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藏一览

卷第五(2/4)

天才一秒记住【车毅小说网】地址:http://m.cheyil.com

首发:~卷第五

毗婆沙论云。不定法者。诸法未生。未可分别。如佛。分别业经中说。佛告阿难。有人身口意善。命终堕狱。有人身口意恶。命终生天。阿难白佛。何故如是。佛言。是人先世罪福因缘已熟。今世罪福因缘未熟。或临命终正见邪见。善恶心起。垂终之心。其力大故。(对字函第三卷)。

诸经要集云。弥兰王问那先罗汉。人在世间。作恶百岁。临终念佛死后生。天。我实不信。复言。杀一生命。死入泥犁。我亦不信。那先问王。如人持一小石。置在水上。浮耶。没耶。王言。其石没也。那先复言。如人持百枚大石。置在船上。其船没不。王言。不没。那先言。船中百枚大石。因船故不没。人虽有恶。一时念佛。乘般若舟。不入泥犁。便生善处何不信耶。其小石没者。如人作恶不知佛经。无舟之力。便入泥犁。何不信耶。王言。善哉。那先复言。愚人作恶。得殃乃大。智人作恶。得殃乃小。譬如烧铁在地。一人知烧。一人不知。两人俱取。然不知者。其手大烂。知者少伤。作恶亦尔。愚者不能自悔。其殃乃大。智者知不当为能自悔过。其殃小耳。(楹字函第十七卷)。

在时为善必天上  临终因恚堕蛇中

杂。譬喻经云。昔有沙门行草间。见大蛇言。和尚。闻阿耆达王否。答曰。闻。蛇曰。我是也。沙门言。阿耆达王立佛塔寺。功德巍巍。当生天上。何缘乃尔。蛇言。我临终时。边人持扇。堕我面上。令我瞋恚。受是蛇身。沙门即为说经。一心乐听。不食七日。命过生天。却后数月。持花散佛。众人怪之。在虚空曰。我阿耆达王。蒙沙门恩。闻法生天。今来谢耳。临终侍人。不可不护。病者心也。(写字函第三卷)。

经律异相云。有清信士。持戒精进。因疾困甚。妇大悲苦。我何所依。子何所怙。夫闻爱恋。大命将至。魂神即还。在妇鼻中。化作一虫。妇哭不止。时因道人。往见其妇。虫从鼻出。妇才脚踏。道人告曰。莫杀。是卿夫婿。化作此虫。妇曰。我夫奉经持戒。何缘作此。道人曰。过起爱恋。今生为虫。道人为虫说法。卿既持戒。福应生天。但坐恩爱。堕此虫中。虫闻意解。命终生天。(傍字函第七卷)。

断命一称那谟佛  由斯纯善往生天

正法经云。昔有人受人所鬻。断命祭天。既被持缚。无所能避。唯念诸佛。一称是言。那谟没驮耶。言已命终。生三十三天。六十劫中。受胜妙乐。药王军菩萨。白佛言。此人何缘生彼。佛言。临终纯善相应。发净信心。归依如来。一称那谟没驮耶。故。是人即为深种善根。又复于八十劫中。得宿命智。在在所生。离诸烦恼。息一切苦。(丁字函第四卷)。

末后定力既现前  直使中阴而可转

大毗婆沙论云。室罗筏国。昔有二人。一人修善。未尝作恶。一人作恶。未尝修善。修善行者。临命终时。顺后次受恶业力故。欻有地狱中有现前。便作是念。我一身中。恒修善行。未尝作恶。应生天趣。何缘有此中有现前。遂起念言。我定应有顺后次受。恶业今熟。此是地狱中有现前。即自忆念一身以来。所修善业深生欢喜。由胜善思。地狱中有。即便隐没。天趣中有。欻尔现前。从此命终生于天上。作恶行者。临命终时。顺后次受善业力故。欻有天趣中有现前。便作是念。我一身中。常作恶行。未尝修善。应生地狱。何缘有此中有现前。遂起邪见。拨无善恶及异熟果。若有善恶异熟果者。我不应然。由谤因果。邪见力故。天趣中有。寻即隐没。地狱中有。欻尔现前。从此命终。生于地狱。如是中有于趣。亦可转耶。(义字函第九卷)。

