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重庆府志

卷之二祠祀志(2/3)

天才一秒记住【车毅小说网】地址:http://m.cheyil.com

首发:~卷之二祠祀志

教諭王楷重修;三十五年,知縣張宗文、教諭彭濱重修。

崇聖祠在文廟之後 名宦祠、鄉賢祠、忠義祠、節孝祠附

文昌廟在縣西南。

關帝廟在縣東。

社稷壇、神

壇、先農壇、龍神祠、火神祠、城隍廟在縣治東 厲壇

榮昌縣

文廟在縣治東北。明天順中,知縣盧善建。康熙二十二年,知縣史彰捐修。乾隆六年,知縣許元基修葺;十七年,知縣唐學海重葺;四十三年,知縣張星熠重修。嘉慶十四年,邑紳鐘宣琳捐築,學後山地植木五百株。道光九年,署知縣張履實、教諭寇宗重修靈星門、泮池黌垣。郡守陳大文記:自漢唐以來,尊祀先聖孔子,以門人為配。郡邑守長通得祀而遍天下,體制崇隆,巍然與他神廟異。春秋以時,循其典禮,蓋俾學者登聖人之堂,想見聖德之容,以學聖人之學,固不在擇吉壤、利科名也。渝屬之榮昌,俗尚禮讓,士富於文,城東北文廟在焉,建于前明天順中,至萬曆辛卯重修,其時科甲稱盛。後經兵燹,蕩焉無存。康熙二十二年,邑令史彰重建。乾隆初,邑令許元基、唐學海先後補葺,歷年既多,漸就傾圮。邑之人觀禮廟中,諮磋太息。有言者曰:吾邑博士弟子,好學多文,由來舊矣。況遭際聖天子,重熙累洽,教化昌明之會,宜其蒸蒸日上,取青紫如拾芥。乃科目之盛不如昔者,得母廟貌剝落,先聖不安,於妥侑而無以默相之故。歟言未既,有以青鳥之說進者,曰:古人作宮室,必協方辨紀,向陽背陰,中正當位,神人咸喜。今周觀殿廡,方位不協,坐向失宜,揆諸元運理氣,昔盛今衰,職此之故。公等有意于維新,盍改作乎,眾皆曰:善。乾隆四十三年春,權邑事彭君天採擇士之通曉堪輿者,相度陰陽,負艮面坤,以復古制,位既成矣。其年閏六月,朱大尹瑴以粵西名進士來蒞斯土,下車之始,郎捐俸錢為倡,鄧廣文在珩助之,薦紳士庶咸樂輸恐後,庀材鳩工,諏吉揆日,建大成殿、崇聖祠東西兩廡,齋戒、省牲、神禦、樂器各有所,鄉賢、名宦、忠孝、節義各有祠,砌以文石,垣以堅甓,翼翼巍巍,廓舊規而光大之。是役也,經始於戊戌之秋,迄明年己亥,期月而告成,計費四千餘緡。時余以公事在成都,朱君寓書于餘,乞為文記之。余唯聖人之道,仰鑽前後,無乎不在,而必廟焉,以饗之,良以學者之精神,非是無以寄焉。耳至於宮牆數仞,已極美富之觀,諸生習禮其中,登其堂而心源如接,是以得之於心者,發而為文,其精者足以載道,次亦可以策名于清時,人才蔚起固其所也,而何有于方隅向背之拘拘為哉?然儀禮首重宮室之制,凡明堂、太室、靈台、辟雍,東、西、南、北正隅之向,各有其位,豈以夫子廟堂而可忽諸?唯人才盛衰則斷不系於是。諸生苟以聖人之心為心,繼自今匯征連茹,人文日起,要皆由於正誼明道之所致,而地靈藉以發其奇,則知所本而道,愈光科舉之學,其小道餘事耳,諸生其然餘言否乎。廢昌州六經圖碑《碑目考》:在昌州郡學,郡人楊甲鼎卿著。《宋藝文志》:《六經圖》共六卷,楊甲撰,毛邦翰補以《五經》並《周禮》為六,凡三百二十二圖。祭器道光癸卯春正月,教諭寇宗率文武紳耆敬制,正案點錫祭器全並為兩櫃貝擃之。

