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车毅小说网】地址:http://m.cheyil.com
首发:~第一编
(2) 宇宙之形成与败毁
据巴利文三藏经释、注疏中记载:三界 注 之现今世界,即范围极广时间久远之宇宙因火、水、风诸灾洗劫而败毁,后又重新形成者。经疏中之所谓劫者有三:中劫、无央数劫、大劫。在此三劫中,人寿自十岁起,依次递增,至无央数,然后又依次递减至十岁。生灵遭兵刀灾、疫疾灾、饥馑灾等三灾之一洗劫。世界初始,人寿并非从十岁递增,而从无央数逐步减至十岁。因为在此期间,人寿无增岁只减岁,是尚未到达坏时之前的一个败毁时期,故称其为中劫。64个中劫称之为一无央数劫。
《论事释》 注 、《根本经注疏》 注 、《最胜者庄严经注疏》 注 等经又说20个中劫称之为一无央数劫。
因该劫年数以千万计,难以计算,故名无央数劫。
无央数劫又可分成坏、空、成、住等四时。世界毁灭之时,称为“坏时”;世界毁灭之后空无一物之时,称为“空时”;世界产生之时,称为“成时”;世界存在之时,称为“住时”。四时之初,毁灭之劫雨波及宇宙各处,人类尽喜忙于耕耘。稻谷刚长出不高,如牛草。此时,空中又发出巨响如驴叫,滴雨不下,七轮烈日依次出现,初禅天之三天 注 尽受火焚。火熄,此为坏时。
大火熄后,天地一片昏暗漆黑,此为无央数劫。
之后,创世之雨始下。在中劫宛如霜雪,细细濛濛。继之以后,雨滴愈下愈大,如莲茎,似拐杖,类石杵,赛棕树,遂淹没无边之宇宙,雨止。日久,水位下降,坏时未到来时存在之物品大地等重新形成,日月出现,是为成时。
从日月出现之时起,至再一次下毁灭之雨时止,称之为住时。此无央数劫中四时轮满一次称之为一大劫。无央数劫四时中之坏时,又分为三灾之时,即火灾、水灾、风灾。
火灾时世界上,七日当空,火焰四起,自地面至初禅三天万物皆被火焚,荡然无存,火灭。
水灾时世界上,大水淹至二禅三天,宛如盐块放入水中溶化,万物皆毁。
风灾时世界上,飓风刮至三禅三天,整个宇宙皆成齑粉。
上述内容见于《清静道论》 注 、《小缘经释》 注 、《精义摄要》 注 、《精义释》 注 、《论藏浅释》 注 、《世间缘说》 注 、《世灯精要》 注 等。有人引例作诗写道,火灾如何焚毁了三、四、五天,水灾如何淹没了六、七、八天等等。但精通经典的有识之士认为此种说法与经典不符。
坏时的火、水、风三灾毁灭宇宙。即,宇宙遭火劫七次,后遭水劫一次,如此反复64次,再遭风劫一次,宇宙毁。
《缅甸大史》 注 载:“《弥兰陀王问经》 注 说:现今之贤劫乃是第一回的七次火劫,一次水劫之后,在第二回的七次火劫中的第一次火劫后形成的世界”。然而《弥兰陀王问经》中无此说。《未来佛种姓史经释》 注 中说,世界将被火洗劫。
一切生灵栖息之所————宇宙形成,创世雨水干涸之后,被焚的梵界、六欲天的上四重天等便依次出现。继之,有了土地,水被风控制住,就像滤水器那样,一旦口被封住,水就不会外流了。在水面上出现了充满芬芳气味仙食般的像没掺水纯奶表层那样的莲叶状的大地精华。
[1] 佛教谓欲界、色界、无色界三者。
[2] 《论事释》kāthāvathu ahakathā,目犍连子帝须长老著南传佛教巴利文论藏中七部论之一《论事》的注疏性著作,为佛音长老所著。
[3] 《根本经注疏》mulatikā,是佛音所著对《根本经》的疏释。《根本经》南传佛教巴利文经藏中部一经名。
[4] 《最胜者庄严经注疏》jinālakaraikā,是对公元5世纪后觉授写的《最胜者庄严》的注疏。
[5] 佛教谓色界十六天,即:初禅三天、二禅三天、三禅三天、四禅七天。还有十七天或十八天的说法,则四禅为八天或九天。
[6] 《清静道论》 visuddhimagga,公元5世纪佛音长老对戒定慧三学体相的论述,是南传佛教重要的一部典籍。
