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第421章:冲锋与突破
机枪火力点几乎完全被压制,仅凭步枪完全不可能阻止国防军士兵们的冲击,因此日军只能寄希望于接敌近战中取得足够的战果。
虽然日军的掩蔽部由于准备仓促而表现不佳,但好在国防军的炮火准备也很短暂,拢共也就万来发炮弹,日军伤亡有限,兵力还算是充足。 而短暂的炮火准备也让冲在前面的一营和三营十分不满,日军居然还有完整的机枪阵地,这显然是火力准备不够充足导致的。
当然,说到底还是轻敌导致的,对面的日军是抵抗军的精锐,得益于日本完整的军队建设,素质上还是很不错的,核心的机枪阵地的布置就要比前沿阵地的掩蔽部要要好得多了,伪装也非常好。
但现在显然不是应该纠结这个的时候,步兵炮和两栖坦克能够弥补这方面的漏洞,不影响步兵的前进。
不到五分钟的时间,已经做好充分准备的日军便目睹了那些交替掩护前进的国防军步兵们冲入了己方前沿阵地。
随后,成堆成堆的日军就如僵尸一般从坑道里爬了出来,发起反击的数百日军与冲入阵地的国防军官兵混战在一起,手榴弹爆炸的轰响和惨叫声此起彼伏。
身着平民衣装的抵抗军在激战中,不耐磨的衣服早已变成了一根根布条,衣衫褴褛的日军头顶着汤米盔,端着上了刺刀的长步枪,高呼着“日本万歲”或“大和族万歲”,发起白刃冲锋。
当然,“天闹黑卡板载”是听不到了,参加抵抗军的人大多是受民族主义的熏陶,而非天皇的洗脑。
矮个子、罗圈腿、一身杂色布条却头顶着英国钢盔的抵抗军手里拿着与其身材不符的修长步枪,这一画面看来颇为滑稽,如今日本人的平均身高仅155厘米,日军的入伍标准更低,只要达到150cm便可被视为甲种或乙种,可以入伍。
相比之下,中国人的平均身高情况已经有了好转,清代国人平均身高在162cm到166cm之间浮动,为封建时代最低,而如今则已经拔高到了169cm,国防军的入伍标准则是170cm。
国防军战士看着这些比自己矮的多的敌人,觉得好笑的同时战术上的习惯动作也没有忘记,冲在最前面的步兵分队大多以三人小组的模式叠合,一人持栓动步枪,两人持自动枪械,而更后方的分队则是一人持自动枪械,两人持步枪。 一发发9x20mm手枪弹劈头盖脸的喷射在对冲过来的日本兵身上,被撂倒的日军扑倒在地,亦或是从上边摔进战壕里。
在被炸的七零八落的阵地上,白刃战的烈度也被迅速拔高到了最高,双方扭打在一起,一切能够被用来杀人的东西全用上了,刺刀、铲子、撬棍、钢盔,乃至于拳头和牙齿。
有那么一瞬间,战斗仿佛穿越了千年,回到那个冷兵器的血腥时代。
但很可惜,只是一瞬间,双方拼刺刀的机会仍是十分有限的,更多的时候是国防军手持冲锋枪扫射。
在强大的自动火力面前,日军的第一轮反攻便迅速被瓦解了。
国防军的火炮、机械化等在列强中称不上优秀,在1935年修订的陆军编制表上,国防军步兵师炮兵依然以施耐德m1897型75mm野战炮,le fh 16型105mm榴弹炮和施耐德m1917型150mm榴弹炮三种火炮为主,虽然这些火炮经过了升级改造,换用了开式炮架和新式炮弹,但潜力毕竟有限,如今只能说是还凑合。
但具体到步兵的自动火力,国防军却拥有着打满二战也足够的恐怖配置。
国防军中,自动枪械和步枪的比例能够达到1:3,在每个步兵连本部都额外预备有25支冲锋枪,有需要时可自行分配使用,一个一百五十人的步兵连能够装备49支冲锋枪或者自动步枪,同时还有9挺轻机枪和2挺重机枪。
与之相比,1944年的德军步兵连,142人也只装备28支冲锋枪,但他们的机枪要多一点,而美军的情况比较特别,总体上对比如今的国防军也没有什么优势。
当然,更重要的是如今还只是1938年,英军甚至都尚未装备制式的冲锋枪。 自动武器的多寡直接决定了近接作战时哪一方会更占优势,双方接敌后的十几分钟,局面就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侧翼的国防军阵地依然稳固如山,前来进攻的日军损失惨重,而正面的国防军官兵正如狼似虎的涌入前沿阵地,预备队只剩下300多人,主阵地摇摇欲坠。
倾心竭力耗费几天几夜构筑的防线就这样被轻易突破了大半,抵抗军本以为这至少能阻挡国防军两个昼夜,结果只坚持了两个小时就岌岌可危了,双方的交换比更是没法看,己方作为防御方,伤亡反倒是进攻方的好几倍。
就在松山祐三纠结时,天边又传来了飞机的轰鸣声,这下子不由得他继续犹豫了。
“准备撤退!”
