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车毅小说网】地址:https://m.cheyil.com
首发:~卷三
五四 果实本生谭
(菩萨=队商王)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一精通果实之优婆塞所作之谈话。当时于舍卫城住有一大地主,招待佛所率之僧团,尔时彼于自身之庭园中设座席,飨宴白米之粥及嚼食等物。食后,主人向园丁命令:“可引导弟子等环绕庭园,捧献庵罗果及种种果物。”园丁云:“谨遵台命!”引导僧团诸人巡回于园内。彼时园丁仅只对树一瞥之下,立即分别谓:“此果实未熟,此尚待熟,此已熟透。”彼所云者,无一违误,善能鉴别。弟子等即往向如来曰:“如来!彼园丁实善知果实之事。彼立于地上,仅对树稍加抬望,立即分晓:‘此果实未熟,此尚待熟,此已熟透。’而彼所云者,无一违误。”于是佛言:“精通果实,非仅此园丁,古之贤人亦精通于果实。”于是佛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梵与王于波罗奈之都治国时,菩萨生于豪商之家。渐次成长,从事商业,驱车五百辆。某时,通过大道,到达森林。于是停留森林之入口,悉数呼集队商诸人,使彼等得知,向彼等云:“此森林中有毒树,汝等前此未曾食者,无论叶、花、果实,任何一种,未问我之时,绝不可食。”彼等云:“谨遵台命。”一同进入森林。而入林中不久,有一村落,于村之入口处,有一某种果实之果树。其中不但果实之外形,而其香、味,已熟或未熟者,完全如庵罗果状。然食之者,则如饮诃罗诃罗(剧毒)之毒,瞬间即告死亡。
先入者二三贪食之人,思此为庵罗果之树,即食其果。又他之二三者思欲问队主后再食,手持其果而立。队主来时,彼等问曰:“此庵罗果可以食耶?”菩萨知此非庵罗果树,加以禁止曰:“此为似庵罗果树之某种果树之毒树,不可食用。”对已食之人,使之吐出,咽以四甜剂,使之复原。
然以前之队商,常于此树下休憩,彼等皆以此树为庵罗果之树,于食此毒树果实之后,悉皆死亡,次日村人出来,见诸人死亡,捉其双足,曳往秘密场所,投弃尸体,而夺取彼等之车及全部物品。
其日夜明之时,村人等喊叫:“牛为我等之牛,车为我等之车!”急忙前来树下。然见树下之队商平安无事,惊奇问曰:“君等何以知此树非庵罗果之树耶?”队商答曰:“我等不知,乃我等之队主知之。”村人问菩萨曰:“贤者!何以知此树非庵罗果树耶?”菩萨云:“予依两种理由知之。”于是为说次之偈:
此树不难攀 去村亦不远
树生美果实 熟而无人采
依此我知之 此非善果树
彼对群众说法后,平安无事旅行而去。
结分
佛言:“汝等比丘!昔之贤人,亦精通如是之果实!”佛述此法语后,连络本生之今昔而为结语:“尔时之队商是佛弟子,其队主即是我。”
五五 五武器太子
(菩萨=王子)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舍弃努力之比丘所作之谈话。佛向彼比丘问曰:“比丘!汝舍弃努力为真实耶?”答曰:“世尊!是为真实!”于是佛言:“比丘!昔之贤人于应适当时而努力,乃至获得王位。”于是佛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梵与王于波罗奈之都治国时,菩萨出生于王妃之胎。两亲于其子命名之日,招致八百人之婆罗门,悉与彼等所好之物,使满足后,王问太子之相好。善观相好之婆罗门等,见太子之相好圆满而豫言曰:“大王!太子具十分相好,太子于大王逝世后,仍为使用五种武器之名人,而扬名此阎浮提全世界之第一人。”两亲闻婆罗门之语,因此遂命名太子为五武器太子。
