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第68章 毽子上的母爱
1999年,站在新旧世纪交替的门槛上,整个中国大地都被一种蓬勃的朝气与希望所笼罩。大街小巷里,人们谈论的话题总离不开对千禧年的遐想,城市中,施工的轰鸣声奏响着发展的序曲,工人们争分夺秒地建设高楼大厦,为即将到来的新世纪塑造全新的天际线;乡村间,农民们在田埂上憧憬着新的农业技术能带来更丰厚的收成,眼神中满是对未来富足生活的向往。电视机里,不断播放着关于世纪展望的节目,那些对科技进步、生活变迁的描绘,点燃了人们心中对美好生活的炽热追求。
在广袤无垠的华北平原上,有一个名叫白庙村的小村庄。从高空俯瞰,它就像一片飘落人间的叶子,安静地躺在平原的怀抱里。四周是一望无际的农田,春有嫩绿的麦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秋有金黄的麦浪随着秋风翻涌,仿佛是大地谱写的丰收乐章。一条蜿蜒的乡间小路,像丝带般将村子与外界相连,路面是被岁月打磨得平实的泥土,雨天时,车轮碾过会留下深深浅浅的辙印;晴天时,孩童们在上面嬉笑奔跑,扬起阵阵尘土。
白庙村的村口,矗立着一座古老的白色庙宇。这座庙宇的墙壁早已斑驳,砖块在风雨的侵蚀下,轮廓变得模糊,可那飞檐斗拱的建筑结构,仍彰显着往昔的精巧与庄重。据说,这座庙宇始建于明朝末年,几百年来,它一直静静守护着村子,见证着一代又一代村民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每至初一、十五,村里的老人们便会结伴来到庙宇,虔诚地烧香祈福,香烟缭绕中,他们的脸上满是对生活的敬畏与对平安的祈愿。
村子里,错落分布着许多土坯房。这些房子的外墙是用黄土和麦秸混合夯实而成,岁月在上面留下了深深浅浅的沟壑,像是时光镌刻的皱纹。屋顶覆盖着茅草,在阳光下泛着淡淡的金黄,每逢雨天,雨水顺着茅草滑落,滴答滴答地落在屋檐下的水缸里,奏响一曲乡村独有的雨之乐章。房屋的门窗大多是木质的,因常年的开合与风吹日晒,木板变得粗糙,缝隙间偶尔会钻进几只调皮的小虫子。
村边,一条清澈的小溪潺潺流过。溪水不深,却异常清澈,能清晰地看到水底圆润的石子和摇曳的水草。溪边,垂柳依依,细长的柳枝像是少女的发丝,随风飘舞,时不时地拂过水面,荡起层层涟漪。夏日的午后,村里的孩子们会光着脚丫,在溪水中嬉戏玩耍,溅起的水花在阳光下闪烁着晶莹的光芒;女人们则会蹲在溪边,一边捶打着衣物,一边唠着家常,欢声笑语随着溪水飘向远方。
在华北平原那片广袤无垠、一马平川的大地上,有一个被时光温柔包裹的村庄——白庙村。它就像一颗隐匿在绿野之间的明珠,远离都市的车水马龙与喧嚣纷扰,静谧而安然地散发着独有的质朴光芒。
从高空俯瞰,白庙村仿若一幅精心绘制的田园画卷,毫无遮拦地平铺在这片平坦开阔的土地上。目之所及,皆是一望无际的平原,没有崇山峻岭的阻隔,天地仿若毫无缝隙地交融在一起,视野极为开阔。脚下的土地肥沃得如同黑色的绸缎,每一寸都饱含着自然的馈赠。抓一把泥土,便能感受到那细腻的质感和浓郁的肥力,手指间揉搓,仿佛能触摸到土地深处涌动的生命力。这里的土壤富含多种矿物质和有机成分,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是大自然赋予村民们最珍贵的礼物。
