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车毅小说网】地址:http://m.cheyil.com
首发:~第八三回 借吟诗刘千金爱屋及乌 鄜延路少将军搬兵遇冷
“我方才瞧着范公治理之下,延州城内一派祥和。未曾想还是暗流涌动。”
“怎可太平,夏贼一日未降,百姓一日不可安居。”
“哥哥不若与我们一道出征,致澄此番前来,便是要说服范公,助韩公出兵攻夏。”
“致澄今日也看到了,我延州城治理森严,范公有云,先安内,再攘外。如今城内方才安顿,夏贼还无孔不入,怕是范公尚且考虑保存实力,不会出兵。”
“致澄此番前来,便是要说服范公。”
“范公近日通风旧疾复发,在府中疗养,稍晚些我便引你去见。”
徐硕久未见那狄青,自是旧话良多,加之此前收复金明寨,多亏了狄青报信,便是将这半年来的经历细细与那狄青说了一遍。
狄青亦是满腹言语,从夏竦的农人杀手,到野利兄妹的激战,更有譬如朝露之奇毒、银钩赌坊偶遇西夏探子……两人说得是热血沸腾,数月经历说起来竟恍如隔世。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约略申时,狄青引徐硕前去范仲淹在延州城的一处别院。说是别院,不外一间青石瓦房,地处城西郊外,人烟稀少处,未免更觉寒意。
甫一入府,便听得范公长太息,吟出一首《渔家傲》。徐硕与狄青面面相觑,听范公之语,顿觉无限凄凉。
“站着干什么,来都来了,我从京城带来的上好的龙团胜雪,乃皇上所赐,今儿你们有口福咯。”
范仲淹躺于罗汉榻上,腿脚用厚褥子垫高,身上搭着一薄褥子。
徐硕正要行大礼,被范公伸手阻止。“致澄,切莫客套。老哥哥我最近风湿旧疾复发,腿脚不便,你这行了礼,我还要还礼,这老胳膊老腿经不住,经不住啊。”
徐硕知范仲淹品性,也知他向来不拘泥于此礼节,遂亦作罢。只与狄青一并坐了,一道品那龙团胜雪。
“好是好茶,只是冬季饮此茶,寒凉了点。”徐硕抿了一口茶水,笑道。
“还是你公子哥儿讲究。”范仲淹哈哈笑道,“此番徐兄弟来老哥哥这里,怕不是为了和这龙团胜雪的吧。”
“听哥哥此言,怕是已经知道致澄此番前来的目的了。”
罗汉榻上,范仲淹摆弄着榻上小几上的汝窑茶盏,“致澄啊,哥哥还是那句话,局势不稳,不宜开战;士气不盛,不宜开战;民愿不强,不宜开战;国力不兴,不宜开战。”
“局势不稳,才兴兵,兵起而尘落,为了稳而先不稳;士气何来不盛,三川口兵败如山,将士们现如今个个摩拳擦掌,以图雪耻;民愿不强,何谓强?何谓不强?此前我与任佑之将军战于白豹城,眼见得柔远寨、白豹城百姓之疾苦,在夏人治下苟延残喘。民愿何来强?我军压境,民必倒戈向夏,助我一臂之力。国力不兴,何来不兴。今我大宋,文韬武略,国泰民安。上有官家之盛治,下有肱股之贤能,百姓拥戴,民心所向。然,当前北有强辽,西有诡夏,若不将夏铲除,他日强辽出击,两相联合,恐于我宋不利。”
“希文所言,并非不战,而是当前绝非战机。三川口兵败一年未过,百废待兴。夏人屡屡扰我边境,目前并无更好的退敌方法,只是勉强制衡。不论是折家军边境扰敌,还是致澄佑之白豹城奇袭,都是权宜之计,绝非稳定局势的良策。李元昊,乃虎狼之辈,若无决胜把握,贸然出击,以不定之师对抗虎狼之师,必败。”
“哥哥今革军制,修栈道,护民情,不都是为了战时而备么?如今请战,哥哥何来不允?”
“是为战时而备,希文此番用心良苦,将鄜延路围成铁桶一般,为的就是防范外敌入侵。而非要出击强敌,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今敌强我弱,士气不兴,决不可贸然出兵。”
“鄜延路防御之强,若敌一日不来,防御一日;两日不来,防御两日;一年不来防御一年,何时是攻敌之机?今强夏屡犯我边境,百姓叫苦连天。不若联合陕西五路携手攻夏,一鼓作气,还大宋一个承平。”
“致澄此乃豪放之言,却未可信。夏,在希文看来,不可强攻,只宜言和。今局势不稳,只先安内,国内充实,待根基安稳后,方可与夏言和。联夏而抗辽,此乃长久大计。孙子有曰‘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致澄,为什么非要流血呢?而且明知道这血可能白流?战争乃生死交关之事,绝非一时意气。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李元昊,胜算其微。攻夏,希文绝不出兵。”
“哥哥方才所言,李元昊乃虎狼之辈,怎可与虎狼之辈言和?那东郭先生,救蛇反被蛇所伤,一个道理。与夏言和,哥哥难道不怕为夏所伤?对于虎狼之辈,只得强攻,断其后路。狼永远变不成一只狗。”
“狼归狼,毕竟禽兽。给其食,供其粮,扬其势,尔后再断其粮、灭其威、慑其势,只暗斗,不逞强,两权相害,取其轻。那李元昊自然知道与强宋言和,比敌对要有利。致澄不能意气用事。目前需强大自身,自然对夏产生威慑,不用我们一兵一卒,夏自会与我大宋言和。”
徐硕听罢范仲淹一番言语,心中五味杂陈,喃喃道:“韩公尝言,‘且兵须胜负置之度外’。范公今日区区过慎,看来范公不如韩公啊!”
“大军一发,万命皆悬。士卒之命、国运之交,岂能置之度外?”言罢,范仲淹重重叹了一口气,“致澄,我见你出战心切,亦不拦你。你金明寨虽是我鄜延路范围,老夫许你助韩稚圭出战。这已经是哥哥我所能做的最大限度了。”
“哥哥……”
范仲淹摇头对着狄青道:“汉臣,你带致澄先回吧。老夫今日乏了,身体不济,不能与致澄再行论战。”
狄青在旁颜色尴尬,范公意图明显,但致澄一番苦心被范公驳及至此,何来颜面。听了范公的“逐客令”,狄青口中应允,身形却未动。
徐硕听得范公此言,知搬兵无望。范公品性,朝野皆知。私下有官员都唤其“倔老头”,他认定之事,八匹马都拉不住。看来这攻夏之事,韩公只能凭借泾源一路兵马之力了。
谈何容易!
“一定要出兵,军需、粮草必不可少,去找醇之吧,他是陕西安抚使,在任亦有数年,军需粮草储备,比我鄜延路要充足。”
范仲淹于罗汉榻上缓缓言语,最后闭上眼睛,向二人挥了挥手,示意离去。
徐硕深鞠一躬,慢慢退出,心内却是一片忧思。
不知征伐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尉迟咬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m.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