崇聖祠在文廟之後 名宦祠、鄉賢祠、忠義祠、節孝祠附。道光十六年,邑人趙富身建。

文昌廟在縣北街。

關帝廟在縣城南。

社稷壇在縣城南 神壇在縣城北 先農壇在縣城東 龍神祠在縣城東 火神祠在縣城西北 昭忠祠、城隍廟在縣城東 厲壇在縣城北

五穀廟在縣東北 倉聖廟在縣西南 陳公祠在縣東街,祀宋昌州守陳仲遒。土主廟在銅鼓山,祀宋將楊明。

伍胥廟按《通志》載:伍胥廟在縣東北,今無考。此與永川縣李晉王廟、江津縣李存孝、周德威廟同為民俗私祀,非典

禮也。

綦江縣

文廟在縣治西南,明萬曆毀於播酋,兵備道張文耀重建,明末毀。順治十八年,知縣孟易吉重修,甲寅之變複毀。康熙二十四年,知縣徐振基重建。三十三年,知縣虞兆清增葺。四十五年,知縣許國棠增修。五十六年,知縣杜蘭改建。乾隆五十一年,知縣馮汝弼改修。道光十六年,知縣鄧仁堃重修。南平軍雁塔題名碑宋南平軍教授李蘿鈴撰碑,六楞,字尚完好。

崇聖祠在文廟之後 名宦祠、鄉賢祠、忠義祠、節孝祠附

文昌廟在中街。

關帝廟在縣北門外。

社稷壇在北門外 神壇在南門外

先農壇在北門外 龍神祠在北街 火神祠在北街 城隍廟在中街 厲壇在北門外 劉將軍廟在東嶽廟左,祀明劉。道光二十年,知縣毛輝鳳建。川主廟在城隍廟後

南川縣

文廟在縣治東。明嘉靖十四年,知縣武咸新建,明末毀。康熙二十二年,知縣吳成龍重修。四十八年,知縣張有孚補葺。五十九年,知縣徐廷宣建明倫堂。乾隆二十九年,知縣冀宣明重建大成殿。乾隆二十四年,知縣原敬德重建啟聖祠。嘉慶八年,教諭王翊中捐俸倡紳,廣浚泮池,高築宮牆,添建文武、魁星兩閣。

