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修行菩萨行门诸经要集

大乘修行菩萨行门诸经要集卷上(4/4)

天才一秒记住【车毅小说网】地址:http://m.cheyil.com

首发:~大乘修行菩萨行门诸经要集卷上

复次修行菩萨。应有十种行愿。何者为十。所谓一者愿我为诸众生尽未来劫住于世间。如是愿者是普善愿。二者愿我最后亲侍供养一切诸佛。如是愿者是普善愿。三者愿我令一切众生住于普贤菩萨行愿。如是愿者是普善愿。四者愿我积集一切戒行功德。如是愿者是普善愿。五者愿我普修六波罗蜜。如是愿者是普善愿。六者愿我满足菩提戒行。如是愿者是普善愿。七者愿我庄严净一切佛刹。如是愿者是普善愿。八者愿我生于十方佛刹。如是愿者是普善愿。九者愿我深求一切佛法善自开解。如是愿者是普善愿。十者于诸佛刹成等正觉。如是愿者是普善愿。佛子当知。是修行菩萨十种大愿。以愿力故。速获菩萨具足行愿。

复次修行菩萨。复有十种魔障。何者为十。所谓一者忽生退心我不成佛。是其魔障。二者正起勤修忽然弃舍。是其魔障。三者少分功德而生厌足。是其魔障。四者乐住隐僻善行俱舍。是其魔障。五者弃舍一切善愿。是其魔障。六者舍断烦恼乐修灭定。是其魔障。七者断割世法。是其魔障。八者退舍菩萨道行。是其魔障。九者不乐劝化众生。是其魔障。十者诽谤佛法。是其魔障。佛子当知。是修行菩萨十种魔障。若菩萨远离是等。不久速得如来十种记别地位。

第六

出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中(显说四条行)

初修行菩萨初学檀波罗蜜发起菩提心

无散乱已菩提心散乱故摄念六波罗蜜行

解烦恼因缘

菩萨初发菩提心持六波罗蜜行

尔时圣者舍利弗语圣者富娄那言。复次富娄那修行菩萨。应当初学檀波罗蜜。何以故。贪惜世业无始习气。若修行菩萨舍施之时。悭心则舍。因则能发菩提心。若发菩提则能渐渐增长成就。若渐增长成就。则渐远离二乘。若渐远离二乘。则复升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譬如雨中安置瓦瓶。是瓶所入第一雨滴。及最后滴。非缘前后二滴水。瓶得满要其中间。雨滴渐入而得盈满。富娄那当知亦复如是。若修行菩萨不应以初发菩提心故而成佛道。亦不以最后菩提树下而成佛道。以是义故。初发菩提心故。乃至最后于其中间。菩萨渐证佛道。发起种种善行。三阿僧祇修行利益资助佛道。是以仁者富娄那。修行菩萨不应散乱心无所染。

尔时圣者富娄那语圣者舍利弗言。修行菩萨如何摄心而无散乱。舍利弗言。菩萨助佛道故。若发邪行恶见将为善利。当知我今所发恶行。应是菩提利故。何以故。为我是邪见不断世间生死。是以我身变易世间。方便利益无量众生。以是义故。修行菩萨如是智慧心无散乱。

