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凌烟志

第92章 李轨凉国政权的没落(1/1)

天才一秒记住【车毅小说网】地址:http://m.cheyil.com

首发:~第92章 李轨凉国政权的没落

武德元年(618年)十二月底,已经持续两年之久的旱情尚未好转,皇帝李渊在两仪殿召见户部尚书刘文静商议赈灾之事。

两仪殿位于太极宫内廷区域,是帝王与宗人集议及退接大夫之处,因其位置较为私密,适合皇帝与少数大臣商谈国事。

唐初赈灾主要由户部负责。户部作为中央六部之一,主要掌管全国的土地、户口、赋税、财政收支等事务,因此在赈灾过程中承担了重要的角色,包括调配粮食、资金等资源,以确保赈灾工作的顺利进行。

此外,义仓也在赈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义仓是唐代设立的专门用于备荒救灾的仓储机构,分布在州县和乡村,负责在灾荒时期向灾民提供粮食和物资援助。义仓的管理和运作由地方政府负责,确保在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赈灾。

李渊正在与刘文静商议之时,宫廷内侍送来一封来自甘肃凉州(今甘肃武威)的一封情报。

在唐朝,探子送回的书信通常被称为“情报”或“谍报”。这些书信包含了重要的军事情报或政治情报,用于向朝廷或将领汇报敌情、动向等重要信息。为了确保情报的安全传递,唐朝还采用了多种保密措施,如泥封、火漆、符契等加密手段,以及“字验”密码系统。

李渊展开情报,内称曾被自己称为小兄弟的凉王李轨听信谗言,毒杀忠良梁硕,又不顾民众死活,行迷信之举,目前凉国政权混乱不堪,内部矛盾日益激烈,正是唐朝出兵平定河西地区的好时机。

前文我们提到过,梁硕担任李轨凉国政权的吏部尚书,他是一位深具智慧和谋略的谋士。他身材修长,面容清瘦,眉宇间透着一股刚毅之气。梁硕不仅学识渊博,且善于洞察时局,常常能提出独到的见解。李轨对他极为倚重,每逢重大决策,必先征求梁硕的意见。梁硕虽身居高位,却从不结党营私,一心为李轨的霸业殚精竭虑。

然而,梁硕的忠诚与智慧并未为他带来长久的安宁。当时,河西地区的胡族势力日渐强盛,梁硕敏锐地察觉到这一变化,心中隐隐不安。他深知胡族骁勇善战,若不加以防范,恐成大患。于是,他多次向李轨进言,建议加强对胡族的监察与防备,以防不测。

一次朝会上,梁硕再次向李轨进谏:“主公,胡族近来频繁活动,其势渐盛,若不早作防备,恐生变乱。臣建议加强边境巡查,增派兵力,以防不测。”

李轨听后,眉头微皱,沉吟片刻道:“梁卿所言极是,但胡族素来与我交好,若贸然加强防备,恐引起猜忌。”

梁硕正欲再劝,一旁的户部尚书安修仁却冷笑一声,插话道:“梁尚书未免太过杞人忧天。胡族虽强,却未必敢轻举妄动。若因此引起边境紧张,反倒得不偿失。”

安修仁出身于一个显赫的粟特家族,其家族在凉州地区有着深厚的影响力。粟特家族属于胡族。在中国古代史籍中,粟特人被称为“昭武九姓”、“九姓胡”或“粟特胡”,属于伊朗系统的中亚古族。由于他们居住在中亚阿姆河与锡尔河之间的泽拉夫珊河流域(即粟特地区),因此被归类为胡族。李轨在凉州自称凉帝后,安修仁被任命为户部尚书,掌握枢密事务。

梁硕听闻安修仁之言,心中不悦,但碍于朝堂礼仪,只得压下心中不满。

安修仁与梁硕素来不睦,二人因政见不合,尤其是对待胡族势力的态度各异,早已心生嫌隙。安修仁为人圆滑,善于逢迎,深得李轨信任。他见梁硕屡次提出防范胡族之策,心中不满,认为梁硕此举是在削弱自己的权力。于是,安修仁暗中与梁硕对立,伺机报复。

不久后,李轨的儿子李仲琰前往拜访梁硕。梁硕因忙于政务,未能以隆重的礼节接待仲琰。李仲琰年轻气盛,心中不悦,认为梁硕轻视自己,遂对梁硕心生怨恨。安修仁得知此事后,趁机煽风点火,与李仲琰一同向李轨诬告梁硕谋反。

一日,凉王李轨召见梁硕,神色凝重地问道:“梁卿,近日有人告你谋反,可有此事?”

