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别论

第十二品 禅定分别(1/5)

天才一秒记住【车毅小说网】地址:http://m.cheyil.com

首发:~第十二品 禅定分别

一 论母

世有比丘,以波罗提木叉防护律仪而住,净行行境具足,见于少量之罪而畏,于学处而受学,于守根门,于啖食而知量,于前夜后夜随警觉而随顺,以常作、总慧而为菩提分法之随修习随顺。彼即于前进、后退而有正知之所作,于前观、左右观而有正知之所作,于背屈、前伸而有正知之所作,于持袈裟、钵、衣而有正知之所作,于食、饮、嚼食、味而有正知之所作,于大小便利而有正知之所作,于行、住、坐、眠、觉醒、话、默而有正知之所作。彼即修于独居坐卧处,修于闲静处、树之根、山、岩窟、山洞、冢、林丛、野天、麦之集积、无声处、无音处、离人烟处、人秘密处、适宴默处。彼或到闲静处、树之根、空闲处而结跏趺坐,且正身端直,住于对面念而终,彼乃舍离世间之贪,以离贪之心而住,令心由贪澄净。舍离瞋而住于无恚害心,一切有命者利益哀愍是令心由瞋澄净。舍离惛沈随眠,以离惛沈随眠而住,明想念正知令心由惛沈随眠澄净。舍离掉举恶作而住于无掉举,内之寂静心令心由掉举恶作澄净。舍离犹豫,以压伏犹豫而住,善法之不疑令心由犹豫澄净。彼舍离此五盖,心之随烦恼于慧之无力,离欲、不善法,以有寻有伺而由离生喜乐具足第一禅定而住。寻伺寂静、内等净、心一趣性故,由无寻无伺之定生喜乐具足第二禅定而住。由于喜离贪故,住于舍,以念正知而正受乐身。此是此圣者所宣说之舍念乐住。具足此之第三禅定而住。由于断乐断苦故,及先既没灭喜忧故,以不苦不乐而舍念清净具足第四禅定而住。超过一切色想、灭没有对想、种种想不作意故,于无边虚空具足虚空无边处而住。超越一切虚空无边处,于识无边具足识无边处而住。超越一切识无边处,于无少所有具足无所有处而住。超越一切无所有处,具足非想非非想处而住。

二 经分别

“世”者,是于此见、忍辱、妙光、执持、法、律、法律、佛语、梵行、大师之教,依此言“世”。

“比丘”者,是众所知之比丘、所认知之比丘。谓乞饮食之比丘,乞求者之比丘,作持缀衣之比丘,破恶不善法之比丘,令恶不善法破之比丘,舍离特殊烦恼之比丘,舍离不特殊烦恼之比丘,有学之比丘,无学之比丘,非有学非无学之比丘,首[座]比丘,善贤比丘,醍醐比丘,坚比丘,具足聚集白四羯磨、不动、住应供之比丘。

“波罗提木叉”者,是戒安立等者,为善法之等至者,修行、禁戒、律仪之戒口、极戒口。“律仪”者,是身之不犯、口之不犯、身口之不犯。“防护”者,是此波罗提木叉律仪之得达、等得达、到达、等到达、生起、等生起、成就,依是言“波罗提木叉律仪之防护”。

“住”者,是动、转、保、令趣、令至、行、住,依是言“住”。

“净行行境具足”者,是有净行、有不净行。

此中,如何为“不净行”耶?是身之犯、口之犯、身口之犯,是言不净行。一切之恶戒亦为不净行。于世一类者,或依竹施、叶施、花施、果施、水浴施、齿杨枝施,或依谄媚性、绿豆计性、溺爱性,或依步宣传者,依其他种种而佛所诽难之邪命为命者,是言“不净行”。

此中,如何为“净行”耶?是身之不犯、口之不犯、身口之不犯,是言净行。一切之持戒亦为净行。于世一类者,或不依竹施、叶施、花施、果施、水浴施、齿杨枝施,或不依谄媚性、绿豆汁性、溺爱性,或不依步宣传者,不依其他种种而佛所诽难之邪命为命者,是言“净行”