尔时富娄那语舍利弗言。若菩萨菩提心乱。如何相貌而得知耶。舍利弗言。此心散乱。是声闻缘觉乘人障其道故。若求二乘道果。当知则是散乱心也。何以故。二乘道行不应菩提。若修行菩萨贪嗔痴见尚不散乱。何以故。为此三毒见助佛道故。转易生死利益菩提。以是见故生于世间。善巧方便圆满六波罗蜜。修行菩萨以资助烦恼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富娄那。当知若修行菩萨摄念心故。而生障善。当知则是散乱。复有相应声闻辟支佛摄念菩萨。亦是散乱。若非此等摄念。不断生死资助道故。不应乱心。何以故。为摄念故。修行菩萨在于世间。以善巧方便。摄念相续。不断生于世间。生已则受檀波罗蜜持戒波罗蜜忍辱波罗蜜精进波罗蜜禅波罗蜜智慧波罗蜜。修学如是。摄念资助世间生死道故。修行菩萨应当如是授学。乃至成佛。而无有舍。富娄那。当知修行菩萨不应厌离烦恼。何以故。以智识别烦恼。作是思念。是等烦恼饶益我身。助我成佛。若此烦恼有相。可以上妙供养。何以故。为此烦恼故。修行菩萨常所护惜烦恼。以是义故。应当以智识烦恼因。何以故。为我善巧方便。不摄三界系缚。令我增长圆满六波罗蜜故。速得菩提。若六波罗蜜渐渐增长。我则解脱世间生死系缚而得宽慢。富娄那。当知譬如车载重物。以车重故车轴渐渐研磨载物才入到城。其轴事毕则断。当知因烦恼故。三界而有生死修行菩萨若烦恼故。续续生于世间。六波罗蜜则得增长圆满。若六波罗蜜渐得圆满。则生死烦恼渐得微薄。若生死烦恼渐薄。则能决定渐近佛位。若修行菩萨坐菩提树已。则起萨婆若智。前后烦恼当则断灭。无复更生。是诸烦恼所作已办。菩萨成正觉已。烦恼无复有缘。譬如车轴载重入城。事毕然乃始断。修行菩萨若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已亦复如是。烦恼事办无复有缘。是以当知为是利故。中间不断烦恼。修行菩萨纵被嗔骂。返从乞求所须。皆是助道善缘。发起菩提心故。若摄罗汉心智亦是。修行菩萨助佛道故。若无罗汉行门。如来从何制修罗汉道果。以制修故。而助佛道。

尔时世尊于摩诃般若伽他所说。譬如世间若树木无芽则无树身。若无树身枝叶花果无由盛茂。当知众生若无菩提芽种。诸佛不现世间。若佛不出于世。声闻从何而起譬如明灯要赖炷心。而是炷心不因第一火焰而能烧尽。亦非不因初焰而尽。复非后焰烧灭而尽。亦非因后焰而尽。以是义故。前后中间焰焰相续故。炷心烧尽。菩提亦尔。非缘初心成佛。亦非后心。前后中间相续心故。而能成佛。何以故。刹那刹那菩提心故。而成佛道。若修行菩萨布施不著我相人相受者相。心无所求无悭吝心。如是布施。纵施少分等施无量。则是修行菩萨。具足檀波罗蜜行。

复次修行菩萨若恒念如来圆满威神。显扬圣德。则是菩萨甚深戒行。若菩萨渐减佛说戒相则亏。若修行菩萨顺世法故。虽受五欲心念三归。是故愿我成等正觉救度众生。此则已住持戒波罗蜜行。修行菩萨如是智慧念心不犯不名犯戒。若修行菩萨于亿劫中。虽持十善戒行。若乐声闻阿罗汉果。当知则是增上缠犯亏于大乘。是为修行菩萨持戒波罗蜜行。复次若修行菩萨发广大心见诸众生。禁闭牢狱枷锁杻械栲楚鞭挞。斩其头项割截手足耳鼻身分。尔时菩萨念言。愿我代彼普受诸苦。令一切众生皆得安乐。若有恼我难忍能忍心无恶对。当知如是修行菩萨则是慈忍波罗蜜行。

复次修行菩萨愿为众生乐住世间成熟众生。清净佛土苦行逼恼行而无疲倦。当知则是菩萨精进波罗蜜行。

复次修行菩萨若色声香味触五欲所缠。不乐声闻罗汉道果专念菩提。当知是人恒在禅波罗蜜行。

复次譬如商人欲入大海船舶不修。商人及财陷没当尽。若预修船宽广牢固。商人及财皆达彼岸。修行菩萨虽有道心。若无坚牢智慧。不久退失菩提。是以智慧波罗蜜。成就菩提无所缺陷。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刹那一念无上菩提。则是修行菩萨过于无量二乘功德。智慧波罗蜜行。