梁硕闻言,心中一惊,连忙跪下辩解道:“主公明鉴,臣对主公忠心耿耿,绝无二心!此必是小人诬陷,请主公明察!”

李轨见梁硕神情恳切,心中虽有疑虑,但一时难下决断。

两日后,安修仁再次趁机进言:“主公,梁硕平日目中无人,连少主都不放在眼里,其心可诛!若不早除,恐成大患!”

李轨听罢,心中疑虑更深,最终下令以毒酒赐死梁硕。

梁硕跪在凉王府中,望着案上那杯泛着幽光的毒酒,惨然一笑:\"大王,臣为河西呕心沥血,今日竟得此报?\"

他转头看向安修仁,这个胡商出身的佞臣正躲在李轨身后,嘴角挂着得意的冷笑。

\"梁卿,你你与薛举暗中勾结\"李轨的声音有些发虚,他不敢直视梁硕的眼睛。殿外秋风呼啸,卷起漫天黄土,仿佛在为这位忠臣送行。

梁硕仰头饮尽毒酒,踉跄起身:\"大王河西基业来之不易\"话音未落,一口黑血喷出,染红了脚下的青砖。

“我忠心为主,却遭小人陷害,天理何在!”言毕,梁硕一头栽倒在地,含恨而终。

李轨别过脸去,却见安修仁正把玩着一串玛瑙念珠,眼中闪着诡异的光。

梁硕死后,李轨的政权逐渐陷入混乱。此时,一名胡族巫师趁机进言,声称“上帝将会派遣玉女从天而降”,以此蛊惑李轨。李轨虽为一方霸主,却对鬼神之说深信不疑。他听信巫师之言,不顾百姓疾苦,发动民众建造仙道高台,以迎接所谓的“玉女”。这一工程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百姓苦不堪言,怨声载道。

冬十二月,全国各地基本都遭遇了不同程度的旱灾,河右地区(今甘肃河西走廊一带)旱情尤为严重,爆发了严重的饥荒。百姓无粮可食,甚至出现了人食人的惨状。李轨见状,心中虽有不忍,但仍未放弃建造高台的计划。他倾尽家财赈济灾民,然而杯水车薪,远远无法缓解灾情。

李轨无奈之下,召集群臣商议,提议打开粮仓发放粮食,以解燃眉之急。

凉国群臣分为两派,以曹珍为首的李轨旧部,主张以民为本,认为应当开仓放粮,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曹珍慷慨陈词,言辞恳切,力劝李轨以百姓为重:“主公,国家以人民为根本,怎么能爱惜粮食而坐视人民死亡呢!如今百姓饥寒交迫,若不及时赈济,恐生变乱!”

然而,以谢统师为首的前隋官员却持反对意见。他们心中始终不服李轨的统治,暗中与胡族勾结,企图颠覆李轨的政权。谢统师冷笑一声,反驳道:“曹仆射此言差矣!饥饿的百姓自然是体弱多病,勇敢强壮的人不会到这种地步。国家的粮食是用来防备不测的,怎么能分散给体弱的人!仆射如果只是为了取悦人心,不考虑国家的利益,就不是忠臣!”

