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门大佬借尸还魂绿茶千金哭惨了

第163章 达成交易(1/2)

天才一秒记住【车毅小说网】地址:http://m.cheyil.com

首发:~第163章 达成交易

李岩一听秦桑桑这么说,心里顿时燃起一股希望。

能问报酬,说明她有办法解决。

于是赶紧承诺道:

“五百万怎么样?如果你想多要一些,我也能再跟上面申请。”

五百万是最开始秦桑桑提的要求,李岩还记得。

这些钱对他一个公职人员来说虽然很多,但和十几个国之栋梁以及他们背后的家庭相比,但凡有点人性的人都知道该怎么选。

不过,秦桑桑接下来说的话却让他大吃一惊。

她说:“我不要钱,我只要一样东西。”

李岩并没有直接答应,惊讶过后很快冷静下来,询问道:

“你要什么?”

他没那么天真,觉得秦桑桑放弃五百万会只为了一件廉价的东西。

他只怕秦桑桑开出的条件会违反相关的法律条例,到时候得有的他舅舅头疼的。

胡思乱想间,秦桑桑很快给出答案,

“我要那把凶器。”

一个让李岩意外又不那么意外的答案。

给这东西倒是可以运作一番,但他无奈道出实情:

“如果可以,我也想走程序把那把古怪的凶器给你,但那东西在吴旻带着人回来的第二套就不见了。

我们找了很久都没找到。

所以,你这个条件我们真没办法达成,要不还是给钱吧,你开个价。”

李岩以为秦桑桑会失望,没想到她只是淡淡说道:

“不用,我知道那东西不在你们手里。

我会自己把东西找出来。

但我需要一个承诺,承诺我找到之后那东西的所有权归我所有,任何人不得再打它的主意。

如果你想让我来彻底解决这件事,这是唯一的条件。”

“彻底解决?”

李岩从她的话里听出了不一样的意味,下意识的看了她一眼,

“秦小姐这是什么意思?”

秦桑桑没有刻意隐瞒,对他解释道:

“血咒只是表象。

那件凶器现在所在的地方才是一切的源头。

只有解决了那里的问题,医院那群人的血咒才能无损耗的、永久性的解决。

如果只是单单解决血咒,他们每人至少要短寿20年。

醒来后,身体也会大不如前。”

成为祭坛的祭品是那么简单就能逃离的?

秦桑桑只能说昆仑派的人见识短浅。

不过,上面没有宗师坐镇,他们不知道也能理解。

这也是那位六阶天师果断放弃那些人原因。

耗费那么多精力勉强救回来也是废人,不如不救。

“而且,只有彻底解决,才能杜绝类似离离和韩斌那样的命案再次发生。

你请示上级吧,请示完给我答案。”

李岩因为要开车没有动,

“等到了医院我再打电话。”

两人的对话到这里告一段落。

过了几分钟,李岩实在忍不住好奇心问秦桑桑,

“秦小姐,你能告诉我那件凶器现在在什么地方吗?”

他办案这么多年,第一次见凶器入证物库后还能不翼而飞的。

“不知道,我又不是gps定位系统,搜一下就能知道某样物品的位置。”

下雨天520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m.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网游:金色天赋用来打金怎么样?
网游:金色天赋用来打金怎么样?
关于网游:金色天赋用来打金怎么样?:吴霄开局获得了一个金色传说天赋,本来只想好好打金的,毕竟物价太高他难以拒绝。却发现这个游戏越来越不对劲。各大企业纷纷进驻也就算了,部队也来凑热闹?游戏币成为全球唯一货币?还能购买寿命和游戏中的实力?
千山定鼎
斗罗2:本体大小姐想当终极反派
斗罗2:本体大小姐想当终极反派
绝世唐门时期,海神扰乱斗罗大陆,妄图锁链栓犬。
有翅膀的艾非
一品奸臣
一品奸臣
(搞笑+种田+无系统)魂穿大景,重生古代,老爹富甲一方,老娘身份尊崇,明明可以躺平摆烂一日二睡三妻四妾五吃六玩前七后八,这些,赵勋统统不要,他只想专心当个老六!痛击朝廷忠臣,背刺皇室宗亲,横扫士林文人,猛锤柱国贤良,赵勋作死只为一件事,图个乐呵。
菲硕莫薯
穿成太子外祖母,我带全家立人设
穿成太子外祖母,我带全家立人设
新书分低,会涨的 无cp,爽文,养崽,改造全家 一场意外,时莹穿到大鄘朝,成了镇国公府老夫人。 女儿是皇后,外孙是太子。 死去的丈夫是皇帝授业恩师。 听起来风光无限。 结果呢? 太子早夭,皇后被废。 小儿子战败被俘虏。 大儿子通敌叛国,抄家流放。 小女儿被恶毒婆母磋磨致死。 时莹:我请问呢? 为了能早日回到现代 时莹以卢静姝的身份在鄘朝搅弄风云。 演技不够,人设来凑 皇后:后宫温暖大姐姐治愈帝皇
福棠儿
农家祖坟冒青烟了,连中六元
农家祖坟冒青烟了,连中六元
关于农家祖坟冒青烟了,连中六元:一朝成为了农家幺儿子沈青云,原以为可以一辈子当个米虫。不料家里突生变故,摆在眼前的困境:大哥只是去做短工,回来却是草席裹着的尸体;村里人家都是几个儿子,而沈家只有他这个独苗苗;泼辣偏心的偏心老娘,受虐待的侄女们,以及身形佝偻的便宜老爹;沈青云背负着全家人的希望,拿起笔,走进了学堂。村里人都笑,沈家小子不可能考中,除非沈家祖坟冒青烟。几年后,有人敲锣打鼓,跑到村里报
鱼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