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车毅小说网】地址:http://m.cheyil.com
首发:~卷第五
姚启昌校正
嘉兴大藏经 大藏一览
大藏一览卷第五
宁德优婆塞陈 实谨编
秀水居士姚舜渔重缉
第四善恶门之余
姚昌远校
忏悔品
所犯贪瞋痴业障 惟凭佛法僧忏摩
宝积经云。佛告舍利弗。因贪犯者。为过微细。难可舍离。因瞋犯者。为过粗重。易可舍离。因痴犯者。为过深重。复难舍离。所以者何。贪结能为诸有种子。生死蔓延连持不绝。以是义故。微细难断。因瞋犯者。堕于恶趣。可速除断。因痴犯者。当堕八种大地狱中。难可解脱。复次舍利弗。若有菩萨犯波罗夷罪。应对清净十比丘前。以质直心殷重忏悔。犯僧残者。对五净僧。殷重忏悔。若为女人染心所触。及因相顾。而生爱着。应对一二清净僧前忏悔。若五无间罪。犯波罗夷。或犯僧残戒。犯塔。犯僧。及犯余罪。应当于三十五佛前。昼夜独处殷重忏悔。应自称云。我某甲。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南无释迦牟尼佛南无金刚不坏佛南无宝光佛南无龙尊王佛南无精进军佛南无精进喜佛南无宝火佛南无宝月光佛南无现无愚佛南无宝月佛南无无垢佛南无离垢佛南无勇施佛南无清净佛南无清净施佛南无娑留那佛南无水天佛南无坚德佛南无旃檀功德佛南无无量掬光佛南无光德佛南无无忧德佛南无那罗延佛南无功德华佛南无莲华光游戏神通佛南无财功德佛南无德念佛南无善名称功德佛南无红焰帝幢王佛南无善游步功德佛南无斗战胜佛南无善游步佛南无周匝庄严功德佛南无宝华游步佛南无宝莲华善住娑罗树王佛
如是等。一切世界。诸佛世尊。常住在世。是诸世尊。当慈念我。若我此生。若我前生。从无始生死以来。所作众罪。若自作。若教他作。见作随喜。若塔若僧。若四方僧物。若自取。若教他取。见取随喜。五无间罪。若自作若教他作。见作随喜。十不善道。若自作。若教他作。见作随喜。所作罪障。或有覆藏。或不覆藏。应堕地狱饿鬼畜生。诸余恶趣。边地下贱。及蔑戾车。如是等处。所犯罪障。今皆忏悔。诸佛世尊。当证知我。复作是言。若我此生。若于余生。曾行布施。或守净戒。乃至施与畜生一抟之食。或修净行。所有善根。成就众生。所有善根。修行菩提。所有善根。及无上智。所有善根一切合集。校计筹量。皆悉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过现未来一切诸佛。所作回向。我亦如是回向。而说偈言。
众罪皆忏悔。诸佛尽随喜。及请佛功德。愿成无上智。去来现在佛。于众生最胜。无量功德海。我今皈命礼。
(始字函第十卷)。
长庆然禅师忏悔文
归命十方调御师。演扬清净微妙法。三乘四果解脱僧。愿赐慈悲哀摄受。(某甲)自违真性。枉入迷流。随生死以漂沉。逐色身。而贪染。十缠十使积成有漏之因。六根六尘妄作无边之罪。弥沦苦海。深溺邪途。着我耽人举枉措直。累生业障一切愆尤。仰三宝以慈悲历一心。而忏悔所愿能仁拯拔。善友提携出烦恼之深源。到菩提之彼岸。此世福基命位各愿昌隆。来生智种灵苗同希增秀。生逢中国。长遇明师。正信出家。童真入道。六根通利。三业淳和。不染世缘。常修梵行。执持禁戒。尘业不侵。严护威仪。蜎飞无损。不逢八难。不阙四缘。般若智以现前。菩提心。而不退。修习正法。了悟大乘。开六度之行门。越三祇之劫海。建法幢于处处。破疑网于重重。降伏众魔绍隆三宝。承事十方诸佛。无有疲劳。修学一切法门。悉能通达。广作福慧。普利尘沙。得六种之神通。圆一生之佛果。然后不舍法界遍入尘劳。等观音之慈心。行普贤之愿海。他方此界逐类随形。对现色身。演扬妙法。泥犁苦处。饿鬼趣中。或放大光明。或现诸神变。其有见我相乃至闻我名。皆发菩提心。永出轮回趣。火镬冰河之地变作香林。饮铜食铁之徒。化生净土。披毛戴角负债含冤。尽罢辛酸。咸沾利乐。疾疫世而现为药草。普疗沉痾。饥馑时而化作稻梁济诸贫馁。但有利益。无不兴崇。次祈累世冤亲现存眷属。出四生之汩没。舍万劫之爱缠。等与含生齐成佛道。
