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车毅小说网】地址:http://m.cheyil.com
首发:~卷第三
卢舍那本身 千百亿释迦 各接微尘众
俱来至我所 听我诵佛戒 甘露门则开
是时千百亿 还至本道场 各坐菩提树
诵我本师戒 十重四十八 戒如明日月
亦如璎珞珠 微尘菩萨众 由是成正觉
是卢舍那诵 我亦如是诵 汝新学菩萨
顶戴受持戒 受持是戒已 转授诸众生
谛听我正诵 佛法中戒藏 波罗提木叉
大众心谛信 汝是当成佛 我是已成佛
常作如是信 戒品已具足 一切有心者
皆应摄佛戒 众生受佛戒 即入诸佛位
位同大觉已 真是诸佛子 大众皆恭敬
至心听我诵
佛告。佛子若自杀。教人杀。方便赞叹杀。见作随喜。乃至咒杀。杀业。杀法。杀因。杀缘。乃至一切有命者。不得故杀。菩萨应起慈悲心救护。而恣意杀者。是波罗夷罪。
○若佛子自盗。教人盗。方便盗。盗业盗法。盗因盗缘。咒盗。乃至鬼神有主物。劫贼物。一针一草。不得故盗。而菩萨慈悲心。常助一切人生福生乐。而反盗人物。波罗夷罪。
○若佛子。自淫。教人淫。淫因淫业。淫法淫缘。乃至畜生女。诸天鬼神女。及非道行淫。而菩萨应净法与人。而反起一切人淫。波罗夷罪。
○若佛子自妄语。教人妄语。方便妄语。妄语因。妄语业。妄语法。妄语缘。菩萨常生正语。而反起一切人邪语。波罗夷罪。
○若佛子自酤酒。教人酤酒。酤酒因。酤酒业。酤酒法。酤酒缘。酒是起罪因缘。菩萨应生一切众生明达之慧。而反生众人颠倒心。波罗夷罪。
○若佛子自说在家出家菩萨罪过。教人说罪过。罪过因。罪过业。罪过法。罪过缘。菩萨闻外道恶人。及二乘恶人。说佛法中。非法非律。菩萨常生慈悲心。教化是恶人辈。令生大乘善信。而反自说佛法中罪过。波罗夷罪。
○若佛子自赞毁他。亦教人自赞毁他。毁他因毁他业。毁他法。毁他缘。而菩萨代一切众生受加毁辱。恶事自向己。好事与他人。若自扬己德。隐他人好事。令他人受毁者。波罗夷罪。
○若佛子自悭。教人悭。悭因悭业。悭法悭缘。而菩萨见一切贫穷人来乞者。一切给与。而菩萨恶心瞋心乃至不施一钱。一针一草。有求法者。不为说一句一偈。反更骂辱。波罗夷罪。
○若佛子自瞋。教人瞋。瞋因瞋业。瞋法瞋缘。而菩萨应生一切众生善根无诤之事。常生悲心。而反骂辱。加以手足刀仗。意犹不息。前人求忏。犹瞋不解。波罗夷罪。
○若佛子自谤三宝。教人谤三宝。谤因谤业。谤法谤缘。菩萨见人谤佛。如鉾刺心。况口自谤。反助人谤。波罗夷罪。
○佛说如上十重波罗提木叉竟。复说四十八轻。谓国王轮王百官受位之时。应先受菩萨戒。鬼神救护。诸佛欢喜。见和尚阿阇梨等。不起承迎。礼拜供养。犯轻垢罪。
○复次饮酒者。过失无量。若过酒器与人饮者。五百世中无手。何况自饮。及教人饮。犯轻垢罪。
○复次食肉者。断慈悲性。犯轻垢罪。
○复次持戒佛子。作是愿言。宁以此身投火坑刀山。终不犯佛经律。及与女人作不净行。宁以热铁缠身。终不以破戒之身。受檀信衣。宁吞铁圆。终不以破戒之口。食檀信食。宁卧猛火。终不以破戒之身。受檀信床座。宁受鉾刺。终不以破戒之身。受檀信医药。宁投热镬。终不以破戒之身。受施屋宅。宁椎碎身。终不以破戒之身。受人礼拜。宁挑两目。终不以破戒心。视他好色。宁锥搀耳。终不以破戒心。听好音声。宁割去鼻。终不以破戒心。贪嗅诸香。宁断其舌。终不以破戒心。食人百味。宁斧斫身。终不以破戒心。贪着好触。复作是愿。愿诸众生成佛。菩萨。不发是愿。犯轻垢罪(繁不尽录。略举三四。梵网具明)。○(克字函)。
优婆塞夷五八戒 比丘僧尼一十条
受五戒文
(白衣受戒。先礼三宝。胡跪合掌忏悔三业。然后受之)。
我(某甲)从今尽寿。归依佛两足尊。归依法。离欲尊。归依僧。众中尊。(三说)。
我(某甲)归依佛竟。归依法竟。归依僧竟。于释迦牟尼佛法中。乐受五戒。为优婆塞。当证知。(三说)。
汝(某甲)听是释迦牟尼佛。为优婆塞。说五戒。凡优婆塞。当尽寿护持。何等为五。尽寿离杀生。是优婆塞戒。能持不(答能)。