“行境”者,是行境、不行境。

此中,如何为“不行境”耶?世之一类者,或以吠奢女为行境[亲近处],或以寡妇、淫女、黄门、比丘尼、饮酒店为行境。或与王、王大臣、外道、外道声闻、不随顺白衣共同俱住而住。更亦以所有之家族,对于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之不信、不喜明、不作井池、责骂诽谤者、不福利欲、不利益欲、不快乐欲、不安稳欲,对于如斯之家族习行遵行,是言“不行境”。

此中,如何为“行境”耶?世之一类者,或不以吠奢女为行境,或不以寡妇、淫女、黄门、比丘尼、饮酒店为行境。或不与王、王大臣、外道、外道声闻、不随顺白衣共同俱住而住。更亦以所有之家族,对于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之信、喜明、作井池、[其家具足]黄衣之光辉、仙风转展[其家充满诸多比丘之出入]、福利欲、利益欲、快乐欲、安稳欲,对于如斯之家族习行遵行,是言“行境”。

如斯,此“净行”、“行境”之得达……乃至……成就,依是言“净行行境具足”。

“于少量之罪而见畏”者,此中,如何为少量之罪耶?是所有之彼罪之小量、劣量、轻、轻量,可作制止、防护、心生起、有靠之作意,是等言少量之罪。如斯于少量之罪,或见罪,或见畏,或见过失,或见离脱,依是言“于少量之罪而见畏”。

“于学处而受学”者,此中,如何为学耶?是有四种学,比丘之比丘学、比丘尼之比丘尼学、优婆塞之优婆塞学、优婆夷之优婆夷学,是言为学。如斯,于此学依总为总,依一切时为一切,于不余,于无余受而转,依是言“于学处而受学”。

“于守根门”者,是于守根门、于不守根门。

此中,如何是于“不守根门”耶?于世一类者即依眼见色终取相、取好,由于其眼根住于无防护而贪忧、恶不善法之流入,对于其事,从不防护,不护眼根,于眼根而不防护。依耳闻声终……乃至……依鼻嗅香终……乃至……依舌味味终……乃至……依身触触终……乃至……依意识法终取相、取好,由其意根住于无防护而贪忧、恶不善法之流入,对于其事,从不防护,不护意根,于意根而不防护。所有此等六种根之不守、不藏、不守护、不防护,是言于“不守根门”。

此中,如何为于“守根门”耶?于世一类者,依眼见色终不取相、取好,由于其眼根住于无防护,则贪忧、恶不善法必流入,对于其事,从而防护,护眼根,于眼根而防护。依耳闻声终……乃至……依鼻嗅香终……乃至……依舌味味终……乃至……依身触触终……乃至……依意识法终,不取相、取好,由其意根住于无防护,则贪忧、恶不善法必流入,对于其事,由此而防护,护意根,于意根而防护。所有此等六种根之守、藏、守护、防护,是言于“守根门”。于此守根门之得达……乃至……成就,依是言“于守根门”。

“于啖食而知量”者,是于啖食有知量,于啖食有不知量。

此中,如何为“于啖食有不知量”耶?于世一类者即不省察,不如理,为游戏、酩酊、庄严、飘扬之食而食。此中,所有之于啖食则不知足、不知量、不省察,是言“于啖食之不知量”。

此中,如何为“于啖食之知量”耶?于世一类者即省察而如理,不为游戏、酩酊、庄严、飘扬即为身之住、持、给养、梵行随取食而食。如斯而“我打破旧受,我不令生新受。依我而生活之持续、无过与快乐。”此中,于所有之啖食知足、知量、省察,是言“于啖食之知量”。此知量之得达……乃至……成就,依是言“于啖食而知量”。

