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车毅小说网】地址:http://m.cheyil.com
首发:~高丽国新雕大藏挍正别录卷第一
俊
沙门 守其等奉 勑挍勘
服凾 决定毗尼经 宋本
此经宋本第十二幅已下有其三节之文文断义绝难取解处右幅十四行云云何名为菩萨乘人虽净持戒於声闻乘不名净戒优婆离菩萨乘人於(之下便云)恒河沙劫受五欲乐游戏自在受诸乐已未曾捐舍发菩提心(乃至)第十四幅初四行云优婆离如来先说欲难舍离为小犯(之下便云)菩萨乘人清净持戒於声闻乘不名清净菩萨乘人於无量劫堪任受身(乃至)第十五幅十九行优婆离云何菩萨乘人持深入戒声闻乘人持次第戒菩萨乘人於(之下便云)瞋恨易得离名为大犯是为三节文断处也。
今检他本则宋本错将後节声闻乘人持次第戒菩萨乘人於(之下)恒河沙劫受五欲乐(乃至)欲难舍离为小犯(等)四百八十七字之文安於初节菩萨乘人於(之下)却将初节云何名为(之下)菩萨乘人清净持戒(乃至)声闻乘人持次第戒菩萨乘人於(等)五百一十七字之文安於欲难舍离为小犯(之下)致令如是三节文断不唯如此前後倒错其第二节菩萨乘人清净持戒於声闻人不名清净优婆离菩萨乘人於等二十四字者是错重写焉今依二本削其重而序其乱者又为看旧宋藏经者略录正文于左。
正文云。
优波离菩萨乘人於无量劫堪忍受身不生猒患是则名为菩萨乘人清净持戒於声闻乘最大破戒不名清净又优波离菩萨乘人持不尽护戒声闻乘人持尽护戒菩萨乘人持开通戒声闻乘人持不开通戒菩萨乘人持深入戒声闻乘人持次第戒优波离云何名为菩萨乘人持不尽护戒声闻乘人持尽护戒菩萨乘人持戒之时於诸众生及与他人应当随顺声闻乘人不应随顺优波离以是义故菩萨乘人持不尽护戒声闻乘人持尽护戒优波离云何名为菩萨乘人持开通戒声闻乘人持不开通戒优波离菩萨乘人以日初分有所犯戒於日中分思惟当得一切种智菩萨尒时不破戒身以日中分有所犯戒於日後分思惟当得一切种智菩萨尒时不破戒身以日後分有所犯戒於夜初分思惟当得一切种智菩萨尒时不破戒身以夜初分有所犯戒於夜中分思惟当得一切种智菩萨尒时不破戒身以夜中分有所犯戒於夜後分思惟当得一切种智菩萨尒时不破戒身以夜後分有所犯戒於日初分思惟当得一切种智菩萨尒时不破戒身以是义故菩萨乘人持开通戒声闻乘人持不开通戒菩萨不应生大慙愧亦复不应生大悔缠优波离声闻乘人数数犯罪即时破失声闻戒身所以者何声闻乘人应当持戒断一切结如救头然所有深心为涅盘故优波离以是义故声闻乘人名持不开通戒优波离云何菩萨乘人持深入戒声闻乘人持次第戒菩萨乘人於恒沙劫受五欲乐游戏自在受诸乐已未曾舍离发菩提心菩萨尒时不名失戒所以者何菩萨乘人有於後时善能护持菩提之心乃至梦中一切结使不为其患菩萨乘人不应一时於一身中尽一切结应当渐渐尽一切结善根成就非不成就声闻乘人如救头然乃至一念受身不应生喜以是义故大乘之人持深入戒声闻乘人持次第戒菩萨乘人持开通戒持不尽护戒声闻乘人持不开通戒持尽护戒所以者何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甚为难得具大庄严乃可得成大乘之人於无量劫往来生死不应生於猒离之心优波离如来观察筹量为大乘人不应一向说猒离法不应一向说离欲法不应一向说速疾法常当为说发欢喜心相应说法常应为说甚深无杂无悔緾法常应为说无取无碍空无之法闻此法已当乐生死不生忧悔亦能满足菩提之行忧波离白佛言世尊或有欲相应心而犯於戒有瞋相应心而犯於戒有痴相应心而犯於戒世尊菩萨犯戒於欲相应心瞋相应心痴相应心何者为重尒时世尊告优波离若有菩萨如恒河沙劫欲相应心而犯於戒或有菩萨因一瞋心而犯於戒等住菩萨大乘之道因瞋犯者当知最重所以者何因瞋恚故能舍众生因贪欲故於诸众生而生亲爱优波离所以诸结能生亲爱菩萨於此不应生畏所有诸结能舍众生菩萨於此应生大畏优波离如来先说欲难舍离名为小犯瞋易得离名为大犯。
服凾 须摩提经 法护译本