第七

出花严经入法界品(显说一条行)

初修菩萨发起菩提心故喻类声闻无所能及

善男子。譬如师子兽王。为诸兽故哮吼大声。以其声故。师子初生子而得肥壮勇健跳梁。诸兽闻其大声悉皆逃窜。初修行菩萨。喻若师子初生子息。菩提发吼菩萨亦复如是。是以如来萨婆若智。为初修行菩萨故。吼赞佛性。皆以如来善教引故。菩萨而得智慧勇健。菩提增长。若诸众生贪著烦恼而自损减。譬如师子身筋造作筝弦其音若奏余弦悉断。如来以波罗蜜。成熟菩提起发心故。若有赞叹五情俱断二乘道行皆悉俱断。譬如以象牛杂乳盛满大池。若以师子真乳一滴入池。是诸杂乳悉皆流出不住同池。菩提心乳亦复如是。百千劫中积恶罪业。以师子菩提心故。罪障悉皆坏灭无余。二乘解脱与菩提种性不堪同居。善男子。譬如迦陵频伽。犹在卵中若发声音雪山大鸟声不能及。修行菩萨亦复如是。生死卵中发大菩提心故。所修功德大悲势力。若声闻缘觉无能及者。善男子。譬如金翅鸟王。其子初生目则明利飞则劲捷。一切诸鸟虽久成长无能及者。修行菩萨亦复如是。发菩提心为法王子。智慧清净大悲勇猛。一切二乘虽已历劫久修道行。皆不能及。

第八

出宝髻所问经(显说一条行)

解修行菩萨一种持戒清净行波罗蜜

尔时佛告宝髻菩萨言。善男子何者是修行菩萨。持戒波罗蜜清净行。善男子。修行菩萨有一种持戒清净行。何者为一。所谓于无上菩提而舍心复有。是心若不相应事者而能相应。是心于三界中胜上为最。是心超越声闻缘觉。是心能救一切度达三界众生至于彼岸。是心能类无价宝珠而为等量。是心深重护念无舍使无暂忘。善男子当知。修行菩萨为十种尸波罗蜜清净行。何者为十。所谓三种身净行。四种口净行。三种意净行。是为十无尽清净戒。

第九

出演法师品经(显说二条行)

修行菩萨挍量声闻法教 修行菩萨于诸刹土修学菩萨行门

尔时佛告舍利弗言。舍利弗。譬如有人自言我能入大海至海底坐。是人既见海已则于牛迹涡中动摇手脚自云我学拍浮。他人告言。汝自昔云我入大海取海底坐。何故今日不入海中。其人答言。我先于此牛迹水中习学。然后方入大海。舍利弗于意云何。是人所修邪正。以不所拟作者。善巧方便以不所执。我入海底。先于牛迹涡中习学。舍利弗言。不也世尊。若人愿入大海。必须入海习浮。佛告舍利弗。亦复如是。佛入涅槃后。世有法主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于是大乘经典信心供养。显扬如来智慧圣德恭敬尊重。既缘大乘深义。智慧狭劣不达其底不解其义。后时依止声闻。修习杂学阿含经论。以名闻利养故。与诸檀越交通。若有比丘。不习大乘经者。随顺递相谄曲心故。构引伴侣乐学声闻。牛迹水涡习学拍浮。舍利弗。以是义故。若修行菩萨所将大乘经典而求佛智者。是修行菩萨应学如来威仪集行。若如来在于无智众中。不共交通亦不所受。除施法外默然不语。修行菩萨亦复如是。如闻诸佛刹土诸大菩萨摩诃萨见在。住持百千善巧方便。于诸百千刹土。习学教授亿百千众生。令得神通大力而得善行功德。舍利弗。修行菩萨应当于诸刹土随诸菩萨习学法行。复应学彼威仪行业禅定解脱三昧三摩钵帝善巧方便威神五通解脱故。随其修学。然于空闲静处。心念十方刹土诸大菩萨随机方便。不应乐入声闻智慧受持习学。

