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车毅小说网】地址:http://m.cheyil.com
首发:~卷第二
佛尚贯针贪少福 人何厌善不勤修
增一阿含经云。阿那律尊者。以凡常之法。而缝衣裳。便作是念。得道阿罗汉。谁与我贯针。世尊至而告曰。汝持针来。吾为汝贯。阿那律曰。向所称说者。谓世间欲求福者。与我贯针。世尊告曰。世间求福之人。无有厌足。无复过我。(如字函第一卷)。
滴善寄佛祝藏之 经劫还渠终不失
泥洹经云。佛告阿难。若有众生。于诸佛所。一发信心。如是善根。终不败亡。何况复作诸余善根。譬如有人。毛端沾一滴水。持至我所。而作是言。我以此水寄付瞿昙。莫令风日飘暴干竭。不令鸟兽饮之令尽。勿使异水而有和杂。如来即受彼寄。置恒河中。随流而去。使不入洄。复无遮碍。诸鸟兽等。不能饮尽。如是水滴。共大水聚。渐入大海。毗岚风起。坏世界时。而来我所言。所寄水今有无耶。如来知我水滴住处。不杂余水。不增不减。平等如故。持还彼人。如是如来。应正遍知。大智多能。于受寄人中最尊最胜。经于久远。而不亏损。此义应知。毛端者。喻心意识。恒河者。喻生死流。一滴水者。喻一发微少善根。大海者。喻佛如来。所寄人者。喻彼长者居士等。久远不亏者。喻善根不失。(归字函第三卷)。
畜生念佛皆成道 蛤儿闻法也生天
般泥洹经云。若复有人但心念佛。一生敬信。我说是人。当得涅槃果尽涅槃际。且置人中念佛功德。若有畜生。于佛世尊。能生念者。我亦说其善根福报。当得涅槃。(归字函第二卷)。
经律异相云。迦罗池中。有一蛤儿。闻佛说法。即从池出。入草根下。是时一牧牛人。见众围绕。听佛说法。前诣佛所。欲闻法故。以杖刺地。误着蛤头。蛤即命终。生忉利天。寻即思惟。我先为畜。何因缘故。生此天宫。观见因于听法。得此果报。时蛤天人。即乘宫殿。往至佛所礼谢。佛为说法。得须阤洹果。(启字函第八卷)。
布施品
给孤谋略才营寺 天界宫成先待渠
经律异相云。佛大檀越。须达多长者。居舍卫国。常施孤独。故曰给孤独。因往王舍城。护弥长者家。为男求聘。因见其家。请佛说法。须达本事外道。忽闻佛法。生欢喜心。接足作礼。而白佛言。我舍卫国。人多信邪。弟子欲营精舍。请佛往化。愿垂听许。佛默受请。即遣舍利弗。指授规则。遍处求踏。唯有只阤太子一园。广八十顷。林木郁茂。幽静可居。既得胜地。往白太子。太子戏曰。满以金布。便当相与。须达喜曰。此园已属我矣。太子对曰。我戏语乎。两成兴诤。时首阤天下为评议。以太子法。不应妄语。价既已决。不宜中悔。须达出金。布八十顷。须臾欲满。尚缺少地。祗陀即语须达。园地属卿。树林属我。共以上佛。捉绳定基之际。舍利弗忽笑。须达问其故。答曰。汝始于此经营。而六欲天宫殿已成。汝果报也。即借须达道眼果见。问。舍利弗。是六欲天。何处最乐。舍利弗言。第四欲天。补处菩萨。常彼说法。须达言。我愿生此。出言既竟。余宫悉灭。精舍告成。凡千二百处。白王遣使。请佛安居。(灵字函第三卷)。
阿育曩生因施土 厥功后世报为王
阿育王经云。佛在世时。入王舍城乞食。见二小儿。一名德胜。二名无胜。弄土而戏。拥以作城。舍宅仓库。以土为麨。著于仓中。见佛相好。德胜欢喜。掬仓中土。名为麨者。奉上世尊。而发愿言。使我将来。盖于天地。广设供养。缘是善根。发愿功德。佛般涅槃一百年后。作转轮王。王阎浮提。(府字函第一卷)。
