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100-110
外,宫中各处连炭炉子也用不上。仪贞的“半江瑟瑟半江红”萌出了几点嫩芽,叫她欢喜得什么似的,连猗兰殿一霸朏朏都被严令禁足,不许靠近花圃半步。
莳花之余,亦常去探卧床将养的沐昭昭。往来的路上,暗自为她不平:“前几年秋冬二季萧条肃杀,她的身子尚还有起色,如今气候难得宜人,偏又更重了几分。”
年年岁岁花相似,却不知在花的眼里,凡人是否过于脆弱,仅仅翻越一个春秋,便改换了音容。
穷冬将尽时,贵妃沐昭昭油尽灯枯,长眠于寂静雪夜。
第102章 一〇二
宵分的天幕并非漆黑一片, 大约因着雪地映衬,显露出一种亘古不变的天河色。
“我们娘娘从没有睡得这样安稳过。”芝芝牵了牵发木的唇角:“我到帐中换汤婆子时,才发觉她的手已经冷了。”
华萼楼前人来人往, 史无前例地热闹, 前后诸殿的灯俱点起来了, 但仍称不上通明, “别扰了她。”仪贞低声叮嘱。
多么令人惊诧, 她仿佛未曾悲痛得难以自持。诚如芝芝所言, 贵妃从未体会过安睡的滋味, 如今从病弱之躯里逃脱,近乎幸事。
而九泉之下, 亦非举目无亲。
她将冰凉的手指袖进鹤氅里, 随后觉察到一侧臂弯上多出了一份重量:皇帝把住了她的胳膊,执拗地要将五指插进她的五指间。
此时宫人来禀,贵妃已装裹停床, 询问帝后是否亲视。
素雅大方的正殿突兀地垂下了重重叠叠的幔布,累赘而阴郁。仪贞不自知地拧着眉, 望向凤冠霞帔躺在那里的沐昭昭, 她涂了脂抹了粉,口中含了莹润润的玉蝉。
她忽然异常反感起来——反感这样艳丽到村气的妆扮,反感宫人、内侍、钦天监众人嘴里不约而同的、不祥的拗口用词。
无论沐昭昭魂灵远去与否,他们不该如此摆布她的躯体。
但所有人都将这一套称作“身后哀荣”,即便她心中有异议, 也终究怯于冒天下之大不韪。
于是香烛缭绕、满室浊暖里,她僵冻着, 没有挺身造次。
钦天监卜算完毕,拟定成殓、开丧、奉移吉日, 铺张委地的枯白宣纸上窸窸窣窣地爬满了黑压压的一笔一划,举重若轻便筹备妥了一场永别。
而白昼如期而至。前夜的墨蓝天幕分崩离析,成为前来致哀的二位婕妤身上的素服。
“妾身惭愧,未能及时来送贵妃一程。”苏婕妤向皇帝与仪贞行过礼,一时别无他言,转身到箦床前默然敬香。
连武婕妤都比平日体贴了几分,轻声道:“请陛下、娘娘用些参汤吧。这里有我们守着就是…”
皇帝漫然挥了挥手,示意宫人服侍仪贞趁热进些,又命孙锦舟去传旨,辍朝三日。
不紧急的政务可以暂缓,但需要皇帝定夺的桩桩件件分毫不减:追封、上谥、祭文、奠献、成服——
天下臣民皆缟素,唯独宫中为之服丧者,不过华萼楼中的宫女、内侍。
这些繁文缛节,虽有前代旧例可援引,但要想在这三日内决裁尽,总免不了煎心熬血。
仪贞站起来,凝滞的血脉重新流淌起来,四肢百骸酸麻得简直难以忍受,对皇帝道:“陛下保重自身。”
太平淡的一句叮嘱,其中却又似包含了千言万语。皇帝接过她捧到跟前的参汤,涩苦的药气霎时浓烈扑鼻,唤回了他的五感,他握了握她被热汤捂暖的指尖:“等我回来。”
一切都务必等他回来。不管这个“一切”囊括了些什么。
“…昔年惠穆张贵妃初丧,上祭一坛、后祭一坛、妃嫔祭一坛、皇太子祭一坛、亲王共祭一坛、公主共祭一坛。”次辅黄碧林越樽俎而代之,忽地当起了礼部的差事:“而今陛下后宫凋敝、更无一子嗣,先祖成例在前,竟无力效仿,臣每思及此,无不替陛下痛心难抑、替社稷寝食难安…”
“阁臣的意思是,朕眼下应当广纳妃嫔、开枝散叶,以求贵妃身后有摔盆打幡之人?”皇帝没睁眼,指尖抵在额角轻揉,刀割斧锯似的头痛却丝毫不能缓解,乍闻不波不澜的语调,已足以令人不寒而栗。
黄大学士有备而来,焉能如此被吓退?抖擞冠带,行下大礼:“臣惶恐!臣鞠躬尽瘁之忠心,天地可鉴!贵妃虽殁,还请陛下节哀克己,勿以为念,圣躬安,黎民方安。”
此言大公至正,无可挑剔。以贵妃丧仪始,以胤嗣承袭终,明谏皇帝,暗谏皇后。
最使人齿寒之处在于,黄碧林确实是不折不扣的忠臣直臣,凡事当鸣则鸣。
皇帝不受他的逼迫,他亦同样不受皇帝的威慑。
“朕知道了。阁臣且去吧。”酝酿良久的敷衍搪塞何尝不是一种妥协让步,黄大学士深知这个道理,他的诉求毕竟不是废后,故此言止,再拜退下。
猗兰殿上霞飞栋,华萼楼前露满囊。大殓过后,棺椁中人与尘世的距离愈远了,一道道漆饰、一重重缎套、一记记击磬、一声声祝颂,都奋力地将它托举起来、托至绝高处,升为被供奉的神。
大宫女芝芝为沐贵妃服斩衰,并自请拜孝女全礼,来日奉移时同往殡宫,终身作伴。
皇帝同意了——尽管她比沐昭昭还长几个月。
这宫中由始至终不过一场虚名的人与事俯仰皆是,又何必拘泥介怀。
殡宫乃“暂安处”,历代帝陵未竣工时,过身的宫眷如有资格与帝王合葬,皆奉移至殡宫享受奠献,等候期限长短不等,数月、数年,甚或数十年。
而依仪贞的意思,择一处山清水秀地作殡宫,于“暂安处”得长安,也未尝不好。
皇帝捏了捏眉心,端起茶来提神。
晡奠时刻,四品以上官员、命妇分两班齐集,肃穆无声地到灵前致祭供献。雪又纷纷扬扬地落起来,地上驳杂泥泞,呵气成冰的氛围里暗涌着一股悄然的躁动。
“天色晚了,让他们早些散吧。”仪贞隔着玻璃窗,遥遥看上一眼。
她与皇帝没有留在华萼楼,就近选了一处闲置宫殿,便于各处人等向她回事的同时,皇帝亦能理政如常。
玻璃窗上结满了霜,被她用手帕擦去一痕,想起沐昭昭是独爱棉纸窗的,入眼仿佛温暖可亲些。
“我答允过…姚洵。”她听见皇帝这样说,心下微动——今生无缘,来世再续。听起来是场几近完满的因果。
可惜沐昭昭不曾留下只言片语,仪贞无从揣度她的心愿,偶尔会觉得她对皇帝别有情愫,但“雨霖铃”毁损时,她又那般肝肠寸断,此外还有个情不知所起的刘玉桐。
抑或——仪贞隐隐抗拒着深思下去——诸般爱恨纠葛譬如烟云过眼,最终不过随三魂七魄飘散于天地间,了无牵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