“现在?阁下,我们现在撤退完全是被暴露在唐兵的火力之下啊,至少也要等到天黑吧?”
“天黑?八嘎,你没听到天上的飞机吗?再这样下去,不到中午我们就要死光光了!”
松山祐三甩了那名副官一巴掌,然后立即拿起望远镜,在两名卫兵的保护下匆匆来到就近的观察点。
此时的主阵地虽然还没有崩溃,但在国防军先头单位的猛烈突击下,主阵地已经被切割成几个零散的战场了,后方跟进的国防军官兵及时对阵地进行了占领,本就所剩无几的火力点也被跟进的步兵炮一个一个的敲掉。
而天边的轰鸣声越来越近,松山祐三立即下令撤退,在留下了一些残兵阻击国防军之后,松山支队迅速脱离了防线,向东京城区方向撤退。 可惜,这次飞来的飞机并非是战斗机或者轰炸机,而是侦察机分队的俯冲轰炸机,他们并不具备什么作战能力。
不同的环境让国防军的心态和战略思想与ijn完全不同,这从很多地方都可以观察到,比如国防军愿意拿出宝贵的条约吨位去建造在这个时代并不必要的防空巡洋舰,甚至比皇家海军还要快一步。
同样的思想也体现在舰载机上,国防军航母上都建有搜索分队,其中的侦察机大多由俯冲轰炸机改装而来,它们会拆除机翼和机头上的机枪,只保留自卫机枪,同时也不会挂载航弹,而是会挂副油箱以增加航程。
它们所执行的是存粹的侦察任务,除非出现特殊情况而导致侦察机不够用,才会出动其他俯冲轰炸机临时替代。
历史上的日本人则不然,它们痴迷于进攻,在战争初期轻视战术侦察,其他国家虽然也没好到哪里去,但至少还有相应的分队。
而日本人将侦察看作变相的防御行动,不愿在这方面的任务上投入太多的资源,它们没有专门的侦察单位,在许多时候,日本海军只会将极少的一部分飞机用作侦察活动,然后把其他飞机全部留作进攻,而且这部分任务基本会被交给巡洋舰弹射的水上飞机担负,连舰上飞机客串都不愿意。
这支侦察分队前来观察主要是判断战场纵深情况,而非专门针对此处的日军,且它们也没有什么攻击能力,所以并没有过多的在意后撤的日军,掠过他们后继续向东京城区飞去。
在飞机下担惊受怕了许久,松山佑三等人才终于撤到了“安全地带”。
紧接着,松山下令清点人数,不点倒好,点了心里更是凉透了,昨天中午誓师时清点人数,整个支队两支千人队尚有六千余人,然而,在今天短短两三小时的战斗和不到十公里的撤退中,便损失了惊人的一千七百余人。
而猛烈的炮火和空袭在歼敌数字中占据了大多数,大约一千人都是炮弹和航弹的战果,其余的六百多人之中,手榴弹、枪榴弹等爆炸武器占了接近一半,机枪次之,冲锋枪和步枪则最低,被刺刀等冷兵器打死的人尚不及火焰喷射器来的多,而参战的不过是从旅属防化连和工兵营借下来的八支轻型火焰喷射器。 在自动火力对比处于下风的情况下,如果最大程度的发挥出肉搏战的价值是一门学问,不过本位面是没有人去研究这个了,毕竟有能力研究这玩意儿的国家给自己的步兵班多装备几支冲锋枪显然更容易。
日军撤的很快,陆战一旅也懒得去追,一团在渡河之后立即配合随同的工兵单位修建浮桥,以供后来者渡河。
但他们也没有完全停下,一团组织了一些侦察单位向前探索,同时申请海军的侦察协助。
不过,还未等他们将报告递上去,刚刚完成纵深侦察的搜索机分队便已经贴心的将他们所观察到的情况送到了一团手中。
“据海军飞机报告,周围并无其它可疑敌军,当面日军在撤退后直奔东京而去,目前应以抵达。”
“好,我知道了,等浮桥修好,我们线向前挺进,等待大部队跟上后咱们入城。”钟昌依然站在他那辆越野车旁,点了点头。
在后方,徐前希等人已经接收到了第十四师的消息,他们顺利抵达目标地点,顺利与日本陆军交接,经清点,营地内共有125387人,与纸面数据相差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