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朱高煦围城,忽悠他当皇帝

第142章 高兴的赵王(1/3)

天才一秒记住【车毅小说网】地址:http://m.cheyil.com

首发:~第142章 高兴的赵王

“让老三来保护你?”

朱高煦还以为自己听错了,有些惊讶地看着朱允炆。

“没错。”

“你走了之后,可以让赵王来保护朕。”

朱允炆肯定道。

“可是皇兄,老三这小子滑头的很。”

“要是让他来孝陵,察觉到了我们之间的关系,该怎么办?”

朱高燧虽然已经答应彻底倒向朱高煦,但朱高煦对于这个狡猾的弟弟并不放心。

他觉得只要朱高燧不来破坏他和朱允炆的计划就行了,根本没有打算带他一起参与计划。

“皇弟,你放心。”

“朕自有分寸。”

“赵王控制着北镇抚司,他的爪牙遍布全国。”

“我们要想打败燕王,必须要拉拢他。”

经过这几年的相处,朱允炆发现朱高燧并没有想象中那么聪明。

甚至于有些时候,因为他的小聪明,他表现的反而比朱高煦还蠢。

比如上次的太祖显灵事件,要是朱高煦根本就不会信这些怪力乱神的东西。

朱高燧却被吓的一愣一愣的。

所以朱允炆觉得有把握能够拉拢朱高燧,然后利用他手里的锦衣卫铲除一些妨碍自己行动的人。

“皇兄这么一说,我也觉得老三手里的北镇抚司确实对我们有用。”

朱高煦微微点头,也觉得朱允炆说的有道理。

朱高燧手里这个北镇抚司有先斩后奏的权力,如果遇到有什么难缠的人,可以让朱高燧以莫须有的罪名直接把人给杀了。

“既然皇弟也觉得可行,那我们就这么行动吧。”

朱允炆最后又故意把这个事情说成他和朱高煦之间商量的结果,让朱高煦有一种主人翁的感觉。

文华殿。

“儿臣拜见父王!”

朱高煦主动来拜见朱棣。

“老二,你今天怎么突然想到来见本王呢?”

朱棣看到突然来访的朱高煦还有点意外。

“父王,儿臣回孝陵后,仔细想了想。”

“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

“无论儿臣的离间计成功与否,我们最终都是要出兵倭国的。”

“可从台州之前跟倭寇作战的情况来看,我们将士的战法和倭兵还是有些差距。”

“所以儿臣斗胆向父王请求,让儿臣前往浙江再训练一支像上次一样能打败倭寇的备倭兵。”

“这样,我们出兵倭国后,就有的放矢了。”

朱高煦给了朱棣一个非常冠冕堂皇的理由。

朱棣想了一下,点了点头:“你说的确实有道理。”

“倭国士兵战斗力确实在我们将士之上,要想在他们的国土上战胜他们,如果还是用原来的兵马,很有可能会失败。”

“你想训练多少兵马?”

慵懒的大雄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m.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出狱后,我带着极品女神祸乱都市
出狱后,我带着极品女神祸乱都市
他本是镇上暴发户的儿子,生活幸福,家里有钱,如果不出意外,他会继承家业,娶妻生子,幸福一生。 可三年前,他被人陷害,被仙人跳,最后锒铛入狱。 三年后归来,他带回两本奇书,誓要在中医学上有一番造化,回到家时却发现早已不是当初。 家里负债累累,妹妹被人欺负,甚至…… 那天,他抱紧妹妹,眼中怒火中烧:“别怕,哥哥回来了!”且看他如何手握千金方,沉浮小镇,邂逅女强人,从此走上巅峰路。
佚名
逼我为妾后,侯府全家跪求我原谅
逼我为妾后,侯府全家跪求我原谅
八年前,沈月清的生父与继母因贪图母家财产,联手做局害死了生母,为护幼弟长大,她隐姓埋名入侯府为奴,做了裴家二公子两年的通房。世人都说,勇毅侯府的二公子裴玉珩有着仙人之姿,不仅俊美无双、文韬武略,还在二十岁时三元及第,自此仕途坦荡、飞黄腾达。听闻,他赴任第一件事,就是去求娶她那吃人不吐骨头的胞妹-左司谏之女沈初雪为妻。她身负生母的血海深仇,幼弟尚需庇佑,她势单力薄,眼下只能退不可攻。她跑!他追!手
澹台一枝花
关家儿女
关家儿女
本书为本人长篇历史小说《关家大院》的续集,讲述了从1939年到21世纪一百多年间,关家几代儿女们在时代背景下的悲欢离合。 如果您是《关家大院》的老书粉,请从第一章开始阅读,如果您从未看过《关家大院》,推荐您先读读这本书,然后再来看这本《关家儿女》,那样故事更具连贯性。
佚名
清醒独美,老公儿子跪求我原谅
清醒独美,老公儿子跪求我原谅
【父子后悔+追妻追妈火葬场+人间清醒+离婚+大女主】 重生回到被老公儿子丢弃精神病院前,宁遥彻底醒悟了。 不就是两个不爱她不在乎她的人吗?她不要了还不行吗? 关于离婚断亲这件事,宁遥同意,当事人同意,甚至连网友都同意,但小三反而不同意了。 “姐姐,不就是过生日的时候借了一下你的老公儿子,你至于这样吗?” “姐姐,你有这么好的老公和儿子,你得好好珍惜你的福气啊!” 宁遥冷笑:“那这福气送给你这个垃
落入繁星
黑道风云江湖路
黑道风云江湖路
民工杨鸣为妹妹报仇,得罪多方大佬,最终被逼无奈,走上一条不归路。 杨鸣:“他们的命是命,我妹妹的命就不是命吗?!” 杨鸣:“我不求什么,我只求一个公道!” 杨鸣:“这个世道,有些事总要有人去做……”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