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兄弟上阵

第350章 大谷坡伏击战(1/2)

天才一秒记住【车毅小说网】地址:https://m.cheyil.com

首发:~第350章 大谷坡伏击战

开会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李关准备先建立一个防御阵地,阻击日军一段时间。

没办法呀,因为这一次参加战斗的不只有八路军,还有不少的国军。

任务是上面统一分配的。

这期间还有一个小插曲,那就是二战区长官部不同意八路军南下,最后在谈判争执不下的时候,二战区给了一个条件,那就是八路军南下必须承担更多的任务,比如阻击日军!

因此这一次八路军的阻击任务还是非常重的,光是三叔这个主力团就需要阻击一个联队的日军,南下纵队的其他部队也要分批阻击,任务都十分艰巨。

李关这边只有一个中队的日军,他都觉得还算是好的了,因为他们连算得上是独立团最精锐的一个连队。

“好了,情况就这样,马上安排人去打探一下,其余的人迅速进入预定位置,立刻构筑防御阵地,阻拦鬼子进攻!”

这是李关开完会的最后一句话,然后老四川提出了一个疑问。

“二哥,咱们村子的各项防御工事都做得非常好,为什么要偏偏把部队拉出去打?这不是多此一举吗?”

李关看了看了四川,然后叹了一口气。

“第一个原因,长官部那边命令我们坚守,实际的防御阵地是他们划分的,一旦让这些鬼子越过防御阵地,那他们很有可能会找麻烦。”

“长官部?”老四川有些惊讶,什么时候八路军会这么遵从长官部的命令了?

果然,接下来李关的另一番话直接让他打消了疑虑。

“长官部的命令可以不遵守,毕竟他们不了解具体细节,我们在村子里面打才是最好的!

但有另一个原因逼的我们不得不设置一个防御阵地,那就是如果我们缩在村子里,鬼子可能会率先对附近的村子发起扫荡,到时候附近的老百姓可就倒霉了!

因此我们必须要赶到既定的防御阵地,吸引鬼子的火力,让他们知道这附近只有我们一支部队。

等吸引的差不多了,我们就撤回村里,到时候鬼子就只会朝着我们村这边打,接下来该怎么打就不用多说了吧?”

这是李关的策略,一方面是为了应对长官部那边的命令,另外一方面则是把鬼子的火力都吸引过来,保证附近的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不受威胁。

他就不信了,当头给小鬼子一顿胖揍过后,这些小鬼子不找他们去找老百姓撒气,这可不符合他们骄傲的个性啊!

老四川听懂了以后,那脸上满是跃跃欲试的表情,原来是要把鬼子引到村子里来,那他可就不客气了。

最近练兵练了这么久,也该让这些战士见见血了。

于是乎,这一天李关就拉着一半的兵力去构筑防御阵地。

大谷坡,牛圈村以南一个很好的伏击地点,同时也是东边的日军西进北上的快速路线,非常适合大部队进攻。

因此,第十连的阵地就被安排在这个地方。

两个多排的兵力被李关拉到了大谷坡,阵地也已经挖好了,就是战壕不是那么深,因为时间仓促,能挖出战壕就很不错了。

“排长,都已经快一天过去了,日军真的会从这过吗?”

老四川看着一旁拿望远镜的李关问着,他们来到这里已经一天了,如果小鬼子不从这过的话,那不白准备了嘛!

“放心,三叔已经派人送过来情报,确认日军会走这条路,让兄弟们都准备准备,待会儿和鬼子打上一场!”

“好!”

老四川觉得八路军的情报工作一直都做得很好,送过来的情报基本就没有出错的,唯一的缺点就是有时候送的不及时。

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电台的数量不多,全靠人跑,哪能送的那么快!

小疯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s://m.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萌宝亿点点能干,搓个泥巴治坏蛋
萌宝亿点点能干,搓个泥巴治坏蛋
奶唧唧的回回被师父赶下山了!下山就跟着拐子走,阴差阳错找着亲人。进京后又发现娘是疯的,爹是坏的,外祖父和几个舅舅都死在了战场上。还有五个姐姐,个个身陷囹圄!好在回回言出法随,嘎嘎厉害。胖乎乎的小手搓个
固夏
我!圈钱主播,在线蹦大哥!
我!圈钱主播,在线蹦大哥!
关于我!圈钱主播,在线蹦大哥!:无人扶我凌云志,我自踏雪至山巅。落魄主播白小轩偶得直播圈钱系统,开启顶流直播。唱跳RAP打篮球,白小轩无所不能,在线蹦大哥。夺命十三圈,圈圈要你命。服不服?!
一壶浊酒须尽欢
重生渔村:开局赶海喂饱全家
重生渔村:开局赶海喂饱全家
张国栋混账一生,将妻女逼入绝境,悔恨一生,大梦初醒,重生回到小渔村,看着因为害怕蜷缩在角落的老婆和女儿,他心中发誓要努力赚钱养家,弥补遗憾,海滩赶海,礁石洞上货,野生大黄鱼,中华锦绣龙虾,蓝鳍金枪鱼,
蓝雨秋白
绝代医圣
绝代医圣
多年前,他从富豪手下救出一位女孩,却惨遭报复,含恨逃亡。多年后,他强势归来,从此八方风云动,天下英豪拜服!
爱吃醋的猫
野火暗涌
野火暗涌
京都人人都说岑霜就是没人要的小垃圾,从小就被丢在周家,也就周聿安是个好人,‘照顾’她十几年。但只有岑霜知道,深夜里周聿安是怎样将她抵在玻璃窗上咬吻。她以为自己总是特别的,可最后却在他生日宴上得到一句:
三里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