正是这片丰饶的土地,如同一位无私的母亲,孕育了一代又一代淳朴善良的村民,承载着他们的梦想与希望,见证着岁月的更迭与变迁。春天,当第一缕春风拂过,田野里便泛起层层嫩绿的麦浪,麦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生长的喜悦;夏日,玉米、高粱等作物郁郁葱葱,那宽大的叶片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生命的光泽,田间地头,随处可见村民们辛勤劳作的身影,他们挥洒着汗水,只为收获那沉甸甸的希望;金秋时节,金黄的麦浪在风中翻滚,饱满的麦穗低垂着头,仿佛在向大地致敬,果园里,红彤彤的苹果、黄澄澄的梨子挂满枝头,果香四溢,整个村子都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之中;冬日,皑皑白雪覆盖着大地,给这片土地披上了一层洁白的盛装,田野里的麦苗在雪被下安然沉睡,积蓄着来年生长的力量。
走进村子,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风格各异的房屋。错落分布的土坯房,是村子里最古朴的存在。这些土坯房是村民们亲手搭建的家园,每一块土坯都凝聚着他们的汗水与心血。土坯房的墙壁,像是一本厚重的史书,爬满了岁月的痕迹。风雨的侵蚀让墙面变得斑驳陆离,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深深的裂痕,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艰辛与不易。仔细端详,能看到墙面上留下的水渍,那是无数个雨天的印记;还有被风吹落的土坯碎块,仿佛在回忆着曾经的风雨飘摇。然而,这些历经沧桑的土坯房,却依然稳稳地矗立在这片土地上,宛如一位位坚毅的守护者,见证着村子里的日出日落、寒来暑往。
与土坯房相邻的,是红砖房。红砖整齐地排列着,色泽鲜艳,在阳光下闪耀着温暖的红色光芒。红砖房的建造,是村子发展的一个标志。那时,村民们的生活逐渐好了起来,开始追求更坚固、更美观的居住环境。红砖房的门窗大多宽敞明亮,窗户上镶嵌着干净的玻璃,能清晰地看到屋内的景象。院子里,常常种着几棵果树,春天繁花似锦,夏天绿树成荫,秋天硕果累累,为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
不远处,还有青砖房。青砖的颜色沉稳而古朴,给人一种宁静而庄重的感觉。青砖房的建筑风格独特,屋顶的瓦片排列得整整齐齐,屋檐微微翘起,颇有几分江南水乡的韵味。走进青砖房,屋内的地面通常是用石板铺就,清凉而平整。房梁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虽然历经岁月的洗礼,但依然能看出当年工匠的精湛技艺。这些青砖房,大多是村里一些有些家底的人家所建,见证着家族的兴衰与传承。
而混砖房则是村子里的新成员。随着时代的发展,建筑材料不断更新,混砖房应运而生。混砖房结合了多种材料的优点,更加坚固耐用。它们的外观简洁大方,有的还会贴上漂亮的瓷砖,显得格外整洁美观。混砖房的内部装修也更加现代化,有宽敞的客厅、舒适的卧室,还有干净的卫生间,为村民们提供了更加舒适的生活条件。
村头,一座古老的白色庙宇静静矗立着。这座庙宇的墙壁早已斑驳,砖块在风雨的侵蚀下,轮廓变得模糊,可那飞檐斗拱的建筑结构,仍彰显着往昔的精巧与庄重。庙宇的大门是朱红色的,如今也已褪色,上面的铜环被岁月打磨得光滑无比。轻轻叩响铜环,那清脆的声音仿佛能穿透历史的尘埃,唤醒人们对过去的记忆。