事忏有依吾佛力 理忏无过我自心
大乘起信论云。初学菩萨虽修行信心。以先世来。多有重罪恶业障故。或为魔邪所恼。或为世务所缠。或为种种病缘之所逼迫。为难非一。令其行人。废修善品。宜应勇猛精进。昼夜六时。礼拜诸佛。供养赞叹忏悔劝请。随喜回向菩提。常发大愿。恶障消灭。善根增长。(命字函第二卷)。
法苑云。忏悔有二。一是迷心。依事忏悔。谓佛像前。行道礼敬。发愿要期断除事恶。二是智心。依理忏悔。谓观身心。断除结使。但所造业。有轻有重。若论轻业。事忏亦灭。若论重业。有转者。亦能转重令轻。谓三途业人中轻受故。(府字函第六卷)。
若不造罪奚须忏 作已能禳即灭除
涅槃经云。耆婆医师。告阿阇世王。臣闻佛说智者有二。一者不造诸恶。二者作已忏悔。更不敢作。犹如浊水。置之明珠。以珠威力。水即为清。如烟云除。月则清明。作恶能悔。亦复如是。王若忏悔。罪则除灭。清净如本。(一字函第九卷)。
既猎烧香复何福 以水搀汤可探金
杂譬喻经云。昔有国王。出则饮酒射猎。还便然灯烧香。投槃作礼。边侍人言。王饮酒射猎。复又烧香。当有何福。王闻之。便使人然。大镬汤使沸。内一饼金。即呼边人探取其金。人言。汤热手不可近。王语。汝作方便取之。人言。作何方便。王云。汝去下火。以水添汤。即如王言。便探得金。王语。我饮射时。自如汤沸。我作礼时。自如去火。以水添汤。何故不得福也。(舍字函第九卷)。
故作诸愆复求忏 那堪一失又如何
宝积经云。佛告弥勒菩萨。譬如二人。善解医方。善解咒术。善别毒药。善识甘露。尔时一人于大众中。即取毒药而自食之。现希有相。食已受苦。身不安隐。复求甘露咒术。望除毒气。尔时彼人求不能得。毒气炽盛。遂便命终。时第二人。作如是言。我今不能除于毒药。不食毒药。不须甘露。不欲处众作希有想。令身苦恼。弥勒当来末世。后五百岁。有诸在家出家菩萨。亦复如是。作如是言。如我说法。能除诸罪。如是语已。转集恶业。复作是言。我还忏悔。复有菩萨。其心清净。作如是言。我不作罪。不须忏悔。我当忏悔过去未来一切诸罪。现在不作。亦如彼人不食毒药。不须甘露。所言毒者。是犯戒律。莫作食毒之人。(始字函第八卷)。
○缘何为善故难成 ○良由夙障应须忏
圆觉经云。若后末世。钝根众生。心欲求道。不得成就。由昔业障。当勤忏悔。常起希望。先断憎爱嫉妒谄曲。求胜上心。偈云。
钝根未成者。常当勤心忏。诸障若消灭。佛境便现前。
(可字函)。
焚躯转见长无明 悟性本空安有咎
经律异相云。裴扇阇国有女人提韦。婆罗门种。其家大富。丧婿无儿。婆罗门法。若不如意。便自烧身。愿生那罗延天。国内有沙门钵底婆。梁言辨才。智慧精进。教化天下。改邪就正。原夫先身罪业。随逐精神。不与身合。徒自焚烧。安能灭罪。祸随心生。心念善法。受报亦善。心念恶法。受报亦恶。云何于苦恼中。求于灭罪。望善报也。于理不通。如困病人。为苦所逼。复遭恶人打骂。时此病人。宁有善心。无忿恼不。提韦曰。但生忿恼。辨才曰。汝今烧身。身体燋烂。神识未离。故受苦毒。烦闷心恼。从是命终。生地狱中。苦恼尤剧。又如牛车。厌患于车。欲使车坏。前车若坏。后车复抱。罪业未尽。假令烧坏百千万身。罪业因缘。相续不绝。犹如阿鼻。一日之中。八万过死。八万过生。罪尽方毕。况汝一过烧身。欲求灭罪。问曰。愿闻灭罪方法。辨才答曰。前身作恶。如云覆月。后心起善。如炬消闇。起罪之源。由身三口四。意地业行。今当一心。单诚忏悔。改邪就正。舍身受身。至成佛道。辩才即受提韦十善。欢喜奉行。(傍字函第七卷)。
