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车毅小说网】地址:https://m.cheyil.com
首发:~第745章 改组内阁
为了稳妥起见,改组内阁之前,朱瞻基还是找了徐闻来咨询,商量。
这个改革好不好?
需要怎么执行下去?
徐闻当然知道,就是宣德年间地对内阁的改革,才造成了明朝中后期庞大文官集团的崛起。
也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个能管事的内阁,嘉靖,万历才能玩皇帝离线制。
这个制度在政治手段高超的皇帝手里,能够充分调动朝中官员的积极性,且能有效地推动国家各项政策执行。
比如说嘉靖早年,可一旦皇帝弱势,就很有可能被文官集团所裹挟。
这就不用举例子了,大明后期几乎都陷入了这个巨坑中。
但你如果问徐闻好不好,他只能说符合现阶段的大明。
朱瞻基能够早早地被朱棣确定为继承人,并不是他天资如何聪颖。
对比和他一起长大的徐华和徐谦,越王府的大公子,虽然醉心武事,可是在读书方面,也比朱瞻基强很多。
徐谦就更别提了,一本书在他手上,最多翻两三遍,基本就能记下来。
只是当时为了照顾皇太孙的情绪,他们都表现得成绩一般。
朱棣选择朱瞻基,是因为他是朱高炽的嫡子,且在三代中已经算是资质最好的。
这样一个皇帝,你也不能指望他下的每个决定都是正确的。
好在朱瞻基也有自知之明,在和自己两个童年玩伴,还有永远成竹在胸的越王交往中,接受了自己只是中人之姿。
所以推行内阁改革,把一部分权力让渡出去。
在朱瞻基初步的规划上,徐闻进行了查漏补缺,最后形成的制度。
那就是内阁不再是单纯的秘书功能,而是有了很大程度的自主权。
改革后的内阁,全国大大小小的奏章,甚至老百姓给皇帝提出的建议,都由通政使司汇总,司礼监呈报皇帝过目。
再交到内阁,内阁负责草拟处理意见。
最后由司礼监把意见呈报皇上批准,由六科校对下发。
天子只需要掌握最后的决定权,其他劳心劳力的政策制定,奏章批阅,归纳,都交予内阁。
而内阁的各位大学士们,哪怕是再累,也甘之若饴,这可是实质上宰相才有的权利。
内阁的这番改革,让朝臣们都蠢蠢欲动。
以往大家称内阁成员为相,多少有些调侃的意味。
但有其名而无其实,最大的好处就是能经常和天子见面,简在帝心。
所以地位才会高于朝中其他人。
现在当手中有了定策权后,内阁可就是名副其实的相爷。
这哪个当官的不想啊,出将入相啊?
读书人辛辛苦苦十年寒窗,所求的不就这些?
原来已经入阁的大学士杨士奇,杨荣这些人,除了本身的内阁身份外,也还在大封赏中。
杨士奇兼任了兵部尚书、杨荣兼任了刑部尚书,更加让他们位高权重。
直接造成的后果,就是越王府外,常年有人排队等着拜见。
朝堂之上,一堆的人精,早就有消息灵通人士打听到。
现在整个内阁制度改革,就有越王徐闻的参与。
再加上徐闻在山东期间,对于拜谒基本就是一个来者不拒的态度,只是限制了每天会见的人数。
这就让那些有攀附之心的群臣看到了希望。
在济南府可以,那回了京师王府应该也可以啊!
他们纷纷递上自己的拜帖,也幻想着有一天自己能被越王看上,能够介绍给天子,然后一飞冲天。
却没想到,越王府一直大门紧闭,递到门房上的拜帖一律不收。
因为真正的熟人根本不需要这东西。
杨士奇来越王府拜见,就和回自己家一样。
门房见到以后都得恭敬叫一句杨阁老。
东方笑笑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s://m.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