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在修仙界求长生

第244章 被小瞧(2/3)

天才一秒记住【车毅小说网】地址:http://m.cheyil.com

首发:~第244章 被小瞧

“我也不想来找你啊,这不是宗门内刚刚有执法堂的弟子来过我这里。”

“你到底要做什么,做完赶紧走!要被你害死了!”

陆长老埋怨道,眼神在看向常辉时还闪烁了一下。

“快了,我孤身一人在你们玄天宗腹地都不怕,你怕什么!

“哼!”

陆长老冷哼一声,转身离开。

常辉在他离开后,身形一闪化为一道黑影朝着玄天宗的禁地而去。

就在这时,不远处隐藏的陆长老看着那道离去的黑影,喃喃道:

“果然狼子野心!宗主说的没错,此人顶事想在宗内来个大的!”

说着他眼中露出思索之色,朝某一处发了一道传音符后,又呢喃道:

“境地中到底有什么被白莲仙宗惦记?”

“难不成也有一处封印着邪魔的封印?”

“不可能啊,禁地不是各个老祖修炼之地吗?”

“话说,自己家的老祖自己都还没见过几位呢”

“禁地有那么多老祖在,应该不会出什么事吧,宗主那边一定也会有所安排。”

“只是,不知道莫长老能不能炼制出可以解我体内的毒的解药。”

“贪心害死人呦!!!”

“算了,事到如今也没什么好办法了,只能祈求各位列祖列宗保佑了!”

他双手合十朝四方拜了拜。

嘴里絮絮叨叨的念叨着什么。

等常辉到了玄天宗的禁地时,并没有立刻进去,寻了一处隐蔽之所。

便放出一群幽冥虫。

那虫随着他心念一动,不断变换着方向朝禁地中飞去。

此虫很难被修士查觉,非常适合做探查之用。

这里毕竟是禁地,他须得要谨慎。

殊不知他的一举一动已经落在了有心人的眼中。

“难不成他是为那东西来的?”

看着半空镜花水月镜中情景,玄天宗的宗主皱眉暗道。

“宗主,要不要现在把人抓起来?”

有人见常辉指挥着一群幽冥虫进了谜底,问道。

“不用,再看看。”

“我倒是很想知道白莲仙宗到底掌握了各宗门多少隐秘!”

宗主眼中闪过一道暗芒。

“但,那里是各位老祖闭关之地,惊扰到他们怎么办?”

这时又有人担心道。

“放心,我已经和各位老祖打过招呼了。”

“要是他真是冲那东西来的,那其他大小宗门都要注意了,白莲仙宗背后之人定不简单”

常辉这边,那群幽冥虫并不是一路畅通,禁地中当然有一些厉害的阵法存在、或者厉害的灵兽。

紫夜喵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m.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昆仑客栈
昆仑客栈
关于昆仑客栈:昆仑派弟子云龙,闭关百年,练就一身绝世神功。怎奈,出关时,门派早已物是人非,倦鸟思归却已无归处。偶然间,因一碗素面之缘,他甘愿留在昆仑山道上的破败小客栈,摇身一变,成了不起眼的店小二。一入江湖深似海,各路高手纷纷光顾,个个不把这懒散的店员放在眼里。且看其貌不扬店小二,如何一一教他们做人!闲话江湖,笑料不断。欢迎光顾昆仑客栈~~
清风逐浪
被养子害死后,她重生在临盆当日
被养子害死后,她重生在临盆当日
姜云绾自幼走失,被京城首富当作嫡亲的女儿养大,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医毒武术均有涉猎,是京城有名的“女状元”。 她嫁得“良人”,生活似乎幸福美满。 偏偏这时,好赌的生母上门认女。 为了霸占姜家家产,生母伙同嫂子、甚至她的枕边人将儿子调换,种下一个又一个的阴谋! 直到她与姜家全家被“儿子”亲手杀害,这才发现她养大的竟是嫂子和渣男的野种! 临死前,渣男搂着嫂子牵着野种,笑看她咽下最后一口气! 姜云绾死不
杨依依
厄难天书
厄难天书
是穿越者的坟墓! 白祈是一个畅销小说作家,因为一本神秘天书,他穿越了,在另一个世界里,他化字为经,竟然成了小文圣,震惊天下。 原来在这个世界……万道显圣。 只要契合大道,便能够“显圣”! 然而很快,白祈发现,这个世界还隐藏着其他秘密。 他似乎远不是第一个穿越者。 ….
佚名
重生后我成了前夫心头朱砂痣
重生后我成了前夫心头朱砂痣
我丈夫的白月光和我说,婚姻里不被爱的人应该主动出局,不然下场会很惨。前世我不信,死揪着前夫不肯放弃婚姻。纠缠半生,最后……我信了。原来不被爱就是原罪。和一个不爱你的男人比心狠,注定没有胜算。重活一世,我原本想早点放弃婚姻,成全他们。可是,他的白月光迫不及待的想上位,一再的挑衅我。与其委屈自己,不如内耗他人。我决定拿回属于我的一切,更要成为池宴忱爱而不得的女人。凭着上一世的记忆,我总是先一步投资池
小沧沧
修仙:言出法随,吾乃龙鳞蛇仙
修仙:言出法随,吾乃龙鳞蛇仙
相传,蛇化龙有七个阶段。 蛇百年化蟒,蟒千年化蛟,蛟经雷劫化龙,此时的龙还并非真龙,想要化成真龙,还要经历四个阶段,极其不易。 万年,千万年,甚至上亿年…… 可蛇之寿命,只有短短几十年。 而他,一条普通小蛇,因为误食仙帝人丹而开智,从此走上了一条修行之路! 龙鳞,龙骨,龙髓,有朝一日,他定会掀起滔天巨浪,顺流而下,脱胎换骨,飞跃成龙! 他:“在下蛇仙,有求必应。”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