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车毅小说网】地址:https://m.cheyil.com
首发:~坤卦第二
2弑:下级杀上级,晚辈杀长辈叫“弑”。
3辩:辨别。
4顺:沿着顺序。
【译文】
积累善行的人家,必定有很多吉庆,积累恶行的人家,必然留下很多的殃祸。凡是臣下杀死君王,儿子刺杀父亲,这都不是一朝一夕偶然产生的,而是日积月累逐渐演变而成的,是由于君王父亲们没能早日洞察处理。《周易》说:“踩到地面上的薄霜便可知道冰雪寒冬要到了。”那是说明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
【解说】
这里把“履霜,坚冰至”的哲学意义投射在人世社会上,这个不是唯心的善恶因果相报说辞,而是对量变必然形成质变规律在人世社会的事实反映的观察。这里提醒的是要重视量变。这与人们一贯强调的研几、察微、重视点滴毫末的思想一致。
【原文】
“直”其1正2也,“方”其义3也。君子敬以直内,[徐子宏《周易全译》:“直,用如动词,矫正。直内,犹言矫正内心的避邪。”]义以方外。[徐子宏《周易全译》:“方,用如动词,规范。方外,犹言规范行为上的悖乱。”]敬义立而德不孤。“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则不疑其所行也。
【注释】
1其:是其,乃是。
2正:正直,纯正。
3义:正义。
【译文】
“直”是说为人应品性纯正,“方”是指办事应合乎理义。君子以恭敬慎重的态度作为内心的正直准则,以合乎理义的行为处理外界事务。只要做到恭敬的态度和合适地处事,就能广布美德,得到众人的信任与支持。所以说,“只要能做到正直、端方、宏大,哪怕不学习也不会不利”,这样他对自己的立身行事就不会有什么疑惑不定了。
【解说】
这段文言进行了明晰的名词解释,敬为立己之本,义为处世应物截然方正。方义之道独具中国特色,“义”这个词的内涵很难在其他民族语汇里找到对等的词语表达。中国历史上有很多这样信义著于四海的人物,他们岂止是“不孤”,而且常常很有号召力。他们有了直、方、大的品性,能毫不犹豫地去做一些义举。
【原文】
阴1虽有美,含之以从王事,弗2敢成3也。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地道无成4,而代有终也。
【注释】
1阴:柔。
2弗:不。
3成:成功。
4无成:没有成功。
【译文】
阴柔固然是美德,但要含蓄隐藏。用以辅助君王的事业时,不可以居功。这是大地的法则,为妻的原则,为臣的原则。地道顺天道的法则表明了有成就而不居功,实际上是在时序的交替中继续天道使事达到预期效果。
【解说】
乾道的美在于一种发扬光大的阳刚之美,而坤道的美在于蕴蓄美好内涵的美,即“含章之美”。这种美也许不像阳光那样灿烂温煦,但却如玉石、冰雪一样清澈明润,是一种难以拒绝的美的形态,这种美之于人,或如羞涩妩媚,或如谦逊儒雅,以其不争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如辅佐王事,虽不以成就自居,也肯定会得到好的结果。
【原文】
天地变化,草木蕃。天地闭,贤人隐。《易》曰:“括囊,无咎,无誉。”盖言谨也。君子黄中通理,[朱熹《周易本义》:“黄中,言中德在内,释‘黄’字之义也。”]正位居体,[朱熹《周易本义》:“虽在尊位,而居下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1,发于事业,美之至也。
【注释】
1四支:四肢,手足。
【译文】
天地的自然变化,使一切草木茂盛繁衍。如果天地闭塞昏暗,那贤人能士都会隐退避世。《周易》说:“将口袋收紧,虽然得不到赞誉,却可免遭灾难。”这是在说要谨慎处世的道理。君子应当具有黄色那样中和的美好品质,通情达理,应使自己保持在正确的位置,将这种美德蕴存于心,自然畅达于四肢,从而发展于事业,便达到了美的极致。
【解说】
退隐虽无誉,但也无可厚非,在世道险恶的时代里,不肯与当道小人沆瀣一气,也不失为美德。这段文言解说六五爻爻辞。中国的哲学一直极为重视“中”,如“中和”、“中庸”、“中正”等。黄色是土色,是中色,黄道也就是中道、大道。中也有内在之意,这里借喻人的内脏器官如果和美,四肢也会自如流利,比喻人内在的德行美可以大大有利于事业发展,先修身然后齐家,然后治国。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做事先做人”。这里提出了近似“中美”的概念,内在的美善,是美的极致。
【原文】
阴疑于阳[王引之注:“疑之言拟也。”朱熹《周易本义》:“疑谓钧敌而无小大之差也。”]必战1,为其嫌2于无阳也,故称“龙”焉。犹未离其类3也,故称“血”4焉。夫“玄黄”者,[朱熹《周易本义》:“玄黄,天地之正色,言阴阳皆伤也。”]天地之杂5也。天玄而地黄。
【注释】
1阴疑于阳必“战”:疑,通“拟”,比拟,相似。这是指上六的“龙战于野”。上六是阴达于极盛的标志(坤卦六爻全阴,上六是最后最高的阴爻),故与阳势均力敌,不再顺从于阳,必然发生斗争,所以说“阴疑于阳必战”。
2嫌:疑。
3类:指本来属于阴的一类。
4血:也是属于阴类(气为阳,血为阴)。
5杂:指颜色混杂。
【译文】
阴达极盛近似于阳时,必会引起争战,这是因为阴气发展达于极盛,好像阳已经不存在了,所以上六爻辞称“龙”。而阴并不曾离开同类,所以上六爻辞中又称代表阴柔之“血”。所谓天地“玄黄”,是指天地争战中混合的色象。天为青苍的黑色,而地本来就是黄色。
【解说】
曾国藩曾说道:“各朝文人学者,没有不读《易》的,也没有不懂医的。医者,易也。医则调身,易则调神。”医易同源,这段文言用中医理论解释就不那么费解了。坤卦,六爻皆为阴,到上六时已经阴到尽头。在人身体上有两种类似的反应,一是厥阴,意为阴尽阳生,阴厥极似阳厥。还有一种反应是阴与阳争,阴盛阳衰到极点,阴格阳于外,甚至造成阳脱,这就非常危险了。但坤卦上六应该还不至于如此,因为“犹未离其类也”。也就是还没有离开阴类造成阳脱,这个类是指阴类,血在中医里定性属阴,“故称‘血’焉”。阴阳相杂,其血玄黄。
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车毅小说网https://m.cheyi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