恶徒闻死便生惊  善者见亡何有畏

毗婆沙云。若人不修福德。则畏于死。自恐后世堕恶道故。多集福德。死便生于胜处。是故不应畏死。颂曰。

待死如爱客。去如至大会。多集福德故。舍命时无畏。

(资字函第一卷)。

下冷上兮乃善终  上冷下兮必恶趣

诸经要集云。造善之人。从下冷触至脐已上。暖气后尽。即生人中。若至头面。热气后尽。即生天道。若造恶者。与此相违。从上至腰。热气后尽。生于鬼趣。从腰至膝。热气后尽。生于畜生。从膝以下。乃至脚。尽。生地狱中。无学之人。入涅槃者。或在心暖。或在顶也。(对字函)。

临终心识趣后身  不可说一与言异

十二因缘论云。如人临命终时。心识为因。是故得生。后身心识。而彼心识。不可说一。不可说异。亦不离彼。亦不即彼。如是从灯生灯。从印生印。从镜有像。从声有响。从日从珠。出生其火。从子生芽。如是等法。不名异彼。(临字函第三卷)。

佛示促寿令追慕  人命无常在吸呼

金光明最胜王经云。妙幢菩萨。问四化佛。说释迦牟尼。寿量无限。云何示现短促。时化佛言。释迦于五浊世出现之时。为欲利益众生。令生信解。若见如来不般涅槃。不生难遭之想。所说经典。亦不受持。所以者何。以常见佛。不尊重故。譬如有人。见其父母。多有财宝。便于财物。不生希有。难遭之想。所以者何。于父母财物。生常想故。善男子。彼诸众生亦复如是。若见如来不入涅槃。不生希有难遭之想。所以者何。由常见故。彼佛世尊。不久住世。善巧方便。成就众生。(场字函第一卷)。

四十二章经云。佛问诸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在数日间。佛言。子未能为道。复问一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在饭食间。佛言。子未能为道。复问一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呼吸之间。佛言。善哉。子可谓为道矣。(辞字函第七卷)。

罪业报应经偈。

水流不常满。火盛不久热。日出须臾没。月满已复缺。尊荣豪贵者。亦复过于是。人身既易失。不须生贪着。

摩耶经偈。

譬如旃陀罗。驱牛就屠所。步步近死地。人命复过是。

(已上楹字函第十七卷)。

古德颂。

一盏孤灯照夜台。上床别了袜和鞋。三魂七魄梦中去。天晓知他来不来。

死生既至终难免  天地虽宽岂可逃

四不可得。经云。有兄弟四人。远家弃业。山处闲居。得五神通。皆号仙人。宿对来至。自知寿尽。各各思议。吾等神足飞腾自恣。所至无碍。今当方便。以免斯难。于是一踊空中。而自藏形。无常之对。安知吾处。一入市中人闹之处。在中避命。无常之对。趣得一人。何必求吾。一入大海。三百三十六万里。下不至底。上于其中间。无常之对。何所求耶。一擘开山。入藏其中。无常之对。安知吾处。于时四人。各各避命。竟不得脱。藏空中者。便自堕地。犹果熟落。在山中者。于彼丧已。禽兽所啖。在海中者。尔时天命。鱼鳖所食。入闹市者。死于众中。佛既观知。谓此四人。暗昧不达。欲舍宿对。三毒未除。安脱此患。佛说颂曰。

虽欲藏在空。善处大海中。假使入诸山。而欲自翳形。以求不死地。未曾可获定。是故精进学。无身乃为宁。

(对字函第三卷)。

出曜经偈。

大地及日月。时至皆归尽。未曾有一事。不被无常吞。

(殿字函第六卷)。

无常杀鬼多冤滥  罪福阴司有秤平

法苑云。宋武当寺沙门僧规。因赴白衣家请。无痾忽死。二日而苏。云。那夜五更闻门巷间。哓哓有声。须臾五人秉炬火执信幡。迳来入屋。叱咀僧规。规遽恍然。五人便以赤绳缚将去。行至一山。都无草木。土色坚黑有类石铁。俄至一城。外有立木。长十丈余。上有铁梁。左右有匮贮土。自有品数。约十余斛。形如五升。有一人衣帻并赤。语规曰。汝在世时。有何罪福。规惶怖未答。赤衣人如局吏云。可开簿检其罪福也。有顷吏至长木下。提一匮土。悬铁梁上秤之。如觉低昂。吏谓规曰。此量罪福之秤也。汝福少罪多。应先受罚。俄有一人。衣冠长者。谓规曰。汝沙门也。何不念佛。我闻悔过。可度八难。规于是一心称佛。衣冠人谓吏曰。可更为此人秤之。既佛弟子。幸可度脱。吏复上匮秤之。秤乃正平。将规至监官前辩之。监官执笔观簿。疑迟久之。又有一人。朱衣玄冠佩印绶。执玉版。来曰。簿上未有此人名也。监官愕然命左右收录云。须臾见反缚向五人来。监官曰。杀鬼何以滥将人来。乃鞭之。少顷有使者称。天帝唤道人来。既至帝前曰。汝是沙门。何不勤业。而为小鬼横收捕也。汝命未尽。今放还生。勿屡游白衣家。杀鬼取人。亦多冤滥。规曰。横滥之厄。以何能免。帝曰。作福为善。(府字函第三卷)。

