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车毅小说网】地址:http://m.cheyil.com
首发:~第二百三十章 利益冲突的选择!新风萌芽!
反过来,如果他没有造反的能力,那他就不可能真的抓捕得了地方官员。
也不用担心那道圣旨,会造成普通民众不听地方官员的命令。
因为对没有造反能力的人来说,这道圣旨是没用的。
反过来说,如果地方官府衙门被百姓纠集人马冲进去了,将官员都捉拿了,那说明地方官员,根本镇不住当地的百姓,无力治理地方,这种地方官,留着也没用。
正常来说,普通百姓要越级告状,还是非常困难的。
且不说律法上的限制,仅路程距离这种天然限制,就足以让绝大多数的人打消赴京告状的念头。
以这个时代的交通条件,对普通人来说,从千里之外来京城,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路上的食宿消耗就不低。
更别说,沿途还可能遇到强盗土匪。
但如今有了大明邮司,可以寄信,事情就容易多了。
经过几个月的全力建设,邮司已基本上在全国主要城市全面开设分司。
百姓们只要徒步来自己家附近的城市,购买信封和邮票,就能寄信。
三法司的邮寄地址公布后,全国各地告状及举报的信件,很快便如雪片飞来。
至于举报内容嘛。
“我家的牛不见了,我怀疑是隔壁王二家偷的,王二极有可能曾经勾结过倭寇,与黄子澄狼狈为奸……”
“我们县的县官对百姓十分严厉,肯定是黄子澄等卖国贼一伙……”
“我们这里有一个教书先生,曾经对黄子澄大加赞誉,朝廷要好好查一查他,多半是一个卖国贼……”
“我几年前,曾经听县里讲书的先生说,他认识黄子澄……”
“我听说朝中的某某官员与黄子澄交好,说不定他就是黄子澄的同党……”
……
总之,随着《大明日报》上正式刊登悬赏黄子澄犯罪线索的内容,号召百姓举报可疑的汉奸人物,三法司每天收到的信都堆积如山。
太孙殿下已经下了指示,黄子澄所犯之事,罪恶滔天,绝不能放过其同党,一定要追查到底。
不能遗漏任何一点蛛丝马迹!
可黄子澄在朝为官多年,与他有交往的官员不在少数。
如今查起来,自是人人自危。
“清者自清,浊者自浊”这只是安慰人的话。
朝中官员都很清楚,就算自己没有参与,但真要被咬到了,麻烦就大了。
这个时代办案,很多证据都是可以瞎编出来的。
而且,口供往往是最重要的证据。
但口供通常又是是用刑罚逼问出来的。
这就取决于用刑审讯的人,怎么“诱供”了。
说自己不害怕被“攀咬”,那肯定是假的。
方孝孺的事,虽然不断有人提起,甚至还有人说方孝孺曾与黄子澄一起共事,要好好查查。
但朝中与黄子澄有关的犯罪线索车载斗量,根本查不完,自然顾不上一个不在朝中做官的方孝孺。
只有《大明日报》,仍然不时在角落里刊登批判方孝孺的文章。
这些文章,往往会打着批判的名义,介绍方孝孺的思想观点,同时阐述其在经典中的来源与依据。
然后再进行反驳与批判。
至于读者看了文章之后,是支持反驳与批判,还是支持方孝孺的言论观点,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毕竟,这个时代也没有评论留言。
读者的观点,无非直观的呈现。
总而言之,正是通过不断的批判,方孝孺所讲的新儒学,才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
偶尔,《大明日报》上还会刊登支持方孝孺新儒学的文章,以显示自己的中立。
这些文章会从多个角度论证方孝孺讲得好,讲得好。
……
就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激烈批判。
方孝孺讲学时,前来听课的人,不仅没有丝毫减少,反而越来越多。
每次开坛讲课,听课者动辄几千上万。
新思想的风潮,如一粒粒的种子,撒向大明各地,并迅速生根发芽。
只是此时朝中的官员,已经没什么人再去管他的事了。
黄子澄一案,牵动着朝野上下所有人的视线。
……
姜阿山小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m.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