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第249章 送一百个美女,两年后才知他用心险恶
宗享虽为太子,但大权却牢牢掌握在宗明帝手中。若事事都要向宗明帝请示汇报,必然会贻误战机,导致战争的失败。
因此,许多有识之士和将领纷纷劝说宗享称帝,其中北方军统头的肚鸿表现得最为积极。
他接连五次上奏,言辞恳切地请求宗享称帝,在他看来,只有宗享称帝,才能凝聚起大臣们的力量,团结一心,共同讨伐叛贼,拯救国家于水火之中。
从这个角度来看,宗享称帝确实是形势所迫,无奈之举,并非遵循传统的嫡长子继承皇位的规矩。
如果宗享是开国皇帝,那么他的称帝之举或许无可厚非,毕竟在开创一个新的王朝时,往往需要打破常规,以果断的行动和强大的领导力来建立新的秩序。
然而,他身为第二代皇帝,这样的做法就显得有些名不正言不顺,难免会引起朝廷内外的诸多争议和质疑。
宗享在宁夏悄然称帝,并未将此事告知宗明帝。
宗明帝对此毫不知情,一直被蒙在鼓里。
等他得知儿子称帝的消息时,一切都已经木已成舟,生米煮成了熟饭,为时已晚,他已然无力改变这一既成事实。
在当时,为了平定安喜叛乱,拯救国家于危难之中,所有人都将焦点集中在了战争之上,无人对宗享称帝一事提出异议。
毕竟,在那个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团结一心抗击叛军才是首要任务,其他的一切都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然而,随着国家逐渐安定下来,战争的硝烟渐渐散去,宗享称帝的合理性便开始受到人们的质疑。
若宗明帝不认可宗享的皇帝身份,那么此事就会变得异常棘手,这在某种程度上,就如同抢夺皇位一般,会引发朝廷的动荡和混乱。
回顾历史,明朝时,朱和尚在称帝之前,尊小明王为主。
他虽然手握重兵,实力强大,但在称帝一事上却一直犹豫不决,总是担心遭到他人的非议和反对。
后来,为了能够名正言顺地登上皇位,建立自己的王朝,他暗中谋害了小明王。
在除掉了这个潜在的阻碍之后,他才敢公然建立新王朝,登上那至高无上的皇位。
难道宗享和宗明帝之间的问题就真的无法解决了吗?实则不然,宗享很快便想出了一个看似巧妙的办法。
当宗明帝收复盛京返回都城时,迎接他的不是满朝大臣那恭敬的朝拜和热烈的欢迎,而是儿子宗享率领的三千精锐骑兵。
那整齐的队列、寒光闪闪的兵器以及士兵们冷峻的面容,构成了一幅极具威慑力的画面。
宗明帝虽已不复当年的睿智和威严,但在政治的漩涡中摸爬滚打了大半辈子,他的政治手腕依然不容小觑。
他看着儿子精心安排的这一切,心中明白,属于自己的时代已经彻底过去了。
在这权力交接的巨大浪潮面前,他唯有示弱,才能在这场残酷的政治斗争中保全自己的性命和尊严。
尽管内心充满了不甘和无奈,但迫于强大的政治压力,宗明帝还是不得不做出妥协,将皇位传给了儿子宗享。
传位诏书上写道:“全国军事和国家大事,都需先征求皇帝意见,然后再告知我;等收复京都,我便不再插手这些事务。”
这句话表面上看,是宗明帝对儿子做法的认可,是他主动交出国家管理权的表现,然而,字里行间却透露出他对权力的不舍和对儿子擅自称帝的不满。
这种“不满”,不仅仅是一位父亲对儿子违背孝道、篡夺皇位的愤怒,更是一位曾经的帝王对失去权力的不甘和失落。
它意味着宗明帝内心深处仍有重掌大权的想法,同时也表明宗肃北的皇位并不稳固,随时都可能面临来自父亲及其支持者的挑战。
从此,父子俩之间展开了一场没有硝烟,但却异常激烈的明争暗斗。
公元757年天元王朝,宗明帝结束了在西京的避难生活,以“太上皇”的身份回到了都城盛京,住进了花萼宫,过上了看似平静的隐居生活。然而,他的生活并没有如他所愿的那样安宁。
虽已不再过问朝政,但麻烦却如影随形,接踵而至。
宗明帝打算将他曾经最宠爱的天真妃改葬在更风光的地方,以寄托他对天真妃深深的思念之情。
天真妃陪伴他度过了许多美好的时光,她的音容笑貌始终萦绕在宗明帝的心头。
然而,宗狗推却坚决反对这一做法。
宗狗推作为宗肃北的心腹,为了讨好新皇帝,巩固自己的地位,不惜违背宗明帝的意愿。
无奈之下,宗明帝只能将天真妃的画像偷偷藏在其他宫殿,每天趁着无人之时,悄悄去看一眼,以此来慰藉自己那饱受思念之苦的心灵。
又如,宗明帝晚年倍感孤独和寂寞,常常与高公公、清真公主和成将军等人聊天解闷。
他们都是天元王朝宗明帝时期的重要人物,曾经陪伴宗明帝走过了无数的风风雨雨,与宗明帝有着深厚的感情。
然而,宗狗推却在新帝宗肃北面前诋毁他们,称这三人对新帝的统治不利。
高公公,历经多朝,在宫廷中有着极高的威望和影响力;清真公主,在皇室中辈分极高,地位尊崇;
成将军,身为天元王朝大将军,手握重兵,在军队中威望颇高。
若他们三人联手谋反,必将给宗肃北带来巨大的麻烦,甚至有可能威胁到他的皇位。
或许他们根本没有反叛之心,只是单纯地想要陪伴宗明帝度过晚年时光,但宗肃北却不这么认为。
在皇权的诱惑和威胁面前,皇帝往往只看重对自己是否存在威胁,而不论是非对错。
宗肃北为了巩固自己的皇位,确保自己的统治安全,对宗狗推的话深信不疑。
如此一来,宗肃北与父亲宗明帝之间的关系愈发紧张,矛盾也日益加深。
宗狗推为了进一步讨好宗肃北,巩固自己的地位,竟然擅自将宗明帝从花萼宫迁往干路殿。
在迁移的过程中,随行的五百名骑士手持兵器,气势汹汹,将这位曾经高高在上的老皇上吓得惊恐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