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若雪结局

第一千四百四十七章 答非所问(1/1)

天才一秒记住【车毅小说网】地址:https://m.cheyil.com

首发:~第一千四百四十七章 答非所问

“武盟第一使?”

看到这个牌子,唐石耳他们全都目光僵直,一个个难于置信。

就连唐若雪也有点精神恍惚,没有想到叶凡身上还有这个牌子。

也就这时她才再度发现,叶凡早已不是中海时的上门女婿,今非昔比了……

叶凡的过于低调和温和,让他第一使名头少了些凌厉,少了点张狂,也让很多人少了点敬畏。

可一旦他拿出这令牌,不仅瞬间凸显出他的身份,还展露出强大靠山,以及锋利的獠牙。

这一刻,唐石耳他们全都想起叶凡是第一使,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还想起背后对叶凡恩宠无比的九千岁。

九千岁是什么人?

对于常人来说,他有很多的评价,但对唐石耳来说,一句话就能直透本质。

他是神州最疯最忠最凶恶的守护犬。

他在,武盟就在,他一个人,等于一大家。

所以别说唐石耳不敢叫板屠狗剩,就是唐平凡也要给他三分面子。

所以看到叶凡手里的令牌,九千岁的威慑瞬间压来,唐石耳的背部一下子湿透了。

他死死盯着叶凡,怒意却无形僵直。

端木青脸色也一变,他是端木昌侄子,也就清楚令牌威力。

他又把手放入了口袋。

“当初梧桐山一战,九千岁让我做了第一使,还给我这个令牌。”

叶凡拿着牌子缓缓上前,看着唐石耳他们淡淡一笑:

“他当时告诉我,这个令牌,三大基石,五大家族,一致认可。”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还有先斩后奏便宜行事权。”

“不仅能够节制三十万武盟子弟,还能让各大家族子侄敬让三分。”

“我这人低调,不喜欢仗势欺人,所以这牌子一直没有用过。”

“但今天我突然发现,不知道是我低调过头,还是温和太甚,让你们都忘记我第一使名头了。”

“所以我拿出来提醒提醒你们,顺便看看节制五大家这话,有没有水分……”

“反驳我,这令牌就是我偷的,我捡的。”

“或者告诉我,它就是一个垃圾,对你们一点用处都没有。”

叶凡把第一使令牌放在唐石耳面前:“你根本就不需要给这牌子面子。”

令牌上面的武盟第一使五个字,是屠狗剩亲自雕刻而成,龙飞凤舞,还带着一股子杀气。

近距离一看,更是有着巨大威压,让唐石耳这种人都口干舌燥。

不过唐石耳没有说话,他也不知道怎么回答。

说令牌垃圾,那是挑衅九千岁,也是打唐平凡等五大家和三大基石的脸。

说令牌不可冒犯,那就是打自己的脸了,所以他只能沉默以对。

只是唐石耳这个态度,依然让全场众人大惊失色。

他们怎么都没想到,叶凡一个令牌,就让气势汹汹的唐石耳低头。

几十名唐门枪手见状也都低垂了枪口,不复刚才冷漠无情的杀人气势。

“看来这令牌有点用啊。”

见到唐石耳不出声,叶凡又缓缓上前:“让喊打喊杀的唐先生都闭嘴了。”

“叶凡,你要干什么?”

唐石耳嘴角牵动不已:“你不要辜负九千岁的信任,不要给九千岁抹黑。”

叶凡干脆利落:“别废话,我就问问你,我这个令牌,能不能仗势欺人。”

唐石耳声音一沉喝道:“我一定向九千岁建议,收回你这个令牌和第一使。”

“答非所问,也就是说,我也能仗势欺人了?”

叶凡闻言冷笑一声,随后抡起手臂,一巴掌扇飞一名唐家子侄。

一起成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s://m.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穿成农家妇女,我踹懒汉带女儿暴富
穿成农家妇女,我踹懒汉带女儿暴富
我穿成了一个农家妇女,原身一连生了五个女儿,婆家人的意见开始大了。而原主从怀孕时就开始承受各种精神压力,生产时又难产,一口气没上来,人就没了。这一家子虽然都重男轻女,但我不会,因为我在现代想要孩子还求
佚名
逆天丹帝
逆天丹帝
一代丹帝重返十五岁,这一世,不仅要弥补前世所有遗憾,更要成就武道至尊!比功法?我的小弟人手一本神级功法。比丹药?我的极品丹药拿来喂狗。天才?凡是遇到我的天才,全是被碾压的命!顺我者昌,逆我者死!
佚名
赶海捕鱼,我带妹纸钓巨物
赶海捕鱼,我带妹纸钓巨物
关于赶海捕鱼,我带妹纸钓巨物:(赶海+钓鱼+日常+美食+宠物+种田+情感+逆袭+乡村+家长里短+轻松搞笑+发家致富)严初九上门去给太太帮了个忙,身体竟然发生了变异。从此钓鱼爆护,赶海爆桶,捕鱼满仓,寻
作家了了一生
洪荒:爷爷,我抓了条蛇精叫女娲
洪荒:爷爷,我抓了条蛇精叫女娲
关于洪荒:爷爷,我抓了条蛇精叫女娲:问:穿越成洪荒先天葫芦藤怎么办?答:别想那么多,先带娃吧!陆青阳穿越洪荒,成了先天葫芦藤,结果身上的七个葫芦,也化形成了葫芦娃!大娃整天背对众生,念叨“吾为天帝,当
爱吃秀米
想骗情?那就别怪我开虐了
想骗情?那就别怪我开虐了
曾经,她满心欢喜地以为,他望向她的目光里,藏着的是矢志不渝的深情。他温柔的话语、贴心的举动,让她在爱里沉醉,以为这就是一生的归宿。然而,背叛的真相如同一颗炸弹,瞬间将她的幸福炸得粉碎。那些甜蜜的过往,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