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车毅小说网】地址:http://m.cheyil.com
首发:~卷第二
嘉兴大藏经 大藏一览
大藏一览第二卷
宁德优婆塞陈 实谨编
秀水居士姚舜渔重缉
第四门
姚用中校
良由善恶二途 故使升沉六道
三归品
先自归依佛法僧 由是修持身口意
羯磨经云。归依佛者。归于法身。谓一切智。无学功德。五分所成。归依法者。归于自他尽处。谓断欲无欲。灭谛涅槃。归依僧者。归于第一义僧。谓良祐福田。声闻学无学功德也。(入字函第一卷)。
大方便经云。三归。是三业性。身口意业也。又云。三宝为所归。所归以救护为义。譬人有罪于王。投向异国。以求救护。异国王言。汝来无畏。莫出我境。莫违我教。必相救护。众生亦尔。系属于魔。有生死罪。归向三宝。以求救护。若诚心三宝。更无异向。不违佛教。魔王邪恶。无如之何。(器字函第六卷)。
华严经云。自归于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绍隆佛种。自归于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于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平字函第四卷)。
宗镜云。教中道自归依佛等。终不云。归依于他。故云自性不归。无所归处。夫归者。是还源义。众生六根。从一心起。既背自原。驰散六尘。令举命根。总摄六尘。还归其本。一心之原。故曰归命。一心即具三宝。又云。一体三宝者。只是一心。心性自能觉照。即佛宝。心体本自性离。名法宝。心体无二即僧宝。又云。璨大师问可大师曰。但见和尚。即知是僧。未审何者是佛。云何为法。答曰。是心是佛。是心是法。法佛无二。汝知之乎。(侈字函第六卷)。
天福垂尽将猪报 佛授三归证道因
折伏罗汉经云。昔忉利天子。寿命垂尽五衰相现。观寿终后堕猪胎中。愁闷不乐。有天语之。佛能脱卿之罪耳。即到佛所。作礼未问。佛告天子。一切万物。皆归无常。汝素所知。何为忧愁。天具白佛。佛言。欲离豚身。当诵三归。即从佛教。晨夜自归。七日寿尽。下生维耶离国。作长者子。在母胞胎。日三自归。始生堕地。亦跪自归。举家深怪。谓之荧惑。意欲杀之。惟父有识曰。此儿者非凡流。世人百岁。尚不晓自归三尊。况初堕地。而能称南无佛。好视养之。儿年七岁。路逢舍利弗等。小而能礼。众咸惊怪。儿言。道人不复见识。我在天上应生恶道。佛授自归。故得为人。愿以我言。因请世尊。诸菩萨僧。及仁等也。受请而去。儿还以告父母。愿办供食。父母异其年幼。开发大心。喜而营之。佛及众僧。各作神足。来应儿供。以为说法。儿及父母。内外亲属。皆得阿惟越致。(灵字函第二卷)。
十善品
闻见如来得清净 修种善根悉不虚
华严经云。一切众生。若有得见如来色身。眼得清净。若有得闻如来名号。耳得清净。若有得嗅如来戒香。鼻得清净。若有得尝如来法味。舌得清净。具广长舌。解语言法。若有得触如来光者。身得清净。究竟获得无上法身。若于如来。生忆念者。则得念佛三昧清净。若有供养如来所经土地。及塔庙者。亦具善根。灭除一切诸烦恼患。得贤圣乐。设有众生。见闻于佛。业障缠覆。不生信乐。亦种善根。无空过者。乃至究竟入于涅槃。复次应知。于如来所。见闻亲近。所种善根。皆悉不虚。出生无尽觉慧故。离于一切障难故。决定至于究竟故。譬如丈夫。食少金刚。终竟不销。要穿身出。何以故。金刚不与肉身杂秽。而同止故。种少善根。亦复如是。穿烦恼身。过究竟处。何以故。善根不与烦恼共故。(黎字函第二卷)。
修一善能破百恶 投星火可爇聚薪