据说,这座庙宇始建于明朝末年,几百年来,它一直静静守护着村子,见证着一代又一代村民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庙宇的大殿内,供奉着几尊庄严的佛像,佛像的面容慈祥,目光深邃,仿佛在俯瞰着世间万物。每至初一、十五,村里的老人们便会结伴来到庙宇,他们身着朴素的衣衫,手持香火,虔诚地跪在蒲团上,闭目祈祷。香烟缭绕中,他们的脸上满是对生活的敬畏与对平安的祈愿。孩子们则在庙宇的院子里嬉笑玩耍,他们的笑声回荡在庙宇的每一个角落,为这座古老的庙宇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
村子的旁边,一条清澈的小溪潺潺流过。溪水不深,却异常清澈,能清晰地看到水底圆润的石子和摇曳的水草。溪水是从远处的山泉汇聚而来,水质纯净,甘甜可口。捧起一掬溪水,清凉的感觉瞬间传遍全身,那股甘甜的滋味,让人回味无穷。
溪边,垂柳依依,细长的柳枝像是少女的发丝,随风飘舞,时不时地拂过水面,荡起层层涟漪。夏日的午后,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地面上,形成一片片金色的光斑。村里的孩子们会光着脚丫,在溪水中嬉戏玩耍,他们互相泼水、捉鱼,溅起的水花在阳光下闪烁着晶莹的光芒,欢声笑语在溪畔回荡。女人们则会蹲在溪边,一边捶打着衣物,一边唠着家常。她们手中的棒槌有节奏地起落,衣物在水中翻滚,水花四溅。家长里短的故事在她们的口中娓娓道来,从孩子的成长到邻里的琐事,无一不充满着生活的烟火气息。
溪边的草地上,开满了五颜六色的野花,有金黄的蒲公英、紫色的丁香花、粉色的牵牛花,它们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散发着淡淡的芬芳。蝴蝶和蜜蜂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忙碌地采集着花蜜。孩子们会追逐着蝴蝶,想要抓住那美丽的翅膀,却总是在不经意间让它们飞走,留下一串串欢快的笑声。
到了夜晚,白庙村被静谧的夜色所笼罩。月光如水,洒在村庄的每一个角落,给土坯房、庙宇、小溪都披上了一层银纱。田野里,传来阵阵蛙鸣,那此起彼伏的声音,仿佛是大自然演奏的交响曲。偶尔,还能听到几声犬吠,打破夜的宁静。村民们结束了一天的劳作,早早地进入了梦乡,他们的梦境里,或许是明天的农事,或许是孩子的成长,又或许是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
在这片土地上,时光仿佛放慢了脚步,一切都显得那么宁静而美好。白庙村,它不仅是一个地理意义上的村庄,更是人们心灵深处的精神家园,承载着无尽的温暖与眷恋,见证着岁月的变迁与生活的延续 。
1999年的盛夏,暑气在华北平原上肆意弥漫,白庙村也被热浪温柔包裹。在村子的一隅,有一座小小的院子,被几棵枝繁叶茂的槐树环绕着。白敬安的家就在这里,院子不大,却满是生活的痕迹,角落里堆着一些农具,还有几个破旧的箩筐,院墙上爬满了牵牛花,淡紫色的花朵在骄阳下轻轻摇曳。
夏日的午后,炽热的阳光穿过槐树茂密的枝叶,在地上洒下一地斑驳的碎金。微风拂过,碎金闪烁跳跃,仿佛是一群灵动的小精灵在欢快舞蹈。蝉儿在枝头不知疲倦地鸣叫着,那悠长的蝉鸣声,仿佛是在为这个炎热的午后奏响一曲独特的乐章。
3岁半的白敬安,穿着洗得有些发白的小褂,小褂上还打着几个补丁,那是妈妈柳青言熬夜缝补的痕迹。他的脸蛋被太阳晒得红扑扑的,像熟透的苹果,额前的碎发被汗水浸湿,紧紧地贴在皮肤上。此刻,他正蹲在自家院子里,双手托着下巴,一双大眼睛睁得溜圆,目不转睛地看着邻居家的孩子在不远处的空地上踢毽子。
