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大宋脊梁高太尉

第65章 黄文炳得遇明主,狼狈为奸喜相逢(二)(1/2)

天才一秒记住【车毅小说网】地址:https://m.cheyil.com

首发:~第65章 黄文炳得遇明主,狼狈为奸喜相逢(二)

“主公在上,请受小人一拜!”

黄文炳福灵心至,根本没有犹豫,直接一个头,磕在了地上。

嗯?

没想到对面这么干脆,这就让原本准备了各种套路和说辞的高俅,有些意外了。

“你不问问某是何人,便纳头就拜?”

“无论主公是何人,都是首个愿意收用小人的!”

黄文炳一脸诚恳,赌咒发誓道:“小人愿鞍前马后,执鞭坠蹬,此生不渝!”

高俅始终在观察着黄文炳的微表情,但很可惜,就是没有发现有什么蛛丝马迹,能证明这个纳头就拜的家伙,有哪里不对劲。

认主公,认的这么干脆利落,这么的丝滑。

没道理啊!

高俅还是有些不可置信,决定继续试探。

“无为军通判,可是文官,正五品啊,说不要,就不要了?”

“主公啊……”

见高俅仍有疑虑,黄文炳长叹一声,心中不禁有些无奈。

出言招揽的是你,现在顾虑重重的,也是你……

但他也知道,身为上位者,对一切的事物保持怀疑的态度,是最基本的素养。

所以,他并不反感,反而是欣慰。

他决定,开诚布公,以诚待人!

“小人这通判么……是闲职,无权,无饷,就是听着好听……”

“哦?”

高俅微一思量,便问道:“无为军,不足万户?”

此言一出,黄文炳不由的暗暗竖起大拇指,心中更是一阵庆幸。

这里先要解释一下通判,以及高俅为何有此猜测。

宋代统县政区有府、州、军、监四种,其中府、州,较为常见。

北宋设通判,初衷是监察和牵制地方行政长官,所以戏文里,通判与主官争执时,常说:我监州也,朝廷使我来监汝。

具体的设置的规则是:

文臣为知州的州,设通判一员,不及万户的州,不设通判;

武臣为知州的州,无论辖区大小,一律设通判一员或者二员。

也曾有重臣上疏,说官员人数臃肿,请求废去文臣知州的通判,被当时的天子训斥了一通:郡有佐贰,正如诸军统制之有副也,互相纠察,岂容省去!

因此,高俅只问了一句,无为军,不足万户,便足以证明,他是个浸淫官场的老手。

某种程度上,黄文炳也正是高俅的这一问,才庆幸跟对了人。

“主公英明,无为军,确是不足万户!”

“那为何?”

高俅一皱眉,继续发问。

既然无为军不足万户,那这黄文炳的通判又是哪来的,总不能是买的吧?

要知道,这可不是后世,买官卖爵,可是重罪!

“主公容我细细道来……”

一说起这,黄文炳就是一把心酸泪,絮絮叨叨的,讲述起了他这两年的遭遇。

原本他官运还是不错的,从科场出来,便授了无为军通判一职,正是前途一片光明。

可哪想,浔阳江对岸的江州,来了一位蔡知州,是个有背景、有能力、有野心的厉害人物,有心想把他治理的辖区,由州,升格为府。

他具体的做法是,将周边的州、军、监抽调了大量的人口,去了他辖下的江州城。

宋时,行政等级划定,面积是次要的,人口才是最核心的。

那人有会说了,既然人口是最重要的,那被抽调的那些州、军、监就不会阻挠?

嘿嘿,这般大事,还偏偏给他做成了!

蔡知州,也水涨船高,成为了蔡知府!

但是蔡知府是高升了,可他黄文炳就遭殃了,好好的无为军,一下就不足了万户,他这通判,也成了个空头闲职。

这也是何为黄文炳身为无为军通判,却三天两头就往江州知府这,跑动频繁的原因了。

除了走走门路,寻个差使,其实在黄文炳的潜意识里,蔡九,就是害他没了实职的始作俑者。

来一杯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s://m.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权力巅峰:从报复出轨老婆开始
权力巅峰:从报复出轨老婆开始
因为靠山落马,秦山惨遭排挤,成为官场边缘人,前途黯淡无光,被老婆一家百般嫌弃。然而,意外得到的一份绝密资料,让他掌握了许多权贵男女的黑色隐私。命运的齿轮从这一刻开始转动,他如鱼得水,一路拿捏征服,一路
天选之主
退位让贤
退位让贤
穿越大明王朝,成为朱标第三子朱允熥。适逢朱标身死,朱元璋欲立朱允炆为皇太孙。关键时刻,朱元熥只能挺身而出:“请皇爷爷即刻下旨,立我为皇太孙,登基称帝,继承大统!”
姜阿山小树
百年修仙,我快死了金手指才来
百年修仙,我快死了金手指才来
极西行者
顶级贵女的炮灰逆袭
顶级贵女的炮灰逆袭
关于顶级贵女的炮灰逆袭:沈昭昭,镇国公府的嫡长女幼受尽宠爱,性格骄纵,意外绑定快穿系统后,开启几世轮回。可为什么她会被绑定呢?在现代世界,她凭借万人迷光环,打破替身的悲惨命运;于宫斗世界,依靠制香天赋
晨遇楼
她智商200,你说她只是个宝宝?
她智商200,你说她只是个宝宝?
在她六岁父母死于车祸后,她就越发的沉默寡言。这些年她一直在军区做网络安全方面工作,甚至辗转于各大军区学习挑战。她天资卓绝,虽然年仅20岁,已经是打遍全军区无敌手了,整个网安所无人能出其右。可直到遇到了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