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87

第一百二十三章:收徒(1/2)

天才一秒记住【车毅小说网】地址:https://m.cheyil.com

首发:~第一百二十三章:收徒

目送李若羽离去,李东升觉得自己应该喝一杯白酒压压惊。

面对刚才的白皙,李东升真差点忍不住了!

还好,他强行克制了自己的欲望。

可以后收了这么一个活宝,李东升似乎已经看到了余生的黑暗。

“什么,东升要收徒,还是个女的?”

“华仔,李东升要收徒弟了,是个女的!”

“哇塞,李若羽这是什么运气啊,竟然能让老板收她为徒?”

“”

仅仅不到十分钟,李东升要收李若羽为徒的消息便传遍了整个车厢。

此时不论已经休息的还是没休息的,全都穿好了衣服走到餐厅,企图见证这伟大的时刻。

“诶,你听说了吗,老板收徒要求很苛刻的耶,磕头敬茶,一个步骤都不能少!”

“嗨,能拜老板为师傅,别说磕头敬茶了,就让我给他生猴子,生一堆猴子,我都乐意,李若羽太好命了!”

“就是就是,刚刚李若羽还跟我们说,他要去找老板,让老板收她为徒,紧接着就传来了老板要收她为徒的消息,你说咱们要不要也学学李若羽,去老板那里毛遂自荐啊!”

“东升,你咋想起来收徒的啊?”

“李东升,你一个商人收艺人当徒弟,你怎么想的?”

“东升,看来演艺圈,以后要风起云涌喽~”

面对突然的重磅炸弹,所有人都好奇的盯着餐厅中闭目养神的李东升。

只不过新人在窃窃私语,而像鹤轻柔和崔壮,华仔这样亲近的朋友,则是看出了一丝不同。

李东升只是轻轻摇了摇头,并未跟他们多说,难不成自己要告诉他们,他是被李若羽逼宫了?

就在万众瞩目之中,李若羽的包厢门打开,李若羽换上了一身高贵的旗袍,秀发高挽,缓缓走到李东升的面前。

双膝跪地,恭敬地磕了三个响头,接过孟晓瑞递过来的茶盏,恭敬的递给李东升。

“师尊,请饮茶!”

李东升闭着的眼眸缓缓睁开,他上下打量着李若羽,单手接过她递过来的茶盏。

略微一沉吟,还是打开盖子一口饮尽。

李若羽见到李东升喝了自己的茶,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放了下来。

她恭敬的跪在李东升的面前,再次磕了三个头,并未起身,准备聆听李东升的教诲。

李东升随手将茶盏放在一旁,扫了扫车厢内的吃瓜群众,轻轻开口。

“我李东升今年二十四,从来没想过自己会收徒弟,为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为徒弟指引人生前进的方向。”

“说实话,我都不知道我的方向要等待谁去指引,可不管怎么说,今日我受你六个头,喝了你的茶,你的一生便与我有了数不清的因果。”

“从今往后,你便是我的家人,我也会尽力指引你正确的方向。”

李东升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双手将李若羽从地上搀扶起来,宠溺的摸了摸他的脑袋。

“师尊请放心,虽然您只比我大了三岁,可年龄不是问题,我一定会像尊敬我父亲一样尊敬您,爱戴您!”

李若羽被李东升抚摸着脑袋,嘴角勾起一丝弧度,言语中,对于李东升满满的恭敬。

“行了,该看得热闹都看完了,大家散了吧,若羽,你跟我来~”

挥挥手示意大家解散,李东升冲着华仔点了点头,带着李若羽回到了自己的包厢。

“我原本是想让你们跟我回东北,我成立一家传媒公司之后,在横店给你们投资,给你们找一个好导演,将你们带出一些名气。”

千里一溜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s://m.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开局生命值只剩十秒,我必须撩妹?
开局生命值只剩十秒,我必须撩妹?
从小把我带大的孤儿院院长去世,给我留下200万的遗产。女友知道后,哄我用钱买了豪宅,还不给我豪宅的钥匙。我气不过,找了开锁公司,直奔豪宅,却看到女友和别人在一起!拉扯间,我被推下楼,当场殒命!再睁眼,
佚名
重生:被抛弃的我成了京圈大佬
重生:被抛弃的我成了京圈大佬
前世,他深陷黑暗深渊。他被他诬陷抄袭论文,无论如何声嘶力竭地辩解,母亲和师姐都对他充满怀疑与失望。一句句如利刃般的话语,“早知道你这样,我还不如出生时就掐死你”“有胆抄袭没胆承认,你怎么变得这么龌龊”
佚名
官场:婚姻做线,我被生活提着走
官场:婚姻做线,我被生活提着走
相亲认识结婚后,他和妻子珠联璧合,生活幸福美满。可是没想到的是,结婚没多久,妻子就出现了异样。连续一月的加班,跨级提拔的职位,呈指数上升的薪资,让他意识到妻子出轨了。终于,他的婚姻在痛苦和背叛中走向了
佚名
不当舔狗后,娇软知青扑入怀
不当舔狗后,娇软知青扑入怀
追求李姣姣七年,修成正果,江诚为了能给李姣姣想要的一切,奋斗一生,创立亿万家产。结果却被李姣姣和她的奸夫活生生送进了焚烧炉,死不瞑目。一朝重生,还想让老子继续当你的舔狗?做梦!李姣姣:江诚,你若不将工
佚名
猎人后代?反派见我直发慌
猎人后代?反派见我直发慌
他身为猎人的后代,继承了祖辈敏锐的洞察力与高超的生存技能。一次意外的机缘,让他跨界闯入了充满危险与挑战的雇佣兵世界。在这里,他将放下传统猎枪,拿起更具杀伤力的武器,开启全新的冒险之旅。在这个多元化的时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