第十

出决定毗尼经(显说二条行)

解声闻及菩萨如何授教戒行律仪相应 又解三毒类定轻重

尔时圣者优波离。从禅定起。诣于佛所稽首顶礼退坐一面。而白佛言。世尊。我今向来宴坐入定而有所思。世尊。先为声闻缘觉乘人。及初修大乘行菩萨。为其制戒清净律仪。如来所说。宁舍身命不得犯戒。我于毗尼律藏。名为上首。今如来在世若复涅槃。我当云何教授戒律。若声闻缘觉乘人修持禁戒不令缺犯。复当云何。教授初修大乘行菩萨修持护戒。世尊。是以为我广说教迹。我今密于佛所听闻授记。我则以佛威神力故。敢当自制我若摄授禁断律仪。愿佛慈悲为我宣说。云何犯戒。云何无犯。世尊今此会中声闻菩萨无量众集。堪可表示。

尔时优波离说此语已。佛告优波离言。汝为声闻应机别说清净戒行。复为初修大乘行菩萨故。善巧方便应机别说清净戒行。何以故。优波离。若声闻持戒当知戒行差别。与初修大乘菩萨戒相违背。则非菩萨净戒。若初修大乘菩萨持戒清净。则与声闻戒行违背不同。非是净戒。所以者何。若声闻志愿力故乃至刹那不求世间生死。亦无所乐亦无所愿。是其声闻清净戒行。若初修大乘行菩萨志愿力故。愿我无量劫时。于此苦海救度众生。心无疲倦。是其初修大乘行菩萨清净戒行。以是义故。优波离当知。各为随机当说禁戒。若为初修大乘行菩萨说戒顺于他心无恼众生。若为声闻说戒利己不顺他心。若为初修大乘菩萨说戒宽容方便。若为声闻说戒无所宽容禁戒严切。若为初修大乘菩萨说戒。可以长远无相所说。若为声闻说戒。可以严切。执见有相为其所说。优婆离。何故初修大乘行菩萨。兼顺他意而令修学。何以故。声闻不顺他意而令修学。优波离当知。初修大乘行菩萨。各各随机引化众生。顺他心故无所恼故修持戒行。若声闻则非他心故修持戒行。何故初修大乘行菩萨戒行宽容无犯。何故声闻禁戒笮狭严切。优波离当知。若初修大乘行菩萨晨朝有犯应当结罪至午。若菩提心无间断戒聚成就则非所犯。若当午时有犯至于黄昏。菩提心无间断戒积成就则非所犯。若黄昏有犯至于初夜。菩提心无间断戒积成就则非所犯。若初夜有犯至于中夜。菩提心无间断戒积成就则非所犯。若中夜有犯至于后夜。菩提心无间断戒积成就则非所犯。优波离当知。初修大乘行菩萨戒行宽缓。若有菩萨结罪有犯不应悔惧。复次若声闻犯戒戒相则灭无复更全。何以故。若声闻持戒除烦恼故。如救头然烧衣。心速为求寂灭涅槃。坚持戒行。云何初修大乘行菩萨。长远修行无相无著不离世间。云何声闻执相一生断灭现前修学。优波离。若初修大乘行菩萨喻若恒河沙劫虽受五欲快乐。菩提心无暂舍。当知是菩萨戒行无缺。何以故。为初修大乘行菩萨。后时成熟菩提心故。若在睡眠五欲尚无所染。况在觉悟。所以者何。若初修大乘行菩萨。不应一生总断烦恼。若菩提成熟烦恼自灭。若声闻修习道行。犹未成熟。是等其心刹那不愿更生世间。是以一生迅速修行。喻若救头。优波离当知。初修大乘行菩萨。长远心无厌倦随入修行应知。声闻一生暂时修学。以是义故。优波离。汝若为初修大乘行菩萨。教授说戒宽遮顺他意故。长远深邃教其修学。若为声闻。教授说戒不应顺他亦无宽缓。何以故。初修大乘行菩萨。为大因缘修法器故。而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菩萨不应厌惧世间。愿我无量长远劫时。为众生故。受生死苦。是以如来不为修行菩萨。而说出离三界生死苦海悔过因缘。所以者何。如来为修行菩萨故喜悦欢心。为说甚深清净因缘。无过无缠无障空相如是与其言说。若菩萨闻是说已。乐住世间无有厌倦。乃至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尔时圣者优波离白佛言。世尊。说有三种三毒重罪。或缘贪欲相应。或缘嗔恚牵缠。或为愚痴。何者最重。何者最轻。愿为初修大乘行菩萨。说其轻重方便戒行。