崇聖祠在文廟之後 名宦祠、鄉賢祠、忠義祠、節孝祠附

文昌廟在城西街。

關帝廟在城內南街。

社稷壇在西關外 神壇在西關外

先農壇在東關外 龍神祠在城內南街 火神祠在城內南街 城隍廟在城內南街 厲壇在北關外 川主廟在縣南門內 東嶽廟治西二里

合州

文廟在州治南。明天順中,知州唐珣建。弘治二年,知州金祺重修,後遷離舊基數十武。隆慶五年,知州王下賢增修。萬曆十年,災,仍遷舊址,明末毀。康熙二十二年重修。四十年,知州常學易重建。乾隆五十年,知州周澄重建。宋張唐英《漢初學記》:仁宗皇帝慶曆中,嘗以三代之盛,百工庶尹皆有經常法度之教,以揉治民奇邪之性,使趨於粹美,此由其道素行與庠序,而後施與朝廷。故推有本源,而無末流之弊,於是詔建學於天下,以覬淘冶之汙,而使之潔清;鏟道之駁,而使之醇一。當是之時,老輩晚生相與勉慕,不荒不嬉,漸捐去僻麗之習,而薰灼乎彬郁之文。未逾年,獻議者以為法令之明、戎武之厲、吏事之幹,此足以知天下,彼《詩》《書》《禮》《樂》,但外為藻繪,非理世急務。於是弦誦之聲複寂寞而無聞,是不知三者雖于治不可闕,然不可顓用以治天下,儻顓而行之,則堯舜之仁不及商鞅之法,湯禹之教不及孫武之術。用孔子之道不及李斯之智,是用刀鋸戈矛簿書,期會以待天下之士,此豈享國久遠之謀哉,蓋虎視之君,拔本障原,任已速亡之術也,為郡縣者誠能興之於已廢之後,此豈不謂之適要哉?合州漢初舊無學舍,有破屋數間,以為孔子廟,地勢卑下,歲嘗有江水漲浸之患。治平二年冬,進士馮元崇率邑之儒衣冠者,各辦材甓工役之費,易福源僧院之隙地,重建孔子殿,及創學齋四十間,以為師生肄業之所。縣令王周卿實董其事,縣尉冉和以俸給二十萬為彩繪之用。君子謂是役也,既得勸學尊道之要,又合仁宗慶曆詔書之意,學者誠能日於其中講究六經之旨,以及於九流百工而求其治心正身、化民成俗之道,予將見漢初之俗,齊魯如也,豈徒土木之工以市好事之名哉?劉象功《合州學宮記》:周衰道喪不絕者,熄禽賊獸搏日以窮敝天惡,其亂遂生。夫子以救先王之道,鑿瞶破盲雷,奮蟄啟天下以醒。是時周室不王,諸國不侯,河吞瀆震,蕩決寥廓,霸者迭興,惟力之角,而皇帝王之道,湮塞蕪沒。孰為道德、仁義、禮樂、忠信、教化、政刑者耶?故皇皇汲汲,明其所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婦婦之道,以教天下,尊卑秩然,乃知其忠孝、慈順、愷悌、輯睦之義。後世治身、治家、治國、治天下者,莫不由是而出也。斯所謂夫子之道,古之人穴處茹毛,饑瘠以死,神農黃帝粒食宮室以教之,洪水既昏,魚化而鼈溺,舜禹平治以生之。海內黷兵,君親失序,夫子禮義以化之,是與數君德均而力齊,道同而義合,故歷代尊奉。自京師達於州縣,皆有廟貌,祀以王禮,顏、曾、思、孟皆有封爵,七十子皆繪像,而從祀荀況、揚雄、王通、韓愈,實傳聖人之道,皆不遺焉。朝廷之禮備矣,後之學聖人者,不然蘧廬而進,代不絕人,及其刺一州,令一縣,則春秋祭獻之禮雖存,而尊奉之意殊闕甚者,於是牆屋頹圮、豢牧嫚之不禁,徒能嚴服莊重過門而弗顧噫。蹈道服儒而叛,其本于教,顧若何先儒,所謂食母令腴者是人哉。信不若黃老浮屠輩,學不忘其本,建治塔廟,金碧駭目,朝夕禮敬,事之如生,雖窮山僻野,皆其黨人,不知其幾千萬數,而吾夫子之門,無其一二,睹之愧縮,有如合之向學樂善,識其本源。在景祐中,郡將徐公建學于大江之南,夏秋漲溢,水在山杪,高波淩虛,覆舟溺人,學者退而無歸。以是病者,五十年於茲矣。夫眾志未判,則必有智謀;事當改作,則必有開諭。石照令楊君廷傑,心術素高,境土稱治,當餘暇日與眾決之議者,鹹協得地塽塏於治之西南隅。於是度材於果、閬二州,浮江而至,皆無取於舊學,置之而已。乃相地廣袤,隄水塹荒,以門以垣,殿于正陽,為夫子像,四公、十哲居其左右。其壁內外,以繪諸子。

雁塔題名碑《合州志》、舊《志》:在赤水縣廨。崇聖祠在文廟之後 名宦祠、鄉賢祠、忠義祠、節孝祠附文昌廟關帝廟社稷壇 神壇 先農壇在城西,道光丙申署州牧強望泰重修,有記。龍神祠在小南街 火神祠在城東街 城隍廟在武廟西 厲壇 雄威廟在州城西,祀漢張桓侯。張公祠在州西,祀唐刺史張柬之,今廢。