开元录云此经前後四译三存一阙流志法师有先後二译其先译者即一阙也今捡诸藏国宋二藏有法护译流志後译而无什译丹藏虽无流志後译而有法护罗什二译则若二藏[牙-(必-心)+]偹乍似三存具矣今详丹藏所谓什译者与诸藏法护译始终无异又非罗什译经之例而谓之什译何也若同时异国二人各译则容有二译偶同而诸经无此例者况法护之後一百余年罗什西来始事翻译不应直书法护之译而云重译若云什公未见法护之译而重译之乃偶同耳则彼时圣教未广人又勤学其会下参译八百余人并是东土英贤何必人人皆不见耶又凡重译者欲异於前若全同者何烦重译耶诸重译经亦无此例若异凾隔越势难相准容有错误而重载之如宋藏六字神呪王经未曾有经之类是也今以错重皆删去今此一凾一卷之经译主虽为二人经本始终唯一而重载之者丹藏之错何甚耶故今不取丹藏所谓什译者由是言之开元之後什本亦失伤哉。
推凾 大集经(国宋二藏皆六十卷 丹藏三十卷 开元录云三十卷)
按此经国本宋本皆六十卷凡十七品丹藏中三十卷十一品又经初首国宋两本则有璎珞品名丹藏所无其虚空藏品两本在不可说後丹藏在无言品前又於宝髻品後两本有无尽意品四卷丹藏即无而有日密分三卷如是不同者何耶今以开元录前後文括而统之。
按梁沙门僧佑录云此经凡有六本大集记云有十二叚说共成一经第一璎珞品二陀罗尼自在王品三宝女品四不眴品五海慧品六无言品七不可说品八虚空藏品九宝幢品十虚空目品十一宝髻品十二无尽意品(按云)此则第一本也今以品次验之是两本六十卷中前分三十卷矣又云今捡经本与佑记不同第一陀罗尼自在王菩萨品二宝女品三不眴品四海慧品五虚空藏品六无言品七不可说品八宝幢分九虚空目分十宝髻品十一日密分(按云)此则第二本也今以品次验之则今丹藏经三十卷者是矣又云隋朝僧就合大集经乃以明度五十校计经题为十方菩萨品编月藏後及无尽意成五十八卷者(按云)此则第四本也又云其合大集经亦有六十卷成者三十一二两卷重有宝髻品足成六十卷其宝髻品在日密前二十六七卷是此复重编未详何意又日密日藏梵本不殊重重编载误之甚矣(按云)此则第五本也今以品次验之则今两藏本经六十卷者是矣但不重载宝髻品斯为少异耳即於前第四本五十八卷经中分彼日藏分十卷为十二卷足成六十耳其第三第六两本今以诸藏所无故不烦叙经本如是不同藏中致斯有异耳谨按开元录前後文相今此两藏本经六十卷者有六失故不可依行录云亦有经本分为璎珞品者不然此是一叚不合分二(按云)此经分之一失也又云僧佑记中无日密分有无尽意品者不然今以无尽意经虽大集别分非无谶译又非次第不合入中(按云)此经入中又为无谶译二失也又云其虚空藏品佑在不可说後未详所以(按云)此经在彼三失也又云日密日藏梵本不殊重重编载误之甚矣(按云)此经重载四失也又云明度五十挍计经题为十方菩萨品编月藏後者非也既无凭准故不依彼(按云)此经依之五失也又明度经安世高译而云那连堤耶舍译(按云)此亦误人六失也不独如是其十方菩萨品即下难凾中明度五十校计经二卷耳无尽意品即下最凾中无尽意经六卷耳而於此中并重编之是亦杂沓难依者也是则理须正之正之如何略则如开元录及丹藏经为三十卷乃正矣合则如开元录中第六本为八十卷方备矣然今不能即正者以此六十卷本是本朝芬皇宗选行经行来已久久则难变耳。
虞凾 大集经第五十九卷
此经自下二卷则丹藏所无故今无可相校而国宋二本此卷之中皆有三节之文文断义绝难取解处一则第九幅十七行中有五阴中有(之下便云)所多得中味中语言(等)二则第十幅二十一行云言相未具者自不(之下便云)习自言我无罪(等)三则第十二幅二行云是为颠倒口(之下便云)能得佛何能使人得佛是为三节文断处也今准明度经此中二本皆错将是为颠倒口(之下)所多得中味中语言乃至相未具者自不(等)凡二十七行揔三百七十九字进而写之于五阴中有(之下)却将五阴中有(之下)习自言我无罪(乃至)是为颠倒口(等)凡二十七行揔三百七十六字退而写之于相未具者自不(之下)致令三节之文文断义绝今依明度经进退而正之又为看旧国宋藏者略录正文于左。
