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之国舅纵横

第263章 自当雅量(2/2)

天才一秒记住【车毅小说网】地址:http://m.cheyil.com

首发:~第263章 自当雅量

高句丽与大唐开战。

高句丽的大对卢泉太柞有资格说开战两个字,李桃叶没有,但自己有。

所以,从和平到战争,就在一线间。

李桃叶与泉太柞四目相对,眼神中都有火星在闪,两人都恨不得对方去死。

狠话,最终却没有出现。

表面上的客气与礼貌,依旧保持着。

泉太柞回到住的地方,气的手都在发抖。

“父亲。”

泉太柞轻轻一摆手:“谈,已经没得谈了。唐军没有亲自出战,这是最后的底线。唐国国舅北征突厥的结果,才是我们最终要面对的结果。若是他胜了,那么我们只能全面转为防御,防御时刻会攻来的唐军。”

泉盖苏文:“父亲,唐军不会败吗?”

泉太柞:“那个男人,太可怕了。他不会败,他亲自出战,只有……灭国。突厥,怕是已经完了。”

泉盖苏文:“我们可否帮助突厥,与突厥联手。”

泉太柞:“太迟了,当契丹、室韦、靺鞨联军开始攻打建安城的时候,我们就没有了联手的可能,他们就是在阻挡我们,防止我们影响到唐军与颉利可汗的决战。”

“父亲!”

泉太柞阻止了泉盖苏文说下去:“我们速去建安城,我希望你亲眼看到建安城的陷落,而后明白我们为什么守不住建安城,后退,建立新的防线,为我们大高句丽的存亡而战。”

建安城会陷落?

泉盖苏文不敢相信,这是一座山城、雄城,拥有最强的防御。

防御!

只差只毫米就撕破脸的情况下,谁还在乎你高句丽怎么想。

李世民回到前线。

他贵为秦王,在此地,却不是他能够一言堂的。

李世民清楚的知道,为了辽东的土地,世家们已经不惜与高句丽直接撕破脸。

河北、山东,已经有无数的百姓拖家带口正在北上。

百姓们愿意来辽东。

因为,辽东不收人丁税,只论田亩收税,开荒免三年田亩税,免役赋,而且还能借口着国舅府给的落户钱。

攻打建安城,已经在关乎许多人的利益。

上至世家,下至万民。

既然如此。

那么。

不装了。

李世民当初要借李秀宁的亲兵三千。

李秀宁虽然没答应,却是在领军北上去打突厥的时候,留下了一半的亲兵。

二百虎蹲。

缩小版没良心炮。

李秀宁的亲兵将领没调威武大将军炮过来,因为军中测试过,对付多层夯土加砖石的城墙,效果有限。

可以击碎石墙,击碎城砖,却只能打进土里仅一尺多。

想把城墙完全击碎,成本过高。

所以虎蹲才是最有用的。

一只只火药包飞向城墙,火药包里装有碎瓷片、生锈的铁片、或是混有磷的油包等等。

各式各样的就是往上飞。

福气泥娃娃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m.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强取豪夺,偏执狂的囚宠
强取豪夺,偏执狂的囚宠
关于强取豪夺,偏执狂的囚宠:“傅沉,我求你放过他,我再也不逃了”“阿乔,你总是学不乖,这次,就用他的一条腿来惩罚你这次的不乖吧”“不”“傅沉,我后悔救你了,如果能重来一次,我绝对不要再遇见你”“后悔也无用了,阿乔,你注定要一辈子陪在我身边”
阿成01
糟糕,真实身份被特务老婆发现了
糟糕,真实身份被特务老婆发现了
1940年,他穿越成了东北滨江城的特务处长,表面上是鬼子走狗,实则是隐藏极深的王牌特工,代号“影子”! 更绝的是,他还有个美女军统特务老婆,但老婆一直把他当仇敌。 这哥们戴着幽灵影子面具,手持沙鹰双枪,在敌后大杀四方,特务们闻风丧胆,连76号都被他搅得鸡犬不宁。 他还配合老婆暗杀鬼子少将,让老婆对他刮目相看。 直到一次雨夜救援,面具掉落,老婆震惊:“竟然是你?!”
佚名
我在火葬场当敛容师
我在火葬场当敛容师
用一个火化场女工的视角,把人最终要去的场所,经历,过程,诠释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看完这一切,就知道人死后,灵魂没有离开人的肉体前,所要经历的一切。作者到火葬场深入,给读者剖晰出一个横断面,更清楚,更明了的看清楚这一切。这是一个火葬场女工。
向着北方
天灾末世:我抢了无限空间
天灾末世:我抢了无限空间
关于天灾末世:我抢了无限空间:杭元昭死的时候,才24岁。亲爹早亡,他被恋爱脑的亲妈从5岁开始PUA洗脑,好不容易大学毕业,勉强走出亲妈的掌控,结果末世来了。暴雨,极寒,极热……虽然每一次天灾,人类的体质会进化和提升,可他还是死在了物资极度匮乏的极热。临死之前,继弟得意又嚣张,说多亏了他亲妈的恋爱脑,甘愿奉上杭家珠宝,否则他们父子又怎么会发现扳指空间?空间吗?再次睁眼,杭元昭发现距离暴雨还有半个月
昭阳破云
逆流而上,我成为官道新贵!
逆流而上,我成为官道新贵!
在改革如火如荼的年代,他少年得志,因为世家在任的缘故,他在父亲的运作下成了一名在职公务人员。 正当他畅想美好仕途时,天有不测风云,父母车祸双亡。 正所谓人走茶凉,他也很快品尝到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 好在,厄运之后,他在一次偶然事故之中经历了特殊的奇遇。 从此,他在官途的荆棘之中踏出了一条不一样的青云路。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