[7] 《小缘经释》 aggañasutta ahakathā。
[8] 《精义摄要》 sāratthasagaha。
[9] 《精义释》 sāratthadipani,也译《精义解释》。
[10] 《论藏浅释》 abhidhammatthavibhāvanitikā。
[11] 《世间缘说》 lokuppatti。
[12] 《世灯精要》 lokadipakasāra。
[13] 公元1714——1733年间吴加拉著的一部缅甸君王世系史。
[14] 《弥兰陀王问经》milindapañha,弥兰陀王是前3世纪古印度西北部一位国王。受那先比求的教化皈依佛教。此部经书就是他与那先比丘关于佛教一些问题的问答。汉译本称之为《那先比丘经》。
[15] 《未来佛种姓史经释》 anāgatavaahakatha,也译《未来史注疏》,是对6世纪迦叶著《未来史》的注疏。
(3) 世界形成后摩诃菩提座所在的大地出现
在大地出现之时,众佛成道的摩诃菩提座所在的地方最先形成。而它在世界毁灭之后才毁坏。该地有莲花征兆。无佛之世,莲花不开;佛将出世,莲花开放。莲花的朵数与出世佛的尊数相一致。众梵天见莲花朵数便知将有几尊佛出世。据《佛史经释》 注 等书载:有佛之世,一佛成道称为娑罗劫;二佛成道称为曼陀劫;三佛成道称为婆罗劫;四佛成道称为娑罗曼陀劫;五佛成道称为婆陀劫。凡有佛成道之世,众梵天便将莲花中的八法器 注 取出存放在净居天梵界。
[1] 《佛史经释》 buddhavamsa ahakathā,是对南传佛教巴利文经藏小部第14部经《佛史经》的注疏。
[2] 八法器即钵、复衣、上着衣、内衣、腰带、剃刀、针线、滤水袋等八件僧侣用品。
(4) 梵界之众梵天命终化身人间
是时,梵界之众梵天因命数已尽,纷纷脱离梵界化身来到人间。他们身泛祥光,仍似梵天终日欢乐自得,不食自饱,宛如飞禽嬉戏翱翔于高空。无男女之别,皆呼为生灵。此类人众,后因争食大地油质精华,身光泯灭,一片漆黑,众皆无限惊恐。
(5) 上古人众有造化日月出现
因上古人众有造化,或因自然之威力,琉璃其外,赤金其中,直径50由旬 注 ,方圆150由旬的名为婆怒罗阇,有霞光万缕之日神,于十二月月盈日,乘坐第26宿,自东胜身洲中心处日出山巅升起,光辉无比。上古人众见之,排除了惊恐,产生了勇气,遂称其为太阳。日神运行30时 注 后,落入持双山 注 背后,又呈一片漆黑状态。上古人众急切期望能再获一光明物。于是。白银其外,宝石其中,直径49由旬,方圆147由旬,身披寒光的月神,于六月乘坐第12宿,在众星辰簇拥之下,从东方升起。上古人众欣喜若狂,因愿望得到满足,遂称其为月亮。
《缅甸大史》说,月神在六月乘坐第13宿出现。与《世间释》 注 及《世间缘说》 注 两书记载不同。
[1] 由旬:古印度计算距离一单位。以帝王一日行走路程为一由旬。缅人认为一由旬等于1272英里。
[2] 古代缅甸一昼夜分为60时。
[3] 持双山,佛教谓日、月落之山。
[4] 《世间释》 lokadipani。
[5] 《世间缘说》 lokuppatti。
(6) 世上须弥山 注 、七金山、七香海等形成
日月出现之同时,须弥山、七金山、七香海、四大海、四大洲、两千小洲、大雪山 注 、大河、巨湖、铁围山等,顺应自然,于十二月月盈日一起形成。日、月、季、年等亦应运而生。
[1] 须弥山:佛教传说该山山顶上为帝释天,四面山腰为四天王天,周围有七金山、七香海,外有铁围山所围绕之四咸海,咸海四周又有南赡部洲、北俱卢洲、东胜身洲、西牛货洲等四大洲等、南赡部洲即人类生活的地方。
[2] 大雪山:佛教传说中一山名,即指喜马拉雅山。
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m.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