儿亡父就阎王索  父至儿诃此老愚

法句喻经云。昔有梵志。少年出家。学至六十。不能得道。归家娶妇。生一男儿。聪辩可爱。七岁偶死。梵志痛切。我哭无益。不如往阎王所乞索儿命。于是斋戒。斋持香华。发舍而去。迤逦前问。阎王何许。行数千里。至深山中。见诸得道婆罗门。复前如问。婆罗门愍其愚。曰。阎王所治之处。非是生人所可到也。当示卿方。西去大川。其中有城。阎王常以四月四日按行。必过此城。可往见之。梵志奉教而进。果见阎王。启言。晚生一男。欲以备老。七岁命终。愿王布施还我儿命。王言。卿儿今在东园。自往将去。梵志即往见儿。前抱哭曰。昼夜念汝。汝宁不念于我。儿呵之曰。痴騃老公。不达道理。寄住须臾。名人为子。勿妄多言。不如早去。今我此间。自有父母。须臾之顷。唐自空手。梵志泣恨而归。我闻世尊知人魂神变化之道。复往白佛。具陈儿语。反以责我。无父子情。何缘乃尔。佛告梵志。汝实愚痴。人死神去。便更受形。然而父子因缘合居。譬如寄客。起则离散。愚迷缚着。计为己有。沉溺生死。唯有慧者。不贪恩爱。勤修经戒。灭除识想。生死得尽。梵志闻已。豁然意解。得罗汉道。(书字函第二卷)。

追亡功德七获一  着力修营三七中

灌顶随愿往生经云。普广菩萨白佛。父母亲族命终。或堕三涂八难之中。受诸苦恼。为其修福。得福以不。佛告普广。为此人修福者。七分之中。为获一也。何故尔乎。缘其前世。不信道德。故使七分获一。若以亡者。严身之具。堂宇室宅。园林浴池。以施三宝。此福最多。功德力强。可得拔彼地狱之殃。往生佛土。复次。命终之人。在中阴中。身如小儿。竟三七日。罪福未定。应为修福。代为忏罪。如饷远人。譬如世间。犯罪之人。望诸亲属。救其危厄。以福德力。缘是解脱。普广又白佛言。若人在世。不归三宝。不行法戒。若其命终。应堕三涂。其人临终。方生是善。得解脱不。佛告普广。人临终时。得生此心。无不解脱。所以者何。如人负债。依附王者。债主更畏。不从求财。此譬亦然。天帝放赦。阎罗除遣。及诸五官伺候之神。反更恭敬。缘此福故。不堕恶道。解脱厄难。随愿往生。(恭字函第二卷)。

冢塔精魂在彼否  升沈苦乐岂其中

灌顶经云。阿难问佛。若人造立坟塔。是人精魂在中以否。佛言。亦在亦不在。阿难又问。(云何)亦在亦不在。佛言。其魂在者。若人生时。不种善根。不识三宝。而不为恶。无善受福。无恶受殃。无善知识。为其修福。是以精魂在冢塔中。未有去处。是故言在。云不在者。或其前生在世之时。大修福德。精勤行道。或生天上人间受福。及不信真正。杀盗造罪。堕在畜生饿鬼之中。备受众苦。经历地狱。故言不在冢塔中也。(恭字函第六卷)。

只是个儿来受去  误教五母喜还悲

五母子经云。沙弥年七岁。出家得道。自识夙命。而笑曰。故我一身。五母悲恼。为第一母子时。邻家亦生。然我短命。母见邻子即悲恼也。为第二母子时。天命早夭。母若见人乳儿。即悲恼也。为第三母子时。十岁即亡。母见我类儿食即悲恼也。为第四母子时。少年先死。母见同辈娶妇。即悲恼也。为第五母子时。七岁出家。我母忆念。即悲恼也。五母聚会。各说其子。咸增哀苦。我念生死轮回如此。当勤精进求道。(言字函)。