此太子渐知分别,于十六岁时,王告太子曰:“太子!汝今后应往学艺。”太子问曰:“父王!就谁学之为宜耶?”王曰:“汝往犍驮逻国之得叉尸罗,向彼有名阿阇梨之前学之。此为支付师尊之报酬。”王与千金将太子送出。
太子往师尊之前,学习诸艺,师尊授太子五种武器。太子携五种武器辞师,由得叉尸罗市出发,身带五武器归向波罗奈。太子于途中到达粘毛夜叉所住之森林。诸人见太子而告曰:“青年!无人入森林,彼处住有粘毛夜叉,遭遇之人,皆被杀而无一余者。”菩萨以充分自信,如狮子无畏之气性进入森林。太子到达森林之中央时,夜叉果然出现。其身高如多罗树,头大如圆塔楼;眼大如碗,两牙如芜菁,突出口外;口如鹰嘴,腹承杂色,手足为暗褐色。夜叉出现于菩萨前云:“汝往何处?止步!汝为我之食饵。”菩萨向彼威吓曰:“夜叉!我有自信,始来此处。汝来近我,宜善当心!否则将以毒箭贯穿,射倒于其处。”太子立即使用浸有诃罗诃罗毒之箭射出,然其箭只附著于夜叉之毛上,无丝毫之效果。于是更枝枝射出共五十枝,悉皆附著于夜叉之毛上。
夜叉将所有之箭拂落于自己之足下,面向菩萨而来。菩萨向彼叱咤,拔剑斩杀三十三指之长剑,亦附著于夜叉之毛上。于是更以枪刺之,亦附著于毛上。菩萨知枪附着,改用棍棒击打,仍被附著于毛上。菩萨知棍棒亦被附着,菩萨示以必死之决心叫曰:“夜叉!我乃五武器太子!汝能未闻我之名耶?当我进入汝所住之森林时,并非只依弓等之武器,乃为依自身而入者,今将打碎汝为微尘!”于是举右手击打夜叉,右手即被夜叉之毛粘住,更以左手打击,左手亦被粘住。于是蹴以右足,而右足被粘,蹴以左足,左足被粘,今更以头撞击,使之粉碎,头亦被粘毛密着。
如是菩萨全身五处落入陷阱,五处吊挂如被缚之状,然彼并无恐惧与怯懦。而此时夜叉心中自思:“此男为人中之狮子,非凡人也,彼决非通常之人。为如我之夜叉所捕,而竟毫不战栗。自己于此路杀人以来,尚未得遇如是之人。彼究缘何而无怖耶?”彼忽然对菩萨不敢吞食,彼问菩萨曰:“青年!究为何故,汝不惧被杀耶?”菩萨答曰:“夜叉!我何惧于汝!我之一身,仅有一死,且我腹中有金刚之利剑,若汝吞食于我,汝不能消化此利剑,此利剑将细碎切断汝心脏腑,必将杀汝。于是我等两人同归于尽。以此理由,我不惧汝!”此是菩萨指身中之智慧剑而言。
夜叉闻菩萨之语自思惟:“此青年所言是为真理。此人如狮子之身体,其肉片虽成为豆粒大小,亦不消化。不如将彼与以解放。”如是夜叉由惧死之心,放开菩萨而告曰:“青年!汝为人中之狮子,我自不食汝肉。汝今如由罗睺之口逃出之月,由我之手逃脱。速归使汝之亲类、朋友欢喜。”
于是菩萨对夜叉训诫曰:“我今往矣,然汝前生为作恶事,今生生为残忍凶恶食他人血肉之夜叉。若今生续为罪恶之行,则必迷行,由闇入闇。今日遇我之后,汝不可再为恶事,如犯杀生之罪,则必生至地狱、畜生、饿鬼世界,或生为修罗之族,或虽生于人间界,则其生亦短命。”菩萨以如是方法,说对五恶之恶果报,对五戒之善果报,又用种种方法恐吓夜叉,使闻其说法,使彼改心,克己守法,住于五戒后,以彼为森林之神,接受供养,与以权利,菩萨热心教诫后离去。菩萨于森林入口处,告诸人夜叉之改心,携五种武器,归波罗奈,于是再与两亲相会。其后,彼即王位,以正法治国,积布施等善业后,从业报生于应生之所。
佛述此说法后,等正觉者唱次之偈:
舍弃爱着心 成无爱着人
善法得涅槃 灭尽一切结
结分
佛以阿罗汉为目的,进而说法语之极点,为说四谛。说四谛竟,彼比丘得阿罗汉位。佛更连络本生之今昔而为结语:“尔时夜叉是鸯掘魔罗(大盗),五武器太子即是我。”
五六 金块本生谭
