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车毅小说网】地址:https://m.cheyil.com
首发:~第 139 章
林晓冬一直追问着第五长清,那些人到底骂了什么话,让第五长清直接将他们送归西天?
“差不多。”第五长清笑了一下,想起当初那些人骂的是安林两家人都死绝了。
也正是因为这个,才叫他下定决心的。若非是非常熟悉他们三家关系的,如何能知晓得如此清楚?
这样隐藏在暗处的恶人,不杀是要留着以后再来害自家人吗?
又应该一日多的奔波,第五长清他们终于把粮食带回了扬州城。
进城的时候,正好是半夜。就这还闹出一场乌龙来。
因为先前安云桐一行人被山贼追杀,搞得城门将士们都特别害怕马队。如今这马蹄声密集不说,还敢叫门,岂不是比先前那些人更厉害?
林晓冬与另一个人喊门喊到火气上来了,就说待会开门了,准要给他们好看。
“你说你们是钦差大人的手下,我们就信呐!”城门楼上,有莽气的小兵大吼,“有本事你上来!”谁家好人半夜三更来叫门的?
“你们没本事上来,我们有本事射箭下去!”说着一支箭朝着林晓冬他们站着的地方射过去。
“滚远点!再往前,箭就不是插地面了!”
林晓冬两人一脸憋屈地看向第五长清,“大人,他们不肯开门。”
眼看周围窝棚里的流民都要被吵醒了,第五长清也没法子,只好趁着黑夜跃上了城门楼上。
在守将即将大喊的时候,将他身上的钦差官印亮给对方看。
确认了官印的真实性,又加上有几个远远见过第五长清的小兵在一边做证人,守将这才答应放下心一半的心来,“去,去请那天送大人出城的宁将军来。”
宁将军是守门将士门的头儿。
第五长清见人迟迟不肯开门,就故意透露出个信息来,就是想让宁将军来证明自己的身份,不然两个时辰后,天就亮了了,百姓说不定能看到他们拉着粮食回来,那城中粮仓失窃一事,就包不住了。
至于那些流民,他们现在估计也想不了太多,但是时间长了他可不敢保证。
一刻钟后,在值守小院歇息的宁大人就被请来了。
去请他的人,在路上就已经将事情来龙去脉都说明了。
他骂了好几声底下的人死脑筋。毕竟有人证、物证证明第五长清的身份,为何还不敢开门?
等他上到了城门楼,正好与看过来的第五长清对视上了。
“第五大人!”宁大人悬着的心终于又活了过来,“您出去的这几天,我可是提心吊胆,生怕有不长眼的狗东西去伤害您。”
第五长清没打算说在河道上遇险的事,只是想尽快将粮食运到粮仓去,“多谢宁大人关心,我们这不是平安回来了么?还请赶紧开城门,我们需要的粮食运回来了。”
宁大人也是知晓粮仓事情的人之一,所以听到第五长清的小声提醒,也赶紧吩咐旁人开城门。
看着众人推着粮食进来的时候,第五长清还问宁大人,城里可还安稳?
“可是稳当着呢。每日里沈大人叫人熬两回粥,还有熬了些药汤叫大家喝了,暂时没什么动静的。”
“那就好。”至少是没有瘟病起来。
想了想,他道了声告辞,飞身往还没进城的粮车旁边。与林晓冬等人说了几句话,第五长清就与林晓冬走到了一个小窝棚旁边。
窝棚里的人见他过来,飞快地缩回脑袋,任由第五长清如何喊他,他都不肯出来。
就在这时候,对面的一个窝棚传来一道听不清情绪的声音道:“这位公子,这几天,我们每天晌午与下晌都能领到一碗粥来。虽然不是很稠,可里面有些味道,有点油花,我觉着很好。只等着钦差大人早些把我们安排好,我们就不用整日这般惶恐了。”
每天晚上睡前都担心自己见不到明日的太阳。
第五长清听了点头,“会的。”他又询问了好些人家,见他们精气神都比前些天刚出现在扬州的时候好,语气里也没有对官府的怨怼,便也放心地回去,跟在最后一辆粮车进了城。
他是不知道,等他离开后,有人小声地说道:“方才那位公子,你们可有看清他的样貌?我总觉得他有点熟悉?他的人带了这么多东西来,莫非就是给我们这些人送粮食来的?”
这人一说,大家都觉得有道理。
有一个小孩儿想开口,却是被哥哥捂住了嘴巴。
“哥哥,我知道他。为什么不让我说?”
难不成我就不记得他是谁吗?
被称作哥哥的人在心里叹气。他虽然不知为何,但他见第五长清没有叫人以他名讳逼人开城门,说明他是不愿意把今晚的事情闹大的。既然第五长清不愿意说明,他也不能叫弟弟说出去,害得他的打算落了空。因为他是好官啊。
“哥哥,我闻到了谷子的香气。”小弟见哥哥不说话,他倒是自己又找了个令人开心的事来分享,“哥哥你闻到了吗?”
“嗯。”闻到了。所以他才觉得第五长清带着粮食进去的事不能被人知道,“你不要跟别人说。”
“为什么呀?”
“因为他不想大家知道。”
“啊?”
“大家知道了,能,能吃到大家嘴里的就少了。”他也不知为何,索性就编了个谎。
果然小弟听到这话,当即捂着嘴,不肯再多言一个字。
第五长清带着粮食直接去了知州府衙。
而知州府衙一众人等也全部醒来,兴奋地帮着把粮食存放在知府衙门的仓库里。堆放不下的,都放在衙门大堂里,只留下一人宽的路让人能抬着粮食走动。
这些粮食给了所有人满满的安全感。
“终于不用担心明日施粥棚开不了了。”沈明安与通判赵景成感叹。
“是啊。若是第五大人没有赶回来,明日我们的百姓就真的要断顿了。”到时候民怨就要起来,不知会出什么乱子呢。
第五长清也累了,与沈明安说了一下施粥照旧,“不必太稠。毕竟粮食也不是很多。我们至少要撑到六月,等冬天小麦收割了,就有粮食续上。”
衡林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s://m.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