未曾有经云。妙吉祥菩萨。因见一人悲泣。发如是言。我造杀业。决堕地狱。如何救度。菩萨观其缘熟堪化。即化一人。亦复啼泣。谓曰。我造杀业。决堕地狱。前人闻已。言我亦然。化人告之。唯佛能救。相随共诣。化人白佛。我造杀业。怖堕地狱。愿佛救度。佛即告言。如汝所说。造杀业者。汝从何心而起罪相。为过去耶。未来耶。现在耶。若起过去心者。过去已灭。心不可得。若起未来心者。未来未至。心不可得。若起现在心者。现在不住。心亦不可得。三世俱不可得。故即无起作。无起作故。于其罪相。何所见耶。善男子。心无所住。不在内外中间。心无色相。非青黄赤白。心无造作。无作者故。心非幻化。本真实故。心无边际。非限量故。心无取舍。非善恶故。心无动转。非生灭故。心等虚空。无障碍故。心非染净。离一切数故。善男子。诸有智者。应如是观。作是观者。即于一切法中。求心不可得。何以故。心之自性。即诸法性。诸法性空。即真实性。由是义故。汝今不应妄生怖畏。是时化人闻佛宣说真实之法。心大欢喜。即白佛言。希有世尊。善说法界。自性清净。我今得悟。罪业性空。不生怖畏。我今乐欲于佛法中。出家修道。持于梵行。愿佛摄受。佛言。善哉。是时化人于刹那间。须发自落。袈裟被身。即白佛言。我今涅槃。承佛威力。踊身虚空。化火自焚。尔时。实造业者。见是化身。与我同罪。出家闻法。彼先解脱。我今亦宜求佛化度。前白佛言。如上因缘。愿垂救度。佛言。善哉。汝所造业。于何起心。罪业之相。其复云何。是时此人。以善根成熟故。闻佛说已。身诸毛孔。出大火焰。佛出金手。于其顶上。此人即时身火得灭。离其苦恼得大快乐。起净信心而白佛言。我先闻佛广说清净法界离相之法。我今得悟罪业性空而不复生怖畏之想。投佛出家。复闻四谛之法。远尘离垢证阿罗汉。(奄字函第五卷)。
罪性空兮心所生 我心无故罪何有
法苑云。观罪性空。罪从心生。心若可得。罪不可无。我心自空。空云何有。善心亦然。罪福无主。非内非外。亦无中间。不常自有。但有名字。名之为心。但有名字。名为罪福。名字即空。还源返本。毕竟清净。是为观罪性空。翻破无明颠倒执着心也。若无明灭故行灭。诸行灭故生死灭。(府字函第六卷)。
忏罪偈云。
罪无自性从心起。心若灭时罪亦亡。罪亡心灭两俱空。此即是名真忏悔。
投祖殷勤求忏悔 觅罪俱无顿已消
传灯云。二祖可大师。因三祖璨大师设礼而问。弟子身缠风恙。请师忏罪。师曰。将罪来。与汝忏。璨良久云。觅罪不可得。师曰。我与汝忏罪竟。(卷三)。
临终品第三十二(二十九则)
卧病可观佛相好 终时随念彼方生
无常经云。人将命终。身心苦痛。应起慈心。拔济饶益。教使香汤澡浴。着新净衣。安详而坐。正念思惟。若病无力。余人扶坐。又不能坐。右胁而卧。合掌至心。面向西方。当病者前。取一净处。唯用牛粪香泥涂地。随心大小。方角为坛。以花布地。烧众名香。四角燃灯。于其坛内。悬一彩像。令彼病人。心心相续。观其相好。使发菩提之心。复为广说三界难居。三涂苦难。非所生处。唯佛菩提是真归依。以归依故。必生诸佛刹土。受微妙乐。问病者言。汝今乐生何佛土也。病者答言。我意乐生某佛世界。时说法人。当随病者心之所欲而为宣说佛土因缘。十六观等。犹如西方无量寿国。一一具说。令病者心乐生佛土。为说法已。复教谛观随何方国。