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车毅小说网】地址:http://m.cheyil.com
首发:~第十二篇感神灵
杨某有一次在衙门的柳树下,焚香课诵金刚经,忽然有一本金字书写的金刚经,由空中飞下,这是他精诚持诵的感应。
七到过龙宫的任自信
任自信,唐朝嘉州人,时常持诵金刚经。贞元十五年,他因事前往湖南,船经洞庭湖,突然有一个云状的异物浮到船上,顷刻消散,没想到自信却不见了。
自信随著波浪到达龙宫进谒龙王,龙王请他升殿念诵金刚径,并赠他珠宝,然后有两位和尚送他离开龙宫。
临行时,一位和尚拿著一封信,托他带给衡岳观音台的绍真法师,然后自信去南岳观音台,果然见到了绍真法师,法师告诉他说:「那位托你带信的和尚已经圆寂五六年了。」
八经现妙光
明朝万历年间,楚地有位高僧名叫寒灰。每次诵经时,都非常虔敬严肃,字句清和,闻见他诵经的人,都不禁肃然起敬。
他曾经在天皇寺用香水金末和著墨水书写金刚经,写到第十六分时,天色渐黑,他忘了点灯,桌上仿佛有微光,一直书写到深夜,竟忘了饥饿。
当他感到饥饿想要吃东西,站起身来想起灯烛时,忽然眼前变成一片黑暗,他赶紧叫同房的和尚取来火烛,发现自己所写的字迹,比平时写的还要庄严。
九足下腾空
明朝楚地有个和尚,名叫法禅,戒行颇高,发愿往庐山建庵修行。当他到达九江时,适逢西城外的王西溪,想要诵金刚经,久仰法禅的盛名,于是延请他到家中诵经,约定三年期满后,供奉三百两纹银。
三年期满后,王西溪并未履约,仅给他一百两。由于不敷建庵所需,法禅遂把一半的银两又布施出去。
当时,有位分封的藩王,他的船抵达九江,遇到逆风,有个富商雇请僧众替藩王拉船,始终不能使这些船只继续前进,只有法禅所拉的船,行驶得快如风驰一般,而且法禅的脚下还腾空有一尺之多。
藩王深感惊诧,立刻召来询问,法禅却茫然不知所对。藩王以为他是妖怪,准备用刑逼供。法禅害怕得不知所措,藩王看他那种害怕的样子,似乎不像是会妖术的人,遂打消用刑的念头,仅仅再加盘问而已。
法禅熟思良久,才禀告藩王说:「贫僧不会什么妖术,惟有在王西溪的家中,诵金刚经达三年之久。」并将经过据实禀报。
藩王听完法禅所说,称叹道:「久闻金刚经有不可思议的功德,没想到竟然如此灵应,真是意想不到!」再三称赞他诵经的功德,并赐银三百两,资助法禅完成建庵的心愿。
天启辛酉年,法禅进入庐山,后来不知所终。
十白居易书写的金刚经
明朝苏州洞庭山某寺,有唐朝白乐天所写的金刚经为镇寺之宝。
嘉靖四十三年,东南发生饥荒,该寺缺乏粮食,住持不得已用这本经向山塘的王宦质押借了五十石的米,王宦施米后却将原经送还。
住持运米回去,经过一座大湖,一直称赞王宦的功德。船上的人提议打开经来看,刚打开,忽然吹来一阵风,把经前的数页吹到空中的云层去了,住持十分懊悔。
三年后,有一位大官,知道该寺有这本经,于是故意陷害住持,把他关入监狱,逼他献出此经。这位官员看到这本缺了几页的经,认为并不珍贵,便把他释放,并把经还他。
住持携经乘船过湖,又遇到大风,湖面一片昏黑,只好移船靠岸,进入村庄避风。当他走进一个老渔户的家中时,竟发现墙壁上正贴著以前所遗失的那几页,而且完好如初。
那位渔户姓姚,住持问他何以有这些字纸?渔户说:「三年前,曾经看到一道火光掉落在田里,仔细一看原来是字纸,就将它贴在墙壁上。」
住持悲泣顶礼,称颂韦驮护法之功,并向渔户描述这件事情的本末,他说:「要不是先前那阵神风,这部经就会落入豪门手中。若不是这次的神风,这部经就无法恢复完整了。」
姚姓渔户也因此感悟而改行,并拿出很多钱来将这本经重新装订,送还该寺。
十一梦游地府的文元发
明朝万历年间,卫辉同知文元发,长州人,素性耿直,本来不信佛法。
有一次他因病梦游冥府,亲见地狱罪报之事,始知佛经上所说的地狱,并非虚构;罪福因果,善恶报应,皆是真实不虚,从此浏览佛经,特别笃信金刚经。每天清晨,必定先虔心持诵,家人俟其诵到一半,才为他准备早餐。
他每次跟老朋友王洪冈晤面,必定相聚在树林下,背诵金刚经,每错一字罚银一两,因此他俩念诵得十分熟练,有时一天念数十卷。
文元发的儿子震孟,后来高中状元,曾经亲自用隶书书写金刚经,雕刻在石上,供人读诵,广为宏扬。
有一位嘉定地方的吴生梦游冥府,看到殿宇庄严华丽,殿中陈列有一套龙藏,旁边有甲士守护。吴生打开一看,全是庄严的佛经,每一卷都标示著「文元发」的名字,带他去的人告诉他说:「这些都是文元发平日所持诵的经卷。」
吴生醒后,乃将梦中所见告诉同馆的文先生,也就是元发的叔叔。从此,吴生及文元发的叔叔也持经不辍。
吴庾生评说:「天下极具信心的人,必定是从不信心开始;凡是大根器者,见微知著,一拨便转,终身深信不移,永不退堕,文元发就是一位最佳的榜样。」
十二天神示警
高贵,明朝太仓人,家中开设鞋铺。天启五年六月,他家房子墙壁糊贴的纸,忽然发出裂开的声音,许多纸片飞到半空中,当时看到的人很多,字纸渐渐飘落,更有几张飘向城外普同塔的上空才落下来。
当时有位和尚拿起来一看,全是金刚经。原来高贵不识字,用这些经纸来糊墙,所以天神特别给予警告,促使人们注意。
十三持经不辍,自有冥应
明朝万历年间,茅瑞征的封翁茅惺海,讳一皋。他的长子瑞征尚未入仕时,有一老人,向茅家租了一间房子,与茅家毗邻而居。老人家贫而且没有儿女侍奉,但是却能持斋诵金刚经。
丁酉年元旦,老人正在诵经时,忽然看到一个金刚神,身披金甲,手持金刚杵,出现在面前。金刚神向老人说:「你的邻居茅一皋的儿子瑞征,今年赴北京乡试,可得第八名。你今天前去向他密报,嘱咐他们不可泄漏出去,到时自然就会应验。他们从此会供给你的衣食居住,直到你去世后,并会为你料理后事,使你诵经无后顾之忧。这全是因为你平日虔诚诵经,又无儿女奉养,才特别以此酬报你的善行,藉以规劝世人,但能持经不辍,冥冥中自有感应。」
那年秋天,瑞征应试果然及第,所得名次与邻老所说相符。茅家得到应验,对邻老诵经之灵验非常钦敬,欣喜之余,遂将房子送他居住,供养终身,直到邻老去世后,并为其料理后事。
瑞征平素沉默寡言,这是王超隆居士在苕溪读书时,亲耳听瑞征之弟所说,瑞征后来官至光禄卿。
十四经归故处,红缎如新
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m.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