又杂阿含经云。阿育王问诸比丘言。谁于佛法中。行大布施。诸比丘言。给孤独长者。舍百亿千金。乃大檀越。王亦欲施百亿千金。时造八万四千宝瓶及诸幡盖。付诸夜叉。于阎浮提一切国土。乃至大海起塔。咨耶舍尊者云。欲于一日一念之中。起八万四千宝塔。一时俱成。于彼。一一塔中。复施百千金。复作五岁大会。会有三百千比丘。用三百亿金供养。如是计用九十六亿千金。王后得病。以未满愿。即办珍宝。送鸡雀寺中。诸臣白太子。库藏已竭。令典藏者。勿复出与。大王用之。时王既知索物不得。所食金器。尽送寺中。太子令断金器。敕以银器。王复送寺(铜器亦与)至用瓦器。时大王只有半个阿摩勒果在手。悲泪呼傍臣言。此阎浮提。是我所有。今于财宝。不得自在。惟此半果。我得自由。令送寺中。研磨为浆。和石榴羹。供养众僧。庶得周遍。此是最后檀波罗蜜。哀悯我故。受纳此施。时王复问群臣。谁是阎浮提王。臣奏。大王是也。王曰。我今以此阎浮提。施与三宝。随意用之。而说偈曰。
今此阎浮提 多有珍宝饰 施与良福田
果报自然得 以此施功德 不求天帝释
梵王及人主 世界诸妙乐 如是等果报
我悉不用受 以是施功德 疾得成佛道
为世所遵仰 成得一切智 世间作善友
导师最第一
(川字函第五卷)。
举家皆福随人感 往世同餐施佛来
五分律云。昔跋提城有长者。名文茶。举家儿妇。以至奴婢。皆大福德。长者入仓。空中雨谷。出而后止。妇取饭器。分布内外。随取随满。儿捉金囊。泻出真金。注而不竭。儿妇出米一斛。供家一月。而亦不尽。其奴耕时。辄成七垄。其婢磨香半两。涂家内外。亦不减尽。四方人闻。莫不来观。及瓶沙王。与天眷至。果见如是。叹服不已。长者白佛。我儿妇等。皆云己福。竟是谁力。唯愿说之。佛答。汝等共有此福。昔王舍城。一织师家。因辟支佛。持钵乞食。织师令以己饭施之。妇让夫食。持我分与儿至奴婢。递相让施。辟支佛言。汝等皆已舍分与我。善心为毕。可共减与。汝食不少。我亦得足。人减一匙。平满彼钵。辟支受施。神变而去。彼等命终。生六欲天。展转七反。余福生此。织师眷属。今汝等是。(和字函第一卷)。
儿妇行檀宫殿乐 公姑障施渴饥羸
譬喻经云。舍卫城东有一婆罗门。大富。其子娶得事佛家。女。奉五戒。持六斋。常好布施。劝夫行檀。夫即开解。白其父母。父母大恚。谓破吾家。妇持钱帛与夫。夫持与守阁婢。婢持与守门奴。奴送佛寺布施。夫妇誓言。施若有福者。当使天下人。皆共见之。然后国俗。三月三日。举国人民。皆至水上作乐。忽东南角。有一天人。骑一白马。乘空而过。众人仰问。是何神灵。答曰。问后来者。须臾复见七宝宫殿。有一玉女。独坐其上。四大天神接殿飞行。众人又问。君何功德。玉女亦令问后来者。俄而复见。大七宝殿。一夫一女。共坐其中。前后妓乐。十二天神。共接其殿。众人又问。有何功德。亦答。问后来者。须臾复见二薜荔鬼(乃饿鬼之异名)身长三丈。黑瘐丑陋。饥渴苦痛。身中燋然。各捉大棒更相挝打。众人又问。答曰。诸君还闻。舍卫城东。大富婆罗门否。骑白马者。是守门奴。小殿玉女者。是守合婢。大殿二人。我儿与妇。二鬼是婆罗门夫妇。前世愚痴。不信正法。今当厄祸可复柰何。(启字函第一卷)。
婢施一金公主贵 贫舍两钱正后荣
