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的上门豪婿赵旭李晴晴

第10章:我只是个司机(1/2)

天才一秒记住【车毅小说网】地址:https://m.cheyil.com

首发:~第10章:我只是个司机

陶老太太说完后,李晴晴接口说了句,“据我所知,现在啸天集团改叫旭日集团了?”

“旭日集团?”

陶老太太皱起了眉头,看着李晴晴问道:“晴晴,你这消息可靠吗?”

“可靠!”李晴晴肯定地说。

陶老太太说:“不管是叫什么,总之一定要把握住这次合作的机会。我会看你们的综合表现,到时候给你们重新分配陶家财产持股的比例。”

一听涉及到“钱”和自己的利益。个个争先恐后,向陶老太太彰显着自己的能耐。

老大陶爱元说:“妈!合作的事情,我再去找旭日集团的韩副总谈谈吧?”

老三陶爱娟也抢着说:“我女婿是工商局的,让他找他们局长说说,看看和旭日集团能不能说上话?”

老四陶爱军说:“妈,我和旭日集团的几个高管关系不错,我也再去做做工作。”

只剩下陶爱华一家人。

陶爱华心里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如果,她家在这次的项目中没有参与的份儿,那么到时候等到陶老太太撒手归西,她一定分不到多少家产。自己老公家里落魄倒也罢了,偏偏女儿嫁的人还是个窝囊废,完全指不上。

正当陶爱华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袁牧出声说:“旭日集团的韩副总,是我哥哥的同学。我可以让我哥出面,做做工作!”

陶爱华一听,顿时心花怒放。袁牧还真是给自己长脸啊!要他是自己的女婿该有多好。

她炫耀地瞧了一眼三妹陶爱娟,笑着说:“妈!有晴晴这个同学出马,你就放心吧!”

陶老太太“嗯!”了一声,说:“希望你们不要让我失望!如果失去了旭日集团这棵大树,你爸创下的这份基业,可就要毁在我们手中了。”

李晴晴本想说,赵旭是“旭日集团”总经理陈天河的司机。见他坐在旁边只顾低头吃菜,似乎对此事不感兴趣儿,就没将这事儿说出来。心里很奇怪,赵旭有这么大好的机会,让陶家众人刮目相看,偏偏无动于衷。

陶老太太说:“好啦!既然你们都有办法,那就看你们的表现了。都吃饭吧!”

在吃饭的过程中,陶老太太对李晴晴问道:“晴晴啊!你的官司怎么样了?”

“没事了!我已经把欠下的钱都还上了。”

“钱借到了?”

“借到了!”

陶老太太瞧了陶爱华一眼。当初,她让所有人都不借给李晴晴钱,就是陶爱华的主意。

陶爱华就想用这件事情,逼迫李晴晴和赵旭离婚,没想到如意算盘落空了。

陶爱华已经知道,是赵旭从外面借的钱,替李晴晴还的债务。不由冷眼瞧着赵旭问道:“赵旭,我问你,你从哪儿借来的钱?”

“从一个朋友那儿。”

“朋友?”

陶爱华听了之后,冷笑着说:“赵旭,除了叫农泉的那个大傻子,可以称作是你朋友。你还哪儿来的朋友?”

李晴晴替赵旭打抱不平地说:“妈!谁还没几个朋友了。”

“晴晴,哪个朋友能一次性借给赵旭一百万。你别到时候,这小子把你卖了,你还帮他数钱呢。”

“妈!我的事情不用你管。”

“你!”

陶爱华气得不行,自己这个大女儿的脾气就是太倔犟了!真是女大不中留。她气得对小女儿李妙妙说:“妙妙,你将来找男朋友可得擦亮眼睛。可别学你姐姐,找这种窝囊废老公。”

“妈!姐姐这门婚事,是爷爷生前做主的。你和老爸当时都同意了,又怎么能怪到我姐的头上?”

“你爷爷生前认识很多大从物,谁知道那老东西”陶爱华瞥了丈夫李国龙一眼,叹了口气说:“我当时只想让你爷爷,了却他生前的夙愿,谁知道你姐姐这么快就怀孩子了。”

赵旭一副油盐不尽的样子,任你怎么说他,就好像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一样,基本上是处于自我封闭的状态。

陶爱华看赵旭真是越看越来气。

韦小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s://m.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下山退婚:逍遥神医
下山退婚:逍遥神医
猛虎下山,猛龙过江!少年神医,下山成婚,一头闯入繁华都市,以一身盖世医术,夺造化,逆乾坤,摆渡生死。
天师本师
全民游戏:我拿异火玩超载!
全民游戏:我拿异火玩超载!
当《斗破苍穹》被做成了风靡全球的沉浸式虚拟游戏!但这个游戏里,好像没有萧炎!所以海波东不得不将恢复实力的希望寄托在玩家身上,一跃成为斗破里最大的天使投资人!没有婚约束缚和三年之约,纳兰嫣然却成为了许多
天空泪
遇到大师,你就跪了吧
遇到大师,你就跪了吧
开局做个算命先生摆地摊,生意惨淡,这年头谁还迷信啊——可他并不是个普普通通的算命先生,风水卜卦知吉凶,推演星辰晓古今——星相师了解一下!叱咤风云掌生死,花都桃运滚滚来……
佚名
官袍藏香
官袍藏香
罗泽凯在审查县委书记的时候,发现了县委书记一段不宜公开的视频。
一茗香茶
我休了白眼狼探花后,转身跟状元走
我休了白眼狼探花后,转身跟状元走
我侍奉病重婆母,供养一家老小,还出资供夫赶考。两年辛苦操持,夫君成衣锦还乡的探花郎,还带着怀孕的新夫人。夫君要将我我贬妻为妾,我挥毫,一纸行云流水、气势磅礴的放夫书。休夫!我甩出账册,一千三百两花销。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