(菩萨=农夫)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舍卫城时,对某一比丘所作之谈话。据传,住舍卫城之一良家子,闻佛说法,归依三宝(佛、法、僧)而出家。尔时,彼之阿阇梨与和尚等,说明等等之戒,使之听闻,如说:“此名一种戒,此名二种戒、三种戒、九种戒、十种戒、多种戒。此名小戒,此名中戒,此名大戒,此名波罗提木叉(戒本)之制戒,此名根(五官)之制戒,此名行为之净戒,此名日常品使用戒。”彼自思惟:“此所谓戒者,实数甚多。自身被课以如是之多戒,到底不能一一实行。不能满足守戒之人,出家何为?勿宁为一家长,为布施善行,养妻子为宜也。”于是向师曰:“师尊!我不能守如是多戒,不得守戒,出家无益,我今开始还归俗人生活。返还衣碗。”师尊等云:“若然如是,须往十力佛处请假!”于是引彼往法堂至佛之前。
佛观察后问曰:“汝等比丘!汝等何故无理携此比丘前来?”彼等答曰:“世尊!此比丘云:‘我不能守戒。’返还衣碗,我等携彼前来。”佛即言曰:“汝等比丘!汝等何故向此比丘,说此多戒,此比丘虽尽其全力,亦不能守。汝等今后决不可如此说之。此比丘之事,由我任之。”于是向此比丘,佛曰:“比丘!汝无守多戒之必要。汝能守三戒耶?”比丘:“世尊!若然我能守之。”佛曰:“甚善!如是汝今后守身口意三门,即慎于身口意之恶业。汝可往住处,勿还为俗人。”佛只命其谨守三戒,于是比丘心甚满足,向世尊曰:“承知尊命!世尊!我谨守三戒。”彼拜佛后,与阿阇梨、和尚同去。
此比丘续守三戒,心中思惟:“师尊等向我说种种之戒,彼等自身非佛,如是对我不能了解,等正觉者真乃是佛,为无上法王,以如是之多戒,悉含于三门之内,授我受持,佛乃真为我之护卫者。”彼增长慧见,经数日后,遂得阿罗汉位。
集于法堂之比丘等,闻得此一报知,云:“诸位法友!佛对自谓‘我不能守种种之戒’,意欲还俗之比丘,授与包含一切戒之三门,使彼比丘得阿罗汉位。佛为如何非凡之尊者耶?”彼等赞叹佛之诸德而坐。佛此时来至法堂,问曰:“汝等今有何语,集于此处?”彼等答曰:“如是如是之语。”佛言:“汝等比丘!甚重之荷物,分作数分,即成轻便。昔之贤者得大金块,不能提起,将之分为数块,持起运走。”于是佛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梵与王于波罗奈之都治国时,菩萨为一村落之农夫,某日,彼于以前村落处之原野耕作。昔日,其村有一富豪,曾埋有一股(大腿之上部)之量,长达四肘(手臂之下部)之金块于地下而逝世。今菩萨耕作,以锄掘着金块而不动,彼思:“此恐为树根之扩张。”除去土壤,乃一大金块,于是急忙以土掩盖,是日一日之中,往他之场所耕作。
太阳西沉之时,彼将轭与锄等,归置于一处,思欲持金块归去,几经向上提起,但不能动。于是坐于其处,心中思惟:“此一部用为糊口,此一部埋置为贮蓄,此一部以为商贾之用,此一部用为布施之善行。”于是彼将金块分为四部份。如是分割,金块轻便,提起运回家中,按四份放置。其后彼行布施等善行,从其业报,生于应生之处。
结分
佛述此说法,等正觉者唱次之偈:
常持喜悦心 得为悦意人
善法得涅槃 灭尽一切结
如是佛以阿罗汉位为终极之目的,为此法语后,连络本生之今昔而为结语:“尔时得金块之农夫即是我。”
五七 猿王本生谭
(菩萨=猿王)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竹林精舍时,对提婆达多思欲杀佛而迂回行所作之谈话。尔时,佛闻:“提婆达多思欲杀佛而迂回行。”佛言:“汝等比丘!提婆达多婉转回行将杀我非自今日始,前生亦复如是,终于不能如愿!”于是为说过去之事。
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s://m.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