法苑珠林云。阿育王宫。有一婢使。见王作福。自克责言。王先身时。布施如来一掬土故得此富贵。今日复作。将来转胜。我先身罪。今日厮下。又复贫穷。无可修福。将来转贱。何有出期。思已啼哭。偶因扫地。得一铜钱。即施众僧。心生欢喜。不久病终。托阿育王夫人腹中。为女出世。端正殊妙。右手常卷。年满五岁。王抱膝上。摩手取开。有一金钱。随取随生。而无穷尽。须臾之间。金钱满藏。王怪所以。往问夜奢罗汉。答言。此女先是王婢。扫粪壤中。得一铜钱。布施众僧。生为王女。报应如此。又云。耆阇崛山。多有僧住。送供者众。有一乞女。作是思惟。彼诸人等。先世修福。此生富贵。今复重作。未来转胜。我先不修。此生贫苦。今若不作。未来转剧。伤心啼哭。先于粪中。拾得两钱。恒常保惜。乞不得时。当用买食。我今舍于不得食意。即施众僧。时维那僧。前欲为咒。上座不听。自为咒愿。复留食与。诸人既见上座与食。皆减与之。女大欢喜。便得果报。出到树下。食竟而卧。施福所感。黄云覆之。时值国王。丧大夫人。遣使访有福德者。至彼树下。见此贫女。相师占之。堪为夫人。沐浴更衣。千乘万骑。迎至王所。王喜甚重。后念。我今得是福报。缘以两钱施僧。即白王言。听往报恩。便以车载珍宝饮食。诣山布施。上座即令维那咒愿。夫人念言。前施两钱。上座为咒。今载珍宝。何不为咒。年少比丘。亦嫌此事。上座尔时。与夫人言。我佛法中。唯贵善心。不贵珍宝。夫人先施两钱之时。善心极胜。今施珍宝。吾我贡高。是以我今不为咒愿。年少比丘。闻已惭愧。时为说法。夫人众僧。皆证初果。(启字函第一卷)。
三钱布施五里欢 后生伏藏如斯广
杂宝藏经云。昔恶生王游观林苑。见一金猫。入西南角。遣人发掘。得一铜盆。盆受三斛。满中金钱。渐渐深掘。复获一盆。次第而得。三重之盆。复从傍掘。展转不已。满五里中。尽得铜盆。满盛金钱。如初不异。时王奇怪。即诣尊者。迦旃延所。具论得钱因缘。欲用得无灾患否。尊者答言。此王福报。但用无苦。毗婆佛时。有诸比丘。于四衢道。施大高座。置钵在上。而作是言。世人能于坚牢藏中。若举钱财入此藏者。水不能漂。火不能烧。王不能夺。贼不能劫。有卖薪人。得三文钱。闻此语已。生欢喜心。舍着钵中。诚心发愿。去舍五里。当还家时步步欢喜。既到其门。向劝化处。至心复愿。然后入舍。尔卖薪人。今王是也。缘施三钱。世世尊贵。常得如是。三重盆钱。缘五里欢。常满五里。有此钱藏。王闻宿缘。欢喜而去。(惊字函第七卷)。
施一果多劫无病 施一食七反为天
付法藏经云。毗婆尸佛时。有一比丘。头痛之患。薄拘罗尊者。夙为贫人。因持一阿梨勒果施之病愈。缘施果故。九十一劫。天上人中。享福快乐。未尝有病。最后生婆罗门家。其母早亡。父娉后妻。拘罗年幼。见母作饼。从而索之。后母憎嫉。即捉。拘罗。掷置鏊上。鏊虽燋热。不能烧害。母后煮肉。拘罗复索。母益瞋恚。寻掷釜中。亦不能煮。母后向河。拘罗逐去。寻掷水中。大鱼吞之。遭捕入市。遇父买归。将剖鱼腹。拘罗尚活。告父安庠。无至伤儿。父既见子。喜抱而出。长大出家。得罗汉果。鏊热不燋。釜煮不烂。水溺不漂。鱼吞不死。刀割不伤。年百六十无疾。由施病僧一果。(漆字函第二卷)。
达磨显宗论云。无灭尊者。昔于殊胜福田。因一施食。异熟从兹七反生三十三天。七生人中。为转轮圣帝。最后生在大释。(自字函第三卷)。
施一缕成就菩提 施一灯亦得作佛
宝积经云。旁耆罗私佛在世时。有纺绩者。名绩。常纺微线奉施如来。因白佛言。愿愍我故。受此缕线为摄受处。以此善根。于未来世。得成如来能摄一切。如是日施一缕。满千五百。由此福故十五拘胝不堕恶趣。千拘胝反为转轮王。千拘胝反作天帝释。奉觐千拘胝佛。又以香华衣服之属。供养如来。从是以后。经一阿企耶劫。出现于世。证大菩提。号善摄受如来。由施微缕。发心大故。次第展转成满佛法。当知由心。不由于缕。而说颂曰。
○行施不求妙色财。亦不愿感天人趣。为求无上胜菩提。施微而获求大果。
(鸟字函第一卷)。