大涅槃经云。富有二种。一者象马种种畜生。二者金银种种珍宝。象马虽多。不敌一珠。众生亦尔。一者恶富。二者善富。多作诸恶。不如一善。修一善心。破百种恶。如少金刚。能坏须弥。亦如少火能烧一切。(遐字函第九卷)。
华严经云。假使干草。 同须弥。投芥子火。必皆烧尽。何以故。火能烧故。种少善根亦复如是。必能烧尽一切烦恼。究竟涅槃。何以故。此少善根。性究竟故。(黎字函第二卷)。
礼佛顿获五种福 持患能消百八愆
珠林举增。一阿含经云。礼佛有五功德。一者端正。以见相好。生尊上故。二得好声。以歌咏佛等正觉故。三多饶财。以具香华。为供养故。四生处高贵。以膝着地。长跪礼故。五生天上。以念佛功。法应尔故。(稿字函第十卷)。
木患经云。波琉璃王白佛。我国中灾患。使我忧劳。不得修行。愿赐易修要法。佛告王言。若欲灭烦恼障报障者。当贯木患子。一百一八。以常自随。行住坐卧。恒当志心。无分散意称佛陀。达磨僧伽名。乃过一木患子。如是渐次度木患子。若十。若二十。若百。若千。乃至百千万。若能满二十万遍。身心不乱。无诸谄曲。舍命得生第三炎天。满百万遍。当得断除百八结业。始名背生死流。趣向泥洹。断烦恼根。获无上果。大王礼谢。即办木患。以为千具。六亲国戚。皆与一具。王常诵念。虽亲军旅。亦不废置。又作是念。世尊大慈普应一切。若我此善。得免长沦苦海。佛当现身。为我说法。愿乐迫心。三日不食。佛即应形。至其宫内。而告王曰。莎斗比丘。诵三宝名。经历十岁。得成斯陀含果。渐次习行。今在普香世界。作辟支佛。王闻是已。倍复修行。佛告阿难。何况能诵三宝名。经历万数。但能闻此人名。生一念随喜者。未来生处。常闻十善。众喜奉行。(学字函第四卷)。
临难一称南无佛 随声大救满船人
(除灭狱火)。
智度论云。念佛三昧。有大福德。能度众生。如昔日有五百估客。入海采宝。值摩伽罗鱼王开口。海水入中。船去駃疾。船师问楼上人。汝见何等。答言。见三日出。白山罗列。水流奔趣。如入大坑。船师言。是摩伽罗鱼王开口。一是实日。两是鱼眼。白山是鱼齿。水流奔趣。是入其口。我曹了矣。各各求诸天神。以自救济。是时诸人。复求所事。都无感应。中有五戒优婆塞。语众人言。佛能救厄。当共同声。称南无佛。此鱼先世。是佛破戒弟子。闻称佛声。得宿命智。心自悔悟。即便合口。船人得脱。以念佛故俱免死厄。(圣字函第七卷)。
珠林举譬喻经云。昔有国王。煞父自立。有阿罗汉。知此国王。不久命终。计其余命。不过七日。若命终后。必堕阿鼻地狱。一劫受苦。此阿罗汉。寻往化之。劝教至心称南无佛。七日莫绝。王便一心称念。昼夜不废。至于七日。便即命终。魂神趣向阿鼻地狱。乘前念佛。至地狱门。即便大声称南无佛。罪人咸闻。一时同声称南无佛。地狱猛火。即时化灭。一切罪人。皆得解脱。(稿字函第三卷)。
法华偈云。
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
(树字函第一卷)。
四方山合王何计 一念檀修自可超
涅槃经云。佛告波斯匿王。有亲信人。从四方来。各作是言。有四大山。从四方来。欲害人民。当设何计。王言。世尊。设有此来。无逃避处。唯当专心持戒布施。我即赞言。善哉。大王。我说四山。即是众生生老病死。常来切人。云何不修戒施。王言。世尊。持戒布施。得何等果。佛告大王。于人天中。多受快乐。(体字函第九卷)。
受佛付嘱宾头卢 为世福田檀越供