佛身相好。观相好已。复教请佛。及诸菩萨。而作是言。稽首如来。应正等觉。并诸菩萨。愿哀愍我。拔济饶益。我今奉请。为灭众罪。复将弟子随佛菩萨生佛国土。如是三说。既教请已。复令病人。称彼佛名。十念成就。与受三归。及忏悔毕。受菩萨戒。若病人困不能言者。余人代受。及忏悔等。既受戒已。扶彼病人。首北面西。开目闭目。谛想于佛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又为说起四谛因果。十二因缘。无明老死。苦空等观。若临命终。看病余人。但为称佛。声声莫绝。随病者心称其名号。彼见化佛。及菩萨众。香花来迎。便生欢喜。身不苦痛。心不散乱。正见心生。如入禅定。寻即命终。必不退堕三涂之苦。即生佛前。若在家人。于命终后。当取亡者。受用衣物。可分三分。为施三宝。由斯亡者。业消福生。不应与其死尸。着好衣物。何以故。无利益故。若出家人所有衣物。如诸律教。若送亡人至其殡所。可安下风。置令侧卧右胁着地。面向日光。于其上风。当敷高座。种种庄严。请一苾刍。读无常经。孝子止哀。余皆志心。烧香散花。供养高座。经典及散苾刍。然后安坐合掌。恭敬。一心听经。各观己身无常不久磨灭。令离世间。入三摩地。又请苾刍。随诵何咒。咒无虫水。满三七遍。洒亡者上。复咒黄土。亦三七遍。散亡者身。然后随意。或安窣堵波中。或以火焚。或尸阤林。乃至土下。以此功德。令彼亡人。百千万亿。俱胝那庾多劫。十恶四重。五无间业。一时消灭。见佛闻法。毕证菩提。(学字函第七卷)。
又随愿往生经云。佛告普广菩萨。众生临终。愿生佛刹者。当浴身体着鲜洁衣。烧香悬幡。歌咏三宝。读诵尊经。广为病者。说诸因缘。譬喻言辞。苦空非身。四大假合。形如芭蕉。中无有实。又如电光。不得久停。故云。色不久鲜。当归败坏。精诚行道。可得度苦。随心所愿。无不获果。(恭字函第十一卷)。
何谓鬼邪之所恼 盖无神物以匡持
阿含经云。若人初生。皆有鬼神。随逐拥护。若人欲死。鬼收精气。行十恶人。若百若千。共一神护。行十善者。犹如国王。以百千人而侍卫之。(壁字函第二卷)。
鬼且不能为杀活 人衰乘隙作灾祥
譬喻经云。有人沽酒。鬼现来饮。告主人曰。明日当有一人持华。身有金银。于湖中浴。卒死不出。汝可往取金银。保后无忧。明日主人伺候。果见一人。入水洗浴。上岸着衣。躄地而死。酒师前诣取得金银。后日鬼来。主人问言。我见此人着衣欲去乃死。何不水中杀之。鬼答。我只知人寿命罪福。当至未至。不能活人。不能杀人。不能使人。富贵贫贱。但欲使人作恶犯杀。因人衰耗而往乱之。语其祸福。令人向之。设祠祀耳。(启字函第六卷)。
寿量尽即二种死 不平等故九因缘
瑜伽论云。云何死。谓由寿量极故。此有三种。谓寿尽故。福尽故。不避不平等故。云何不避不平等故死。如世尊说。九因九缘。未尽寿量而死。何等为九。谓食无度量。食于不宜。不消复食。生而不吐。熟而持之。不近医药。不知于己。若损若益。非时非量。行非梵行。此名非时死。(习字函第一卷)。
智度云。横死者谓无罪而死。或寿未尽。错投药故。或不顺药法。或无看病人。或饥渴寒热等夭命。是名横死。(形字函第六卷)。
宝积经云。有二种死。一者分段死。谓相续有情。二者变易死。谓阿罗汉及辟支佛。
○大力菩萨意生身。乃至究竟菩提。(字字函第九卷)。
生平多恶何无罪 垂终一念大为功
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m.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