普澤廟在州城西。宋黃鐸記:普澤廟在州城之西。唐威烈侯,合州刺史,兼渝、合、資、瀘等州經略巡撫使趙侯之祠,今封威濟顯佑。按軍事推官朱炎舊記:廟創于唐,至本朝慶曆三年,太守、職方員外郎王君昌符從邦人之請,始增大之。洎紹興之初幾及百年,棟宇頹剝,丹青晦昧,廟吏喻俊文竊議,以為侯之威靈,橫被千餘里,間祀典尊崇,若遠若近,奔走奉祀,無或少懈人至不敢斥稱,舉指相示,則惶恐變色,其敬畏之如此。況吾州乃侯為令為守建功之地,斯人嚴奉殊絕懇至今,居處不足以妥靈,責其可辭耶?乃一意勸導鄉之有力者,庀材鳩工,肇自乙卯歲,為寢廟。又四年己未,跨門為樓、為左右兩廡、為兩官廳。敝者新之,傾者扶之,嚴嚴翼翼,而廟之體,複具中更。癸酉,涪江之決,州遭巨浸,益撤正廟而高廣之,興修於丙子之歲,越明年落成。廟貌邃嚴,繪事從新,蓋自紹興乙卯實始增修,而斷手于丁醜,凡二十有三年。乃克就緒,亦艱乎為力哉。俊文死既久,其子起一日謂鐸曰:吾鄉事神,蓋飲食必祀,而廟之興建,則未有知之者,重修之歲月,舊未有記。自是以成重罹水,凡一再增葺,起亦力焉,盍為我書之。嗚呼!是固鐸所嘗欲論究而未詳者也。《圖經》載:大曆中,侯為巴川令,資、瀘夷寇掠縣境,侯領兵襲之,以功授合州刺史,不雲某甲子。史載:大曆十四年,異牟尋與吐蕃合眾二十萬入寇,一移茂州,一移文,一侵黎、雅,不雲有夷出資、瀘,欲考其詳而不可得。間聞長者言:州之瑞應山佛祠有鐘在焉,侯之所為也。亟往辨其欵識,則侯為將仕郎守合州巴川縣令兼南界兵馬使,賞紫金魚袋。時大曆十三年歲戊午七月十二日也,因釋然而悟曰:信矣,十三年之秋,侯方在邑,則十四年禦寇成功無疑。當是時,南詔之患烈矣,異牟尋嘯其丑類,三道為寇,天子至為之發禁衛及幽州軍以援東川,夷人乘間竊發深入,以撼內郡之邑,非侯之忠義勇略,遏其奔突,心腹之患可勝諱耶。侯既有功於是邦,沒而廟食於此,日增月葺,祠宇與威德同盛,亦其理宜也。既以語起,俾刻石廟中為記,因摹仿前作為《迎享送神詩》,系之於末,其辭曰:旅芳馨兮湛清酤,吟參差兮坎擊。鼓雲旗兮逶迤,搖翠旌兮容與。巴山壁立兮玉樹青蔥,侯之來兮瞬可通靈。連蜷兮致告,祝晏娭兮朱宮。侯睠此方兮既降既享,撫靈輿兮顧而欲上。原侯兮留止,副我民兮瞻望。護回祿以越境兮,使江水其無波。下田宜稻兮,原有嘉禾。約束兮不祥,降福孔多。精爽兮不逮,雲施兮洊至。椒漿兮丹荔,欲報兮無有窮已。

