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南明

第四百二十四章 大疫(1/2)

天才一秒记住【车毅小说网】地址:http://m.cheyil.com

首发:~第四百二十四章 大疫

这些军队的战斗力相当强大凶悍,便是李定国都得忌惮三分。

交接之后他前去找黄锦。黄公公最近心情很不错,培植了孙瑞之后这厮很有孝心,将五百两银子送到了黄锦手上。

孙瑞觉得继续潜伏的价值明显高于奋力一搏。

艾能奇还是一贯的忠厚老实,和声说道。

毕竟经过那么一出后桂王肯定会更加小心谨慎,稍有不慎就会露出马脚。

太监不能人道,故而对钱的欲望也比一般人要强。他总是绞尽脑汁思考赚钱的方法,这种主动送上门来的机会当然不会错过。

是以孙瑞决定一步步来,争取为朝廷探听到更多有用的讯息。

黄锦满意的点了点头,摸了摸光秃秃的下巴笑声道:“好,很好。咱家就喜欢孙掌柜这种明事理知进退的人。你放心好了,只要咱家在这桂王府一天,你这采买的生意便黄不了。”

和所有的太监一样黄锦喜欢钱,甚至是爱财如命。

黄公公可算是桂王的心腹,和黄公公说上话就相当于和桂王说上了话。

五百两对黄锦来说虽然不多,但这种被人巴结奉承的感觉实在是太爽了。

但是大西军的控制范围一定不能只局限在建昌附近了。必须要有所延伸、扩展。

至于说什么桂王仁厚的屁话孙瑞是一个字都不信。

虽说还有一个黔国公沐天波在,但毕竟军事才能有限,是扛不起秦良玉交过的这面大旗的。

李定国和艾能奇就这一点已经达成了共识,聚在一起对着舆图分析。

小国间于齐楚。

孙瑞一副大喜过望的样子:“多谢黄公公。”

“义兄说的对,是能奇贪心了。”

当然孙瑞不会想要直接毒杀桂王。

还有那个文安之,也不知是有什么魅力,竟然能让一众将领俯首听命没有任何犹疑。

他们之中的大部分乃是当初的闯军,接受朝廷招降之后摇身一变成了明军。

想到这里孙瑞便冲黄锦道:“事关重大,鄙人这就回去配置防疫的药材。”

艾能奇沉吟了片刻道:“云南虽好,可毕竟距离中原太远。我怕儿郎们入滇后心中的那口气便泄了啊。”

李定国笑道:“基本上都是差不多的,无非是山更高一些,天气更冷一些。儿郎们会适应的。”

处理完贾章后,孙瑞成功取得了桂王的信任,成为了桂王府的药材供药商。

偏居一隅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

“若是瘟疫的话怕是有些难办了。这瘟疫来势凶猛,寻常的药材难以根治。”

听到这里孙瑞不禁眼前一亮。

却说这日他像往常一样将药材送到桂王府。

孙瑞心道这确实是个极为有用的讯息,待他回到药铺就将其写下来送往南京。

“唔,这样的话为兄就定了。你来坐镇建昌,为兄率部入滇。”

可现在,满打满算大西军也只有八万人,仅仅靠八万人能做什么?

一袖乾坤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m.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万族尊我为天帝,只因我九个徒弟!
万族尊我为天帝,只因我九个徒弟!
周海穿越荒古星域,获得收徒系统!每收一个弟子,就能十倍获得弟子的强大体质,以及随时增长的修为!为了让弟子们每天提升修为,周海从不藏私,各种宝物神丹要多少有多少!弟子们说:师父太好了,比父母更疼爱我们!周海:徒儿们呐,我就你们几个打工人,不疼你们疼谁啊!
乐逍遥
剑道之主
剑道之主
这是武道为尊的世界,强者可以上天入地,气吞山河,威震寰宇,无所不能! 少年秦浩,得神秘剑塔,一人一剑,以凡人之躯,战万界天骄,终成剑道之主!
佚名
水浒:灌口李二郎传
水浒:灌口李二郎传
现代特种兵穿越水浒世界,化身灌口李二郎,机缘巧合,除掉叛变草头神,得二郎显圣真君传艺,汇合天下英雄起兵反宋,威服四夷,以雪人神之愤。 徽宗年间,内忧外患,主昏臣庸,狼心狗肺之徒汹汹当朝,奴颜婢膝之辈纷纷秉政,四方蛮夷磨牙吮血,华夏文明危机四伏…… 纣无道,起而伐之,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且看李二郎左牵黄,右擎苍,金弓银弹,率一百零八星,一千二百草头神,以三尖两刃刀还世间朗朗乾坤!
太玄岳
锁春宵,我把太子殿下拉下神坛
锁春宵,我把太子殿下拉下神坛
上一世,她为了渣男不惜退婚太子,赴汤蹈火。 可渣男却害她满门枉死,还带着心机女登堂入室。 她更是被渣男渣女一把火烧成了灰烬。 死之后,她才知道原来当初的一切都是渣男的算计。 而太子,竟然对她痴心不悔,情根深种。 再睁眼,她竟然重回到了陛下赐婚她与太子当日。 这一次,她不仅要保全家人,手刃仇人,还要把太子殿下捧在心尖上好好待他。
蒜香烤蘑菇
朕如此昏庸,怎么成了星主
朕如此昏庸,怎么成了星主
穿越大周皇帝,只要败坏国运,就能获得奖励,甚至能飞升成仙。 当一个明君咱不会,当个昏君还不容易? 于是李天重用太监,成立西厂,监察百官;取消早朝,让皇后批阅奏折,以后宫干政;重用外戚把持朝政,军权旁落…… 可是。 “启奏陛下,西厂抓获贪官污吏百人,如今朝堂清明,政通人和!” “启奏陛下,户部税收一亿两白银,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富足!” “陛下,末将灭十七国,大周疆域扩大三倍,无数小国派出使臣觐见陛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