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天苏酥_

第2621章(1/1)

天才一秒记住【车毅小说网】地址:https://m.cheyil.com

首发:~第2621章

第2621章

秦天的手碰到的硬东西,便是那个在机场被常猿故意塞在兜里,随后常猿以追要为由,赖在他身边。

那个东西,就是所谓的降头师的法器,泥哨。

说实话,白天回到了他自己的那个郊外小别墅之后,秦天也曾把这个泥哨拿出来仔细的看了一下。

看过之后,也就一笑置之。

他之前在东南亚闯荡的时候,也认识几个降头师。其中一个有活佛之称,更是一位大行家。

他跟秦天成了朋友之后,为了表示诚意,曾经详细的给秦天讲述过,有关东南亚降头术的由来。

修炼方法,以及下降头的技巧。

还有一些破解的方案。

只可惜当时的秦天比较忙,又觉得这种东西,终究上不得台面,所以没有认真的去学习。

虽然如此,但是大师讲述,含金量自然不凡。所以秦天看了黑鹫的这个法器泥哨之后,就大概知道了,他的法门。

他一直把这个泥哨留在身边,还没有想要该怎么处置。

此刻,灵机一动。用来对付孔方,似乎是个不错的选择。

想到这里,他一边悄悄的把泥哨握在手中,一边打起精神,奋力的闪避着。

孔方笃定秦天已经是强弩之末。宗师的特有技能,乃是内劲外放,此刻的秦天,甚至已经连内劲外放的力气都没有了。

所以他一翻猛攻,毫不留情。手中银蛇软剑,时而如银蛇破空,时而如银星万点,时而安静却歹毒如蛇,时而迅猛又凌厉如电。

秦天被逼的绕着场中走,似乎已经只有招架之功,没有了还手之力。

有好几次,他被逼的,不得不躲到石头或者花盆的后面,看上去,毫无宗师之风。

却没有人看到,当躲在花盆以及石头后面的时候,秦天手握泥哨,极快的放到嘴边,吹了几下。

随着秦天吹动,每一次,都有几只肉眼不可见的小白点,从泥哨的另外一个孔里飞出来。

这小白虫就像是细小的虫卵一样,神不知鬼不觉的,附着在孔方的身上。

然后,像是种子找到了土壤,开始快速的孵化。成为一根根细小的白色线虫之后,疯狂的钻进了孔方的衣服里面。

这是晚上,虽然很多大灯都开着,但是还是有很多阴影的地方。而秦天选择吹哨子释放虫卵的地方,都是在山石或者柱子的后面,阴影更重。

所以,没有任何一个人,发觉他的小动作。

孔方视秦天为大敌,全神贯注,只想早一点拿下秦天,所以也想不到,秦天会有这种小手段。

随着附着在他身上的白色线虫越来越多,刚开始,孔方只是觉得,皮肤某一个地方,偶尔痒了一两下。

他也没有在意。

后来,又感觉好像有什么东西,钻进了鼻孔里,以及耳朵里。

他忍不住打个喷嚏,心想难道是上岁数了,大半夜战斗,着了凉?

不应该啊。

自己的身体一直很好,再加上到了宗师水平,几乎是病邪不侵。

他没有过多去想,只想着早一点拿下秦天,结束战斗。

只是,慢慢的,有些力不从心起来。

他忍不住打了个哈欠,觉得眼睛有些酸涩。

困了?

好想躺下去,美美的睡一觉啊。与此同时,他手中的银蛇软剑,也渐渐的慢了下来。

秦天心中大喜!

看来这个方法还真的奏效。

为了进一步放松孔方的警惕,他故意一个躲闪不及,让孔方的软剑,割裂了自己的袖子。

“好剑!”

秦天惊慌躲避,满是羡慕的道:“孔大师,这么锋利的软剑,你究竟从哪里弄来的?”

孔方平时最为得意的,一个是他四品宗师的修为;另外一个,就是这柄软剑。

武道中人,哪有不爱兵器的?更被说,关于如何获得这柄软剑,他还有一段非常得意的故事。

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s://m.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重回八零年,赶山也是一种生活
重回八零年,赶山也是一种生活
王安回到了1980年···生活不易,也要放弃前世的浮华,赶山打猎,虽危险艰辛,却自由幸福!!!
木辛三土
你照顾你闺蜜老公,我照顾你闺蜜
你照顾你闺蜜老公,我照顾你闺蜜
姜远出车祸而死,重生归来要让奸夫淫妇付出代价,也要将那些看不起自己的人狠狠踩在脚下,看我股市搅风云。
佚名
渣前夫来求和?本宫已是皇后!
渣前夫来求和?本宫已是皇后!
今天的婚礼,她等了足足六年,没有等来夫君的温柔怜惜。却等来夫君当着她的面,与别的女子洞房!她拿出二人的婚书,“良缘永结”四个字,格外刺眼。随着一声清脆的撕裂声,婚书被她撕得粉碎。果断和他和离离开王府。
佚名
她见青山
她见青山
【男主果断出击男二痛失所爱】温家大小姐温黎在和相恋多年的男友订婚宴当天,无故缺席,远渡大西洋。因为一场婚礼,人间蒸发的温黎再回南城,和对方的表哥周淮青搅在一起。斑驳的真相浮于水面,众人眼中金字塔顶尖的
奶盖不加糖
谁言人族无大帝?我出现后诸天颤抖
谁言人族无大帝?我出现后诸天颤抖
为了守护家园,百位人族大帝挺身而出,一同前往神秘莫测的天渊,誓要镇压那肆虐的异域魔患。时光匆匆,仿佛过了无数个纪元,天地间突然风云变幻,时间长河都在为之颤抖,而那遗落在天渊的百件神兵,也在悲鸣中诉说着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