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女国色,权掌天下

第23章 这丫头又一次刷新了他的认识(2/2)

天才一秒记住【车毅小说网】地址:http://m.cheyil.com

首发:~第23章 这丫头又一次刷新了他的认识

“舆图上标注无数,我只是在这里标注了一把剑的符号,并没有明确标明这里有铁矿。”

“我们追击北芒国敌军的时候,我顺便绕道去了一趟赤落峰,实地考察了一番,发现这里有铁矿。”

燕龙弈有些诧异:“司姑娘对铁矿有研究?”

“略有耳闻,了解不多。”司言沉稳开口,“只要我们能够拿回北雁关,这座铁矿就是我们的了。”

司言曾经执行过和矿物资源相关的任务,知道怎么寻找铁矿的原生露头。

燕龙弈在赤落峰的位置标注了一把剑,便是代表武器,燕国缺铁又是众所周知的事实,显然燕国需要铁矿来打造兵器。

燕龙弈注意到,司言说的是“我们”,而不是燕国。

这就意味着,这座铁矿的归属不全属于燕国。

燕龙弈沉默着没开口,这丫头又一次刷新了他的认识。

他以为这丫头功夫厉害,会些兵法,能洞察人心,有大局意识,已经很了不得。

没想到,她竟然涉猎如此之广,连铁矿也能发现。

司言进一步说道:“只要燕王帮大宣拿回北雁关,大宣便将赤落峰一半的铁矿开采权给燕国,同时,大宣也会在攻下北雁关后,派兵保护赤落峰不受北芒国军的侵扰。”

司言的提议,准确无误地说到了燕龙弈心头。

燕龙弈已经让人考察过这座铁矿,哪怕只有一半的开采量,也足以满足燕国所需。

燕国最大的问题是,距离这里太远,不好派兵前来抵御北芒国的侵扰。

加之,这里距离大宣边境又很近,若是燕国私自派兵前来,很容易引起大宣的误会。

燕龙弈握着手中茶杯,缓缓开口:“若是完全由大宣派兵,燕国岂不是又陷入被动?”

司言听得出来,燕龙弈说的是大宣曾经背叛之事。

“那就由两国共同派兵保护,燕国所需的军用物资,可由北雁关提供,只要燕国按照市价,支付相应的银钱即可。”

“还是司姑娘想得周到。”燕龙弈根本无法拒绝这样的条件。

因为缺铁,燕国每年都要花费大价钱到处收购铁器,从而打造兵器。

如今能解决这个问题,便是不虚此行。

“司姑娘就不怕燕国有了武器,日后强大起来,会调转头来对付大宣?”

司言一双幽深的黑眸看着燕龙弈,脸上神色极其平静:“燕国和大宣本就是两个独立的国家,若是将来天下一统,两国之间迟早有一战,然眼下最迫切的,还是共同抵抗北芒国。

“再者,天下形势瞬息万变,谁也不知道日后会发生什么,若真到了那个时候,燕国和大宣之间的关系也就变了,届时,如何分配这些资源,甚至如何分配天下,都要看各自的本事。”

司言的话如此透彻,燕龙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现在合作,是为了共同的利益。

至于日后怎样,各凭本事。

青梅竹酒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m.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重回巅峰,我不给京圈太子爷当妈了
重回巅峰,我不给京圈太子爷当妈了
和前夫离婚一年,傅寒川在群里艾特我,“冷战够久了,回来吧,我们复婚。”我回,“你没病吧?”大家见状,纷纷劝和。 傅寒川又问,“我不在的这段时间里,你在做什么?” 我扭头看了看正在哄孩子睡觉的男人。反手打下几个字:“在坐月子。” 原本热闹沸腾的群,瞬间凝固,傅寒川气急败坏的给我打了108个电话,我全都视而不见。 他发了疯,可那个爱他如命的女孩,再也不属于他了。 【父子火葬场,追妻追女儿/破镜不重圆
小福满
官场受挫后,我被女朋友甩了
官场受挫后,我被女朋友甩了
还没等到好好报效提拔自己的县委书记, 书记就撒手人寰了。 他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全靠着书记的赏识使他官途一路飞升。 官场仕途开始受到阻挡,卡壳难行。 祸不单行,女朋友也在这低谷时和他提了分手。 面对重重挫折,他会怎么做? 且看他如何一步步走出人生低谷,创造自己的官场神话……
佚名
重回青春期,我娶了渣女死对头
重回青春期,我娶了渣女死对头
秦鸿云重回青春期,先高考起飞,再创业崛起。 这一世,他不再为女人沉迷,凭借前世记忆掌控命运,重夺财富和真爱。 誓要逆天改命,重写人生!
时间海
一纸戏言,小神医下山成婚
一纸戏言,小神医下山成婚
“乖徒儿,为师大限将至,以后不能再陪你了,你该自己下山讨生活去了!” “为师十几年以前定下了一门婚约,你记得过去一趟……” “还有啊,为师这些年培育了一股势力,以后为师要是不在了,你就是为师的接班人。” 他下山了,带着师父的信物以及婚书,深思忧愁。 这个自己生活了多年的地方,从今以后再无牵挂了。 步入都市,神医身份渐渐显现,引来各路美女齐断腰。 美女们:“考虑下我们呗!” 他:“不好意思,有婚约
佚名
开局穿越六零,他靠双手发家致富
开局穿越六零,他靠双手发家致富
为了救一个小女孩,他被车祸送走了。 再次醒来,他穿越了!穿到了1960年,成了15岁的少年。 可他看着自己碗里黑乎乎的玉米糊糊,发起了愁。 照这样吃下去,早晚得饿死吧? 算了,既来之则安之,贫穷年代,人心淳朴,靠自己双手,何尝不能发家致富呢?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