中有五阴中有习自言我无罪如是生死无数劫为颠倒转入眼眼所多视好色生死罪中有五阴中有习自言我无罪如是生死无数劫为颠倒眼所多视 中色生死罪中有五阴中有习自言我无罪如是生死无数劫为颠倒眼所多视恶色生死罪中有五阴中有习自言我无罪如是生死无数劫为颠倒转入耳耳所多闻好声生死罪中有五阴中有习自言我无罪如是生死无数劫为颠倒耳所多闻中声生死罪中有五阴中有习自言我无罪如是生死无数劫为颠倒耳所多闻恶声生死罪中有五阴中有习自言我无罪如是生死无数劫是为颠倒转入鼻鼻所多闻好香生死罪中有五阴中有习自言我无罪如是生死无数劫是为颠倒鼻所多闻中香生死罪中有五阴中有习自言我无罪如是生死无数劫是为颠倒鼻所多闻恶臭生死罪中有五阴中有习自言我无罪如是生死无数劫是为颠倒转入口口所多得羙味好语言生死罪中有五阴中有习自言我无罪如是生死无数劫是为颠倒口所多得中味中语言生死罪中有五阴中有习自言我无罪如是生死无数劫是为颠倒口所多得恶味恶语言生死罪中有五阴中有习自言我无罪如是生死无数劫是为颠倒转入身身所多得好细软可身生死罪中有五阴中有习自言我无罪如是生死无数劫是为颠倒身所多得中细软生死罪中有五阴中有习自言我无罪如是生死无数劫是为颠倒身所多得恶麤坚苦痛不可身生死罪中有五阴中有习自言我无罪如是生死无数劫是为颠倒佛言是为百八颠倒如是菩萨为不解诸菩萨报佛言我虽生死颠倒我欲依经法度人佛问诸菩萨言汝度人欲求使人作何等道诸菩萨报佛言我欲使人悉得佛道佛言若曹軰众多何以故不自取佛但群軰相随诸菩萨言我虽相随不离经行佛问诸菩萨言若曹軰宁能一日俱得佛不诸菩萨报佛言我不能俱得佛佛问诸菩萨何以故诸菩萨报佛言我軰中有相未具者我曹軰中有功德未满者我曹軰有生死罪未尽者佛告诸菩萨若曹軰有相未具者有功德未满者有罪未尽者如若曹言相未具者自不能得佛何能使他人得佛。
伐凾 般舟三昧经三卷(後汉支娄迦谶译)
上卷二十一幅何况守是三昧悉具足者(下)佛尒时颂偈曰(等)十六偈今此宋本本无而有长行十余纸文详其文相与中卷无着品四軰品文虽少异大旨无殊则长行之文例无重叠恐宋本错将异译之文连书耳故依东北二本去彼同後重叠之文安兹颂前要略之偈云又为看旧宋藏者具录所安颂文于左。
佛尒时颂偈曰。
三千大千之国土 满中珍宝用布施 设使不闻是像经 其功德福为薄小
若有菩萨求众德 当讲奉行是三昧 疾悉讽诵此经法 其功德福无有量
如一佛国尘世界 皆破坏碎以为尘 彼诸佛土过是数 满中珍宝用布施
其有受持是世尊 四句之义为人说 是三昧者诸佛慧 得闻功德叵比喻
何况有人自讲说 受持讽诵念须 转加增进奉行者 其功德福无有量
假使一切皆为佛 圣智清净慧第一 皆於亿劫过其数 讲说一偈之功德
至於泥洹赞咏福 无数亿劫悉叹诵 不能尽究其功德 於是三昧一偈事
一切佛国所有地 四方四隅及上下 满中珍宝以布施 用供养佛天中天
若有闻是三昧者 得其福佑过於彼 安谛讽诵讲说者 引譬功德不可喻
其人贡高终不起 亦无有趋恶道时 解了深法不疑结 行斯三昧德如是
学士为以见奉吾 德重精进普不着 增益信明为菩萨 力学三昧佛所赞
嘱累汝等常勤教 力行精进无放逸 自勖勇猛勤修行 令得大道不复反
其有诵受是三昧 已为面见百千佛 假使最後大恐惧 持此三昧无所畏
行是比丘以见我 常为随佛不远离 菩萨闻习三昧者 义当受持为人说
菩萨得是三昧者 尒乃名曰博达慧 为逮揔持佛称誉 疾成佛道智如海
常恒诵说是三昧 当从佛法世尊教 闻其种姓得等觉 如佛所叹无有异
凤凾 正法华经十卷
第六卷初药王菩萨品名并正文从初至第六幅初三行皆归一乘此宋本中本无今依诸本加之宋本此中有法师品名今以下自有之此中除之又诸藏本皆分见七宝塔颂後之文吾往无数难称量劫已下为梵志品通为二十八品今亦注出其品名又为看旧宋藏经者具录其文于左。
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m.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