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车毅小说网】地址:https://m.cheyil.com
首发:~第93章 虎贲铳的威力!
枪托、护木、背带、准星、照门,同样是没有什么技术难度的。其实,明军的很多火铳,甚至是火炮,都按照有准星和照门,还有详细的刻度,可以根据刻度来调整射击角度。这些,都是徐光启改进的。可惜他去年就去世了。提到徐光启,后世的人都承认,此人乃大明第一科学家,可惜一直不怎么受到重用,郁郁不得志。否则,明军的火器装备,肯定会更加的厉害。
以浮山所匠作坊目前的工艺,什么时候能够制造出满足设计需要的枪管,还是个未知数。同时,由于枪管是卷制的问题,在射程和精确度上,肯定不如机械制造出来的枪管。同时,炸膛的几率依然比较高。不过,这没有关系。历史上的米尼式步枪,最大射程达到918米,在550米之内基本能够准确的命中目标。即使是各项指标完全减半,最大射程只有500米,在300米范围内准确射击,也是划时代的武器了。
红心只剩下一个小洞,米尼弹却是不见了。
同时,米尼弹的制作也在进行中。相对于膛线而言,米尼弹的制造,就要简单多了。至于燧石的击发,也有工匠解决了技术难题。本来大明朝自己就有燧发枪,有些工匠是知道击发原理的,照搬过来就是了。颗粒状火药的制作,开始时有些麻烦,后来也被聪明的工匠解决了,《纪效新书》和《武备志》都是有记载的。此外,一些上了年纪的工匠,也知道大体的制作方法,仔细回忆起来,反复试验,颗粒状火药就出来了。
要是能够提升到一百次以上,那就更加完美了。
为了统筹虎贲铳生产的各项要素,张准成立了装备司,由周石文和罗大山两人担任管事。张准一次就给了周石文和罗大山一千五百两白银,作为虎贲铳的启动资金。如果这个资金不够,还可以继续问张准要。根据三人的测算,在技术相对成熟的前提下,每支虎贲铳的成本,应该是二十两银子左右,大约相当于一支纯钢长矛的价格。同样的价格,威力却要比长矛厉害多了,可见技术发明的重要性。
“砰砰砰!”
张准亲自拉动了绳索。
周石文小心翼翼的将所有的部件,都组装起来,形成了有史以来的第一支虎贲铳。经过反复检查以后,周石文将米尼弹用推弹杆送入了枪管里面,然后在火药池撒入颗粒状火药。燧石也已经准备妥当。至此,发射工作全部完成。
其他的工匠,也对米尼式步枪进行了充分的质疑,从各个细节进行质疑,然后共同探讨问题的解决办法。大家想到了很多细节上的问题,也全部解决了这些细节上的问题。不过,这依然是理论上的。到底能不能制造出来,还要亲自试验过才可以。
“如此说来,这个米尼式步枪还真是可行的。”
差不多五天以后,第一根带膛线的枪管,才终于生产出来了。膛线的确是完全对上了。张准用这根枪管进行测试,其强度用来肉搏还是足够的。不过,这样的枪管,能不能用于实战,还必须经过多次试验。
一股黑烟冒出来,空气中马上充满了呛人的火药味。
所有人的耳膜,都是轻轻一震。
周石文等人就用绳索,将虎贲铳固定好,用绳子绑在扳机上。这样做的目的,当然是为了防止炸膛。毕竟,这是第一把样枪,所有的部件都是第一次生产出来的。谁也无法保证,它会不会来一个炸膛,给众人一个下马威。万一炸膛,可不是闹着玩的,大家当然没有必要冒险。
时间一分都不能耽误。
从十次到五十次,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好家伙,正中红心。
张准将国产的米尼式步枪命名为“虎贲铳”。
在明末这个纷繁复杂的环境下,米尼式步枪自然是越早装备越好。
当然,要是质量更加优秀,枪管寿命达到两百次以上,张准做梦都会笑的。
借我三千虎贲,复我浩荡中华!
在虎贲铳前面大约100米的地方,树了一块巨大的杉木板。杉木板的厚度,有足足三寸(大约100毫米)。按照测算,虎贲铳如果是直线射击的话,应该是打在木板上的。木板中央有圆圈,圆圈中间有红心。打中红心,说明准确度极高。打在圆圈内,说明准确度还可以。如果打在圆圈外,甚至是连木板都没有打中,就说明准确度实在是太糟糕了。木板的厚度,则是用来测算米尼弹威力的。
张准说到做到。
“砰!”
刺刀的问题就更加容易解决了。现有的三棱刺,经过改造以后,就可以套在枪管上使用。卡座的加工有一点点的难度,却也不是很大。枪托和护手,更是一点难度都没有。崂山最不缺的是什么?木材!质地极好的榆木、楸木、柞木、杉木、胡桃木,要多少有多少。
“开始吧!”
令人惊讶的是,这根枪管,居然一直没有炸膛。一直打到了第五十发子弹,枪管依然没有炸膛。从这方面来说,绝对称得上是奇迹。当然,这和米尼式步枪的先进原理有关,膛压大大的减少了,炸膛的可能性自然大幅度降低。最终,枪管在第八十九次射击的时候,才彻底报废了。
拉丁海十三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s://m.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