濂溪祠在州學宮側,祀宋州判周敦頤,今廢。宋何預記:合有僉書舊矣,與比歲創於他郡特異。淳熙七年冬,預始承乏,公餘訪古,覽觀江山之勝,瞻漢陽遺像,誦少陵江樓詩句,求其故,實則不可得矣。於是摩挲題名石刻,考前人名氏,有殿中丞,周其姓,惇實其名者,仿佛埃塵間,嗚呼,此濂溪茂叔先生也。胡為乎來哉!按太常博士朱處約記:其始至也,以嘉祐改元年十一月初十日,迨其去實五年六月初九日,本末詳且信,如此獨未有表出之者。又得閬中恭敏蒲公墓碣銘,知行治加詳,先生,舂陵人,後避厚陵邸諱,更名敦頤。其為政於此州也,一郡之事不經君手,吏不敢決,苟下之民不肯從。恭敏舟艤溉下,一見異之,退而歎曰:世有斯人與,遂以女弟妻之。初調南安獄掾,轉運使以權利變具獄,君爭,不可,投告身欲去,使者斂手聽之。熙甯初,用正獻呂公薦,擢廣東路轉運判官,改提點刑獄,晚以疾丐分司,築室廬山,下有溪流,其旁號濂溪。唯先生以一誠極性理之妙,躬行日用,粹然一出於正,為道學之宗。程太常珦倅南安,視其氣貌非常人與語,果知道者。因與為友,後立朝,每遷授,輒一薦之,其學明道、伊川幼受業焉。先生令尋仲尼、顏子樂處,所樂何事?明道遂棄科舉從之,嘗曰:自吾見周茂叔吟風弄月而歸,幾與浴沂同意。二程以斯文倡諸儒,至今河南之傳滿海內,其淵源實濫觴於此。清獻趙公目為天下士,文忠、蘇公以全德名之。黃太史謂人品甚高,胸中灑落,如光風霽月,雅正丘壑。有通書《太極圖說》行于世,悠然遐想,如在其上。預朅來踵,英躅於百有二十五年後顧在後死,其得嘿不以傳。廨東偏有齋,孤峰出其前,三江合流其下,煙波渺彌,雲林杳靄,清絕可愛,乃仿禮殿故事,即具章服肖像,壁間以全德榜其顏。道德之容,堂堂岌岌凜乎?如奉杖屨其側也。籲先生之道,如青天白日,不特書而傳之,以志晚學歸敬之意,且以永邦人無窮之思。又系之以辭曰:瑞應之山兮蒼蒼,金沙之水兮茫茫。凜高風兮不亡,日月兮爭光。窅一去兮何之四方,上下兮莫予追。孔顏與歸兮,伊傅自視。揮斥八極兮,孰知所止。騎玉虯兮佩飛霞,溘埃風兮天一涯。懷舊遊兮眷眷,山空月明。杖履往來兮余顧,不可得而見。莽煙雲兮思渺然。啐厥容兮瞻在前,邦人是思兮千萬年。

張王二公祠在州東北釣魚山,祀宋守張鈺、王堅。信國文公系燕獄集杜詩雲:氣敵萬人將,獨在天一隅。向使國不亡,功業竟何如?楊慎詩:釣魚城下江水清,荒煙古壘氣猶生。睢陽百戰有健將,墨翟九守無降兵。犀舟曾揮白羽扇,雄劍幾斷曼胡纓。西湖日夜尚歌舞,只待厓山航海行。李公祠在州西,祀元總管李德輝,今廢。翁公祠在州北,郡牧翁登彥,今廢。董公祠在州東北,祀郡忠義董盡倫,今廢。鄒公祠在州北,祀明太史理學名臣鄒智,今廢。

涪州

文廟在州治南,宋時舊址,劉光祖撰記。明宣德、景泰間修。萬曆間,守道陳大道重修,明末圮。順治間,署州趙廷正重建,甲寅之變複毀。康熙四十六年,知州董維祺倡捐重建。雍正三年,知州王原捐修。乾隆三十九年,署知州賽尚阿倡修完備。崇聖祠在文廟之後 奎星閣在田家巷口,道光十四年移學宮前,今複故址。名宦祠、鄉賢祠、忠義祠、四賢祠、節孝祠附文昌廟關帝廟社稷壇 神壇先農壇 龍神祠 火神祠 城隍廟 厲壇昭忠祠嘉慶間,知州張師範建,祀宋王仙、明陳計安及譚景東等死難諸人。伏波祠在州東五里,祀漢馬援。天慶宮在州東一里。五賢祠在州南,祀程伊川、尹和靖、譙達微、黃山谷、亞夫。

