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士帝婿,朱元璋你别怂

第227章 李文和究竟在谋划什么?(2/2)

天才一秒记住【车毅小说网】地址:http://m.cheyil.com

首发:~第227章 李文和究竟在谋划什么?

李祺不耐烦地开口道:“能不能办?不办就算了,显得你了……”

说着说着,李祺转身就走。

太子标见状急眼了,立刻陪上了笑脸。

“办办办!你咋还真生气了?”

“小事一桩嘛,回头你把名单给我就行了。”

“等这一天,我可是等太久了,好不容易等你开口!”

二人玩闹一阵,太子标才心满意足地走了。

李祺看着他的背影,神情复杂到了极点。

“标哥,我也不想骗你啊!”

“但是这一次,我不得不这样做!”

太子标回到宫城,找老朱详细汇报了一下。

老朱陛下听后满脸狐疑之色。

“标儿,这件事情,你怎么看?”

太子标神情凝重地回答道:“文和肯定在谋划着什么,可他不愿意告诉儿臣。”

“父皇不觉得,这段时间文和太过安静沉默了吗?”

“自从几个月前那一次入宫,文和都大半年没有来过京城了,十分的反常!”

老朱陛下捋了捋胡须,眼中闪过了丝丝疑惑。

“咱还记得,上次入宫之后,文和听见朝廷要北征,立刻说不能北征?”

“那一次,他故意引导咱去攻打倭国,难道也是存了这般心思?”

“远征倭国期间,自然不能北伐!”

太子标神情一震。

“难道文和是在担心此次北伐会……败?”

一个“败”字出口,老朱陛下顿时目光一凝。

可随即他就哑然失笑。

“不可能!”

“天时地利人和皆在我大明,如何败?”

“徐达、冯胜和文忠三位名将领兵,岂会败?”

“北元势力大损不过冢中枯骨,我军气势如虹战意昂然,怎能败?”

说实话,老朱陛下确实想不到失败的理由。

这一次,大明出动了骑兵十五万,精骑五万全都是一人双马的标准配置,用于后勤运输保障的马匹更当倍之!

因此,光是此次出征所用马匹都在三十万匹以上,可以说耗尽了大明所有的底蕴!

规模之壮,声势之大,在洪武一朝可以说空前绝后!

更有三位顶尖名将统帅,无数猛将骁将冲锋陷阵,大明焉有战败之理?

朱元璋站起身,身形挺得笔直。

“这一仗,朕要彻底覆灭北元!”

“此战过后,天下万民皆当知晓,大明才是真正的天命所归!”

太子标同样热血沸腾,不自觉地紧握双拳。

“文和,这一次你定然错了!”

“我大明做足了准备,断然没有战败之理啊!”

至于李祺要求的那三千民兵,太子标也将他们全部拆散打乱分编进了三路大军里面,朱樉、朱棡和朱棣三位皇子亦是如此,由他们各领一千民兵,算是亲军卫队了。

得到结果后,李祺只是笑了笑。

太子标知道他在谋划着什么,可不知道具体的谋划。

这就足够了。

他本来就要三路大军里面都有自己人!

荒尘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m.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小农民靠葫芦又种田来又修仙
小农民靠葫芦又种田来又修仙
他一个孤苦的穷人家孩子,一朝捡到一个携带空间的宝葫芦。 得了修仙金手指的他,却把它用来种田?! 老老实实在家和山沟沟里用灌溉的泉水来研究种田种树,养鸡喂鸭,摸河谷,挖山货…… 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精神发挥到极致。 依靠葫芦,他发家致富,收获爱情,得道成仙,成为人生赢家!
佚名
凡尘仙缘
凡尘仙缘
乡野少年依靠一块可以增强体质的祖传玉佩,一步步提升天赋,踏上仙途。漫漫长生路,少年执剑出青冥。
一万零壹
重生七零再高嫁
重生七零再高嫁
宁媛重生回了当知青下乡的年代,这一次,她再不当那个成全所有人,却隐忍抑郁到死的无私好女人。她虐极品踩渣渣、读书事业两手抓,风声水起。终于活成别人眼里作风不好,嫁不出去——泼辣有钱老姑娘。她才无所谓,但那个一天到晚怀疑她是特务的京城荣家大公子,却一把将她按在墙角,冷笑——“宁媛,你还敢装单身!”宁媛笑眯眯:“您这么大的领导也健忘吗?不是您要隐婚,两不相欠么?”荣昭南充耳不闻,冷哼:“你和特务,还欠
星月相随
冥皇下山,祸害绝色未婚妻
冥皇下山,祸害绝色未婚妻
十年前,陆凡被恶毒的继母,一掌废掉麒麟骨,丢到深山里自生自灭,但他命不该绝,被三大绝色妖仙所救,尽得她们的传承。 十年后,他是手握十万幽灵的冥皇,执掌幽冥殿,以无敌之姿镇世间;他是屠尽天下的血浮屠,菩提刀一出,千万人头落地;他是位高权重的九州王,王者一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龙王
重生魔修,开局捡到一颗丧尸星球
重生魔修,开局捡到一颗丧尸星球
楚玄穿越苍玄天地,成为无极宗一介魔修。所谓修魔,便是掠天地之粹,夺万物之精。屠戮苍生千千万,方成通天大魔尊。然而,杀生为人族天道所不容。无极宗也被正道宗门所灭。万般无奈之际,楚玄偶然得到血镜,可以前往一颗布满丧尸的末日星球!他赫然发现,这里简直是独属于魔修的福地洞天!他若敢血祭百万凡人,人族天道便引天雷地火,给他劈成渣滓、烧成灰烬。但他若血祭百万丧尸,不仅无灾无劫,反而还有金花乱坠、霞光弥天、功
天下墨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