那群孩子大约有五六个,年龄稍大些的也就八九岁,小的和白敬安差不多大。他们围成一个松散的圈,中间的毽子成了众人瞩目的焦点。那毽子是用色彩斑斓的鸡毛制成的,鸡毛根部用一块厚实的布紧紧包裹,再用针线密密缝好,中间还镶嵌着几枚铜钱,随着毽子的上下翻飞,铜钱发出清脆的碰撞声。
毽子在他们的脚边仿佛被赋予了神奇的魔力,上下翻飞,灵动无比。一会儿高高飞起,像是要挣脱束缚,飞向湛蓝的天空;一会儿又急速落下,在即将触地的瞬间,又被孩子们精准地用脚勾起,重新跃入空中。每一次毽子的起落,都伴随着孩子们欢快的笑声和呼喊声。“我又踢了五个!”“看我的,连踢十个不停!”孩子们你追我赶,相互较着劲,谁也不服谁。
白敬安看得入了迷,眼睛里闪烁着羡慕的光芒。他的小脑袋里全是毽子的影子,想象着自己也能像他们一样,轻松地控制着毽子,让它在自己的脚边飞舞。他的小身子不自觉地微微晃动,仿佛正在踢着毽子,嘴里还小声嘟囔着:“一、二、三……”他看到一个比自己稍大一点的女孩,穿着一件漂亮的花裙子,毽子在她的脚下就像一只乖巧的小鸟,听话地上下舞动,女孩的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那笑容深深印在了白敬安的心里。
这时,一阵微风吹过,院子里的槐树沙沙作响,像是在为孩子们的游戏鼓掌。白敬安的小褂也随风轻轻飘动,可他丝毫没有察觉,依旧全神贯注地盯着那飞舞的毽子。一只蝴蝶慢悠悠地飞过来,在他头顶盘旋了几圈,似乎在好奇这个专注的小男孩在看什么,可白敬安连眼皮都没抬一下,蝴蝶无趣地飞走了。
突然,一个稍大的男孩用力过猛,毽子高高飞起,越过了矮矮的院墙,径直朝白敬安这边飞来。白敬安下意识地站起身,眼睛紧紧盯着毽子,双手不自觉地伸出去,想要接住它。毽子在空中划过一道优美的弧线,“啪”的一声,稳稳地落在了他的脚下。
孩子们一窝蜂地跑过来,围在院墙外,七嘴八舌地喊道:“小安,把毽子扔出来!”“快呀,我们还没玩够呢!”白敬安捡起毽子,小心翼翼地摸了摸那柔软的鸡毛,心中满是不舍。他抬头看着墙外的小伙伴们,犹豫了一下,还是把毽子递了出去。
“小安,你也一起来玩吧!”一个小伙伴热情地邀请道。白敬安的眼睛亮了一下,随即又黯淡下去,他小声说:“我没有毽子……”说完,他低下头,脚尖在地上不安地划着圈。小伙伴们听了,也不知道该怎么安慰他,沉默了一会儿,又继续玩起了毽子。
白敬安重新蹲回院子里,看着小伙伴们欢快的身影,心中的渴望愈发强烈。他想起前几天在村头的小商店里,看到过货架上摆放着漂亮的毽子,五颜六色的鸡毛,崭新的铜钱,他站在那里看了好久,直到妈妈来喊他回家。他知道家里的条件不好,爸爸妈妈每天都在辛苦劳作,根本没有多余的钱给他买毽子。爸爸白逸堂,为了撑起这个家,背井离乡去了海滨市,在海滨大学第二食堂的后厨工作 。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赶到食堂准备食材,洗菜、切菜、炒菜,一刻也不得闲,双手因为长期浸泡在水中,变得粗糙干裂,满是口子。每到深夜,当白逸堂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狭小的出租屋,累得话都说不出来,可即便如此,他还是咬牙坚持着,只为能多挣些钱,让家里的日子过得好一点。
妈妈柳青言则是家里的顶梁柱,一个人操持着家中的大小事务,还要兼顾田里的农活。天刚蒙蒙亮,她就扛着锄头走向田间,除草、浇水、施肥,在烈日下弯腰劳作,汗水湿透了她的衣衫。回到家后,她又马不停蹄地开始准备一家人的饭菜,洗衣服、打扫卫生,一刻都不得休息。