又如何有比丘,“于前夜后夜而随警觉随顺”耶?于世有比丘,于昼经行,坐而由障盖之法令心澄净。于夜之初更经行,坐而由障盖之法令心澄净。于夜之中更向右卧如狮子,重足而念正知,作意起立之想;于夜之后更再起床经行,坐而由障盖之法令心澄净。如是比丘“于前夜后夜而随警觉随顺”。

“常作”者,是所有心之发勤……乃至……正精进。“总慧”者,是所有之慧、知……乃至……无痴、择法、正见。

“菩提分法之随修习随顺”者,此中,如何是“菩提分法”耶?乃七觉支,是念觉支、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定觉支、舍觉支,是言“菩提分法”。如斯修习、多所作是等之菩提分法,依是言“菩提分法之随修习随顺”。

又如何比丘有“于前进、后退而有正知之所作,于前观、左右观而有正知之所作,于背屈、前伸而有正知之所作,于持袈裟、钵、衣而有正知之所作,于食、饮、嚼食、味而有正知之所作,于大小便利而有正知之所作,于行、住、坐、眠、觉醒、话、默而有正知之所作”耶?于世有比丘,以念正知而前进、后退,以念正知而前观、左右观,以念正知而背屈、前伸,持袈裟、钵、衣而有念正知之所作,于食、饮、嚼食、味而有念正知之所作,于大小便利而有念正知之所作,于行、住、坐、眠、觉醒、话、默而有念正知之作。

“念”者,此中,如何为念耶?是所有之念、随念、专念、忆念、不忘性、不失性、不遗性、不失念性、念之念根、念力、正念,是言为“念”。

“正知”者,此中,如何为正知耶?是所有之慧、知、简择、极简择、择法、等了、近了、近对了、贤能、善巧、能察、观相、思考、近解、总睿、遍导者、观察、正知、锥慧、慧根、慧力、慧刀、慧净色、慧明净、慧光显、慧光明、慧珠宝、无痴、择法、正见,是言“正知”。

如斯,此之念、正知者之得达……乃至……成就。如是,比丘是“以念正知而前进,后退,以念正知而前观、左右观,以念正知而背屈、前伸,持袈裟、钵、衣而有念正知之所作,于食、饮、嚼食、味而有念正知之所作,于大小便利而有念正知之所作,于行、住、坐、眠、觉醒、话、默而有念正知之所作”。

“独居”者,即有近之坐卧处,由其家无多出家、在家之居者,依此为“独居”。又有远之坐卧处,由其家无多出家、在家之居者,依此为“独居”。

“坐卧处”者,床亦是坐卧处,小床亦是坐卧处,筵亦是坐卧处,厚枕亦是坐卧处,精舍亦是坐卧处,金翅鸟家亦是坐卧处,美屋亦是坐卧处,楼房亦是坐卧处,廓亦是坐卧处,住房亦是坐卧处,洞亦是坐卧处,树根亦是坐卧处,籔亦是坐卧处,或又比丘一切之隐退处是坐卧处。

“修”者,是于此独居之坐卧处修、等修、习、从习、等习,依是言“修”。

“闲静处”者,是出于城门帝释台座之外而终,一切之处为“闲静处”。

“树之根”[等]者,乃树之根元,即“树根”。山者“山”也。岩窟者即“岩窟”也。山洞者即“山洞”也。冢者即“冢”也。野天者即“野天”也。麦之集积者即“麦之集积”。

“林丛”者,是远坐卧处之增语。“林丛”者,是密林之增语。“林丛”者,是恐怖坐卧处之增语。“林丛”者,是身毛竖立坐卧处之增语。“林丛”者,是远处坐卧处之增语。“林丛”者,是不令人近行坐卧处之增语。“林丛”者,是难生坐卧处之增语。

