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车毅小说网】地址:https://m.cheyil.com
首发:~第422章 科举的功劳
就比如武则天发明了糊名制度,就是将考卷上考生的个人信息遮盖住,等阅卷完成之后,再打开封印,以此来保证考试的公平性。
当然武则天创造的这个方法,主要是用在吏部考核官吏上面,没有正式成为科举的规则,这是到宋朝时期,才被硬性规定为科举规则的。
当然,糊住名字,虽然是增加了阅卷人辨认考生身份的难度,但依旧还是有方法的,就比如通过字迹来分辨考生身份,又或者假装没注意在考卷上留下一些提前约定好的墨点之类的。
毕竟很多贵族世家的子弟在平时就经常有机会和高层官员交流,辨认字迹也不是什么难事。
所以后面又出现了所有考卷必须由一批人专门进行誊抄一遍之后,再交给阅卷人考核。
又比如一些主考官提前给自己的门人弟子搞提醒,让他们在答卷之中找机会写下某一些特定的话语。
这样阅卷人看到这句话之后,虽然不一定知道具体是哪个人,但肯定是自己的门人弟子,然后就给到更高的评价。
当然,这样的方法,已经是明晃晃的科举舞弊了,所以历代朝廷也都在想着各种方法去避免出现这样的情况。
而作弊,暗箱操作的事情,在任何时候都很难说完全杜绝。
宋朝,明朝,清朝都出现过科场舞弊的情况,甚至就连现在的高考也一样。
所以,即便是唐朝时期的科举经常被世家控制,但不能否认,唐朝在科举制度的完善上,做出了巨大贡献。
而关于作弊衍生出来的故事,那就有很多了。
最出名的当属那唐末农民军领袖,冲天大魔王,世家终结者黄巢了。
黄巢参加过三次科举,都没考上,至于到底是他能力不足,还是有暗箱操作导致考不上,这个就不得而知了。
但是现在一般人都认为是当时政治腐败,世家彻底的把持了科举,科举也从以前的有不小比例的寒门平民能上榜,变成了几乎只有世家子弟才能上榜。
而黄巢就是被这个情况给气炸了,毕竟他从小被称为神童。
据说,他在第三次的时候,放弃了文试,去选择了武举,竟然一路过关斩将夺魁,本来按照规矩应该就是武状元了。
结果唐僖宗见他长得丑,就把他给刷掉了,于是黄巢愤怒的写下了一首诗,然后离开了长安。
这事,我也不知道是野史还是正史。
反正那首诗肯定是真的。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所以,在下一次再来到长安的时候,黄巢拿着他的大刀,踏尽了天阶的公卿骨!将大量的世家从肉体上消灭了。
因此,现在很多网友说,宋朝的科举能成为绝对的主流,得感谢黄巢!】
唐朝,五姓七望的人都傻眼了。
李世民默然不语。
赵匡胤道:“说起来也是,黄巢的确消灭了很多世家,不过世家衰落也是大势所趋。”
“好大的杀气啊!这黄巢!”汉高祖刘邦啧啧道。
“可恶,那唐僖宗是个傻子吗?只要是人才就行,你管他长得丑不丑啊,又不用天天看,况且你还是个男人,那么在意男人的长相干什么?简直是祸害我大唐啊。”
武则天十分生气的说道。
她这一说话,台下的大臣们懵了。
各朝代的观众也有点懵,你不是武周的皇帝吗?我大唐怎么说得这么顺嘴!
“混账?朕很丑吗?可恶,等朕砍死你们!”大魔王黄巢气炸了。
【另外,还有一个很出名的人,那就是在明朝中期,被称为江南四大才子之首的唐寅,也叫唐伯虎哦。
但他也被很多人称为超级倒霉蛋。
这唐伯虎的祖先就是那个死了都还在骂李靖的唐俭。
到明朝时期,其祖唐泰是兵部车驾主事(正六品),但是被大明战神朱祁镇给坑死在了土木堡。
到唐伯虎父亲这一代,只能靠着做点生意维持了,但好在是衣食无忧。
唐伯虎也是很小就颇有才名,16岁就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苏州府府学,震惊很很多人。
他开始变得目空一切,但是很快,他的父母,妻儿,妹妹在一两年内接连病死,搞得唐伯虎整个人都崩溃了,整天醉生梦死。
后来在好友四大才子之一的文徵明的劝说下,才醒悟过来。
于是,28岁的唐伯虎去参加录科考试,结果因为考试期间去狎妓,被主考官厌恶要把他刷掉,但苏州知府以及很多名士爱惜他的才能,求情,才让主考官网开一面。
{明朝考试级别分为四个级别:
院试(地方级,合格者叫做童生,中等成绩叫做秀才,一二等成绩叫做录科),
乡试(省级,取得录科的才能报考,考中的就叫做举人了,第一名就是解元。)
会试(国家级,去京城考,举人才能报名,合格就叫贡生,第一名叫会元。)
殿试(国家最高级,考中的就是进士,第一名就是状元。)}
一口吃掉彩虹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s://m.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