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车毅小说网】地址:https://m.cheyil.com
首发:~第七品
第一章 摄论
今名摄论。如牛等依绳而[结],某法不摄于某法(性质),故无所谓“某法摄于某法”。是故,言“依一种而摄色是无意义”者,如王山部、义成部之邪执。
一
(自)某法非摄于某法耶?(他)然。(自)某法非依某法而令集、表示、系属耶?(他)然。(自)若“某法依某法而令集、表示、系属”者,汝不应言:“某法非摄于某法。”
二
(自)眼处如何入蕴集耶?(他)入色蕴之集。(自)若“入色蕴之集”者,汝应言:“眼处摄于色蕴。”(自)耳处……乃至……鼻……乃至……舌……乃至……身处入何蕴之集耶?(他)入色蕴之集。(自)若“身处入色蕴之集”,汝应言:“身处摄于色蕴。”
三
(自)色处……乃至……声处……乃至……香处……乃至……味处……乃至……所触处入何蕴之集耶?(他)入色蕴之集。(自)若“所触处入色蕴之集”,汝应言:“所触处摄于色蕴。”
四
(自)乐受入何蕴之集耶?(他)入受蕴之集。(自)若“乐受入受蕴之集”,汝应言:“乐受摄于受蕴。”(自)苦受……乃至……不苦不乐受入何蕴之集耶?(他)入受蕴之集。(自)若“不苦不乐受入受蕴之集”,汝应言:“不苦不乐受摄于受蕴。”
五
(自)眼触所生想入何蕴之集耶?(他)入想蕴之集。(自)若“眼触所生想入想蕴之集”,汝应言:“眼触所生想摄于想蕴。”(自)耳触所生想……乃至……意触所生想入何蕴之集耶?(他)入想蕴之集。(自)若“意触所生想入想蕴之集”,汝应言:“意触所生想摄于想蕴。”
六
(自)眼触所生思……乃至……意触所生思入何蕴之集耶?(他)入行蕴之集。(自)若“意触所生思入行蕴之集”,汝应言:“意触所生思摄于行蕴。”
七
(自)眼识……乃至……意识入何蕴之集耶?(他)入识蕴之集。(自)若“意识入识蕴之集”,汝应言:“意识摄于识蕴。”
八
(他)如二头牛依绳与纽而集结于梨柄,如钵依丝而集结,犬依革纽而集结,诸法摄于诸法耶?(自)然。(自)若“如二头牛依绳与纽而集结,钵依丝而集结,犬依革纽而集结,诸法摄于诸法”者,汝应言:“某法摄于某法。”
第二章 相应论
今名相应论。如彼胡麻中,有[含]胡麻油,受等不入于想等故,某法与某法不相应,是故,“智相应等是无意味”者,乃王山部、义成部之邪执。
一
(自)某法与某法不相应耶?(他)然。(自)某法与某法非俱行、俱生、相杂、一生、一灭、一所依、一所缘耶?(他)然。(自)若“某法与某法俱行、俱生、相杂、一生、一灭、一所依、一所缘”者,汝不应言:“某法与某法不相应。”
二
(自)受蕴与想蕴俱生耶?(他)然。(自)若“受蕴与想蕴俱生”,乃应言:“受蕴与想蕴相应。”(自)受蕴与行蕴、识蕴俱生耶?(他)然。(自)若“受蕴与识蕴俱生”,汝应言:“受蕴与识蕴相应。”(自)想蕴、行蕴、识蕴与受蕴、想蕴、行蕴俱生耶?(他)然。(自)若“识蕴与行蕴俱生”,汝应言:“识蕴与行蕴相应。”(他)如胡麻油随伴入胡麻中,如砂糖随伴入于甘蔗中,诸法与诸法随伴而入耶?(自)实不应如是言……乃至……。
第三章 心所法论
今称心所法论。此处,言“无称为触所等者。是故,心所亦不应有,无心所法”者,乃王山部、义成部之邪执。
一
(自)心所法无有耶?(他)然。(自)某法与心俱行、俱生、相杂、相应、一生、一灭、一所依、一所缘者无有耶?(他)然。(自)若“某法与心俱行、俱生、相杂、相应、一生、一灭、一所依、一所缘者在”,汝不应言:“心所法无有。”
二
(自)触与心俱生耶?(他)然。(自)若“触与心俱生”,是故汝应言:“触是心所法。”(自)受……乃至……想……乃至……思……乃至……信、进、念、定、慧、贪、瞋、痴……乃至……无愧与心俱生耶?(他)然。(自)若“无愧与心俱生”者,是故汝应言:“无愧是心所法。”
三
(他)若“与心俱生”者,是心所法耶?(自)然。(他)若“与触俱生”,是触所法耶?(自)然。(他)若“与心俱生”者,是心所法耶?(自)然。(他)“与受……乃至……想、思……乃至……信、进、念、定、慧、贪、瞋、痴……乃至……无愧俱生”者,是“无愧所法”耶?(自)然。
四
(自)心所法无有耶?(他)然。(自)非世尊所[言]耶?曰:
“此心心所法
知者乃无我。
知劣胜者终
正见知破法。”
有如是之经耶?(他)然。(自)是故,有心所法。
五
(自)心所法无有耶?(他)然。(自)非世尊所[言]耶?曰:“枳跋多!比丘示他有情、他补特伽罗之心、示心所、示寻求、示伺察:‘如是乃汝之意,此汝之意,如是为汝之心。’”有如是之经耶?(他)然。(自)是故,有心所法。
第四章 施论
今名施论。此处名施有三种,乃舍思、离、所施法。“信、渐、善施……”,出[于本文]时,为舍思施。“施无畏”,出[于本文]时为离。“施饮水”,出[于本文]时为所施法。此处,言“舍思”者是施所施法(施物),或言“依彼而施所施法”之施。“离”是“依破坏之义或依切断之义”之施,彼生起怖畏等,言“破坏恶戒之思或切断”之施。所施法言“施”之施。如是此等三种亦依义为心所法与所施法二种。此处言“唯心所法是施而所施法不然”者,乃王山部、养成部之邪执。
一
(自)施是心所法耶?(他)然。(自)心所法于施他可得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心所法于施他可得耶?(他)然。(自)触于施他可得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受……想、思、信、进、念、定……乃至……慧于施他可得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
二
(他)不应言:“施是心所法。”耶?(自)然。(他)施是非可爱果、非亲果、非妙果、厌果、苦根、苦异熟耶?(自)实不应如是言……乃至……。[他]施非可爱果、亲果、妙果、好果、乐根、乐异熟耶?(自)然。(他)若“施是可爱果、亲果、妙果、乐根、乐异熟”者,是故应言:“施是心所法。”
三
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s://m.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