谢统师是隋朝末年的一位官员,曾在凉州(今甘肃武威)担任虎贲郎将。李轨起义后,他被俘获投降,被任命为太仆卿。尽管被李轨任用,谢统师内心并不忠诚,常常与胡人勾结,排挤李轨的旧臣,成为李轨政权中的不稳定因素。在李轨统治期间,他参与了多次内部纷争。

李轨在谢统师等人的蛊惑下,逐渐动摇了开仓放粮的决心。他最终采纳了谢统师的意见,决定保留粮仓,不再赈济灾民。这一决定令士人和百姓大失所望,民心尽失。百姓们饥寒交迫,怨声载道,李轨的政权也因此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此后,李轨心中充满了矛盾与挣扎。他虽有心拯救百姓,却又被巫师与奸臣的谗言所迷惑,无法做出明智的决策。

李轨倚在王座上,面色苍白,这些日子他总做噩梦,梦见梁硕的冤魂索命。他想起几日前胡巫说的天机:“只要建好灵坛,就能与天神沟通,永保河西太平。”

没过几日,谢统师又前来拜见,说道:“梁王,仙道灵台资金不足,需再行拨付。”

“准了。”李轨疲惫地挥手,\"再拨十万贯钱,让胡巫多备些法器。\"

李轨的内心已逐渐被恐惧与迷信所占据,昔日的雄才大略荡然无存。而河右地区的局势,也在他的犹豫不决中愈发恶化,最终走向了不可挽回的深渊。

皇帝李渊凝视着探子刚刚呈上的情报,面色凝重。纸上的字句仿佛浸透了寒意,清晰地揭示出李轨统治下的河右地区混乱而残酷的景象。李渊心中思绪翻涌,深知每一个决策都关乎大唐的兴衰荣辱,牵系着无数百姓的生死存亡。是否该趁此机会出兵平定河右?他眉头紧锁,仍在权衡利弊,思索着应对之策。

凌云朗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m.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穿书反派,征服女主就变强
穿书反派,征服女主就变强
林渊穿书,成为反派。 为了改变被主角杀死的命运,只能利用征服系统,不断变强! ……
烤鱼加孜然
网游:我召唤的骷髅全是位面之子?
网游:我召唤的骷髅全是位面之子?
跨时代网游《破晓黎明》开服,王远一时冲动选了死灵法师这个坑爹职业,用了整整三天的时间才召唤出了骷髅兵。咦?不对啊!自己竟然能听到骷髅的心声。骷髅兵,竟然是穿越者……骷髅甲:这不是新手村吗?我记得这里有一件唯一的神器。骷髅乙:新手村的铁匠铺还有一套新手套装。王远:好好好,全部带走,一件不留。
禅心道骨
权力巅峰之绝处逢生
权力巅峰之绝处逢生
关于权力巅峰之绝处逢生:明天和意外,你永远不知道哪个先来!飞来的横祸让陆凡家破人亡,留下破败不堪的残垣破瓦。苦厄难夺凌云志,不死总有出头日!一个偶然的机会,陆凡闯进官场。在基层历练、成长、蜕变后,陆凡淬火成钢、破茧成蝶,终得偿所愿!爱意随风起,风止意难平!西北的土地种不出浪漫的玫瑰,满天的黄沙撒着最淳朴的爱恋!
骑狼的汉子
仙魔神帝诀
仙魔神帝诀
九转帝境的江世官炼化全部修为,成就天下第一圣体! 因七封婚书离开仙魔岭,踏上征途。 一念成仙,一念成魔,仙魔神帝现世! 曾经他以帝王之姿在万万人之上! 如今重走来时路,依然尽显强横帝姿! 何为仙?何为魔?我要这天下,为我臣服!
坤字书生
被送到皇城当人质,她每天开心吃瓜
被送到皇城当人质,她每天开心吃瓜
话说那老皇帝过大寿,一声令下,召唤各地的藩王们来皇城给他庆生,说是同乐,其实想拿藩王的儿子们当人质,削弱藩王的势力。藩王们虽然心里一万个不乐意,但还是乖乖地把自家的宝贝儿子送去了皇城,可偏偏有个暴脾气的定南王,不走寻常路,居然把自家的宝贝闺女给送去了。 大臣们一听,纷纷吐槽定南王太无耻,毕竟他那闺女可是残暴不仁出了名的,谁敢让她当人质啊,这不是引狼入室嘛!可谁曾想,这郡主一到皇城,画风突变,慵懒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