阿阇世王受决经云。王饭佛已。还于祗洹。王多然灯。具百斛油。从宫直至精舍。时有贫母常欲供佛。而无资财。见王作此功德。弥切伤感。乞得两钱。至麻油家。就买食膏。当于佛前然之心计。此膏。不足半夕。乃自誓言。若我后世。得道如佛。膏当通夕。光明不消。作礼而去。王所然灯。或灭或尽。虽有人干。常不周匝。贫母一灯。迥然独耀。通霄不灭。膏又不尽。及至明朝。佛告目连。可灭诸灯。目连乃灭。唯有贫母一灯。三灭不灭。便举袈裟扇之益明。乃以神通。引毗岚风。吹之转炽。上照梵天。傍照三千大千世界。佛告目连。止止。此当来佛之光明功德。非汝威神所灭。此母宿曾供养百八十亿佛已。从前佛受决。务以经法开化人民。未暇修檀。故今贫穷。无有财宝。后三十劫功满作佛。号曰须弥灯光如来。(伤字函第七卷)。
花奉慈尊蒙记莂 草盖如来证辟支
采花违王上佛经云。王敕园监。晨采好花。皆送入宫。中路遇佛。闻法欢喜。以所持花。悉散佛上。佛授决曰。汝已供养九十亿佛。却后百四十劫。汝当作佛。号曰妙华如来。(伤字函第七卷)。
菩萨本行经云。佛在郁单罗延国。领千二百众。行村落间。时天盛热。路无荫凉。一牧羊人念言。三界之师。冒涉盛暑。编草作盖。用覆佛上。捉随佛行。去羊大远。放盖掷地。还趣羊边。佛告阿难。此人敬心。草盖覆佛。十三劫中。天上世间。生尊贵处。常有自然七宝之盖。而在其上。竟十三劫。出家为道。成辟支佛。名阿耨婆达。(器字函第▆卷)。
采花上佛方途半 偶亡乘善达天中
譬喻经云。昔有牧羊小儿。因见池生五色莲花。采以上佛。未及于寺。遭牛触杀。生忉利天(启字函第四卷)。
施寺未住雨为坏 蒙佛曾临福必然
毗柰耶经云。昔六众阐阤。化一长者。舍造一寺。下无水窦。上无泄渠。寺方成已。明日庆赞。佛知此寺。夜后崩隤。施主大恼。而取命终。敕诸苾刍。有定力者。于初夜分。往诣阐阤所造寺中。各修善品。世尊于后夜分。亦往彼寺。起世俗心。诸佛常法。起世俗心者。帝释诸天。皆悉知意。而来云集。佛为宣说诸法无常。时诸苾刍。与佛俱去。至后夜时。风雷大雨。水无出处。寺便崩倒。天明施主诣寺庆赞。作如是念。舍无量财。未曾受用。遂见崩隤。闷绝于地。少顷苏醒。佛令难阤告长者曰。多有施主。奉为如来造立房舍。然佛世尊。竟不受用。于彼施主。福亦随生。何况汝寺于初夜时有耆宿德苾刍。皆入受用。世尊亦往。诸天来集。宣说妙法。福利无边。长者闻已。深生欢喜。(而字函第十卷)。
又云。房始成时。一新受戒年少比丘戒德清净。入此房中。已毕檀越信施之德。若起亿数种种房合。种种庄严。下至金刚地际。高广严饰。犹如须弥。设若有一净戒比丘暂时受用。已毕施恩。何以故。佛于无量劫中。修菩萨行。今得成佛。始体解波罗提木叉。以授众生。非世间法。是背离世俗。向泥洹门。凡房舍卧具。饮食汤药。是世间法。非是离世间难得之法。(子字函第七卷)。
人厌佛乞太频频 佛告汝福亦数数
杂阿含经云。佛于晨朝。入舍卫城。乞食。到突逻阇婆罗门家。盛满美饭。以奉世尊。于第二日。及第三日。复诣乞食。彼婆罗门作念数来。佛知所念即说偈言。
○天雨数数降。五谷数数熟。道人数数乞。檀越数数与。数数生天上。数数受果报。妇女数怀妊。数数生子息。数数 牛乳。数数得酥酪。数数受于生。数数消灭尽。数数至于死。数数悲苦恼。亦复数数娆。数数埋冢墓。得断后有道。则止不数数。若不数数生。亦不数数死。得不数数忧。亦不数号哭。
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m.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