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卸磨杀驴,从边疆开始造反

第290章 分兵而进(2/2)

天才一秒记住【车毅小说网】地址:http://m.cheyil.com

首发:~第290章 分兵而进

在此之前,神臂弓是优先被李羡之带去攻打越州了,所以!他们益州拿到神臂弓的时候,已经有些晚了,现在才到,所以!在武器之上,唐军没有受到太大的优势。

司马歆也吓了一跳,吓的他连滚带爬的,捡起丢在地面上的盾牌,才躲过了一劫。

“该死,这唐军的火力,什么时候变得如此猛了?”司马歆用余光看到的是,在女墙之上,一个个唐军手里拿着弩,能射三百步的距离呢!

这样的武器,他是第一次遇见,荆北的荆州军,也是第一次遇见这样的武器,这可着实给荆州军,打了一个措手不及。

“盾牌手,掩护!”

“冲过去。”

荆军又不是傻子,立马将手里的盾牌给举了起来,冒着哗哗的箭雨,对着巴郡冲锋。

在损失了不少荆军之后,荆军的云梯,终于是冲到了城池之下。

哒哒哒!

一架架云梯,直接架了起来。

“诸葛连弩,给本将在射。”近距离就是诸葛连弩,居高临下,那些刚到城下的荆兵,便是遇到了更猛烈的进攻。

荆军发现,今天唐军的攻势,竟然比先前两次还要迅猛许多。

这不应该啊!

这让荆军士兵,非常郁闷。

因为前几天,唐军的攻击,明显是降下来了,可今天,又是打得如此凶猛。

他们自然是想不通,荆兵不知道,从唐国押运来的,不仅仅是神臂弓,还有武器物资,尤其是箭矢。

唐国的身后,有强大的兵工厂体系,武器装备几乎是无限制的生产,并且!现在唐国有钱了,在益州境内,也着实开始办理了两座兵工厂,虽然还没开始,但最多还有半年的时间,就能修建出来。

李羡之的主旨是,能在武器上战胜敌人,绝不拿人命去堆。

城池下,已经堆积了一片尸体,鲜红的血水,一滩接着一滩,整个空气中,再度弥漫着刺鼻血腥味。

咕噜~

司马歆看得冷汗直冒,这样打,他们不知要损失多少兵马,才能将巴郡拿下?

就算将巴郡拿下,他们损失如此多的兵马后,还拿什么和李羡之斗。

这几十万年轻兵马一死完,对于整个荆国来,可是毁灭性的打击。

也就是说,下一批兵源没有长大,老一批征兵,岁数都达到四十多岁了,连三十岁都少,这荆州在富饶,都经不起这样折腾。

“弓箭手,掩护进攻!”

荆军弓箭手,刚进入位置,就遇到了唐军神臂弓的攻击。

顿时,荆军弓箭手,便是一个个倒塌。

盾牌兵立马举盾,将唐军射来的箭矢挡下。

扑哧~

荆军的弓箭,还是射了出去。

不过,这箭矢所覆盖的区域,并不完全,箭矢的威慑也不大,对唐军士兵的伤害也不大。

“大王,难怪这个司马歆,一直拿不下巴郡,就这样守城方式,咱们自己损失的越来越多,大军别想前进一步。”韩凤说道。

萧仁也不是傻子,他虽然自负,自然也明白眼前唐军的火力,究竟有多密集。

“难道真没有办法了吗?”

萧仁现在很着急,荆南失守,李羡之的大军,不出半月,就会对荆州水寨发起进攻。

北鱼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m.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说好败家子,比朕都有钱?
说好败家子,比朕都有钱?
穿越到大奉朝英国公之子,还是一个闻名京师的憨人、败家子。 林尘揉着自己的拳头:“既然是国公之子,我还怕谁?” 于是,林尘一路横冲直撞,从京师到江南,从庙宇到朝堂,从塞北到草原,留下赫赫威名。 大奉商人都懵了:“不是,你直接干成大奉首富了,你这叫败家?” 御史:“林尘那个浑人竟然在崇文门要单挑一群大臣,弹劾,必须得弹劾!” 草原公主赞叹:“不愧是草原第一雄鹰,长生天,他是我一定要得到的男人!” 公
漫步风中
星辰剑仙
星辰剑仙
一人一天地,一剑一江湖。 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为读书人。 诸世之敌,一剑诛之。
妖月七少
装傻三年:从状元郎到异姓王
装傻三年:从状元郎到异姓王
魂穿者秦浩吸收原身记忆,发现原身母子十分凄凉。 面对连小孩子都能下手的恶毒继母。 秦浩展开反击。 已经死过一次的人 无所畏惧 正所谓,生死看淡,不服就干……
浴火新生
巅峰江湖路
巅峰江湖路
都说江湖是人情世故,可你见过真正的江湖吗?江湖是一盘棋,有人拼了命,想要跳出棋盘,有人终其一生都想做那个执棋的人。江湖也是金钱,名利,权势与女人。我将用亲身经历告诉你,我是怎样以身入局,从棋子,变成执棋的人下完江湖这盘棋。也让你知道,江湖之中,人心之内,藏着怎样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
宜飞
通商两界,我包养了第一女战神
通商两界,我包养了第一女战神
女将军:“军情万急,我军已经伤兵满营。” 陈晋:“为夫这就给你送过去10吨抗生素。” 女将军:“孤军受困,目前已经兵粮寸断。” 陈晋:“无妨,为夫已经为你备好20吨美式单兵口粮。” 女将军:“贼军攻势甚猛,我军缺乏守城军械,这可如何是好。” 陈晋:“简单,为夫刚好有个海外朋友,他是做军火的……” 女将军:“叛乱平定,四方臣服,我该怎么感谢你?” 陈晋:“先叫声夫君听听。
一叶知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