]晓:指黎明、拂晓。
[2]金井:古时诗家用以描述井栏雕饰华美之井。
[3]广寒:传说中月亮上的宫殿,即月宫。
[4]芙蓉:在这里指荷花。
【鉴赏】孟昉,本为西域人,寓居大都(今北京),是元末散曲作家。本曲是他描写十二个月景色的《十二月乐词》中描写九月的一首。这首曲子选取了金秋九月的几种典型事物进行描写,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了他对即将逝去的秋天的慨叹和对美好事物的惋惜之情,表现出了作者闲迁淡泊的情怀。
首句“鸡鸣晓色珑璁”,点明作者所描绘的季节是深秋,时间是黎明。第二句“鸦啼金井梧桐”,描写了井边的梧桐,是全曲的点睛之笔,点明作者阴郁的心情。乌鸦往往是不祥之物,秋天的梧桐也给人凄凉之感。而此时,乌鸦在梧桐树上悲鸣,一种悲凄的氛围被衬托了出来,表达了作者沉郁的心境。接下来“月坠茎寒露涌”一句,写到了月亮和草茎露珠。作者对字和句的使用精心雕琢,匠心独运。一个“涌”字在静态中产生了动态美,平添了一种灵动之美,使读者从露水的晶莹剔透中感受到秋晨的明洁清冷。
“广寒霜重”与上一句的“月”和“露”相对应,“霜重”二字更进一步深化了深秋的寒冷。最后一句“方池冷悴芙蓉”,作者将视线聚集于池中的芙蓉。一个“悴”字的使用,委婉含蓄,寓意深邃。常常与“憔”联用的“悴”字,用以形容人的容貌,而作者在此用于芙蓉,将它赋予了人的形象,使人联想到夏日里婀娜多姿的芙蓉仙子在寒秋的胁迫下逐渐枯萎的情形,匠心独运。作者描写凄清的月光、枯槁的芙蓉这些凄凉的物象,映衬出作者对金秋易逝、美好事物难长存的慨叹和惋惜。
这首元曲篇幅短小,但是作者对深秋典型的物象的描写精准,并将它们融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描绘了一幅美好的深秋图景,风格清新脱俗,结构严密自然。
倪 瓒
〔黄钟〕人月圆
伤心莫问前朝事,重上越王台[1]。鹧鸪啼处,东风草绿,残照花开。
怅然孤啸,青山故国,乔木苍苔。当时明月,依依素影[2],何处飞来?
【注释】
[1]越王台:位于今天的浙江绍兴府山南麓。越王勾践在此“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打败吴国。
[2]素影:指皎洁的月光。
【鉴赏】这是作者两首〔人月圆〕的第二首,为怀古抒情之作,抒发了作者重登越王台时对故国的怀念、对历史的追忆。
这首元曲开篇一、二两句写重登越王台和因此而产生的悲伤心情。“伤心莫问前朝事”,开门见山,引出怀念故国的正题。“重上越王台”,看到破败的历史遗迹,使作者的心情难以平静,其忧愤之情显而易见。接下来“鹧鸪啼处,东风草绿,残照花开”三句,寓情于景,表达了作者的惆怅之情。“东风”、“草绿”、“花开”,表明时值春日,“残照”暗示时间在黄昏。由于心情黯淡,作者眼前本是生机勃勃的景物都染上了一层凄清悲凉的色彩。鹧鸪的悲啼声更衬出了情景之悲凉。“怅然孤啸”三句说明作者由于思念故国,而陷入这种难解难分的愁苦情绪之中不能自拔。“孤啸”表现了作者情绪的激烈。作者怀念故国昔日的辉煌,看到现在的满目苍凉,不平之情更加强烈了。然而,时过境迁,尽管日夜怀念,但毕竟大势已去,除了“怅然孤啸”,还能做什么呢?就在作者为物是人非,故国已亡而忧思难解之时,忽然看到了空中的明月,不禁问道:“当时明月,依依素影,何处飞来?”作者追忆故国山川人物的感情也随之迸发了出来。
全曲自始至终充溢着作者浓郁的感情,诚挚真切,令人回味无穷。
〔越调〕小桃红
三首之一
陆庄[1]风景又萧条,堪叹还堪笑,世事茫茫更谁料?访渔樵,《后庭玉树》[2]当时调。可怜商女,不知亡国,吹向紫鸾箫。
【注释】
[1]陆庄:是诗人晚年在五湖三泖避难时经常来往的一个拥有秀丽风景的地方。
[2]《后庭玉树》:即陈后主《玉树后庭花》。
【鉴赏】此为原作三首中的第一首。此曲感叹世易时移,通过对故国的缅怀和对现实的批判,抒发了沉郁的忧思之情。
开头两句“陆庄风景又萧条,堪叹还堪笑”,用“又萧条”三个字描绘了风景优美的陆庄,不仅道出了这里自然景色随时间的不断变化,同时又表现出了作者的悲伤感情。作者在“堪叹还堪笑”一句中寓情于景,抒发了自己心中深厚的感情。“访渔樵”以下几句,作者对残酷的现实进行了批判。“《后庭玉树》当时调”既写出了“访渔樵”的结果,又写出了“访渔樵”的原因。作者化用杜牧批判唐代后期置国家安危于不顾、骄奢淫逸的统治阶级的诗意,表达了愤怒的情感。“可怜”二字,不仅指责了耽于享乐的妓女以及那些不清醒的人们,更是无情地鞭挞了只知贪图享乐的达官贵人和统治阶层。正是当权者的骄奢淫逸,才造成了国家如今的衰亡颓败。这“可怜”二字,字字千钧,将作者胸中的一腔激愤之情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越调〕小桃红
三首之二
一江秋水澹[1]寒烟,水影明如练[2],眼底[3]离愁数行雁。雪晴天[4],绿红蓼参差见。吴歌[5]荡桨,一声哀怨,惊起白鸥眠。
【注释】
[1]澹:水波澜起伏的样子。
[2]练:白色的丝绢,是对江水颜色的比喻。
[3]眼底:即视线之内的范围。
[4]雪晴天:指明朗的晴天。
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m.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