珠林云。宾头卢尊者。受佛教敕。为末法人。作大福田。有一长者。凡三次如法施设大会。至心敬请。于氍氀下。遍敷好花验之。大众食讫。发视氍氀之下。花悉萎黄。懊恼自责不知过所从来。复请百余法师。求请所失。忏谢罪过。有一上座告之。三会请我皆来。以我年老。衣服弊坏。汝自使奴。门中见遮。我遂强入。被打头破。右额疮是。第二会来。复打。额中疮是。第三会来。复打。左额疮是。汝自为之。何所懊惋。言已不见。长者乃知是宾头卢。自尔以来。诸人设福。皆不遮门。精诚感彻。无不至也。或在上坐。或中下坐。人求其异。终不可得。坐花不萎。乃知之矣。今见斋家。多不依法。但逐人情。安置凡俗。全不爱佛。及于圣僧。如经所说。施主阖家虔诚。预前七日。扫洒佛堂。及安置圣僧坐处。洗浴洁身。烧上名香。悬缯幡盖散众杂花。手执香炉。尽诚敬仰。奉请三宝。及以圣僧。十方法界。一切圣凡。受弟子请降屈圣仪。若是贫家。无好香花。复无安置之处。临时斟酌。僧未坐前。先上好处。安置佛座。次圣僧座。敷设新净软物。布绵在上。若施主心重有感。似人坐处。即知报身来赴。若无相现。但化身来。若是轻慢。报化俱不至。其坐不得彩画。锦绮绫罗。金银杂饰。及散花置上。虽是罗汉。然共凡僧同受二百五十别解脱戒。所以不受杂彩金银等物。若是诸佛菩萨。大乘之人。非局出家相者。所以得受种种供养。安圣僧座及以献食高处安置。尺六已下。不得作塑形。圣僧在座安置。傥报身自来。岂可推却塑像而坐。若有圣僧。钱还入圣僧用。然灯烧香。冬夏四时。随宜供养。岂得互用。若已用者。并须倍还。不还得罪。四分律云。许此处不得。异处得罪。若是随家常食。每旦及午供养三宝。心常不绝。功德无量。(漆字函第二卷)。
食有四种时非时 果及一切听不听
珠林问。何名。食时。何名过时。答曰。依四分律云。谓明相出时。始得食粥(明相未出即是非时)。乃至日中。按此午时为法。即是食时(僧只律云。过此午时影一发一瞬草叶等即是非时也)。
毗罗三昧经佛说。食有四种。旦天食时。午法食时。暮畜生食时。夜鬼神食时。佛断六趣。因令同三世佛。故日午时。是法食时也。过此已后。同于下趣。非上食时。故曰非时也。
处处经云。佛言。中后不食。其有五福。一者少淫。二者少卧。三者得一心。四者无有下风。五者身得安隐。亦不作病。
优婆塞戒经云。凡所食者。要先施于沙门梵志。然后自食。当作是念。初下一匙饭时。愿断一切恶尽。下第二匙时。愿修一切善满。下第三匙时。愿所修善根。回施众生。普共成佛。
四分律云。一切苦辛咸甘等。不任为食者。听非时。尽形作药服。
善见论云。一切树木。及果根茎枝叶等。不任为食者。并得作尽形药服。(黎字函第二卷)。
虽献一香一佛所 能遍无量无边方
三昧海经。佛告阿难。若礼一佛。当作是念。诸佛心智。无有限碍。我今礼一佛。即礼一切佛。若思惟一佛。即见一切佛。见一一佛前。有一行者。接足作礼。皆是己身。若以一华。供养佛时。即当作想。身诸毛孔。令一毛孔。出无数华云。运想拟意。供一切佛。一一佛上。化成华台。诸佛受之。于十方界。施作佛事。供养香等。亦复如是。当发是愿。愿此华香。满十方界。供养一切佛。化佛并菩萨。无数声闻众。受此香华云。以为光明台。广于无边界。无量作佛事。礼佛若坐禅。起是供养心。常当发是愿。缯盖幢幡。音乐偈颂。亦作是愿。我今设此少分供具。愿此供具。遍供十方一切诸佛。诸佛受之。于幢幡中。化光明云。于伎乐中。偈颂之中。演好法音。(覆字函第十卷)。
五事不懈渐加功 十善圆成无上果
四十二章经云。众生以十事为善。十事为恶。身三。口四。意三。身三者。杀。盗。淫。口四者。两舌。恶骂。妄言绮语。意三者。嫉恚。痴。不信三尊。以邪为真。优婆塞。行五事。不懈退。至十事。必得道也(辞字函第七卷)。
华严经云。十善业道。是人天乃至有顶处受生因。又此上品。十善业道。修入声闻缘觉菩萨乘。又上上品。十善业道。成就菩提。(爱字函第五卷)。
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m.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