尔时佛告圣者优波离言。若初修大乘行菩萨。以恒河沙劫。常犯贪欲种类罪故。若信受大乘而生一念嗔心。结罪重于贪欲。何以故优波离。若嗔心发动则能舍弃众生。若舍嗔贪欲心发则摄众生。菩萨而无厄难。何以故。优波离。佛说若犯贪欲舍离稍慢。犯罪稍轻。若犯嗔恚解离稍速。获罪甚重。若犯愚痴解离则速得罪稍深。优波离当知。三毒轻重如是。修行菩萨应当守护善巧方便智慧心故。无令缺犯。

第十一

出遍清净毗尼经(显说二条行)

解释菩萨行声闻行各各如何调伏其心 类于二乘轻重

尔时寂净天子白文殊师利童子言。初修行菩萨。云何调伏其心。若声闻比丘。云何调伏其心。文殊答言。厌离三界心惊动故。则是声闻调伏其心。若摄授世间无量法故。不断生死一切众生而施无畏利众生故。乐住世间。则是修行菩萨调伏其心。若厌离功德资粮。则是声闻调伏其心。若集智资粮功德无厌。则是修行菩萨调伏其心。若厌见一切烦恼则是声闻调伏其心。若摄一切众生烦恼。则是修行菩萨调伏其心。若不为众生故不念诸佛圣德。则是声闻调伏其心。若为一切众生故显现诸佛圣德。则是修行菩萨调伏其心。若所修行业诸天不证。则是声闻调伏其心。若复所修业行三千大千世界诸天普证知闻。则是修行菩萨调伏其心。若舍一切魔军。则是声闻调伏其心。若三千大千世界所有魔军令其发动。菩萨而能摧伏。则是修行菩萨调伏其心。若不明自身心量。则是声闻调伏其心。若明一切刹土诸佛如来圣德。则是修行菩萨调伏其心。若唯为自身。则是声闻调伏其心。若为众生故。修习摄念一切诸佛圣德。则是修行菩萨调伏其心。若为小乘解脱执速。则是声闻调伏其心。若以刹那智慧成熟菩提。则是修行菩萨调伏其心。若断灭三宝种性。是声闻调伏其心。若修学三宝种性。则是修行菩萨调伏其心。若喻瓦瓶坏破无复更全。则是声闻调伏其心。若喻金器破坏修持如旧。则是修行菩萨调伏其心。若以善巧方便不具。则是声闻调伏其心。若善巧方便相应。则是修行菩萨调伏其心。若十力四无所畏不具。则是声闻调伏其心。若以十力四无畏心相应。则是修行菩萨调伏其心。若避世间如避火坑。则是声闻调伏其心。若乐住世间如游园苑居住殿堂。则是修行菩萨调伏其心。若不具六波罗蜜并四摄事。则是声闻调伏其心。若修六波罗蜜并四摄事坚持摄念。则是修行菩萨调伏其心。若不断一切宿缘习气。则是声闻调伏其心。若除相续一切习气。则是修行菩萨调伏其心。略要言之。若心著数量亲近量法习学有量戒行三昧智慧解脱解脱知见。则是声闻调伏其心。若非量数以无量系亲近无量善巧方便所学戒行三昧智慧解脱复缘解脱所见。则是修行菩萨调伏其心。