“无声处”者,即虽近于坐卧处,由其家无多出家、在家之居者,依此为“无声处”。又,虽远于坐卧处,由其家无多出家、在家之居者,依此为“无声处”。

“无音处”[等]者,彼无声处即是此之“无音处”。彼无音处即是此之“离人烟处”。彼离人烟处即是此之“人秘密处”。彼人秘密处即是此之“适宴默处”。

“或到闲静处,或到树之根,或到空闲处”者,或行于闲静处,或行于树之根,或行于空闲处。

“结跏趺坐”者,是结跏而趺坐。

“端身立直”者,是端身直立。

“对面念而住止”者,此中,如何为念耶?是所有之念、随念……乃至……正念,是言为念。此念者或于鼻端、面相,令安住、乐住,依是言“于对面念而住止”。

“舍离世间之贪”者,此中,如何为“贪”耶?是所有之贪、有贪……乃至……心之有贪,是言“贪”。

此中,如何为“世间”耶?五取蕴是世间,是言“世间”。于此世间有贪之静止、静寂、寂静、没灭、隐没、停止、止定、干枯、枯渴、除灭,依此言“舍离世间之贪”。

“以离贪之心”者,此中,如何为心耶?是所有之心、意、故意……乃至……是等之意识界,是言为心。此之心是离贪————依此言“以离贪之心”。

“住”者,是动、转、保、令趣、令至、行、住,依此言“住”。

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m.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被全家合谋杀害后,我重生了
被全家合谋杀害后,我重生了
我为了父母弟弟,年近四十没有嫁人,做牛做马了大半辈子。 弟弟娶不上媳妇,父母逼我把房子过户给他。 这是我第一次反抗,可弟弟突然捅了我二十多刀,刀刀致命。 母亲趁机关上逃生的大门,打开电视把声音调到最大。 父亲拦住我的路,让弟弟捅死了我。 当我的灵魂飘荡在半空中,亲眼看着他们肢解了我的尸体后, 我重生了。 还发现弟弟竟然也重生了。 重生了好呀,这辈子,我要让他们血债血偿!
佚名
开局合欢宗,我的功法至巅峰
开局合欢宗,我的功法至巅峰
他修行了六十载,却未取得丝毫成就。 在生命即将走到尽头,面临坐化之时,他突发奇想,想要在离世前沉醉于温柔乡,做一个牡丹花下鬼。 然而,命运的转折总是出人意料,就在此刻,那迟迟未到的 “系统” 竟意外被激活。 他低调行事,在这充满绮丽与诱惑的合欢宗中,每日研习修仙法门,探索系统的奥秘。 往昔的岁月虽碌碌无为,但如今借助系统之力,他或许能在这最后的时光里,于修仙之路上踏出坚实的步伐。
佚名
断亲后,渣爹吃土我粮食酒肉吃个够
断亲后,渣爹吃土我粮食酒肉吃个够
医学大佬一朝穿越到大宋,开局就遇爹赌娘病,弟妹弱小,还有恶狼环伺! 但她不慌不忙,智斗渣爹,妙手回春救娘亲,发家致富送弟妹上学堂,再狠狠收拾那帮坏蛋。 本想低调种田当地主,怎料医术太逆天,全京城大佬排队求治,连皇帝都急了眼! 她淡定摇扇:“别急,先帮我把这十亩地种了。”众人以为她开玩笑,结果她种出了惊天巨变,举国震惊!这田,能亩产万斤?!
佚名
我,家庭煮夫成了恋综流量男星
我,家庭煮夫成了恋综流量男星
他是个为了妻子的事业甘愿放弃一切的家庭煮夫。 随着妻子事业的发展,他越来越被看不起。 五年默默付出后,妻子提出离婚那一刻,他懵了。 后来,离婚散心的他,意外的被死党坑进了恋综,一不小心,和小花牵手了! 而原来嫌弃他的前妻顿时急了……
佚名
转职当天,我成了s级禁咒师
转职当天,我成了s级禁咒师
穿到异界,开局获得不死之身。 面对妖魔鬼怪的袭击,我选择了无敌禁咒师职业。 什么?禁咒师职业特别耗生命值, 这不瞎猫碰上死耗子了! 看来不死的我要在这个诡异世界无敌了。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