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车毅小说网】地址:http://m.cheyil.com
首发:~第144章 文化战斗
深秋的上海滩,乌云压顶,黄浦江畔波光潋滟,仿佛将这座城市的躁动与不安悉数掩藏。沈洛站在沈氏影业的大楼顶层,目光穿过层叠的楼宇与蜿蜒的街巷,仿佛看见了江水那头隐藏的战火与硝烟。他的手中捏着一卷厚厚的稿纸,神色冷峻,目光深沉。
“是时候开始了。”他低声喃喃,转身大步离开,长袍在风中猎猎作响。
会议室内,众人齐聚。沈洛一向从容儒雅,此刻却神情如刀,直奔主题。
“各位,今日我召集大家,是为了一部特别的电影——不,是一部纪录片。”他环视众人,目光如炬。“我们将用镜头记录下这片土地上正在发生的苦难与抗争。敌人的子弹无法摧毁民族的灵魂,但他们的文化侵略却在一点点吞噬我们的根脉。既然电影是他们的武器,那我们就要用电影反击。”
此言一出,会议室一片哗然。沈洛抬手示意众人安静。
“我已经决定,启用公司最好的设备与资源。同时,我还将邀请国内最有才华的导演与编剧共同参与。我们不仅要拍摄战争的惨烈,更要展现百姓的坚韧与英雄的无畏。这是一次文化战斗,也是民族的呐喊。”
他的语气铿锵有力,字字如锤击在每个人的心头。苏珈婉坐在他的对面,目光清亮,嘴角含着一抹淡淡的笑意。她轻声说道:“洛先生,我愿意参与其中。这不仅仅是艺术,更是我们的责任。”
张铭吉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略带担忧地说道:“沈总,这样的题材恐怕会引来敌方的强烈反击。我们是否做好了万全准备?”
沈洛微微一笑,目光却越发坚定:“铭吉,我早就料到会有阻力。但这正是我们作为电影人的使命——在风雨中举起灯火,照亮前行的道路。”
当天晚上,沈洛的计划迅速付诸行动。他亲自拟写邀请函,发往全国各地,力邀声名卓著的导演、编剧以及摄影师加盟。不久后,便有回信飞来,著名导演钱伯诚与编剧赵德昌欣然应允,愿携手参与这场前所未有的创作。
会议桌前,沈洛与团队围绕影片的核心展开激烈讨论。
“这部纪录片不能只是对战争的机械再现,而是要有情感、有灵魂。”沈洛沉声说道。他翻开一张画稿,指着其中一个场景:“比如这段——一位老农背着刚刚被炸毁的犁铧,蹒跚走向战场,用一把破锄头去支援士兵。他的目光中没有怨怼,只有深深的悲壮和坚定。”
钱伯诚点点头,接过话茬:“沈先生说得对。我们要展现的,是普通百姓的英勇,是那些看似渺小却又无比伟大的瞬间。”
赵德昌接着说道:“还有那些抗日志士的事迹,也不能少。比如,我听闻有一支地下组织,冒死保护了一批孤儿。这样的故事,才最能触动人心。”
沈洛点头,挥笔在草稿上做下批注:“太好了,这样的内容正是我要的。战争是残酷的,但人的善意与勇气是永恒的。”
不久后,拍摄正式启动。沈洛亲自走访了沪上的多个贫民区,寻找那些在战争中受苦受难的平民,力求捕捉最真实的画面。在一片破败的街区,他遇到了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妇人,正用颤抖的双手为孩子们分发残羹冷炙。沈洛深深地鞠了一躬,哽咽着说道:“您的故事,会成为影片中最动人的篇章。”
与此同时,苏珈婉也不遗余力地协助拍摄。她穿上便服,混迹于街头巷尾,与底层百姓交谈,记录他们的真实感受。一次,她险些被一队巡逻的日军士兵发现,幸得沈洛及时赶到,将她从暗巷中救出。
“婉婉,下次别冒险了。”沈洛一边拉着她跑,一边低声说道,眼中透出一丝焦急。
苏珈婉轻轻笑了笑:“洛先生,您为了这部电影可以拼尽一切,我又怎能退缩?”
镜头渐渐汇聚,画面一帧帧拼接。炸裂的村庄、断壁残垣中的哭泣、抗日志士用鲜血写下的家书……每一个片段都如同尖锐的刺,直击观众的心灵。
影片定名为《烽火赤魂》。沈洛决定在上映前举办一次特别放映会,邀请社会各界的名流与媒体记者到场观影。放映当天,苏珈婉以一袭素色旗袍亮相,婉约却不失庄重;沈洛则身着中山装,显得格外沉稳。
灯光暗下,画面亮起。无声的开场却以惊人的力量攫住了观众的注意力。一名年轻士兵倒在染血的雪地上,画外音低沉而悲凉:“他倒下了,却为民族的未来站了起来。”
一个半小时后,电影放映结束,整个放映厅鸦雀无声,众人仍沉浸在影片的震撼中。一位资深媒体人缓缓起身,哽咽着说道:“这不仅是一部电影,而是一场唤醒民族精神的壮举。”
沈洛从容起身,微微颔首:“各位,电影只是我们的第一步。文化战斗不会止于此。我们要用镜头去铭记历史,用艺术去捍卫真相。”
雨夜的上海滩,霓虹光影交织,路面湿润如镜,行人匆匆如惊弓之鸟。沈洛站在沈氏影业总部的窗前,注视着窗外的城市,那熟悉的景象在夜色中显得格外陌生。他眉头微蹙,指尖在窗框上轻轻敲击,节奏稳而有力,仿佛心中那盘未曾落子的棋局。
张铭吉推门而入,身后跟着苏珈婉。两人脸上均带几分凝重之色。张铭吉将一封密信递到沈洛手中,低声道:“日方的动作已经开始了,我们的资金渠道被切断,多家银行停止了合作。他们还在暗中威胁我们的投资方,甚至有几处拍摄场地已经被毁坏。”
沈洛接过信,目光在烛火般摇曳的字迹间扫过,眼中闪过一抹寒光。他将信折好放在桌上,声音平静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力量:“看来他们是铁了心要阻我们拍这部纪录片了。”
苏珈婉上前一步,语气轻柔却坚定:“沈先生,我们不能坐以待毙。既然明着不能走,何不借助民间的力量?这片土地上的人,未必都愿意向他们屈服。”
木落寒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m.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