尽寿离不与取。○离邪淫○离妄语○离饮酒(问答如上)。
受八戒文
我(某甲)已受三归竟。从无始生死以来至于今日。身业不善。杀盗淫。口业不善。妄言绮语恶口两舌。意业不善。贪欲。瞋恚。愚痴。邪见。如此众罪。今向十方诸佛。诸尊菩萨。得道贤圣。现在师僧前。求哀忏悔。
我(某甲)忏悔已竟。身业清净。口业清净。意业清净。是名清净住。从今至明旦。习学诸佛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不坐卧高广大床。不着香华璎珞。香油涂身。不作唱伎乐。故往观听。过中不食(三说)。
我(某甲)已受八戒竟。以此功德不求转轮圣王释梵诸王人天之乐。愿尽诸烦恼明知一切法得成佛道(优婆夷并通用)。
受十戒文
我(某甲)求大德。为沙弥和尚。愿大德。为我(某甲)作十戒。和尚我(某甲)依大德和尚故出家受十戒。(如是三说。戒师应教)。我(某甲)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出家。是佛婆伽婆释迦牟尼出家。我亦随佛出家。和尚某甲(三说)我(某甲)归依佛。法僧竟。是佛婆伽婆释迦牟尼出家。我亦随佛出家竟。和尚某甲(戒师应言)汝某甲听是佛婆伽婆释迦牟尼。为沙弥说十戒。
尽寿离杀生。是沙弥戒。汝能持不(答能)。○尽寿离不与取○离非梵行○离妄语○离饮酒○离坐卧高广大床○离着香华璎珞香油涂身○离作唱伎乐。故往观听○离受畜金银钱宝○离非时食(问答如上)。
○如是沙弥十戒。尽寿不应犯。当供养三宝。当供养和尚阿阇梨。一切如法教。不得违逆。勤求方便。学问坐禅诵经。于佛法中。当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辟支佛道。至大菩提。(训字函第二卷)。
戒虽品类有等差 心或优劣无定限
智度论云。破戒者。堕三恶道。若下持戒生人间。中持戒生六欲天。持戒又行四禅四空定生色无色界。上持戒有三种。下清净持戒。得阿罗汉。中清净持戒。得辟支佛。上清净持戒。得佛道。(德字函第三卷)。
佛报恩经云。戒有上中下。五戒是下品。十戒是中品。具戒是上品。五戒中又分三。如若微品心受戒。得微品戒。若中品心受戒。得中品戒。若上品心受戒。得上品戒。十戒具戒亦各三品。如五戒说。上品心得五戒。是上品戒。中品心。得十戒是中品戒。下品心得具戒。是下品戒。以是义故。随心有上中下。得戒不同无定限也。(器字函第六卷)。
立制作为所不应 互检持犯之有异
报恩经云。五戒优婆塞有五不应作。一者不得贩卖畜生。二者不得贩卖弓箭刀仗。三者不得酤酒。四者不得压油。以天竺麻有虫故。若无虫处。压油无过。五者不得作五大色染业。外国染法多杀诸虫。秦地染青。亦多杀虫。堕五大染数。(器字函第六卷)。
优婆塞戒经云。五不应为。不为罗网。不卖毒药。不为酿皮。不为樗蒲棋博。不为种种伎乐。又五。不应游屠儿。淫女。酒肆。国王。旃陀罗舍。(克字函第三卷)。
摄大乘论云。戒中或声闻是处有罪。菩萨于中无罪。或菩萨是处有罪。声闻于中无罪。释曰。如来制戒。有立二意。一为声闻自度。故制戒。二为菩萨自度度他。故制戒。声闻菩萨。立意受戒亦复如是。故此二人。持戒有异。如声闻安居中行则犯戒。不行则不犯。如菩萨游行而于众生。则有利益。不行则犯。行则不犯。(与字函第一卷)。
律章轻重有明文 劫数攸长诚可惧
僧羯磨云。犯波罗夷者。如断首已。不可复起。不可共住。(入字函第一卷)。
毗尼母云。波罗夷者。弃诸善法。永无忏悔。名僧残者。有少可忏之理。若欲清净。大众为忏。此罪可除。残有少在名为僧残。偷兰遮者。于粗恶罪边生故。欲起大事不成。波逸提者。非断善根。乃枝条罪。波罗提提舍尼者。误作非故。突吉罗者。犯身口律仪。(犹字函第七卷)。
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m.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