銅梁縣

文廟在縣治西飛鳳山,明洪武中建。康熙六十一年,知縣諸濤倡建。乾隆二十三年,知縣蔡玉華增修。三十年,署縣鄭王臣重修。道光元年,知縣徐瀛、教諭白澎率邑人重建靈星門。《銅梁志》:康熙時,儒生熊某居址,每夜常放光,怪。掘之得銅像三,大者高二尺,儒冠章甫,道貌巍然,小者二,高尺許,皆極精巧,有故老曰:此宣聖像也。舊祀學宮,亂後失所在,因飾以金,送入聖廟,見者肅然生敬心焉。嘉禾碑《縣誌》:碑有三,宋嘉定中,邑令向之申立;一為明萬曆中邑令張文耀立,張佳允撰文;一無考。三碑舊立學宮,刻有嘉禾圖,今並無考。敬一亭在學宮右岡上,明隆慶中建,萬歷時構飛鳳樓,今俱廢,惟箴銘碑碣尚存。跨鼇樓並立在右岡上,宋時建,今廢。崇聖祠在文廟之後 名宦祠、鄉賢祠、忠義祠、節孝祠附文昌廟在縣東北。關帝廟在縣西門外。社稷壇在縣城西南 神壇在縣城西南先農壇在縣東門外 龍神祠在縣西 火神祠、城隍廟在縣正街厲壇在南門外。土主廟在縣南,唐土寇猖獗,犯邑,知縣趙延之集兵六贏山,滅之,後於茅蓮洞仙去,奏封土主,建廟祀之,今廢。川主廟在大北街 桓侯廟在大北街

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m.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帝少小妻又闯祸了
帝少小妻又闯祸了
帝少小妻又闯祸了小说最新章节由网友上传转载,《帝少小妻又闯祸了》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情节与文笔俱佳的现代都市小说,八哥小说网免费提供最新最快的帝少小妻又闯祸了无弹窗文字章节在线全文免费阅读。
花惊鹊
和校草高调官宣后,竹马气的跳湖了
和校草高调官宣后,竹马气的跳湖了
南枝有个身高腿长的帅气竹马,两家是世交,从小就亲密无间。两人总是形影不离,外人都觉得她和冯斯年是一对,南枝最初也这么认为。南枝十八岁生日前夕,室友神神秘秘告诉她冯斯年最近两天将附近花店的玫瑰花都买空了,问两人是不是好事将近。可她花粉过敏,她以为他忘了。直到看见他的告白对象是高三那位转校生时,才明白那个六岁时因为她晕倒而哭着跪在马路中央求人救她的少年,早就消失了。之后的冯斯年心生悔意,迎着暴雨站在
绵茶
为了自救,老祖她在线剧透
为了自救,老祖她在线剧透
“吸气……呼气……” “夫人快使劲儿,马上能看到孩子的头了。” 她死了。 为救天下,为救苍生,她作为修真界老祖,献祭了神魂。 再次睁开眼,她好像泡在暖洋洋的水中,耳边是别人的喧吵声,以及…… 难道,她重生了? 还成了一个刚刚被产出的婴儿?这投胎投得也太快了点吧! 再一听,好家伙,她竟然是穿书了,还是一个刚刚出生就被溺毙的顶级炮灰。 母亲是恋爱脑,哥哥们也成了男女主的垫脚石。 不行!她奋力反抗……
佚名
悟性满点!我习得禁忌绝招
悟性满点!我习得禁忌绝招
我作为禁忌宗弟子,由于悟性太高,直接习得一身的禁忌大招。 可不料,有一天误入宗门禁地,被长老赶出宗门。 幸好我闭关已久的师尊及时出关,“乖徒儿,你将一千禁忌绝学都学会了?” “是的,师尊。” 于是师尊直接为我舌战群儒,直接霸气护犊!
佚名
我靠线人系统在刑侦文里当热心市民
我靠线人系统在刑侦文里当热心市民
关夏带着记忆胎穿,一直以为自己拿的是重活一世奋发图强剧本 于是会说话起就根据上一世的经验和爱好,兢兢业业学画画考美院,终于成为一名小有名气的漫画家 二十五岁就过上了梦寐以求的退休生活 就在关夏每天画画漫画,旅旅游,快乐的乐不思蜀时 某天关夏住的单元发生了命案,警察上门例行询问,关夏的脑子里突然跳出来一个界面,上面写着: 线人系统绑定成功
张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