有一回,村里的张婶儿来家里串门,看到柳青言忙得脚不沾地,心疼地说:“青言啊,你一个人可真不容易,逸堂又不在家,家里家外全靠你。”柳青言只是笑着摆摆手:“没事儿,张婶儿,都是为了这个家,咬咬牙就过去了。”
白敬安虽然年纪小,但也懂事得让人心疼。他常常看着妈妈忙碌的身影,想要帮忙却又不知道该做些什么。有一次,他看到妈妈在洗衣服,就跑过去说:“妈妈,我帮你洗。”柳青言看着儿子稚嫩的脸庞,笑着说:“小安乖,你还小,等你长大了再帮妈妈。”
此时,白敬安望着那些尽情玩耍的小伙伴,内心的渴望如同被点燃的火苗,越烧越旺。他又想起了上次在集市上,看到一个和他差不多大的孩子,手里拿着一个崭新的玩具,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当时就想,要是自己也能有一个新玩具,那该多好啊。可他知道,爸爸妈妈为了这个家已经很辛苦了,他不能再给他们增添负担。
白敬安的目光在院子里四处游移,试图找到一些能让自己暂时忘却烦恼的东西。他看到了院子里的那棵老槐树,树干粗壮,枝叶繁茂,是他平日里最喜欢玩耍的地方。他想起了曾经和爸爸妈妈一起在树下乘凉的时光,爸爸会给他讲一些有趣的故事,妈妈则会给他扇着扇子,驱赶着蚊虫。那些美好的回忆,让他的心里涌起一股暖流。
然而,现实的无奈很快又将他拉了回来。他的目光落在了墙角的一堆杂物上,那里有一些破旧的农具和废弃的物品。他突然灵机一动,心想:“我能不能自己做一个毽子呢?”这个想法一出现,就像一颗种子在他心里迅速发芽。
他站起身,朝着杂物堆走去。脚下的土地因为炎热变得有些干燥,扬起了一些尘土。他来到杂物堆前,开始翻找起来。他先是找到了一根细长的树枝,树枝上还带着一些嫩绿的叶子,他用力把叶子摘掉,把树枝拿在手里比划着,觉得长度刚刚好。
接着,他又在角落里发现了一团旧毛线,毛线已经有些松散,颜色也变得暗淡。他捡起毛线,把它缠在手上,试图让它变得整齐一些。毛线有些粗糙,摩擦着他的小手,让他感到微微的刺痛,但他并没有在意。
然后,他来到鸡窝旁,小心翼翼地寻找着掉落的鸡毛。鸡窝里弥漫着一股淡淡的腥味,几只老母鸡正在悠闲地踱步,看到他过来,都警惕地看着他。他轻声地对母鸡们说:“鸡妈妈,我不会伤害你们的,我只是想要几根鸡毛。”他在鸡窝周围仔细地搜寻着,终于找到了几根色彩鲜艳的鸡毛。
他把找到的材料都放在地上,开始尝试制作毽子。他学着记忆中毽子的样子,把鸡毛放在树枝的一端,然后用毛线把它们绑在一起。可是,鸡毛总是不听使唤,刚绑好就又散开了。他着急地皱起眉头,额头上冒出了细密的汗珠。他一遍又一遍地尝试,可结果总是不尽如人意。
就在他满心沮丧的时候,一只大公鸡突然跑了过来,对着他“喔喔”地叫着,似乎在嘲笑他的失败。他有些生气地瞪了大公鸡一眼,大公鸡却毫不畏惧,依旧在他身边踱步。他捡起一根小树枝,想要把大公鸡赶走,大公鸡却灵活地躲开了,还不时地用嘴啄他的鞋子。
白敬安被大公鸡弄得心烦意乱,他用力把手中的树枝扔了出去,树枝正好落在了不远处的水桶里,溅起了一片水花。他看着水桶里的水花,突然想到了一个办法。他跑回屋里,拿来了一个小碗和一些胶水。他把胶水倒在小碗里,然后把鸡毛一根一根地蘸上胶水,再把它们整齐地排列在树枝的一端,用毛线紧紧地缠绕起来。
这一次,鸡毛终于被固定住了。他高兴地跳了起来,拿着自己制作的“毽子”,迫不及待地想要试一试。可是,当他把“毽子”抛向空中,用脚去踢的时候,却发现这个“毽子”根本不像他想象的那样听话。它总是歪歪斜斜地飞出去,没踢几下就掉落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