尔时如来告文殊师利菩萨言。善哉善哉。如汝所说。此是修行菩萨初入调心法行。以何义故。文殊师利。听我所说乃至解脱。此调伏义多应成就圆满故。文殊师利。譬如二人同居一处。一人赞叹四大海水。一人赞叹牛迹涡水。文殊师利于意云何。牛迹涡水堪赞多不。文殊师利言。是坑微浅况堪类于四大海水赞叹轻重。佛言若声闻调伏现相亦复如是。譬如牛迹涡水自少不济无所赞益。当知小乘轻重若是。其有一人所赞大海者。文殊师利于意云何。是人堪任赞大海不。文殊师利言。大海功德无量赞叹无量。佛言修行菩萨亦复如是。应现修行无量。譬如大海不知滴量。大乘功德亦复如是。

尔时说此法已。一万二千天子。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各发是言。世尊我等。从今修行菩萨行处而能修学。愿引一切众生。令入此道。

大乘修行菩萨行门诸经要集卷上

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m.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从向往开始,成为娱乐圈吉祥物
从向往开始,成为娱乐圈吉祥物
【单女主+白露+文娱+有系统(但存在感比较低)+正能量】 云沐穿越到平行世界,机缘巧合之下,参与到了向往录制中,使本应该是最后一季的向往重新爆火。 而云沐也因此在综艺圈出名,得到各大老牌综艺的邀请。 无一例外,这些综艺在云沐的帮助下,也都重回巅峰。 在这期间,他认识了很多人,也得罪了很多人。 最后更是因为触碰到太多人的蛋糕被多方联合抵制。 不过云沐丝毫不慌。 “我有系统,你们有什么?”
佚名
军魂系统,从小兵开始崛起
军魂系统,从小兵开始崛起
关于军魂系统,从小兵开始崛起:(架空历史+逐步变强+发展势力+冷兵器战争+慢节奏)魔族入侵,金戈铁马,权谋争斗。穿越成南府的一名普通小兵的石闻远,出现在了被十万魔族大军围困的蓝襄城中,并获得了军魂系统。通过击杀敌军单位可以获得军魂碎片,碎片可以合成拥有神奇力量的军魂。“获得低级兵魂-民兵(灰)”“低级兵魂,增强使用者的战斗技巧,是用来填线的民兵所总结的战斗经验。”“获得初级兵魂-跳荡(白)”“初
清茶都尉
新欢闹上门,明小姐消失后司总悔疯了
新欢闹上门,明小姐消失后司总悔疯了
关于新欢闹上门,明小姐消失后司总悔疯了:爸妈车祸离世,将我托付给他们一直资助的陌生大男孩司锦修,十几年的相濡以沫他把我宠成了公主,结婚后他对我更是细心呵护,全江城的人都知道我是他的命,我们是人人艳羡的神仙眷侣。直到今年结婚纪念日那天,我发现了他家外有家,随后我接到小三挑衅的短信。“你个不知廉耻的女人,告诉你,锦修爱的是我,若不是你爸妈道德绑架让他养你,还必须入赘明家,你们永远没有可能,识相就乖乖
明锦
绝世游龙医王
绝世游龙医王
中医药大学毕业的罗天,为了筹钱救父惨遭女友和仇人设计,命悬一线,恰巧获得医仙传承。 从此,医道渡众生,武道镇寰宇!
古月
权力巅峰之绝处逢生
权力巅峰之绝处逢生
关于权力巅峰之绝处逢生:明天和意外,你永远不知道哪个先来!飞来的横祸让陆凡家破人亡,留下破败不堪的残垣破瓦。苦厄难夺凌云志,不死总有出头日!一个偶然的机会,陆凡闯进官场。在基层历练、成长、蜕变后,陆凡淬火成钢、破茧成蝶,终得偿所愿!爱意随风起,风止意难平!西北的土地种不出浪漫的玫瑰,满天的黄沙撒着最淳朴的爱恋!
骑狼的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