子孙弘善饿鬼歌  儿女为恶好人哭

譬喻经云。佛与阿难。到河边行。见五百饿鬼。歌吟而行。复见数百好人。啼哭而过。阿难问佛。鬼何以歌舞。人何以啼哭。佛答。饿鬼家儿孙。为其作福。行得解脱。是以歌舞。好人家儿孙。唯为杀害。无有与作福之者。后大火逼之。是以啼哭。(对字函)。

一子遭蛇螫以死  五亲不顾达无常

五无反复经云。梵志因见田夫之儿。遭蛇螫死。父殊不顾。往报其母。亦不伤悲。说向其姊。亦说譬喻。言与其妇。喻如宿鸟。至报其奴。喻如犊子。如是五人俱了生死。梵志问佛。亦说生死本空。(甚字函)。

虽具神通那免死  若能放下始无生

梵志黑氏经云。佛说。梵志。得四禅定。具五神通。善能说法。阎王来听。不觉啼泣。梵志云。仁者何悲。王曰。师善说法。争奈七日后舍命。来生我界。志曰。我得四禅定。王曰。亦不免恶业。志曰。如何可免。王曰。可问佛。志即两手持梧桐花上佛。佛云。放下着。乃放下一手花。佛复云。放下着。又放一手中花。佛复云。放下着。志曰。我两手花俱已放下。更放下什么。佛云。放下中间底。志顿悟无生法忍免业。(甚字函)。

○报应品

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m.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剑断万古
剑断万古
三年前满门被灭,三年后无敌归来!一剑在手,斩人斩妖斩神魔,断天断地断万古!一剑在手,敕令诸天,唯我无敌!
九界散人
龙族:沉吟至今
龙族:沉吟至今
自尼伯龙根计划结束前夕突然回到十六岁真正拥有了S级血统的明妃,会在这个时空做些什么?那么,如果回到这个时空的不只是他呢?如果还有诺诺和绘梨衣呢?那么多的悲剧还没有发生,可很多人命运的丝线已经纠缠到一起。诺诺终于在被奥丁长枪贯穿之前看见了化作怪物的衰仔,那张脸和自己记忆中那张脸逐渐重合,所以名为爱情的情愫就在缓慢生长。绘梨衣呢?重新再来一次,她还回义无反顾地选择那个承诺帮自己杀死奥特曼的衰小孩吗?
苦与难
你的爱如星光阮白慕少凌
你的爱如星光阮白慕少凌
定好的试管婴儿,突然变成了要跟那个男人同床怀孕, 一夜缠绵,她被折磨的浑身瘫软! 慕少凌,慕家高高在上的继承人,沉稳矜贵,冷厉霸道,这世上的事,只有他不想办的,没有他办不到的! 本以为生下孩子后跟他再无关系,岂料五年后,男人拖着两个萌宝强硬的把她壁咚在员工宿舍楼下,众目睽睽! 慕先生在所有人面前高冷禁欲,却只她一人面前色胚流氓:“宝贝,你勾起了我的馋虫,让我吃上了瘾” “……”
堆堆
天灾降临:囤货千亿我在末世杀穿了
天灾降临:囤货千亿我在末世杀穿了
沐九月重生了。 前世的她,摸爬滚打十五年,终于熬到了最后一关,却不料全员团灭。 一睁眼,末世重启,前世的金手指也跟着回来了。 高温干旱、暴雨、严寒、酸雨、沙尘暴、地震海啸……各种极端天气轮番上演,大陆板块下沉,人类的生存空间一再压缩。 这一世,她要做好充足准备,再战末世! 不做小区战神,山洞修建庇护所。 别人末世艰难求生,她在山洞大口炫肉! 来了个懂事的邻居,不仅主动交出万亿物资,还将庇护所修的
温粥粥
前妻美又飒,撕下伪装后陆爷悔哭了
前妻美又飒,撕下伪装后陆爷悔哭了
关于前妻美又飒,撕下伪装后陆爷悔哭了:掏心掏肺三年,等在手术台上的唐诗,换来一句,“她的生死,与我无关。”既然他心里只有白月光,那么她退位让贤!留下一纸离婚协议,从他的世界里,销声匿迹。再见面,她马甲无数,且成了好兄弟的未婚妻。陆先生不干了,占有味十足的把她禁锢在怀里,“女人,离婚我不同意!”唐小姐一脸鄙夷,“你算老几?”“我算你老公!”
金子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